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熵权法和改进TOPSIS模型评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效应 被引量:142
1
作者 信桂新 杨朝现 +2 位作者 杨庆媛 李承桧 魏朝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8-249,共12页
规范评价实施效果对科学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山地丘陵区3个农业产业化进程梯度差异明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重庆市江津区(YQ-I)、铜梁区(YQ-II)、梁平县(YQ-III)为样区,以土地整治项目为样点,选取新... 规范评价实施效果对科学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山地丘陵区3个农业产业化进程梯度差异明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重庆市江津区(YQ-I)、铜梁区(YQ-II)、梁平县(YQ-III)为样区,以土地整治项目为样点,选取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土地流转规模等10项指标,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经济-社会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熵权法和改进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应用于评价。结果发现,在影响经济-社会效应的各项指标中,适度规模化经营面积、项目后期管护农民参与度、农民参与项目施工收入等3项指标处于重要级,指标值变差大、影响强;农民人均农业年收入变化、整治工程村民满意度、项目后期管护措施到位度和农民参与项目施工人数等4项处于边缘级,指标值变差小、影响弱;其余指标处于次要级,影响程度居中。3个样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经济-社会综合效应与农业产业化进程关系密切,呈现为农业产业化进展快速型的YQ-I>进展加速型的YQ-II>相对缓慢型的YQ-III,效应等级分别为良、中、差;但单方面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指标等级分布不平衡、效应等级分布不平衡、研究样区内部不平衡;而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表现为YQ-III、YQ-II和YQ-I中,经济效应贴近度与社会效应贴近度之间的差距依次为22.25、1.21和0.77倍。因此,通过农业产业化,山地丘陵区能有效地利用和发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支撑作用,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更好地统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与后续管护;而基于熵权法和改进TOPSIS模型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经济-社会效应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经济 模型 高标准基本农田 效应 后评价
下载PDF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方法 被引量:115
2
作者 王新盼 姜广辉 +2 位作者 张瑞娟 赵婷婷 曲衍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1-250,共10页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当前中国为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推行的重要战略举措,但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研究尚未见参照做法。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和逐级修正相结合的方法,在基本农田自然质量评价...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当前中国为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推行的重要战略举措,但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研究尚未见参照做法。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和逐级修正相结合的方法,在基本农田自然质量评价基础上,修正得到基本农田综合质量;结合基本农田质量现状及其限制因子可改造程度,从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和经整治后可建成2个层次上划定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全区适宜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农田有6036.98hm2,占基本农田总量的43.54%。其中1026.70hm2已基本具备建设条件,集中分布在马昌营镇和大兴庄镇等西南平原乡镇,其他5010.28hm2为经整治后可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平原区和半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立足区域特点,分类推进,已具备建设条件的西南部平原区应致力于打造高端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整治后可建成的南部平原区需要重点协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城镇化发展关系,整治后可建成的南部半山区应在提升农田质量的同时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分区 高标准基本农田 逐级修正法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平谷区
下载PDF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建设时序的确定 被引量:101
3
作者 薛剑 韩娟 +2 位作者 张凤荣 郧文聚 刘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3-203,共11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既要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也要考虑建成后的稳定性。该文以黑龙江省富锦市为研究区,分别从自然质量条件、工程建设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和区位条件、生态条件、建设用地扩张动力等方面构建建设可行性和空间稳定性评价...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既要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也要考虑建成后的稳定性。该文以黑龙江省富锦市为研究区,分别从自然质量条件、工程建设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和区位条件、生态条件、建设用地扩张动力等方面构建建设可行性和空间稳定性评价模型,运用理想解逼近法测算各评价单元的建设可行性和空间稳定性,最后用四象限法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结果表明:富锦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高度可行区域面积为13.18万hm2,中度可行区域面积22.72万hm2,低度可行区域面积22.18万hm2;高度稳定区域面积为7.58万hm2,中度稳定面积为27.73万hm2,低度稳定区域面积为22.77万hm2。基于空间稳定性优先的目标导向,分别确定国营农场辖区和地方政府辖区的建设时序。其中,国营农场辖区优先建设区域面积为6.75万hm2,主要分布在七星农场、创业农场、红卫农场、前进农场和青龙山农场;地方政府辖区优先建设区域面积为4.41万hm2,主要分布在二龙山镇、锦山镇、头林镇和宏胜镇。该研究结果可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稳定性 区划 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可行性 建设时序 富锦市
下载PDF
四川省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分区 被引量:100
4
作者 冯锐 吴克宁 王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43-251,共9页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等要求,以中江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禀赋、基础设施与工程施工条件、社会与经济可接受性3方面选取12个指标,运用理想解逼近法和限制因素组合法,对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做...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等要求,以中江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禀赋、基础设施与工程施工条件、社会与经济可接受性3方面选取12个指标,运用理想解逼近法和限制因素组合法,对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做出时序安排与模式分区。结果表明,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安排上近、中、远期整治区的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9.28%、37.86%、43.86%;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划分为3个模式区,即坡度限制因素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区和农田道路重点建设区,各区所占比例分别为41.34%、31.53%和27.13%。研究方法可为县域土地整治规划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整治 高标准基本农田 时序安排 模式 中江县
