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植入不同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章荣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123-126,共4页
探讨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植入不同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从2021年至2022年在本院眼科门诊被诊断为高度近视患者中,挑选出了100例(60只眼)。根据患者情况,将其分成两个小组:A组50例是Bigbag型病人(30只眼), B组50例是Rayner... 探讨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植入不同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从2021年至2022年在本院眼科门诊被诊断为高度近视患者中,挑选出了100例(60只眼)。根据患者情况,将其分成两个小组:A组50例是Bigbag型病人(30只眼), B组50例是Rayner620H型病人(30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同一位具有丰富经验的眼科医生操作,且未出现后囊破裂情况。结果 两组眼轴在手术前后的各个阶段均未出现明显的差异(P>0.05);A组没有发现后囊膜的褶皱,B组共有5只眼睛发生了后囊膜的褶皱,两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P<0.05);A组在手术中没有出现任何的视网膜脱离,B组在1个病例中出现了视网膜的干空洞,在1个病例中出现了周边视网膜脱离。结论 对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波乳化吸除术结合IO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效果良好;Bigbag和Rayner620H型IOL植入术联合高度近视患者的白内障摘除术,是一种安全、高效、可控的治疗方法;Bigbag型IOL相对于Rayner620H型IOL有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患者 白内障手术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屈光度数>-6.00D的高度近视患者应用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矫治的临床效果观察
2
作者 华剑楠 史芳荣 韩宝军 《哈尔滨医药》 2022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 研究屈光度数>-6.00D的高度近视患者应用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PRK)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81例高度近视患者的屈光度数大于-6.00D共241眼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90例患者(118眼)和实验组91例... 目的 研究屈光度数>-6.00D的高度近视患者应用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PRK)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81例高度近视患者的屈光度数大于-6.00D共241眼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90例患者(118眼)和实验组91例患者(123眼),对照组患眼使用飞秒激光制瓣辅助下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实验组患眼使用TPRK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眼术后上皮愈合时间。比较术后3个月后患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后表面高度、屈光度]变化。比较术后14d内两组患眼手术并发症[感染、角膜穿透、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发生率。结果 术后实验组患眼上皮愈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个月后,两组患眼BCVA、角膜后表面高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两组患眼BCVA、角膜后表面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屈光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两组患眼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内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 使用TPRK治疗屈光度数>-6.00D的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患眼上皮愈合较慢,视力恢复效果优良,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患者 屈光度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下载PDF
Keratograph眼表分析仪对高度近视眼表功能的评估探究
3
作者 林毅龙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究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对高度近视患者眼表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并确诊为近视的42例患者,将21例(42只眼)非高度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21例(42只眼)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予以Ker... 目的探究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对高度近视患者眼表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并确诊为近视的42例患者,将21例(42只眼)非高度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21例(42只眼)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予以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OSDI问卷进行调查,对比两组分析结果。结果 OSDI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干眼患病率为61.90%,对照组为19.05%,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结果显示,研究组干眼患病率为61.90%,对照组干眼患病率为28.57%,P<0.05,组间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泪河高度检测中,研究组为(0.24±0.32)mm,对照组为(0.25±0.14)mm,均大于0.20mm,属正常;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更短、睑板腺完整度评分更高,数据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高度近视患者眼表功能进行评估时,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准确检测出患侧的干眼患病情况、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等,数据的客观性、精确性更强,值得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 高度近视患者 眼表功能 评估探究
下载PDF
超薄型角膜瓣LASIK矫治屈光不正术中并发症的分析和处理
4
作者 刘峰 王友娣 +2 位作者 陈润连 刘晓军 孟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6期85-86,共2页
目的探究超薄型角膜瓣LASIK在矫治患者屈光不正手术中的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方式,并对比超薄瓣LASIK技术与LASEK技术在矫治屈光不正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高度近视患者118例,分成A、B两组,A组使用超薄瓣LASIK技术进行矫治屈光不正,B... 目的探究超薄型角膜瓣LASIK在矫治患者屈光不正手术中的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方式,并对比超薄瓣LASIK技术与LASEK技术在矫治屈光不正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高度近视患者118例,分成A、B两组,A组使用超薄瓣LASIK技术进行矫治屈光不正,B组则采用LASEK技术进行屈光不正治疗。术中酌情测量角膜瓣实际厚度,了解角膜瓣形状,以及患者的配合情况,密切关注术中产生的手术并发症,以便随时进行治疗。结果术中A组患者出现眼部轻微疼痛症状,角膜恢复速度较快。B组患者出现眼部疼痛严重等症状。两组治疗结果相对比,超薄型角膜瓣LASIK技术在矫正屈光不正手术中的效果更好。结论使用LASIK与LASEK矫治屈光不正,均可达到满意疗效,但LASIK技术对眼部的刺激更小,安全性及预测性更强,更适合患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型角膜瓣 矫正屈光不正 高度近视患者 LASIK
