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9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75例健康体检血脂检测分析
1
作者 郭菁芝 王栋祥 +1 位作者 陈世泰 张凤莲 《石河子科技》 1997年第2期48-51,共4页
1996年6—7月期间,我们对石河子市机关亨受公费医疗人员进行了一次健康体检,40岁以上的人员血脂(TC.TG,HDL—C)检测。人数为1175人(男876人,女299人,男:女=2.93:1.00),平均年龄为53.50±3.26岁,最大者85岁。TC检... 1996年6—7月期间,我们对石河子市机关亨受公费医疗人员进行了一次健康体检,40岁以上的人员血脂(TC.TG,HDL—C)检测。人数为1175人(男876人,女299人,男:女=2.93:1.00),平均年龄为53.50±3.26岁,最大者85岁。TC检测结果均值为4.44±0.84mm0l/L,TG为1.47±0.79mm01/L,男女性别间和工人干部之间统计学处理无差异。TC高于正常值者占6.3%,TC值高于正常值者为31.06%,HDL-C低于正常值者占1.96%。值此作者提出要采取多种形式,普及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合理饮食,定期进行血压.血脂等方面的检查.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固醇 芏甘油三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健康体检
全文增补中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被引量:377
2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7-28,共22页
前言 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 前言 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 中国成人 防治指南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高胆固醇血症 高TG血症 HDL-C 修订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8
3
作者 刘国荣 李月春 张京芬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5 2 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化验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 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5 2 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化验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 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容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 ,其相对危险度、卡方值、P值分别为 1 6 0 7、2 0 97;7 0 97、11 183;0 0 0 8、0 0 0 1。颅内动脉狭窄更常见于既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者 ,其相对危险度、卡方值、P值分别为 2 197、9 6 0 6、0 0 0 2。颅内动脉狭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mmol/L) (1 0 9± 0 32 )比非狭窄组 (1 2 3± 0 4 0 )低 (t检验 ,P =0 0 4 2 )。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保护因素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颅内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经颅多普勒超声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总胆固醇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0
4
作者 杨维娜 王璇 +5 位作者 蓝茜 李玥 任娟 何岚 吕社民 李冬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DPVD)及未发生周围血管病变(非DPVD)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明确2型糖尿患者伴发DPV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早期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57例40~70岁临床已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流...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DPVD)及未发生周围血管病变(非DPVD)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明确2型糖尿患者伴发DPV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早期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57例40~70岁临床已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依据周围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DPVD组和非DPVD组;以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未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病例相比,DPVD组患者病程较长,且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眼病的并发率较高,生化分析显示DPVD组患者血清中hsCRP、TC/HDL-C水平升高,而HDL-C降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hsCRP、HDL-C、TC/HDL-C为DP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程、血压增高、周围神经病、眼病、HDL-C减低及hsCRP增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相关,并且病程、HDL-C、hsCRP、TC/HDL-C是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病程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国人代谢综合征的现状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55
5
作者 贾伟平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i0006-i0008,共3页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DM)或糖调节异常(IGR)]、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临床征候群。MS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及中风的患病...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DM)或糖调节异常(IGR)]、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临床征候群。MS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及中风的患病率及死亡风险是非MS者的2~3倍。有MS的非DM者中发生2型DM的危险是无MS的非DM者的5倍。由MS引发的全球DM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已引起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将早期诊断及干预MS作为预防DM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临床特征 糖尿病(DM)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甘油三酯(TG) 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 糖调节异常 心血管事件 聚集发病
原文传递
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64
6
作者 胡大一 陆国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47-553,共7页