下载PDF
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 被引量:95
5
作者 杨伟 谢德体 +3 位作者 廖和平 潘卓 朱琳 李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9-229,I0006,共12页
该文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型农用地整治模式为切入点,将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与特定的整治模式相结合,构建一套适合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整治模式下的农用地整治潜力评价体系和方法。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求和农户意愿调查的主客观分析... 该文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型农用地整治模式为切入点,将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与特定的整治模式相结合,构建一套适合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整治模式下的农用地整治潜力评价体系和方法。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求和农户意愿调查的主客观分析,确定研究区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应采用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特征的评价模式。论文采用差异性调查分区法、置信区间计算法、潜力等级水平选择法、耕地生产能力计算法和耕地质量综合指数计算等方法分别确定了A类型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和B类型区(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的农用地整治的数量潜力、质量潜力,并对潜力结果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A类型区数量潜力551.78hm2、质量潜力2218.57t,B类型区数量潜力1531.32hm2、质量潜力3883.77t,适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主要集中在二、三级潜力区,研究认为A类型区整治潜力挖掘应以质量为主、数量为辅。该研究为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潜力分析和土地整治实践提供方法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农村地区 潜力分析 高标准基本农田 质量综合指数 长寿区
下载PDF
基于四象限法的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与模式 被引量:85
6
作者 唐秀美 潘瑜春 +1 位作者 刘玉 任艳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38-246,F0003,共10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综合考虑耕地的基本条件和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建设适宜性。为了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该文以广东省五华县为例,首先对耕地质量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综合考虑耕地的基本条件和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建设适宜性。为了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该文以广东省五华县为例,首先对耕地质量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其中,耕地质量从立地条件、耕地物理性状、耕地化学性状及利用条件4个方面选择评价指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从农田基础条件、区域社会经济综合条件及群众意愿等方面选择评价指标,据评价结果分析了五华县耕地质量等级分布的不同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程度的差距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采用四象限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区域进行了划分,其中,"高质量高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为15 460.51 hm2,占到五华县耕地总面积的37.65%,"高质量低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为8 771.8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1.36%,"低质量高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为7 508.7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2.71%。在对3个区域的耕地限制性因素、基本农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本农田的空间调整措施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建设模式及建设方向。研究结果可为县域土地整治规划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建设 高标准基本农田 布局 模式 五华县
下载PDF
土地整治与化肥减量——来自中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被引量:85
7
作者 梁志会 张露 张俊飚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3-144,共22页
本文利用中国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对单位面积化肥用量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具有显著的化肥减量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化肥用量分布维度,对于化肥用量位... 本文利用中国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对单位面积化肥用量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具有显著的化肥减量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化肥用量分布维度,对于化肥用量位于低分位点的省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带来的化肥减量效应更为明显;在农业功能区定位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在粮食主产区实施具有显著的化肥减量效应,在非粮食主产区不显著;在自然地理区位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实施具有显著的化肥减量效应,但在东部地区不显著。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通过增加地块规模及提高农业横向分工水平与纵向分工水平从而促进化肥减量施用。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地块规模增加对农业横向分工水平与纵向分工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以及农业横向分工与纵向分工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具备了化肥减量的自我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化肥减量 高标准基本农田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84
8
作者 李少帅 郧文聚 《资源与产业》 2012年第3期189-193,共5页
总结了10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进展,系统分析了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既面临着涉农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资金投入分散等机制体制方面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田块破碎度大、权属状... 总结了10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进展,系统分析了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既面临着涉农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资金投入分散等机制体制方面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田块破碎度大、权属状况复杂等社会现实问题。破解问题的关键是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加大涉农资金在国家层面上的统筹力度,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结合,构建政府主导、国土部门搭台、相关部门集中投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农村土地整治 土地流转 涉农资金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北京市怀柔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73
