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秦岭早古生代大陆碰撞过程中的花岗岩浆作用 被引量:86
1
作者 张成立 刘良 +4 位作者 王涛 王晓霞 李雷 龚齐福 李小菲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323-2329,共7页
北秦岭构造带早古生代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代学统计结果表明,早古生代期间存在500,450和420 Ma三个峰期的花岗岩浆活动,它们分别对应于该构造带500 Ma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450 Ma的中压麻粒岩相和420 Ma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代表... 北秦岭构造带早古生代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代学统计结果表明,早古生代期间存在500,450和420 Ma三个峰期的花岗岩浆活动,它们分别对应于该构造带500 Ma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450 Ma的中压麻粒岩相和420 Ma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代表了早古生代期间该构造带经历的一次大陆碰撞及两次与抬升过程有关的岩浆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三期花岗岩浆作用是早古生代期间秦岭微陆块向北俯冲消减过程中,在500 Ma与华北陆块对接挤压致使构造加积楔沉积物部分熔融,以及与碰撞后阶段450 Ma加厚地壳发生拆沉和420 Ma由挤压向伸展转换过程所对应的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花岗岩类 高压-超高压变质 构造演化 北秦岭
原文传递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中石榴石的环带和成因 被引量:18
2
作者 夏琼霞 郑永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3-450,共18页
在俯冲带变质过程中,石榴石是高压-超高压变质榴辉岩和片麻岩的常见变质矿物。由于石榴石具有难熔和流体中的低溶解能力的特点,通常可以很好地保存下来,并且能够保留复杂的化学成分环带,以及不同类型的矿物或流体包裹体,为解释石榴石寄... 在俯冲带变质过程中,石榴石是高压-超高压变质榴辉岩和片麻岩的常见变质矿物。由于石榴石具有难熔和流体中的低溶解能力的特点,通常可以很好地保存下来,并且能够保留复杂的化学成分环带,以及不同类型的矿物或流体包裹体,为解释石榴石寄主岩石经历的变质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石榴子石的主微量元素成分受控于很多因素,如全岩成分、变质的温压条件、控制石榴子石形成的相关变质反应、与石榴子石共生的矿物种类和成分等。因此,在利用石榴石探讨超高压变质的演化历史时,对石榴石进行系统的主要元素、微量元素、氧同位素以及矿物包裹体分析,以及相互间的成因关系。同时,对石榴石中的锆石或独居石包裹体并进行原位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可以为变质石榴石的形成时代提供直接的时间制约。深入研究超高压变质岩中石榴石的生长阶段,不仅可以为含石榴石寄主岩石的变质过程提供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而且对于理解石榴石的形成机制、生长规律及其变质化学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 高压/超高压变质 成因机制 环带 包裹体
下载PDF
俯冲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抬升折返机制:问题和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立飞 王杨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27-1747,共21页
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和手段,探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抬升折返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是目前研究俯冲碰撞造山带演化的重要前沿领域.文章在总结近年来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岩石学和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将目前高压... 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和手段,探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抬升折返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是目前研究俯冲碰撞造山带演化的重要前沿领域.文章在总结近年来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岩石学和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将目前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折返机制归纳为10种模式:俯冲隧道、底辟折返、俯冲隧道和底辟折返共存的模式、板片断离、多期次折返、汇聚板片之间的离散(包括板片后撤和上覆板片向远离海沟方向迁移)、逆掩推覆、构造增压、楔形俯冲通道内物质回旋、微板块旋转.超高压变质高密度洋壳榴辉岩的折返机制是目前争议较大的问题,文章介绍了近期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地确定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榴辉岩抬升折返机制方面研究的一些进展:(1)通过相平衡和密度计算的方法,得到三类俯冲洋壳物质(洋中脊玄武岩、蛇纹岩、大洋俯冲沉积物)在P-T空间内的三维密度演化;(2)依据变基性岩与围岩的密度差,将折返的洋壳榴辉岩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自折返能力的洋壳榴辉岩(ρMORB<ρmantle),即岩石具有在自身浮力的驱动下发生折返的能力,以西南天山含柯石英的洋壳榴辉岩为典型代表;另一类是携带折返的洋壳榴辉岩(ρMORB>ρmantle),该类岩石具有负浮力,只能依靠低密度的变沉积岩或蛇纹岩的携带作用发生折返,以西阿尔卑斯Zermatt-Saas含柯石英的超高压洋壳榴辉岩为典型代表.此外,针对洋壳榴辉岩的极限折返深度、折返机制以及高压向超高压转变对洋壳榴辉岩折返的影响和空间展布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超高压变质 抬升折返机制 榴辉岩 密度 俯冲带
