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采用高屈曲度假体与普通后稳定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7年10月,对23例27膝采用高屈曲度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高屈曲度组),同期35例41膝采用普通后稳定假体置换(后稳定组)。高屈曲度组:男2例3膝...目的比较采用高屈曲度假体与普通后稳定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7年10月,对23例27膝采用高屈曲度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高屈曲度组),同期35例41膝采用普通后稳定假体置换(后稳定组)。高屈曲度组:男2例3膝,女21例24膝;年龄(64.3±5.6)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7.3±3.9。骨性关节炎20例23膝,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4膝。病程(5.3±5.6)年。膝关节功能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为(58.4±7.9)分,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为(49.4±6.9)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为(107.6±8.3)°,膝关节活动度为(103.5±7.7)°。后稳定组:男3例3膝,女32例38膝;年龄(65.1±5.9)岁。BMI为27.1±4.1。骨性关节炎33例39膝,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2膝。病程(5.1±4.9)年。HSS评分为(60.1±10.4)分;WOMAC评分为(47.9±7.2)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为(108.4±9.7)°,膝关节活动度为(105.9±11.4)°。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膝关节僵硬、血管及神经损伤、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4个月,平均32.8个月。两组术后3、12、24个月的HS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个月内有5例发生膝前痛,其中高屈曲度组1例,后稳定组4例,发生率分别为3.70%及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检查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区,关节力线正常,无髌骨低位。结论采用高屈曲度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及临床功能评分与普通后稳定假体无明显差异,但膝前痛发生率较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影响高屈曲度假体活动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高屈曲度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的182例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填写问卷的方式采集数据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诊断、...目的探讨影响高屈曲度假体活动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高屈曲度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的182例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填写问卷的方式采集数据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诊断、髌骨是否置换、术前关节活动度、止血带应用时间、术前屈曲畸形程度、术前美国纽约特殊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和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入组患者平均年龄63.2岁,男性62例,女性120例。相比膝关节活动度<125°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125°的患者BMI低,术前膝关节活动度范围大,止血带时间短,术前屈曲畸形程度轻及术前HSS评分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病、未行髌骨置换及术前关节活动度<120°为术后高屈曲活动度的不利因素(P<0.05)。结论与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术后活动度有关的因素有BMI、术前HSS评分、病因、是否行髌骨置换、术前屈曲畸形程度和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采用高屈曲度假体与普通后稳定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7年10月,对23例27膝采用高屈曲度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高屈曲度组),同期35例41膝采用普通后稳定假体置换(后稳定组)。高屈曲度组:男2例3膝,女21例24膝;年龄(64.3±5.6)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7.3±3.9。骨性关节炎20例23膝,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4膝。病程(5.3±5.6)年。膝关节功能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为(58.4±7.9)分,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为(49.4±6.9)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为(107.6±8.3)°,膝关节活动度为(103.5±7.7)°。后稳定组:男3例3膝,女32例38膝;年龄(65.1±5.9)岁。BMI为27.1±4.1。骨性关节炎33例39膝,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2膝。病程(5.1±4.9)年。HSS评分为(60.1±10.4)分;WOMAC评分为(47.9±7.2)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为(108.4±9.7)°,膝关节活动度为(105.9±11.4)°。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膝关节僵硬、血管及神经损伤、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4个月,平均32.8个月。两组术后3、12、24个月的HS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个月内有5例发生膝前痛,其中高屈曲度组1例,后稳定组4例,发生率分别为3.70%及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检查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区,关节力线正常,无髌骨低位。结论采用高屈曲度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及临床功能评分与普通后稳定假体无明显差异,但膝前痛发生率较小。
文摘目的探讨影响高屈曲度假体活动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高屈曲度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的182例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填写问卷的方式采集数据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诊断、髌骨是否置换、术前关节活动度、止血带应用时间、术前屈曲畸形程度、术前美国纽约特殊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和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入组患者平均年龄63.2岁,男性62例,女性120例。相比膝关节活动度<125°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125°的患者BMI低,术前膝关节活动度范围大,止血带时间短,术前屈曲畸形程度轻及术前HSS评分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病、未行髌骨置换及术前关节活动度<120°为术后高屈曲活动度的不利因素(P<0.05)。结论与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术后活动度有关的因素有BMI、术前HSS评分、病因、是否行髌骨置换、术前屈曲畸形程度和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