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滇西晚始新世高镁富钾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
32
1
作者
黄小龙
徐义刚
+1 位作者
杨启军
邱华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38,共19页
40Ar/39Ar同位素定年分析显示滇西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均形成于始新世晚期(约36Ma),富含MgO(>9%)和K2O(3.07%~7.28%),绝大部分K2O/Na2O比值大于2,均属超钾质系列岩石。较高的Cr、Ni含量和较低的Sc(<30μg/g)、TiO2(<1%)含量...
40Ar/39Ar同位素定年分析显示滇西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均形成于始新世晚期(约36Ma),富含MgO(>9%)和K2O(3.07%~7.28%),绝大部分K2O/Na2O比值大于2,均属超钾质系列岩石。较高的Cr、Ni含量和较低的Sc(<30μg/g)、TiO2(<1%)含量暗示了源区为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高镁富钾火山岩与区内同时代的粗面岩具相似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均富集LILE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等,具有极低的Nb/La比值(0.2~0.3)、较高的87Sr/86Sr初始值(0.7056~0.7072)、负的εNd初始值(-0.97~-4.87)和相对较高的206Pb/204Pb(18.556~18.695)、207Pb/204Pb(15.609~15.630)比值,具有明显的岛弧型钾质火山岩的性质。高镁富钾火山岩来源于受古特提斯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岩浆,并在深部岩浆房经历了橄榄石的结晶分异和堆晶作用,而粗面岩则还在相对浅部岩浆房经历了较大程度的长石与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
镁
富
钾
火山岩
SR-ND-PB同位素
^40Ar/^39Ar测年
岩浆房
结晶分异
新生代
滇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滇西莴中晚始新世高镁富钾火山岩中单斜辉石斑晶环带结构的成因:岩浆补给-混合过程
被引量:
15
2
作者
黄小龙
徐义刚
+1 位作者
杨启军
陈林丽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滇西莴中晚始新世高镁富钾火山岩中单斜辉石斑晶普遍出现正环带结构、反环带结构或韵律环带结构,少量为具绿色核部的单斜辉石(“绿核辉石”)。反环带斑晶和“绿核辉石”的幔部与正环带斑晶的核部具有相似并且相对较窄的成分范围,相对高M...
滇西莴中晚始新世高镁富钾火山岩中单斜辉石斑晶普遍出现正环带结构、反环带结构或韵律环带结构,少量为具绿色核部的单斜辉石(“绿核辉石”)。反环带斑晶和“绿核辉石”的幔部与正环带斑晶的核部具有相似并且相对较窄的成分范围,相对高Mg#(0.83~0.90),低TiO2(0.13%~0.29%),Al2O3(0.73%~1.68%)和Na2O(0.22%~0.42%),为钾质岩浆平衡结晶的产物。反环带斑晶的核部相对低Mg#(0.77~0.84),但与反环带斑晶的幔部、正环带斑晶的核部均具有相似的Ti/Al比值(0.06~0.16);韵律环带结构斑晶的成分变化均在正、反环带斑晶的成分范围之内。莴中高镁富钾火山岩中的这些环带结构单斜辉石斑晶应来源于相似的岩浆体系,反环带结构表明在岩浆房存在较原始岩浆对较演化岩浆再补给的岩浆混合过程,而韵律环带结构特征揭示曾多次发生这种岩浆混合过程。“绿核辉石”的核部明显低Mg#(0.50~0.74),相对富Al2O3(1.66%~3.63%)和Na2O(0.87%~2.17%),具有明显较低的Ti/Al比值(<0.05)和较高的AlVI/AlIV比值(0.38~0.76),为下地壳捕虏晶来源,证实了在滇西晚始新世富钾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少量地壳混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斜辉石
“绿核辉石”
环带结构
岩浆混合
高
镁
富
钾
火山岩
滇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滇西莴中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中橄榄石斑晶及其尖晶石包裹体的岩浆成因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
8
3
作者
黄小龙
徐义刚
+1 位作者
杨启军
陈林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53-1564,共12页
滇西莴中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富含橄榄石斑晶,其核部Fo含量变化较大(94~75%),由大斑晶(〉1mm)、中等粒径斑晶(0.3~1mm)至小斑晶(〈0.3mm),Fo含量总体变小;橄榄石斑晶CaO含量大于0.1wt%,随着Fo含量的降低,MnO含量...