原文传递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石英闪长岩的成因:来自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组成的制约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慧 曹玉亭 +4 位作者 刘良 王超 康磊 杨文强 陈晓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262-2278,共17页
本文对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西侧出露在巴什库尔干岩群的石英闪长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研究。全岩地球化学显示,石英闪长岩的SiO2=55.94%~57.38%,具有高的Na2O/K2O=1.19~1.60比值、准铝... 本文对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西侧出露在巴什库尔干岩群的石英闪长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研究。全岩地球化学显示,石英闪长岩的SiO2=55.94%~57.38%,具有高的Na2O/K2O=1.19~1.60比值、准铝质(A/CNK=0.92~0.95)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图上,所有样品显示弱或无Eu负异常,轻稀土富集和重稀土相对亏损;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大部分样品相对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总体显示壳源型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的准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CL阴极发光图像显示,该石英闪长岩中的锆石晶体多为长柱状,自形程度较好,具有清晰的韵律环带结构,利用LA-ICP-MS进行锆石U-Pb定年分析,获得其年龄为455.5±1.3Ma,结合锆石的CL图像内部结构特征,推断该年龄为石英闪长岩的结晶年龄。该年龄与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岩石的高压麻粒岩相退变质年龄一致,且与南阿尔金早古生代第三期岩浆活动时间(460~451Ma)一致。锆石Hf同位素研究获得该岩石的两阶段模式年龄(1512~1823Ma)和Hf同位素组成[εHf(t)=-6.29^-1.35]与南阿尔金同期的~450Ma的早古生代花岗岩一致[tDM2=1331~1789 Ma,εHf(t)=-8.8^-0.4],表明二者源岩的源区具有相似性,主要来自于中元古-古元古地壳物质的重熔再造。在源岩判别图解上,所有样本均落在玄武岩源区附近,推断该石英闪长岩为下地壳玄武岩部分熔融形成。此外,研究区内出露有与该石英闪长岩同时期的超镁铁质岩石,且样品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值介于地幔和地壳平均值之间,显示其形成过程中应有幔源岩浆的混入。综合上述研究,推断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的石英闪长岩应为南阿尔金俯冲陆壳在折返过程中,由于压力降低导致下地壳玄武岩发生部分熔融并与地幔物质发生混合,后侵入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纳布拉克地区 石英闪长岩 高压-超高压变质 锆石U-PB定年 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
下载PDF
中国境内可能存在一条新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发现榴辉岩带 被引量:102
5
作者 杨经绥 许志琴 +8 位作者 耿全如 李兆丽 徐向珍 李天福 任玉峰 李化启 蔡志慧 梁凤华 陈松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83-1792,共10页
新发现榴辉岩带位于拉萨北东方向,产在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东部。观察到的榴辉岩带宽度约500~600m,呈近东西向延伸,已知规模10km以上。榴辉岩为常见的金红石榴辉岩、石英榴辉岩和多硅白云母榴辉岩。榴辉岩的单斜辉石中含硬玉分子变化较大... 新发现榴辉岩带位于拉萨北东方向,产在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东部。观察到的榴辉岩带宽度约500~600m,呈近东西向延伸,已知规模10km以上。榴辉岩为常见的金红石榴辉岩、石英榴辉岩和多硅白云母榴辉岩。榴辉岩的单斜辉石中含硬玉分子变化较大,Jd=16%~44%,但均落于绿辉石成分区间;石榴子石中镁铝榴石(Pyrope)端元组分16%~33%,铁铝榴石(Alm)40%~54%,钙铝榴石(Gross)22%~31%。利用Grt-Omp-Phe和Grt-Omp矿物组合对变质温-压初步估算,获得金红石榴辉岩样品06Y-334的变质p、t分别为2.58GPa、635℃和2.67GPa、730℃,样品06Y-345的t主要在680~780℃区间,样品06Y-336的t主要在640~740℃区间,3个样品获得的结果相近。显微镜观察表明多硅白云母可能为折返阶段的退变质矿物而不属变质峰期的矿物,推测峰期的压力值有可能高于2.67GPa而进入柯石英稳定区间(p>2.8GPa)。石榴子石和绿辉石中出现的一些类似柯石英假象的石英包裹体与这一推断相吻合。以上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拉萨地体的榴辉岩带可能是中国境内又一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高压/超高压变质 拉萨地体 青藏高原 拉萨榴辉岩带
下载PDF
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多期变质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1