近60年来,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经目前标准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血糖等传统危险因素得到控制后,血脂异常患者仍存在较高的心血管事件的剩留风险。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 近60年来,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经目前标准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血糖等传统危险因素得到控制后,血脂异常患者仍存在较高的心血管事件的剩留风险。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特别是升高的甘油三酯(TG)和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或肥胖患者中很常见,与患者大血管事件和微血管事件的剩留风险相关。因此,在控制传统危险因素的同时,对心血管剩留风险进行干预和管理,有望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事件 风险控制 异常 相关性 疾病危险因素 密度脂蛋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性
原文传递
老年肾虚证血浆过氧化脂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组分水平变化 被引量:58
7
作者 张文彭 王巍 +6 位作者 石体仁 周文泉 王晋桦 王智 刘红旗 赵德忠 陈可冀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3-46,共4页
本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人血浆 LPO、TC 水平随增龄而升高,HDL-C 水平及HDL-C/TC 比值随增龄而降低,HDL_2-C 及 HDL_2-C/HDL_3-C 比值在老年期亦降低。健康人在40岁以后五脏虚象检出率逐渐增高,60~78岁老年组肾虚检出率较其他脏腑虚象检... 本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人血浆 LPO、TC 水平随增龄而升高,HDL-C 水平及HDL-C/TC 比值随增龄而降低,HDL_2-C 及 HDL_2-C/HDL_3-C 比值在老年期亦降低。健康人在40岁以后五脏虚象检出率逐渐增高,60~78岁老年组肾虚检出率较其他脏腑虚象检出率均高,并高于40~59岁中年组。老年慢性病患者亦以肾虚检出率为最高,五脏虚象检出率均高于健康老年人。健康老年人血浆 LPO 水平与 TC 水平,男性肾虚组均明显高于非肾虚组(均p<0.05),女性肾虚组亦有高于非肾虚组的趋势。血浆 HDL-C 水平,男女性肾虚组均有低于非肾虚纽的趋势;HDL-C/TC 比值男女性肾虚组均较非肾虚组明显降低(男p<0.01,女p<0.05)。血浆HDL_2-C 水平及 HDL_2-C/HDL_3-C 比值,肾虚组均较非肾虚组明显降低。提示肾虚确与老年性疾病、衰老关系密切,血浆 LPO、HDL-C 及其亚组分水平变化可能是老年肾虚证的内在物质基础之一,反映了其在自由基代谢、脂质代谢方面的变化特点。本文所测定 HDL-C 亚组分侧数尚少,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肾虚证 血浆 过氧化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下载PDF
脂质代谢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58
8
作者 郭明秋 殷晓捷 +1 位作者 刁殿琰 原江水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探讨脂质代谢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资料,均实施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列为研究组,否则列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浆甘油三... 目的探讨脂质代谢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资料,均实施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列为研究组,否则列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水平,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这些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根据研究组Gensini积分分组,对比Gensini积分<20分、20~40分、>40分患者脂质代谢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评价研究组脂质代谢指标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检出率为59.34%,且研究组血浆HDLC、ApoA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TG、TC、LDLC、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年龄≥8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肥胖、吸烟史、饮酒史、TG>2.3 mmol/L、TC>5.98 mmol/L、HDLC<1.2 mmol/L、LDLC>3.1 mmol/L、ApoAⅠ<1.02 g/L、ApoB>1.14 g/L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组中不同Gensini积分患者血浆ApoAⅠ、ApoB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DLC、ApoAⅠ水平在Gensini积分<20分组最高,20~40分组稍低,>40分组最低,而血浆TG、TC、LDLC、ApoB水平在Gensini积分>40分组最高,20~40分组次之,<20分组最低;研究组中血浆HDLC、ApoAⅠ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842,P=0.023;r=-0.789,P=0.007),TG、TC、LDLC、ApoB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98,P=0.004;r=0.812,P=0.015;r=0.803,P=0.008;r=0.808,P=0.013)。结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中血浆HDLC和ApoAⅠ水平偏低,TG、TC、LDLC、ApoB水平偏高,均可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风险,且前者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后者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密度脂蛋白固醇 脂蛋白AⅠ 脂蛋白B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下载PDF
1992—2002年北京一组队列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53
9
作者 吴桂贤 吴兆苏 +4 位作者 王薇 刘静 孙佳艺 刘军 赵冬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48-753,共6页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队列人群1992-2002年10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方法于1992年和2002年分别对同一组个体,按照世界卫生组织MONICA方案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对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臀围、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队列人群1992-2002年10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方法于1992年和2002年分别对同一组个体,按照世界卫生组织MONICA方案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对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臀围、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糖、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1)1992-2002年相同年龄组(45~54岁和55~64岁)比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呈显著升高的趋势.(2)1992年理想血压者,2002年有19.0%的人成为高血压患者;正常血压者,45.3%的人成为高血压患者.(3)1992年血脂正常者,2002年有43.8%的人成为血脂异常者.(4)1992年体重指数正常者,2002年有37.0%的人成为超重者;腰围正常者,有43.7%的人成为高腰围者.(5)1992年无代谢综合征者,2002年有14.6%的人成为有代谢综合征者. 结论本队列人群10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明显上升,其主要危险因素均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控制和减慢主要危险因素上升的速度和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队列人群 北京地区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密度脂蛋白固醇 高血压患者 MONICA方案