滇西莴中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富含橄榄石斑晶,其核部Fo含量变化较大(94~75%),由大斑晶(〉1mm)、中等粒径斑晶(0.3~1mm)至小斑晶(〈0.3mm),Fo含量总体变小;橄榄石斑晶CaO含量大于0.1wt%,随着Fo含量的降低,MnO含量升高,而NiO含量降低,并具有明显的岩浆结晶分异趋势,均为岩浆成因,但来源复杂;大斑晶和中等粒径斑晶的核部Fo含量明显与全岩MgO不平衡,均属于捕虏晶来源。橄榄石斑晶中的尖晶石包裹体高Cr#(0.77~0.94)、低Mg#(0.17~0.65),具有较低的Al2O3含量(〈10wt%);尖晶石包裹体的TiO2含量总体上较低(〈1.0wt%),暗示了绝大部分橄榄石属于岛弧型岩浆成因,来源于富集交代的方辉橄榄岩部分熔融岩浆;少量高TiO2尖晶石包裹体(1.36~3.96wt%)的存在则暗示了部分橄榄石斑晶的形成可能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有关。大斑晶和中等粒径斑晶橄榄石均具明显的成分梯度变化,由核部、幔部至边部。其Fo、NiO含量降低而MnO、CaO含量增大,并且边部成分特征与小斑晶橄榄石相类似,其源区至少存在两次岩浆作用过程,核部成分变化反映的是早期高Mg#岩浆中的橄榄石结晶分离作用过程,而边部以及小斑晶橄榄石的成分变化则反映了后期喷发岩浆(Mg#略低)体系中橄榄石的结晶分离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
镁
橄榄石
尖晶石包裹体
高
镁
富
钾
火山岩
滇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西晚始新世高镁富钾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
32
1
作者
黄小龙
徐义刚
杨启军
邱华宁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38,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0200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2CB412603)
文摘
40Ar/39Ar同位素定年分析显示滇西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均形成于始新世晚期(约36Ma),富含MgO(>9%)和K2O(3.07%~7.28%),绝大部分K2O/Na2O比值大于2,均属超钾质系列岩石。较高的Cr、Ni含量和较低的Sc(<30μg/g)、TiO2(<1%)含量暗示了源区为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高镁富钾火山岩与区内同时代的粗面岩具相似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均富集LILE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等,具有极低的Nb/La比值(0.2~0.3)、较高的87Sr/86Sr初始值(0.7056~0.7072)、负的εNd初始值(-0.97~-4.87)和相对较高的206Pb/204Pb(18.556~18.695)、207Pb/204Pb(15.609~15.630)比值,具有明显的岛弧型钾质火山岩的性质。高镁富钾火山岩来源于受古特提斯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岩浆,并在深部岩浆房经历了橄榄石的结晶分异和堆晶作用,而粗面岩则还在相对浅部岩浆房经历了较大程度的长石与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
关键词
高
镁
富
钾
火山岩
SR-ND-PB同位素
^40Ar/^39Ar测年
岩浆房
结晶分异
新生代
滇西
Keywords
high-Mg ultrapotassic lavas
Sr-Nd-Pb isotopes
^40Ar/^39Ar dating
magma chamber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Cenozoic
western Yuiman
分类号
P5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97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西莴中晚始新世高镁富钾火山岩中单斜辉石斑晶环带结构的成因:岩浆补给-混合过程
被引量:
15
2
作者
黄小龙
徐义刚
杨启军
陈林丽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0200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603)
文摘