6
作者 刘良 廖小莹 +3 位作者 张成立 陈丹玲 宫相宽 康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34-1656,共23页
在岩相学观察和锆石CL图像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原位微区定年分析方法,本文确定北秦岭清油河退变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为490±6Ma,退变质时代为453±9Ma,原岩形成时代为655±9Ma;松树沟超高压长英质片麻岩的峰期变质... 在岩相学观察和锆石CL图像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原位微区定年分析方法,本文确定北秦岭清油河退变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为490±6Ma,退变质时代为453±9Ma,原岩形成时代为655±9Ma;松树沟超高压长英质片麻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为497±8Ma,两期退变质时代分别为448±4Ma和421±2Ma,原岩形成时代上限832±25Ma;寨根石榴石辉石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为498±2Ma,中压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为450±3Ma,角闪岩相退变质时代为426±1Ma,原岩形成时代为573±40Ma;西峡北榴闪岩的角闪岩相变质时代为423±3Ma,原岩形成时代为843±7Ma。新确定的这些岩石的峰期变质时代与前人已报导的区内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峰期变质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结合区内高压-超高压岩石不仅分布在秦岭岩群北缘的官坡-双槐树一带,而且断续出露在秦岭岩群中部或偏南侧的清油河北-松树沟-寨根北甚至西峡北东西一线,进一步表明它们应是同一期构造地质事件的产物。北秦岭已发现的全部正变质的高压-超高压岩石均呈透镜体状分布在围岩片麻岩中,松树沟超高压长英质片麻岩的原岩为典型的陆壳沉积物,因此,这些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形成可能都是陆壳俯冲-深俯冲作用的产物。结合岩相学观察、锆石CL图像和锆石U-Pb定年表明,这些高压-超高压岩石在~500Ma经历了峰期变质作用后,又分别在~450Ma和~420Ma遭受了中压麻粒岩相和或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叠加,充分说明这些高压-超高压岩石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由陆壳俯冲-深俯冲、之后连续两次抬升的构造演化过程。另外,本次研究新获得的这些岩石的原岩形成时代介于843±7Ma~573±40Ma之间,结合官坡榴辉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为791~814Ma以及松树沟榴闪岩原岩时代为787±16Ma的研究,共同表明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原岩形成时代均为新元古代,因此,限定俯冲-深俯冲的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多期变质时代 大陆深俯冲作用
下载PDF
中国主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背景及俯冲/折返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75
7
作者 杨经绥 许志琴 +3 位作者 张建新 张泽明 刘福来 吴才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29-1560,共32页
造山带中发现超高压矿物柯石英和金刚石,被认为与洋壳或陆壳岩片的深俯冲(>100km)有关。但探讨这些岩片是如何俯冲和折返的?却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难题。目前,中国境内含榴辉岩的高压超高压(HP/UHP)变质带已经发现11条,此外,世界各地发... 造山带中发现超高压矿物柯石英和金刚石,被认为与洋壳或陆壳岩片的深俯冲(>100km)有关。但探讨这些岩片是如何俯冲和折返的?却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难题。目前,中国境内含榴辉岩的高压超高压(HP/UHP)变质带已经发现11条,此外,世界各地发现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还有至少20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特别是中国众多的HP-UHP变质带,在什么特定的大地构造条件中形成?又是在怎样的构造背景下折返而剥露地表?中国大陆上为什么出现众多规模可观的HP-UHP变质带?为什么出现洋壳(深)俯冲与陆壳(深)俯冲不同类型的HP-UHP带?这是本文试探讨的问题。根据中国境内的11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形成时代和区域构造背景,将其分为4类:Ⅰ.始特提斯(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包括(1)柴北缘-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带,(2)北祁连-北阿尔金高压变质带,(3)东秦岭超高压变质带;Ⅱ.古特提斯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包括(4)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5)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6)西藏羌塘高压变质带;(7)西藏松多(超)高压变质带;Ⅲ.新特提斯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包括(8)雅鲁藏布江东构造结南迦巴瓦(超)高压变质带;Ⅳ.古亚洲域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包括(9)新疆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10)甘肃北山高压变质带,和(11)冀北高压变质带。中国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有洋壳(深)俯冲和陆壳(深)俯冲两大成因类型,认为前者大都与始-古特提斯洋盆中微陆块之间的汇聚碰撞有关;后者为大陆块之间剪式碰撞和撕裂式岩石圈舌形板片深俯冲的产物。由于中国(邻区)大陆是三大陆块与许多小陆块聚集构成的巨大拼合体,小陆块在特提斯洋盆(特别是始、古特提斯洋盆)中的独特位置,使陆块之间的刚性洋盆岩石圈得以(深)俯冲插入小陆块之下。而大陆块之间特殊部位的碰撞为陆壳(深)俯冲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 柯石英 金刚石 俯冲作用 折返作用
