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和射频(RF)消融治疗不同等级血供子宫肌瘤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 2009年1—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10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46个肌瘤随机分为HIFU组及RF组,每组各55例,分别接受HIFU及RF治...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和射频(RF)消融治疗不同等级血供子宫肌瘤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 2009年1—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10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46个肌瘤随机分为HIFU组及RF组,每组各55例,分别接受HIFU及RF治疗。术前对肌瘤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将肌瘤内血供半定量分为G1、G2、G3三级。HIFU组患者肌瘤血供G1级15例患者共20个肌瘤,G2级32例患者共38个肌瘤,G3级8例患者共10个肌瘤。RF组患者G1级14例患者共18个肌瘤,G2级31例患者共42个肌瘤,G3级10例患者共18个肌瘤。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1周内行超声造影。肌瘤内部无造影剂灌注,周边光滑完整为消融完全;肌瘤内部及(或)边缘出现不规则片状增强区者为消融不全。采用Chi-square χ2检验比较HIFU组与RF组不同等级血供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HIFU组与RF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供为G1级的子宫肌瘤,HIFU组与RF组完全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16/20) vs 88.9%(16/18),χ2=0.563,P>0.05];血供为G2级、G3级的子宫肌瘤,RF组完全消融率均高于HIFU组[90.5%(38/42) vs 55.3%(21/38),72.2%(13/18) vs 20.0%(2/1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778、7.049,P均<0.05)。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下腹部疼痛、盆腔积液、阴道排液及单侧下肢麻木。HIFU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RF组[9.1%(5/55) vs 27.3%(15/5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1,P<0.05)。结论 HIFU和RF对于血供稀少的肌瘤均有较好的消融效果;而对于血供较丰富的子宫肌瘤,RF的治疗效果优于HIFU。因此,RF适用于大部分的子宫肌瘤。而HIFU作为一种无创治疗手段,并发症少,可做为少血供子宫肌瘤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和射频(RF)消融治疗不同等级血供子宫肌瘤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 2009年1—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10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46个肌瘤随机分为HIFU组及RF组,每组各55例,分别接受HIFU及RF治疗。术前对肌瘤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将肌瘤内血供半定量分为G1、G2、G3三级。HIFU组患者肌瘤血供G1级15例患者共20个肌瘤,G2级32例患者共38个肌瘤,G3级8例患者共10个肌瘤。RF组患者G1级14例患者共18个肌瘤,G2级31例患者共42个肌瘤,G3级10例患者共18个肌瘤。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1周内行超声造影。肌瘤内部无造影剂灌注,周边光滑完整为消融完全;肌瘤内部及(或)边缘出现不规则片状增强区者为消融不全。采用Chi-square χ2检验比较HIFU组与RF组不同等级血供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HIFU组与RF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供为G1级的子宫肌瘤,HIFU组与RF组完全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16/20) vs 88.9%(16/18),χ2=0.563,P>0.05];血供为G2级、G3级的子宫肌瘤,RF组完全消融率均高于HIFU组[90.5%(38/42) vs 55.3%(21/38),72.2%(13/18) vs 20.0%(2/1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778、7.049,P均<0.05)。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下腹部疼痛、盆腔积液、阴道排液及单侧下肢麻木。HIFU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RF组[9.1%(5/55) vs 27.3%(15/5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1,P<0.05)。结论 HIFU和RF对于血供稀少的肌瘤均有较好的消融效果;而对于血供较丰富的子宫肌瘤,RF的治疗效果优于HIFU。因此,RF适用于大部分的子宫肌瘤。而HIFU作为一种无创治疗手段,并发症少,可做为少血供子宫肌瘤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