原文传递
天津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3
10
作者 杨雪莹 王亭 王亚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了解天津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血脂异常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2年1—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在天津市抽取的8 968名≥18周岁成年居民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天津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 目的了解天津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血脂异常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2年1—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在天津市抽取的8 968名≥18周岁成年居民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天津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8.88%,标化患病率为26.70%;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4.63%,高于女性的19.98%(χ2=223.5,P=0.000);18-29、30-39、40-49、50-59、60-69和≥70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17.55%、24.49%、31.33%、37.40%、32.35%和28.36%,血脂异常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先增高后降低(χ2趋势=105.4,P=0.000);天津市成年居民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1.53±1.23)、(4.91±1.10)、(1.43±0.37)和(2.86±0.80)mmol/L;天津市成年居民高TG血症、高TC血症、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5.16%、8.95%、6.50%和12.61%,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4.05%、7.42%、5.36%和12.6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是天津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和高TG血症的危险因素,女性和体重过轻是天津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和高TG血症的保护因素;女性、年龄≥30岁、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是天津市成年居民高TC血症的危险因素;女性、年龄≥40岁、超重、肥胖和高血压是天津市成年居民高LDL-C血症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是天津市成年居民低HDL-C血症的危险因素,女性和体重过轻是天津市成年居民低HDL-C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天津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较低,但性别、年龄差异较大;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血压、血糖和血尿酸是天津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 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 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他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消退 被引量:48
11
作者 Stephen J. Nicholls, MBBS, PhD E. Murat Tuzcu, MD +10 位作者 IIke Sipahi, MD Adam W. Grasso, MD Paul Schoenhagen, MD Tingfei Hu, MS Kathy Wolski, MPH Tim Crowe, BS Milind Y. Desai, MD Stanley L. Hazen, MD, PhD Samir R. Kapadia, MD Steven E. Nissen, MD 李呈亿(译) 《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 2007年第3期152-160,共9页
背景: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并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然而,对于他汀类药物所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 背景: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并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然而,对于他汀类药物所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变化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目前仍无相关数据描述。目的:了解LDL—C和HDL—C水平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互关系。设计、地点及患者:对4项前瞻性随机试验(1999~2005年在美国、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进行)的原始数据进行事后分析。其中1455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他汀治疗(18个月或24个月)时进行了系列血管内超声扫描。所有超声分析均在相同的核心实验室中进行。主要观测指标:脂蛋白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体积的相互关系。结果:他汀治疗期间,LDL—C平均(SD)水平从124.0(38.3)mg,/dL(3.2[0.99]mmol/L)降至87.5(28.8)mg,/dL(2.3[0.75]mmol/L)(下降23.5%;P〈0.001),HDL—C水平从42.5(11.0)mg/dL(1.1[0.28]mmol/L)升至45.1(11.4)mg/dL(1.2[0.29]mmol/L)(上升7.5%;P〈0.001)。LDL—C与HDL—C比值从平均(SD)3.0(1.1)降至2.1(0.9)(下降26.7%;P〈0.001)。这些变化同时伴随平均(SD)百分粥样斑块体积的增加(从39.7%[9.8%]增至40.1%[9.7%])(增加0.5%[3.9%];P=0.001)以及平均(SD)总粥样斑块体积的减小(2.4[23.6]mm^3;P〈0.001)。在单变量分析中,LDL—C、总胆固醇、非HDL胆固醇、载脂蛋白B以及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平均水平和治疗引起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速率显著相关,而治疗所致HDL—C变化则与动脉粥样斑块体积负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平均LDL—C水平(β系数,0.11[95%可信区间,0.07~0.15])以及HDL—C升高(β系数,-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他汀类药物 消退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HDL胆固醇 密度脂蛋白固醇 水平变化