下载PDF
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若干问题的认识 被引量:69
8
作者 许志琴 杨经绥 +7 位作者 嵇少丞 张泽明 李海兵 刘福来 张建新 吴才来 李忠海 梁凤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9,共29页
中国(东亚)大陆受特提斯、古亚洲和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制约,具有复杂的地体构架和特殊的岩石圈结构。本文从地学前沿——大陆动力学的视野出发,围绕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四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已有的进展并提出新的思考:①中国大陆板块下的... 中国(东亚)大陆受特提斯、古亚洲和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制约,具有复杂的地体构架和特殊的岩石圈结构。本文从地学前沿——大陆动力学的视野出发,围绕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四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已有的进展并提出新的思考:①中国大陆板块下的构造和整个地幔运动的构架:地震层析资料揭示西太平洋板片向西俯冲到东亚大陆之下,其倾角逐渐减小,最后近水平地插进400~600km深度的地幔过渡带中,成为箕状几何形态的超深俯冲板片。印度岩石圈板片超深俯冲至青藏高原之下~800km的深度,在喜马拉雅西构造结部位发生双向不对称深俯冲,印度岩石圈板片向东俯冲至东构造结东侧之下300~500km的深度。②中国大陆变质基底的再活化:中国大陆的大部分陆块未受显生宙以来构造、变质和岩浆事件的改造与激活,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印度陆块和阿拉伯陆块北缘还发育有形成于泛非期(530~470Ma)的造山带,其影响范围至高喜马拉雅、拉萨地体和三江地区。新生代的变质活化普遍出现在喜马拉雅、南迦巴瓦、拉萨地体和三江-缅甸地区,最新的变质年龄仅2~1Ma(南迦巴瓦)。③中国主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背景及深俯冲-折返机制:中国及邻区含榴辉岩的高压-超高压(HP/UHP)变质带有洋壳(深)俯冲和陆壳(深)俯冲之分。青藏高原中,大部分洋壳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与原-古特提斯洋盆中诸多微陆块之间的小洋盆的汇聚碰撞有关,陆壳深俯冲作用有两种机制,它们分别是大陆块之间剪式碰撞和撕裂式岩石圈舌形板片的深俯冲。④中国大陆造山带的深部物质可经3类机制挤出,即深部地壳物质"牙膏式"挤出、侧向挤出和"挤压转换式"挤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构造及动力学 板块下的构造和地幔运动 变质基底再活化 高压-超高压变质 挤出机制
下载PDF
柴北缘超高压带中锡铁山榴辉岩的变质时代 被引量:59
9
作者 宋述光 张聪 +1 位作者 李献华 张立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91-1197,共7页
锡铁山地体位于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的中部,是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体由花岗质片麻岩、泥质片麻岩和相对较少的榴辉岩透镜体组成。大部分榴辉岩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后生合晶和角闪岩相退化变质改造。虽然近年来进行了... 锡铁山地体位于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的中部,是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体由花岗质片麻岩、泥质片麻岩和相对较少的榴辉岩透镜体组成。大部分榴辉岩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后生合晶和角闪岩相退化变质改造。虽然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但榴辉岩相高压-超高压变质的时代一直存在争议,并且以前对锡铁山榴辉岩相变质时代的认识一直与相邻的绿梁山、鱼卡和其东部的都兰等地区的超高压变质年龄有明显的冲突。本文通过锡铁山榴辉岩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获得榴辉岩相变质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33±3Ma,与鱼卡地区榴辉岩的形成年龄一致,代表大陆俯冲时期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年龄。该研究对进一步了解锡铁山榴辉岩地体的变质演化和大陆地壳深俯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超高压变质 榴辉岩 变质年龄 大陆俯冲 锡铁山地体 柴北缘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大洋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被引量:51
10