9
作者 崔勇 刘志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6-81,94,F0003,共8页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选择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多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研究结果:(1)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选择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多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研究结果:(1)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2)根据评价体系,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将各评价指标进行空间叠加,得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等级。研究结论:通过实地踏勘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定量直观,不仅能够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可快速选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级别划分 GIS 多因素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高标准基本农田 土地整治规划
下载PDF
基于局部空间自相关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区 被引量:73
10
作者 熊昌盛 谭荣 岳文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76-284,共9页
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实现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为合理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该文以广宁县为例,在综合评价耕地质量的基础上,引入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LISA,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进行... 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实现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为合理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该文以广宁县为例,在综合评价耕地质量的基础上,引入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LISA,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广宁县耕地质量整体平均水平较高;村级耕地质量在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空间正自相关性;根据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可将全县分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优化区域、重点区域、后备区域和一般区域。在未来整治与建设过程中,可结合不同自相关类型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建设区域采取差别化开发整治措施和有序性建设时序安排。该研究综合考虑了耕地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以及空间属性的差异,体现出耕地规模、质量与空间聚集"三位一体"的分区保护思路,能够为耕地保护和农田整治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相关分析 耕地质量 高标准基本农田 局部空间自相关 广宁县
下载PDF
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划定方法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1
11
作者 沈明 陈飞香 +4 位作者 苏少青 胡月明 缑武龙 程家昌 吴顺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8-33,90,F0003,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确定方法,为省级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特尔斐法和因素成对比较法。研究结果:划定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由4大因素(潜力、能力、财力、生态环境)、6... 研究目的:探讨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确定方法,为省级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特尔斐法和因素成对比较法。研究结果:划定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由4大因素(潜力、能力、财力、生态环境)、6大因子(耕地整治潜力、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粮食生产政策、耕地连片程度、人均可支配财力、生态建设)构成。对广东省各县(市、区)的影响因子进行量化并计算,最终确定综合评价得分,并将得分较高的40个县(市、区)划作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研究结论:有效量化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区域划定的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可以使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建设区划定更科学合理,并有效指导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工程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高标准基本农田 重点建设区 因素成对比较法
下载PDF
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被引量:64
12
作者 朱传民 郝晋珉 +2 位作者 陈丽 双文元 刘平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3-242,共10页
识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环境适宜性及诊断具体建设内容,对于提高建设时序区域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建设内容的针对性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县域耕地差别化管控、土地整治等提供参考。该文在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本底适宜性的基础上... 识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环境适宜性及诊断具体建设内容,对于提高建设时序区域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建设内容的针对性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县域耕地差别化管控、土地整治等提供参考。该文在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本底适宜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具体建设目标要求的耕地综合质量测度指标体系以及适宜质量识别模型。通过探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外部环境适宜性,提出了外部环境适宜性修正模型与"综合质量-综合意愿"综合建设区划定方法。根据构建的限制类、限制型诊断方法及其组合设计确定建设时序区域综合适宜性及具体建设内容。并以曲周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曲周县耕地综合质量呈现出较明显的"整体集聚-局域均质"特点,适宜建设的高质量地涉及1 298个单元,22 472.84 hm2,占总面积的47.87%。其主要分布在安寨、第四疃、白寨等乡镇;2)通过农户建设综合意愿度CWI对耕地综合质量修正,得到高质量-低意愿(HQ-LW)、低质量-高意愿(LQ-HW)中质量-中意愿(MQ-MW)3种组合类型;3)形成的3个综合适宜时序区域区中,一级适宜区面积13 714.22 hm2,主要分布在安寨、槐桥、曲周等乡镇,其中约占研究区总面积46.44%的5大片区成为近期集中建设的区域,主导限制类为平整工程,地块调整归并为研究区今后重点建设内容。二级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南里岳乡、侯村镇,该区主导限制类为自然质量,限制型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三级适宜区分布较广,涉及7个乡镇,主导限制类为田间设施、自然质量,为建设空间布局的最后选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划分 农村地区 高标准基本农田 综合质量 限制类型 农户综合意愿 曲周县
下载PDF
基于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综合评价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 被引量:60
13
作者 钱凤魁 王秋兵 李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25-232,共8页
