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粱单宁的结构、分布及分析方法综述 被引量:12
1
作者 郑学玲 王旭娟 韩小贤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2-140,共9页
当高粱作为酿酒材料时,单宁的存在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作为饲料时单宁的存在则会降低动物的消化效率。由于高粱单宁结构复杂,定量测定相对来说较为困难。主要从高粱单宁的化学结构、分布、提纯分离与结构鉴定、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其含量... 当高粱作为酿酒材料时,单宁的存在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作为饲料时单宁的存在则会降低动物的消化效率。由于高粱单宁结构复杂,定量测定相对来说较为困难。主要从高粱单宁的化学结构、分布、提纯分离与结构鉴定、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其含量测定的因素进行综述。测定方法主要围绕分光光度法、蛋白质沉淀法以及高压液相色谱法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单宁 结构 分布 测定方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酿造过程中乳酸菌和醋酸菌的分离鉴定及高粱单宁对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郭旭凯 杨玲 +5 位作者 刘聪 王琪 段冰 郭睿 邵强 柳青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7-44,共8页
利用稀释涂布法及透明圈法从山西老陈醋酿造过程中分离了36株乳酸菌和25株醋酸菌,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测定对分到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高粱单宁对这些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6株乳酸菌分别为... 利用稀释涂布法及透明圈法从山西老陈醋酿造过程中分离了36株乳酸菌和25株醋酸菌,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测定对分到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高粱单宁对这些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6株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lantarum),发酵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干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类食品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limentarius)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25株醋酸菌分别为巴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 aceti),液化醋杆菌(Acetobacter liquefaciens)和恶臭醋酸杆菌(Acetobacter rancens)。当高粱单宁含量为0~1.5%时,所有乳酸菌和绝大部分醋酸菌的生长被促进;当单宁含量为2.0%时,对不同菌的生长影响不同(有一些菌株生长被促进,而另一些菌株生长被抑制);当单宁含量为3.0%~6.0%时所有菌株的生长均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乳酸菌 醋酸菌 分离鉴定 高粱单宁
下载PDF
高粱单宁对小麦蛋白体外消化率及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尚凯宁 李敏 +4 位作者 刘永乐 李向红 俞健 王发祥 王建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6-222,共7页
目的:研究高粱单宁对小麦蛋白体外消化率及其性质的影响,为低热量小麦制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丙酮从高粱壳中提取粗单宁,与小麦粉混合后制备面团;采用胃-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测定高粱单宁对小麦蛋白体外消化率的影响;应用红... 目的:研究高粱单宁对小麦蛋白体外消化率及其性质的影响,为低热量小麦制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丙酮从高粱壳中提取粗单宁,与小麦粉混合后制备面团;采用胃-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测定高粱单宁对小麦蛋白体外消化率的影响;应用红外光谱(FT-IR)、体积排阻色谱(SEC-HPLC)和扫描电镜(SEM)测定单宁和小麦蛋白混合后蛋白质结构的变化,探讨单宁与小麦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高粱单宁可有效降低小麦蛋白的体外消化率;蛋白质分子与单宁通过氢键发生缩合,形成较难溶解的络合物,扫描电镜观察进一步证实蛋白质与高粱单宁间的络合作用。结论:高粱单宁与小麦蛋白络合形成了难以被消化酶水解的络合物,从而降低了小麦蛋白的体外消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单宁 小麦蛋白 体外消化率 结构
原文传递
高粱单宁对清香型大曲白酒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婧 李娜娜 +1 位作者 刘子恒 田文滨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共9页
以清香型大曲白酒的酒醅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技术,解析了2种酒醅(不含单宁高粱酒醅和含单宁高粱酒醅)中真菌的群落结构,以明确高粱单宁对酒醅中真菌群落结构的作用。于发酵第1天(15℃)、第3天(19℃)... 以清香型大曲白酒的酒醅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技术,解析了2种酒醅(不含单宁高粱酒醅和含单宁高粱酒醅)中真菌的群落结构,以明确高粱单宁对酒醅中真菌群落结构的作用。于发酵第1天(15℃)、第3天(19℃)、第7天(28℃)和第21天(25℃)分别采集酒醅样品,提取样品中真菌的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扩增了核糖体rDNA的ITS2区,扩增产物构建文库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再对有效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酒醅中优势的酵母菌有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等,优势的霉菌有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等。Alpha-多样性指数表明,发酵第3天,含单宁酒醅样品中真菌的多样性显著高于不含单宁酒醅样品(P<0.05),2种样品在其他发酵时间点之间无差异;Beta-多样性结果说明,发酵第7天的2种酒醅样品之间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在导致2种样品间真菌群落结构不同的因素中,单宁含量所起的作用占3.47%;单宁含量与叠孢属(Microcyclospora)和鬼伞属(Coprinellus)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单宁 清香型大曲白酒 真菌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山西老陈醋酿造过程中真菌的分离、鉴定及高粱单宁对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聪 王琪 +5 位作者 杨玲 郭旭凯 段冰 郭睿 邵强 柳青山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26,共8页