下载PDF
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的析因分析研究
5
作者 苗建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4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LASIK术式后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的作用,且进一步分析研究其析因。方法选取来本院准备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80例,采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对这80例患者的LASIK术前和术后2周、3个月、6个... 目的探讨LASIK术式后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的作用,且进一步分析研究其析因。方法选取来本院准备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80例,采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对这80例患者的LASIK术前和术后2周、3个月、6个月的角膜后表面曲率及相关参数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后表面曲率及相关参数的变化。测定的参数主要为眼压、角膜厚度、角膜基质床厚度。结果采用LASIK方式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术后的角膜后表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前隆现象。术后与术前角膜后表面的膨隆程度有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与术后3个月、6个月的角膜后表面膨隆程度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角膜后表面膨隆程度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LASIK方式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术后的角膜后表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前隆现象,这种现象在术后3个月后趋于稳定;并且术前的高度近视患者的角膜越薄、眼压越高,在术后发生角膜后表面向前膨隆的机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患者 LASIK 角膜后表面 角膜厚度Orbscan-Ⅱ 膨隆
下载PDF
超声乳化手术在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任颖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51-154,共4页
分析超声乳化手术在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常规手术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采取改良后的超声乳化手术治... 分析超声乳化手术在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常规手术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采取改良后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临床疗效水平、不良情况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常规手术组术后7天与本组术前比较 (P>0.05);术后30天、90天与术前比较 (P<0.05)。改良手术组术后7天、30天、90天与本组术前比较 (P>0.05)。而组间比较:术前、术后7天,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 (P>0.05);术后30天、90天,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 (P<0.05)。改良手术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低于常规手术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0.00% (P<0.05)。改良手术组患者的视力矫治效果优于常规手术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30天,再次评估,改良手术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采取改良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于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矫正视力,且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且可更好维持角膜内皮细胞稳定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手术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不是“肿瘤”的后巩膜葡萄肿
7
作者 倪颖勤 徐思思 《大众医学》 2023年第9期41-41,共1页
张阿姨是一名高度近视患者,双眼近视度数均为700度左右。一天,她拿着B超检查报告走进诊室,指着上面的几个字“双眼后巩膜葡萄肿”急切地问道:医生,我的眼晴里长肿瘤了吗?是不是要瞎了?能手术切除吗?
关键词 近视度数 后巩膜葡萄肿 B超检查 高度近视患者 肿瘤 手术切除 眼晴 双眼
原文传递
飞蚊症喝三子茶
8
作者 胡献国 《农村百事通》 2023年第11期62-62,共1页
飞蚊症,又名玻璃体混沌、玻璃体浮物,是由玻璃体变性引起的一种自然老化现象,即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会“液化”,从而产生一些混浊物,表现为眼前黑点飞舞,犹如飞蚊,故名“飞蚊症”。本病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高度近视患者,以及动... 飞蚊症,又名玻璃体混沌、玻璃体浮物,是由玻璃体变性引起的一种自然老化现象,即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会“液化”,从而产生一些混浊物,表现为眼前黑点飞舞,犹如飞蚊,故名“飞蚊症”。本病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高度近视患者,以及动过白内障手术者,其他如眼内发炎或视网膜血管病变患者,也有可能发生。但大多数的飞蚊症是良性的,或称“生理性飞蚊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蚊症 玻璃体变性 白内障手术 视网膜血管病变 老化现象 混浊物 高度近视患者 中老年人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高度近视手术前后视力及眼调节力变化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景聪荣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0期172-172,共1页
目的对高度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视力与眼调节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高度近视患者64例128眼行LASIK治疗,对比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段视力与单眼调节幅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时患者裸眼视力与最... 目的对高度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视力与眼调节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高度近视患者64例128眼行LASIK治疗,对比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段视力与单眼调节幅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时患者裸眼视力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改善,单眼调节幅度在术后1周及1个月时有显著降低,术后3个月时与术前已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手术中虽会造成眼调节力短暂下降,但经一段时间适应锻炼后,调节力会恢复至术前戴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患者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视力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