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亚洲栽培稻与高秆野生稻种间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的细胞学机理
被引量:
5
1
作者
傅雪琳
卢永根
+2 位作者
刘向东
李金泉
冯九焕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6-425,共10页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与高秆野生稻(O.alta)分别属于AA和CCDD染色体组,其种间生殖隔离影响着高秆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向栽培稻的转移和利用.本研究从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栽培稻与高秆野生稻种间生殖隔离的细胞学...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与高秆野生稻(O.alta)分别属于AA和CCDD染色体组,其种间生殖隔离影响着高秆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向栽培稻的转移和利用.本研究从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栽培稻与高秆野生稻种间生殖隔离的细胞学机理.结果表明,其不可交配性的细胞学原因在于:(ⅰ)胚囊亲和性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受精障碍,包括不受精、受精停滞和单受精等;(ⅱ)杂种不活障碍,表现为杂种胚胎发育停滞以至胚胎夭亡,这是导致不可交配性的主要原因.杂种F1不育包括胚囊败育和花粉败育,其中杂种胚囊完全败育,以胚囊退化为主;杂种花粉高度败育则主要表现为典败;杂种胚囊和花粉败育的细胞学原因主要在于其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常,即染色体不育导致了杂种的高度败育.由此提出了克服栽培稻与非AA染色体组野生稻种间生殖隔离的可行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栽培
稻
(O.sativa
L
AA)
高
秆
野生
稻
(D.
alta
Swallen
CCDD)
不可交配性
杂种不育性
细胞学机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亚洲栽培稻与高秆野生稻种间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的细胞学机理
被引量:
5
1
作者
傅雪琳
卢永根
刘向东
李金泉
冯九焕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6-425,共10页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021037)
广东省农业厅高州野生稻专项课题(粤农函(2003)360号)资助
文摘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与高秆野生稻(O.alta)分别属于AA和CCDD染色体组,其种间生殖隔离影响着高秆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向栽培稻的转移和利用.本研究从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栽培稻与高秆野生稻种间生殖隔离的细胞学机理.结果表明,其不可交配性的细胞学原因在于:(ⅰ)胚囊亲和性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受精障碍,包括不受精、受精停滞和单受精等;(ⅱ)杂种不活障碍,表现为杂种胚胎发育停滞以至胚胎夭亡,这是导致不可交配性的主要原因.杂种F1不育包括胚囊败育和花粉败育,其中杂种胚囊完全败育,以胚囊退化为主;杂种花粉高度败育则主要表现为典败;杂种胚囊和花粉败育的细胞学原因主要在于其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常,即染色体不育导致了杂种的高度败育.由此提出了克服栽培稻与非AA染色体组野生稻种间生殖隔离的可行办法.
关键词
亚洲栽培
稻
(O.sativa
L
AA)
高
秆
野生
稻
(D.
alta
Swallen
CCDD)
不可交配性
杂种不育性
细胞学机理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亚洲栽培稻与高秆野生稻种间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的细胞学机理
傅雪琳
卢永根
刘向东
李金泉
冯九焕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