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高密水环流的演变及其对长江口外混合水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潘玉球 梁湘三 黄树生 《东海海洋》 1997年第2期15-24,共10页
本文依据多年的东海水文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东海高密水核心及其上层环流的形成、演变特点和它对长江口外混合水扩散的影响。获得如下结果:1.东海高密水的形成是具有高温、高盐特性的台湾暖流水北上降温的必然结果。增密方程可以... 本文依据多年的东海水文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东海高密水核心及其上层环流的形成、演变特点和它对长江口外混合水扩散的影响。获得如下结果:1.东海高密水的形成是具有高温、高盐特性的台湾暖流水北上降温的必然结果。增密方程可以反映这一特点。2.东海高密水核心及其上层环流的形成与由台湾暖流发展引起的水团挤压有关。3.在春、夏季,东海高密水核心区上层环流的发展可对长江口外混合水(盐度为23~33)的扩散产生很大影响。这个环流可导致近岸盐度锋松弛,长江口外混合水沿具有低密特性的台湾暖流水和东海高密水之间的密度锋向外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高密 环流 长江口 混合
下载PDF
1997年冬季东海高氧水分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吕华庆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60-163,共4页
根据1997年冬季东海表层、10m层、50m层、底层溶解氧(DO)的分布情况,在总结水团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东海高氧水与台湾暖流和东海高密度水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高氧水的分布与台湾暖流、江浙沿岸流、东海高密度水环流有关,东海... 根据1997年冬季东海表层、10m层、50m层、底层溶解氧(DO)的分布情况,在总结水团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东海高氧水与台湾暖流和东海高密度水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高氧水的分布与台湾暖流、江浙沿岸流、东海高密度水环流有关,东海北部的垂向混合是充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暖流 高氧 高密 DO 垂直混合
下载PDF
水团相互作用与东海高密水环流的演变 被引量:3
3
作者 潘玉球 黄树生 《东海海洋》 1997年第2期1-14,共14页
本文利用水文和海流观测资料,从水团相互作用去研究东海高密水及其环流的演变。获得如下一些结果:东海高密水冬季形成于东海中部陆架混合水中,入春以后水团挤压,高密水显得更为突出,入秋后高密水变性,东海中部陆架混合水重新形成... 本文利用水文和海流观测资料,从水团相互作用去研究东海高密水及其环流的演变。获得如下一些结果:东海高密水冬季形成于东海中部陆架混合水中,入春以后水团挤压,高密水显得更为突出,入秋后高密水变性,东海中部陆架混合水重新形成;东海高密水核心区可形成气旋环流,从冬到秋经历了一个弱—强—弱的演变过程。海流观测结果证实这个环流是存在的;在东海高密水南侧存在较明显的密度锋,从冬到秋它也经历了一个弱—强—弱的演变过程;水团分析发现,各种与主体分离的混合水从春到夏可在高密水核心周围组合成一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高密 环流 密度锋
下载PDF
济州岛邻近海域高密水的季节变异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苏玉芬 《东海海洋》 1997年第2期58-66,共9页
东海中部陆架高密水在其形成、演变的过程中向东海北部迁移。冬、春和夏季在东海北部济州岛以南海域存在着一高密(条件密度σt高于25.00)、高溶解氧(高于5.0×10-3)及高盐或次高盐(34.00左右)性质的水体。... 东海中部陆架高密水在其形成、演变的过程中向东海北部迁移。冬、春和夏季在东海北部济州岛以南海域存在着一高密(条件密度σt高于25.00)、高溶解氧(高于5.0×10-3)及高盐或次高盐(34.00左右)性质的水体。韩国以南50~100m等深线附近海域也有一高盐、高溶解氧的高密水带。T-S和T-O2点聚图表明这两块高密水基本属同一水体,韩国以南高密水可能是由济州岛以南高密水经济州岛东岸或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州岛 邻近海域 高密 季节变化
下载PDF
1989年东海陆架水团及高密水环流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树生 潘玉球 《东海海洋》 1997年第2期46-57,共12页