利用平板涂布法从山西老陈醋酿造过程中分离了39株酵母菌和10株霉菌,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ITS序列测定对分到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不同含量高粱单宁对这些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9株酵母菌分别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 利用平板涂布法从山西老陈醋酿造过程中分离了39株酵母菌和10株霉菌,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ITS序列测定对分到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不同含量高粱单宁对这些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9株酵母菌分别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杰丁毕赤酵母(Pichia jadinii)、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乳源酵母(Pichia fermentans)、海洋嗜杀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Saccharomyces fibuligera和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10株霉菌分别为伞状毛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as)和Aspergillus hancockii。不同含量的高粱单宁对不同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影响不同:当高粱单宁含量在0%~1.0%内,所有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均被不同程度地促进;当单宁含量为1.5%时,大部分酵母菌和全部霉菌生长被促进;当单宁含量为2.0%时,大部分酵母菌和全部霉菌的生长被抑制;当单宁含量继续升高,酵母菌和霉菌被抑制的程度继续增大;当单宁含量为5.0%时,所有的酵母菌和霉菌都不能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酵母菌 霉菌 分离鉴定 高粱单宁
原文传递
基于猪体外仿生消化法研究单宁对高粱养分降解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旺 顾晓明 +4 位作者 安冬 李军 冯少轩 朱伟云 潘龙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359,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高粱单宁对高粱养分降解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通过猪的体外仿生消化技术模拟高粱原料在猪前段肠道中化学酶消化和后段肠道中微生物消化,在国产低单宁含量的高粱(单宁含量0.04%)原料中添加不同...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高粱单宁对高粱养分降解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通过猪的体外仿生消化技术模拟高粱原料在猪前段肠道中化学酶消化和后段肠道中微生物消化,在国产低单宁含量的高粱(单宁含量0.04%)原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高粱单宁提取物(单宁含量分别为0、0.15%、0.3%、0.6%、1.8%和3.0%,质量分数),每个处理设置5个重复和3个自溶(不加消化酶或不接种微生物)的空白对照。[结果]在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胰液素或者胃蛋白酶-胰液素-微生物发酵作用下,随着高粱单宁添加量的增加,高粱的风干物质、总能和氮素的消失率呈现线性降低(P<0.01);且0、0.15%、0.3%和0.6%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胃蛋白酶-胰液素或者胃蛋白酶-胰液素-微生物发酵作用下,1.8%单宁组的养分消失率显著高于3%处理组(P<0.05),但是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且模拟的线性方程系数为3.56~6.33(R^(2)>0.994)。[结论]高粱单宁线性降低高粱养分的体外消失率,但是高粱单宁含量低于0.6%对高粱养分的体外消失率无负面影响;在胃蛋白酶-胰液素或者胃蛋白酶-胰液素-微生物发酵作用下,高粱单宁含量每增加1%,高粱养分的体外消失率平均降低3.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单宁 高粱养分 体外消失率 化学酶消化 微生物降解
下载PDF
高粱单宁提取物与聚乙二醇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肖敏敏 解彪 +5 位作者 杨潇 杨玲 温贤将 程冰冰 毛昌发 赵广永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76-1583,共8页
本研究开展了3个试验,探讨了高粱单宁提取物(STE)与聚乙二醇(PEG)的协同作用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用3头健康、体况相近的成年肉牛作为瘤胃液供体,以精粗比为40∶60(干物质基础)的混合料作为发酵基质,采用两步... 本研究开展了3个试验,探讨了高粱单宁提取物(STE)与聚乙二醇(PEG)的协同作用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用3头健康、体况相近的成年肉牛作为瘤胃液供体,以精粗比为40∶60(干物质基础)的混合料作为发酵基质,采用两步消化法模拟瘤胃发酵和真胃消化过程。试验1:分别向发酵基质中添加0、0.50%、1.00%和2.00%STE作为处理;试验2:在向发酵基质中添加1.50%STE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75%、1.50%、3.00%PEG作为处理;试验3:在发酵基质中分别进行不添加STE和PEG(对照)、瘤胃发酵阶段添加1.50%STE、瘤胃发酵阶段添加1.50%STE和3.00%PEG、瘤胃发酵阶段添加1.50%STE+真胃消化阶段添加3.00%PEG处理。在上述3个试验中,STE和PEG的添加量均以干物质为基础,每个处理均设置8个重复,另外设置3个空白。试验1结果显示:发酵基质中添加STE对培养液的pH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STE添加量的增加,培养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均呈线性下降(P<0.05),体外干物质消化率(DMD)和粗蛋白质消化率(CPD)均呈线性和二次曲线下降(P<0.05),乙酸/丙酸及氨态氮(NH 3-N)浓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试验2结果显示:在发酵基质中含有1.50%STE的条件下,随着PEG添加量的增加,培养液中TVFA、NH 3-N浓度线性升高(P<0.05),乙酸浓度呈现先下降再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添加PEG对培养液中丙酸、异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丁酸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PEG具有线性提高培养液中戊酸(P=0.088)和异戊酸(P=0.067)浓度以及体外CPD(P=0.089)的趋势,对体外DMD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3结果显示:添加1.50%STE显著降低了体外DMD和CPD(P<0.05)。在瘤胃发酵阶段或者真胃消化阶段添加3.00%PEG均缓解了STE对体外CPD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单宁提取物 聚乙二醇 体外瘤胃发酵 营养物质消化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