保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永久稳定是在土地整治战略背景下持续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举措。该文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以美国重要农地保护的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体系思想为指导,构建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综合分析体系... 保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永久稳定是在土地整治战略背景下持续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举措。该文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以美国重要农地保护的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体系思想为指导,构建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综合分析体系,采取多因素综合对比分析法,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适宜性评价和非适宜性评价,该研究区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先建设区的面积为11 212.42 hm2,该建设区基本农田质量较优,经济社会发展压力较小;划定有条件建设区的面积为18 714.36 hm2,该建设区有良好的基本农田质量条件,但需要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影响因素和限制条件采取一定的整治技术和措施;划定限制建设区的面积为7 491.30 hm2,该建设区耕地质量及立地条件差异显著,城区周边受立地环境条件影响较大,远离城区基本农田质量条件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划定 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 高标准基本农田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2
14
作者 赵素霞 牛海鹏 +2 位作者 张捍卫 张合兵 张小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0-228,共9页
该研究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区域,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目标,提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的概念,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并在基本农田现实生态位空间与最适宜生态位空间匹配度评判的基础上,... 该研究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区域,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目标,提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的概念,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并在基本农田现实生态位空间与最适宜生态位空间匹配度评判的基础上,将新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分为4个建设适宜性等级,明确了不同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适宜度。同时以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最适值作为评判标准,构建了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了各障碍因子的限制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新郑市基本具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的面积为14 017.72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5.88%。需稍加整治即可达到基本农田建设条件的区域面积为21 121.15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8.99%;需全面整治才可达到基本农田建设条件的区域面积为4 559.37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42%;暂不适宜建设的区域面积为14 469.70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6.71%。2)新郑市耕地整体自然禀赋较好,制约新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障碍因子是灌溉保障率和土壤污染指数。3)利用生态位模型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丰富了生态位理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同时也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及规划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划 模型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高标准基本农田 适宜性评价 障碍因子 新郑市
下载PDF
基于LESA体系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研究 被引量:48
15
作者 边振兴 杨子娇 +2 位作者 钱凤魁 朱瑞雪 康萌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6-446,共11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地既要符合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又要实际考虑研究区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综合评价和时序研究,论文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借鉴美国土地评价与立地分析(LESA)思想,根据自身限制条件和耕地质量更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地既要符合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又要实际考虑研究区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综合评价和时序研究,论文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借鉴美国土地评价与立地分析(LESA)思想,根据自身限制条件和耕地质量更新成果进行综合质量评价,自然质量因素选取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质地等,立地条件因素从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选取,基础设施条件主要选取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等,社会经济条件主要选取单位面积投入及农业技术人员投入等。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采用自然断点法与K-均值聚类法相结合的方法划分建设时序。结果表明,近期建设区占研究区的43.95%,主要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致力建设设施完备、高产稳产的现代化农田;中期建设区占研究区的25.01%,以提升自然质量为主导建设方向,建立协调发展的高产农田;远期建设区占研究区的31.04%,应全面展开建设,以提升农田综合质量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SA 高标准基本农田 沈北新区 建设时序
原文传递
基于熵权可拓模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社会效应评价 被引量:39
16
作者 蔡洁 李世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0-47,共8页
研究目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必然会对区域内的社会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从农民、农村、农业三方面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社会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依据可拓模型分别计算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与经... 研究目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必然会对区域内的社会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从农民、农村、农业三方面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社会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依据可拓模型分别计算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与经典域5个等级的关联度,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影响社会效应相关因子的贡献度,估算宝鸡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前后社会效应。研究方法:熵权法和可拓模型。研究结果:农业影响因子在社会效应中的贡献度最大,农民影响因子最小;宝鸡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前后社会效应分别为不明显、非常明显。研究结论:基于熵权法的可拓模型可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社会效应评价,宝鸡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高标准基本农田 熵权法 可拓模型 社会效应