下载PDF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于评估及预测冠心病危险 被引量:45
12
作者 李健斋 王抒 曾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63-966,共4页
目的研究“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在冠心病危险评估中的作用,并比较它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急性冠心病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①冠心病组(男性450例)/对照组(465例)分析,比较nonHDLC与其他血脂数据在两组间差异的显著性... 目的研究“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在冠心病危险评估中的作用,并比较它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急性冠心病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①冠心病组(男性450例)/对照组(465例)分析,比较nonHDLC与其他血脂数据在两组间差异的显著性(分别用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②对1007例男性老年干部15年随访资料,分析nonHDLC和LDLC对冠心病事件(包括死亡)发生的危险性(用Cox回归分析)。结果①冠心病组/对照组分析中不论单变量或多变量统计,都显示nonHDLC在两组间差异的显著性高于LDLC,后者又高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此外HDLC是极显著的冠心病负危险因素。②前瞻性研究中显示冠心病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与冠心病死亡,共183例)发病率随nonHDLC与LDLC水平的递增而上升,两者从合适水平上升16mmol/L(619mg/dl),实际发病率上升约10%,相对危险(RR)值上升约110,但RR上升幅度在nonHDLC组略大于LDLC,表示对冠心病事件的预测nonHDLC略优于LDLC。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从低水平(<10mmol/L)上升至正常水平(10~16mmol/L),RR值下降至054。结论nonHDLC是一项简便实用的冠心病危险评估及急性冠心病事件(包括死亡)预测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HDL-C LDL-C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发病率 对照组 死亡 负相关 水平 显著性
原文传递
饮酒与代谢综合征 被引量:39
13
作者 范建高 朱军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4年第6期370-372,共3页
饮酒与多元代谢紊乱关系密切 ,饮酒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主要与其饮酒量有关。适量饮酒通过减少胰岛素抵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高凝和炎症前状态 ,有助于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而过量饮酒则可增加肥胖、糖尿病、高甘油... 饮酒与多元代谢紊乱关系密切 ,饮酒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主要与其饮酒量有关。适量饮酒通过减少胰岛素抵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高凝和炎症前状态 ,有助于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而过量饮酒则可增加肥胖、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的发病率 ,从而促进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适量饮酒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高凝 过量饮酒 高甘油三酯血症 饮酒量 水平 代谢紊乱
下载PDF
脂肪肝患者血脂、肝功能指标改变的分析 被引量:40
14
作者 董春富 吴国华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目的 探讨血脂、肝功能指标与脂肪肝发生的关系,为脂肪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体检B超检出 的284例脂肪肝患者和体检B超结果健康的322名正常对照,分别进行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 目的 探讨血脂、肝功能指标与脂肪肝发生的关系,为脂肪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体检B超检出 的284例脂肪肝患者和体检B超结果健康的322名正常对照,分别进行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 (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 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检测及其水平差异比较。结果 脂肪肝组的TG、 CHE、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TC、ALT、GG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2组间的TBil、HDL C、LDL 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脂肪肝患者不仅具有显著的血清TG和TC 的代谢紊乱,而且存在明显的肝细胞病理损伤及其胆红素代谢和胆汁酸分泌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 肪肝 三酰甘油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下载PDF
超重及肥胖与相关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杨正雄 赵文华 +2 位作者 张馨 付萍 陈君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5-256,共2页
为分析超重和肥胖与相关慢性疾病的关系 ,将 740名 40~ 5 5岁的调查对象按年龄和性别 1∶1配对分为肥胖组 (BMI≥ 2 5 )和对照组 (BMI:18~ 2 1) ,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 (FBS)、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和高密... 为分析超重和肥胖与相关慢性疾病的关系 ,将 740名 40~ 5 5岁的调查对象按年龄和性别 1∶1配对分为肥胖组 (BMI≥ 2 5 )和对照组 (BMI:18~ 2 1) ,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 (FBS)、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用t检验和 χ2 检验统计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组之间血压、TC、TG、HDL C和FBS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1) ,肥胖组糖尿病、高血压和TG ,HDL C异常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但TC异常的患病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OR =2 0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相关慢性疾病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总胆固醇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在T2DM合并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2
16