作者 朱小辉 陈丹玲 +2 位作者 王超 王红 刘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4-251,共18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一条典型的早古生代造山带,是由陆壳深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产于其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原岩形成时代普遍大于750Ma,原岩的性质为陆壳属性,但柴北缘东段都兰沙柳河地区出露的含柯石英榴辉岩原岩的形...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一条典型的早古生代造山带,是由陆壳深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产于其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原岩形成时代普遍大于750Ma,原岩的性质为陆壳属性,但柴北缘东段都兰沙柳河地区出露的含柯石英榴辉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为516Ma,原岩的性质为洋壳属性,证实柴北缘局部地段还存在洋壳深俯冲,柴北缘地区可能记录了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再到碰撞造山这一完整的演化历史。本文主要从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对柴北缘地区陆壳深俯冲前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大洋发展与演化的岩石记录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柴北缘地区在700~850Ma时受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影响发生了裂解;535~700Ma时在裂解事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大洋,沿柴北缘连续分布的岩石记录表明该洋盆可能在早古生代已具有一定的规模;460~535Ma时该洋壳发生了俯冲消减作用;450~460Ma期间洋盆闭合消失。这一认识对全面深入了解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 大洋 洋壳俯冲 大陆俯冲碰撞 高压/超高压变质 柴北缘
下载PDF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古特提斯缝合带”的连接 被引量:49
11
作者 许志琴 李源 +1 位作者 梁凤华 裴先治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1-680,共10页
中国大陆西北部的"古特提斯缝合带"如何与东面的"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连接,是涉及中国大陆中部构造格架的关键问题之一。南秦岭造山带中的古特提斯蛇绿岩带和东秦岭-桐柏-大别-苏鲁造山带中三叠纪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对比,以及一... 中国大陆西北部的"古特提斯缝合带"如何与东面的"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连接,是涉及中国大陆中部构造格架的关键问题之一。南秦岭造山带中的古特提斯蛇绿岩带和东秦岭-桐柏-大别-苏鲁造山带中三叠纪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对比,以及一条位于两者之间的220~204 Ma的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的存在,提供了它们之间关系的新的视角,为此,我们提出南秦岭的勉略蛇绿岩带向东通过宁陕-湘河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和大陆俯冲与深俯冲造成的"耀岭河-桐柏-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缘连接,构成"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的古特提斯缝合带新模式。沿着这条边界,南秦岭构造单元可以分为南部的南秦岭被动陆缘单元和北部的南秦岭主动陆缘单元,后者向东的延伸由于南、北板块之间三叠纪的剪切碰撞而尖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 古特提斯蛇绿岩带 高压超高压变质 宁陕-湘河左行走滑剪切带
下载PDF
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年代学研究进展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被引量:42
12
作者 刘良 陈丹玲 +1 位作者 王超 张成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2-479,共8页
目的分析总结中国西部南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3地高压-超高压岩石年代学研究取得的新进展,讨论这些年代学数据所蕴含的构造地质意义。方法选取高质量锆石原位微区LA—ICP—MS或SHRIMP分析结果,综合分析确定3地不同区段高压-超高压... 目的分析总结中国西部南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3地高压-超高压岩石年代学研究取得的新进展,讨论这些年代学数据所蕴含的构造地质意义。方法选取高质量锆石原位微区LA—ICP—MS或SHRIMP分析结果,综合分析确定3地不同区段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变质时代。结果分别获得南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变质时代为(475~509)Ma,(420—457)Ma与(485—514)Ma,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变质时代明显滞后于南阿尔金约20—80Ma。结论中国西部南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3地高压-超高压岩石可能不构成同一条巨型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其形成可能与多陆块或弧陆之间的对接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超高压变质 大陆深俯冲作用 锆石LA-ICP-MS与SHRIMP定年 南阿尔金 柴北缘 北秦岭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最大累积走滑位移量——900km? 被引量:38