下载PDF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38
17
作者 唐秀美 潘瑜春 +1 位作者 程晋南 任艳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009-8015,共7页
耕地不仅有粮食生产功能,更具备重要的生态功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可以提升耕地质量、增强耕地抗灾能力和耕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以北京市为例,在确定不同等级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础上,通过预... 耕地不仅有粮食生产功能,更具备重要的生态功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可以提升耕地质量、增强耕地抗灾能力和耕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以北京市为例,在确定不同等级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础上,通过预测法计算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能提升的耕地等级,在此基础上测算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升程度,以此定量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北京市耕地等级可以平均提高2.28个利用等,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原来的48.83×10~8元提升到52.22×10~8元,说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提高区域生产能力的同时,也能明显的提高区域生态水平。研究为定量化测算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造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CUG 影响 北京市
下载PDF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价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钱凤魁 张琳琳 +3 位作者 边振兴 牛朋 贾璐 王秋兵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49-1055,共7页
耕地自然质量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耕地立地环境是高标准基本农田永久稳定的保障。本研究以重要农地建设的LESA体系思想为指导,开展了东港市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自然质量... 耕地自然质量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耕地立地环境是高标准基本农田永久稳定的保障。本研究以重要农地建设的LESA体系思想为指导,开展了东港市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自然质量评价结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自然限制因素条件改良提供依据,耕地立地条件评价结果降低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稳定性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区与建设重点选择更具有针对性;(2)依据耕地自然质量条件和立地条件评价不同分值区间的表现特征,耕地自然质量条件与立地条件综合评价结果可将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分为优先建设区、耕地自然质量条件和耕地立地条件重点整治潜力区、区位条件影响风险范围内的耕地可划为一般耕地区或建设预留区,整治潜力较小的耕地可划分为生态保育用地;(3)本研究以LESA体系理论指导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区域选择以及建设重点,该方法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建议研究成果由辽宁东部山地区逐级推广到中部平原区、西部低山丘陵区,在全省形成具有指导性和标准统一的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耕地质量 立地条件 东港市
原文传递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高光谱反演 被引量:33
19
作者 张秋霞 张合兵 +1 位作者 刘文锴 赵素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0-239,共10页
为快速高效的获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土壤重金属信息,以新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54个土壤样品,在室内利用ASD Field Spec3型地物光谱仪获得土壤高光谱数据,对土壤样品在400~2 400 nm的光谱反射率进行多元散... 为快速高效的获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土壤重金属信息,以新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54个土壤样品,在室内利用ASD Field Spec3型地物光谱仪获得土壤高光谱数据,对土壤样品在400~2 400 nm的光谱反射率进行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和Savitzky-Golay(SG)平滑后,进行一阶微分(first order differential reflectance,FDR)和二阶微分(second order differential reflectance,SDR)变换,并与Cr、Cd、Zn、Cu、Pb 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遴选出通过P=0.01显著性检验的高光谱特征波段作为反演模型的自变量,采用116个建模集样本构建偏最小二乘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PLSR),通过精度检验筛选每个土壤重金属的最佳反演模型,并采用最佳地统计插值方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土壤重金属进行空间插值。结果表明:Cr的SDR-PLSR模型为最佳反演模型(R^2=0.88,RPD=1.68),Cd的R-PLSR模型为最佳反演模型(R^2=0.70,RPD=1.50),Zn的R-PLSR模型为最佳反演模型(R^2=0.88,RPD=2.05),Cu的R-PLSR模型为最佳反演模型(R^2=0.99,RPD=3.36),Pb的SDR-PLSR模型为最佳反演模型(R^2=0.93,RPD=3.16);采用构建的土壤重金属的最佳模型,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空间插值,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可知Zn含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且均低于土壤背景值,Cr、Cd、Cu和Pb符合土壤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但是部分区域超过了土壤背景值。该研究为高光谱反演模型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土壤基础信息的实时监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光谱分析 重金属 高光谱 反演 偏最小二乘回归 高标准基本农田
下载PDF
高标准基本农田区域分布与建设潜力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王晨 汪景宽 +1 位作者 李红丹 李双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26-229,共4页
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03-2012)》要求,本文以长岭县新安镇为例,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内涵及建设内容出发,构建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以及农田防护与生态工程4方面15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将新安镇高标准... 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03-2012)》要求,本文以长岭县新安镇为例,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内涵及建设内容出发,构建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以及农田防护与生态工程4方面15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将新安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划分为基本具备条件、稍加整治和全面整治三类区域。结果表明,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的基本农田5340.97 hm2,不需进行建设,可直接予以认定;需要稍加整治和全面整治的基本农田面积分别为6690.23 hm2和590.50 hm2,且二者具有较好的建设潜力,经整治后可达到高标准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研究内容为长岭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选址及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评价 区域 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