作者 杨丽霞 郭海霞 董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7期955-957,961,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TBI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联合检测结果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19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对照组(n=114,未合并冠心病)... 目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TBI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联合检测结果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19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对照组(n=114,未合并冠心病)和研究组(n=105,合并冠心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TBIL、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进行测定,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并利用数据结果计算出判别函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HbA1c、LDL-C、TC、TG水平明显增高,而TBIL和HDL-C水平明显减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诊断分组为"金标准",利用各项指标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结果显示,在进行单独指标检测的情况下,诊断的灵敏度均超过80%,但是正确指数偏低,在进行联合检查的情况下,正确指数较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TBIL、HbA1c及血脂联合检验在T2DM合并冠心病的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糖化血红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40
17
作者 乙成成 刘雯雯 +5 位作者 张颖秋 郭志军 王湘芸 袁志忠 周长林 殷仁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LDL-C/HDL-C比值)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共连续收集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贵宾诊疗科健康体检者1 320例,其中男性885例,女性435例,平均年龄(49.0&...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LDL-C/HDL-C比值)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共连续收集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贵宾诊疗科健康体检者1 320例,其中男性885例,女性435例,平均年龄(49.0±10.0)岁,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法了解LDL-C/HDL-C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LDL-C/HDL-C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独立相关(男性:β=0.067 3,P=0.005;女性:β=0.033 2,P<0.001),而且在女性患者中,即使LDL-C水平在合适范围内(<3.37mmol/L),该相关性仍然存在(β=0.100 9,P=0.015)。结论 LDL-C/HDL-C比值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于LDL-C而言,LDL-C/HDL-C比值是一项更有价值的临床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脂蛋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ASCVD患者逆转斑块他汀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39
18
作者 廖玉华 程翔 +7 位作者 黄恺 张运 张澄 杨跃进 李建军 唐熠达 葛均波 钱菊英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他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以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分析6项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冠状动脉(冠脉)斑块体积变化的临床试验:他汀治疗后LDL-C显著降低到1.4-2.1mmol/L(53-7... 他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以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分析6项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冠状动脉(冠脉)斑块体积变化的临床试验:他汀治疗后LDL-C显著降低到1.4-2.1mmol/L(53-79 mg/dl)冠脉斑块体积保持稳定,若同时升高载脂蛋白A1(ApoA1)〉9%(达到1.35-1.5g/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8%(达到1.2-1.4mmol/L)(45-55mg/dl),可以观察到冠脉斑块的逆转。这可以作为他汀类药物治疗减少胆固醇流入斑块和增加胆固醇流出斑块的目标值,对ASCVD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 斑块逆转 密度脂蛋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甘油三酯增高的血脂异常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0
19
作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9期641-646,共6页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系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致死致残率。然而近年研究显示,血脂异常患者即使经过大剂量他汀强化降胆固醇治疗后仍面临很...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系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致死致残率。然而近年研究显示,血脂异常患者即使经过大剂量他汀强化降胆固醇治疗后仍面临很高的心血管剩留风险[1],而在2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和(或)心血管病患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异常与尿蛋白关系 被引量:38
20
作者 李军辉 程东生 +3 位作者 王锋 费杨 薛勤 汪年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8-482,共5页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脂异常与尿蛋白关系.选取122例住院的DN患者,年龄(62.26±12.67)岁,女性49例,男性73例,测定血脂代谢各指标,同时留取24h尿蛋白定量(24h pro),依据蛋白尿定量分为肾病和非肾病综合征组,比较两组相关血脂指标...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脂异常与尿蛋白关系.选取122例住院的DN患者,年龄(62.26±12.67)岁,女性49例,男性73例,测定血脂代谢各指标,同时留取24h尿蛋白定量(24h pro),依据蛋白尿定量分为肾病和非肾病综合征组,比较两组相关血脂指标,并行相关性分析比较.肾病综合征组患者的TC(总胆固醇)、NHDL、Lpa和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肾病综合征组(P<0.05);TC、NHDL、Apo-B和Apo-E均分别与24h尿蛋白定量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关(P<0.01),Lpa与24h尿蛋白定量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相关,LDL-C及TG仅与HbA1C相关(P<0.01),Apo-A1仅与24hpro相关(P<0.05);各血脂指标依据四分位法分组,TC、NHDL-C、TG、Apo-A1、Apo-B、Lpa及Apo-E随着数值升高,组内24h尿蛋白定量(≥3.5g)百分比例增高(P<0.05),而LDL-C及HDL-C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N患者随着24h蛋白尿增多,血脂异常更为显著,尤其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以TC、NHDL、Lpa及Apo-B升高为主,而血脂异常进一步加重肾脏病进展,有效控制血脂有望改善肾脏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异常 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脂蛋白A 尿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