滇西莴中晚始新世高镁富钾火山岩中单斜辉石斑晶普遍出现正环带结构、反环带结构或韵律环带结构,少量为具绿色核部的单斜辉石(“绿核辉石”)。反环带斑晶和“绿核辉石”的幔部与正环带斑晶的核部具有相似并且相对较窄的成分范围,相对高Mg#(0.83~0.90),低TiO2(0.13%~0.29%),Al2O3(0.73%~1.68%)和Na2O(0.22%~0.42%),为钾质岩浆平衡结晶的产物。反环带斑晶的核部相对低Mg#(0.77~0.84),但与反环带斑晶的幔部、正环带斑晶的核部均具有相似的Ti/Al比值(0.06~0.16);韵律环带结构斑晶的成分变化均在正、反环带斑晶的成分范围之内。莴中高镁富钾火山岩中的这些环带结构单斜辉石斑晶应来源于相似的岩浆体系,反环带结构表明在岩浆房存在较原始岩浆对较演化岩浆再补给的岩浆混合过程,而韵律环带结构特征揭示曾多次发生这种岩浆混合过程。“绿核辉石”的核部明显低Mg#(0.50~0.74),相对富Al2O3(1.66%~3.63%)和Na2O(0.87%~2.17%),具有明显较低的Ti/Al比值(<0.05)和较高的AlVI/AlIV比值(0.38~0.76),为下地壳捕虏晶来源,证实了在滇西晚始新世富钾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少量地壳混染作用。
关键词
单斜辉石
“绿核辉石”
环带结构
岩浆混合
高
镁
富
钾
火山岩
滇西
Keywords
clinopyroxene
green-core clinopyroxene
compositional zoning
magma mixing
high-Mg uhrapotassic lavas
western Yunnan
分类号
P588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西莴中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中橄榄石斑晶及其尖晶石包裹体的岩浆成因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
8
3
作者
黄小龙
徐义刚
杨启军
陈林丽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53-1564,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0200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603)资助。
文摘
滇西莴中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富含橄榄石斑晶,其核部Fo含量变化较大(94~75%),由大斑晶(〉1mm)、中等粒径斑晶(0.3~1mm)至小斑晶(〈0.3mm),Fo含量总体变小;橄榄石斑晶CaO含量大于0.1wt%,随着Fo含量的降低,MnO含量升高,而NiO含量降低,并具有明显的岩浆结晶分异趋势,均为岩浆成因,但来源复杂;大斑晶和中等粒径斑晶的核部Fo含量明显与全岩MgO不平衡,均属于捕虏晶来源。橄榄石斑晶中的尖晶石包裹体高Cr#(0.77~0.94)、低Mg#(0.17~0.65),具有较低的Al2O3含量(〈10wt%);尖晶石包裹体的TiO2含量总体上较低(〈1.0wt%),暗示了绝大部分橄榄石属于岛弧型岩浆成因,来源于富集交代的方辉橄榄岩部分熔融岩浆;少量高TiO2尖晶石包裹体(1.36~3.96wt%)的存在则暗示了部分橄榄石斑晶的形成可能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有关。大斑晶和中等粒径斑晶橄榄石均具明显的成分梯度变化,由核部、幔部至边部。其Fo、NiO含量降低而MnO、CaO含量增大,并且边部成分特征与小斑晶橄榄石相类似,其源区至少存在两次岩浆作用过程,核部成分变化反映的是早期高Mg#岩浆中的橄榄石结晶分离作用过程,而边部以及小斑晶橄榄石的成分变化则反映了后期喷发岩浆(Mg#略低)体系中橄榄石的结晶分离作用过程。
关键词
高
镁
橄榄石
尖晶石包裹体
高
镁
富
钾
火山岩
滇西
Keywords
Magnesian olivines, Spinel inclusion, High-Mg and K-rich lavas, Western Yunnan
分类号
P588.144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滇西晚始新世高镁富钾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机制探讨
黄小龙
徐义刚
杨启军
邱华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滇西莴中晚始新世高镁富钾火山岩中单斜辉石斑晶环带结构的成因:岩浆补给-混合过程
黄小龙
徐义刚
杨启军
陈林丽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滇西莴中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中橄榄石斑晶及其尖晶石包裹体的岩浆成因动力学意义
黄小龙
徐义刚
杨启军
陈林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