本文利用198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水团及高密水环流的季节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东海高密水在陆架上存在一个季节性的变化过程,核心区有一个气旋型的密度环流;这个环流秋、冬季较弱,春、夏季较强;在该环流的产生过程中,它可以... 本文利用198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水团及高密水环流的季节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东海高密水在陆架上存在一个季节性的变化过程,核心区有一个气旋型的密度环流;这个环流秋、冬季较弱,春、夏季较强;在该环流的产生过程中,它可以影响邻近水团的分布;在春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陆架 高密环流 季节变化
下载PDF
高密水刺无纺布应用于合成革底基的探讨
6
作者 王殿生 《北京纺织》 2000年第1期25-28,共4页
阐述了纤维原料、成网、铺网、牵伸及水刺加固工艺与合成革基布性能的关系。简述了基布的涂层特性。
关键词 高密刺无纺布 合成革底基 基布涂层性能
下载PDF
山东高密水司大搞供水配套管网建设
7
作者 韩超 《城镇供水》 2008年第5期13-13,共1页
今年,山东高密水司借高密市“两街三路”改造之际,积极进行供水配套管网建设。目前已投资2520万元,铺设管网2.62万余米。
关键词 管网建设 高密 配套 山东 高密 铺设
下载PDF
2012年2—8月南极埃默里冰架附近海域水团及高密度水分布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智昕 高郭平 +2 位作者 许建平 程灵巧 郭佩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共10页
利用澳大利亚海洋集成观测系统(IMOS)安装在21只南象海豹头顶的自动温盐深观测仪(CTD-SRDLs)收集的2012年2-8月期间的温、盐度剖面资料,研究了埃默里冰架附近海域水团及高密度水分布。结果表明:2012年夏末至冬季研究海域水团主要由9个... 利用澳大利亚海洋集成观测系统(IMOS)安装在21只南象海豹头顶的自动温盐深观测仪(CTD-SRDLs)收集的2012年2-8月期间的温、盐度剖面资料,研究了埃默里冰架附近海域水团及高密度水分布。结果表明:2012年夏末至冬季研究海域水团主要由9个水团组成,其中次低温、低盐的南极表层水(或南极冬季表层水)主要分布在50m以浅;次高温、低盐的普里兹湾次表层水处于水深50~200m间的逆温层内;水深200m以下,埃默里冰架前缘及陆架区主要由低温、高盐的普里兹湾陆架水和冰架水控制;次高温、高盐的普里兹湾底层水出现在陆架区300m以深水域,几乎同一深度的陆坡区,则为高温、高盐的绕极深层水盘踞。埃默里冰架前缘由高盐陆架水和高盐冰架水混合形成的高密度水体,在普里兹湾内顺时针环流的驱动下,呈现了从埃默里冰架前缘向北(或西北)穿过陆架/陆坡区域进入深海大洋的迹象,并在陆架/陆坡区与涌升的绕极深层水混合,形成普里兹湾底层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默里冰架 CTD标识资料 南极冬季 高密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达恩利角固定冰附近局地高密陆架水的来源
9
作者 韩宛彤 夏瑞彬 +2 位作者 罗义勇 史久新 李丙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57,共13页
本文采用固定冰数据集和南极象海豹获取的现场观测数据集,分析了南极达恩利角固定冰附近局地高密陆架水的变化。结果表明:首先,达恩利角固定冰存在显著季节变化,对于达恩利角冰间湖及局地高密陆架水的生成都具有重要影响。其次,达恩利... 本文采用固定冰数据集和南极象海豹获取的现场观测数据集,分析了南极达恩利角固定冰附近局地高密陆架水的变化。结果表明:首先,达恩利角固定冰存在显著季节变化,对于达恩利角冰间湖及局地高密陆架水的生成都具有重要影响。其次,达恩利角固定冰在2000-2014年期间年际变化很小,无显著增减趋势。第三,达恩利角固定冰附近局地高密陆架水有两个显著来源:(1)3-4月,达恩利角固定冰快速生成时伴随着强烈的盐析作用,进而局地生成高密陆架水;(2)5月,达恩利角固定冰达到最大范围,局地盐析作用减弱至很小,而上游在冰架水抑制作用减弱后,麦肯基湾冰间湖海域的高密陆架水生成增强,能够向西北输运至达恩利角固定冰附近。本研究初步证明达恩利角固定冰除了维持达恩利角冰间湖存在的作用外,对局地高密陆架水生成也可能有重要影响,同时指出一条重要的水团输运路径,这有助于提高对达恩利角附近冰-海相互作用的理解,对该地区开展更多观测或模拟研究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冰 高密陆架 达恩利角 南极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对水养殖
10
《科学养鱼》 2003年第5期U013-U014,共2页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高密度对养殖 养殖技术 池塘消毒 管理 虾苗淡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