13
作者 李海兵 许志琴 +2 位作者 杨经绥 戚学祥 P.Tapponnier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88-1298,共11页
通过变形构造几何学、岩石学和区域构造对比研究,认为阿尔金断裂西北侧的阿尔金山北缘、南缘近EW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带分别与阿尔金断裂东南侧的北祁连山、柴北缘NW—SE/NWW—SEE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 通过变形构造几何学、岩石学和区域构造对比研究,认为阿尔金断裂西北侧的阿尔金山北缘、南缘近EW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带分别与阿尔金断裂东南侧的北祁连山、柴北缘NW—SE/NWW—SEE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带相对应,并且,高压变质带与超高压变质带的宽度和走向在断裂两侧存在较大的变化。这种在断裂带中宽度变窄、角度趋于与断裂带走向一致的变化是韧性或韧脆性走滑过程中产生的拖曳构造。因此,阿尔金断裂带走滑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韧性变形,它的最大累积走滑位移量应由韧性和脆性走滑位移量组成,至少大于500km,小于1000km。另外,拖曳构造的几何特征,以及西昆仑库地北蛇绿岩、阿尔金南缘蛇绿岩和柴北缘蛇绿岩在年龄、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均具有相似之处,暗示在早古生代时期西昆仑和阿尔金南缘、柴北缘很可能处于相同的构造背景之中,后被阿尔金断裂所切割。因此,综合得出了阿尔金断裂带最大累积左旋走滑位移量为900~10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高压-超高压变质 拖曳构造 累积走滑位移量
下载PDF
大别山英山和熊店榴辉岩单颗粒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高山 Yumin QIU +6 位作者 凌文黎 Neal J.McNaughton 张本仁 张国伟 张泽明 钟增球 索书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8-564,共7页
报道了对大别山高压 -超高压带河南罗山熊店和湖北英山蜜蜂尖两地榴辉岩单颗粒锆石SHRIMPU -Pb原位 (in situ)定年结果 .英山超高压榴辉岩年龄有 4组 :(773± 2 0 )Ma ,(73 0± 16)Ma ,(4 61± 7)Ma和 (2 62± 6)Ma ,... 报道了对大别山高压 -超高压带河南罗山熊店和湖北英山蜜蜂尖两地榴辉岩单颗粒锆石SHRIMPU -Pb原位 (in situ)定年结果 .英山超高压榴辉岩年龄有 4组 :(773± 2 0 )Ma ,(73 0± 16)Ma ,(4 61± 7)Ma和 (2 62± 6)Ma ,其中以 (4 61± 7)Ma占绝对优势 .熊店高压榴辉岩有 3组年龄 :(4 4 9± 14 )Ma ,(3 0 7± 14 )Ma和 (2 16± 4)Ma .两地榴辉岩中均存在约 45 0Ma的早古生代奥陶纪年龄 ,它们均具有极低的Zr含量 (9× 10 - 6 ~ 19× 10 - 6 ) .结合熊店榴辉岩样品具有类似于MORB的微量元素特征和εNd值 (4 5 0Ma时为 + 6.5 6) ,说明该古生代年龄应代表古生代洋壳和岛弧物质俯冲经高压 -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 .由于奥陶纪高压 -超高压事件的年龄同时出现在英山和熊店榴辉岩中 ,且熊店榴辉岩中清楚地记录了三叠纪高压-超高压事件 ,表明大别高压 -超高压带北界无论是在奥陶纪或三叠纪时均应在熊店榴辉岩以北的桐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超高压变质 榴辉岩 锆石U-PB年龄 SHRIMP 古生代 大别山
下载PDF
阿尔金山中段高压-超高压带(含菱镁矿)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15
作者 校培喜 王永和 +2 位作者 张汉文 潘长利 孙南一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7-74,共8页
阿尔金山走滑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北缘 ,向东北与北山构造带相连 ,它斜切了塔里木板块和柴达木地块、东天山构造带和祁连构造带。新近在该构造带中段苏吾什杰一带发现了高压 -超高压岩石新类型——含菱镁矿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 ,其与高压... 阿尔金山走滑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北缘 ,向东北与北山构造带相连 ,它斜切了塔里木板块和柴达木地块、东天山构造带和祁连构造带。新近在该构造带中段苏吾什杰一带发现了高压 -超高压岩石新类型——含菱镁矿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 ,其与高压壳源型榴辉岩共生一起 ,为幔源型超高压变质岩构造侵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 高压-超高压变质 石榴子石 橄榄岩 走滑断裂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洞错地区舍拉玛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保弟 王立全 +5 位作者 许继峰 陈莉 赵文霞 刘函 彭头平 李小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05-1616,共12页
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中东段八宿、安多、蓬错西等地已有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报道,然而西段至今尚没有发现类似岩石出露。在班公湖-怒江西段改则洞错地区舍拉玛沟中发现高压麻粒岩(可能是退变榴辉岩),岩石呈透镜状、似层状或... 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中东段八宿、安多、蓬错西等地已有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报道,然而西段至今尚没有发现类似岩石出露。在班公湖-怒江西段改则洞错地区舍拉玛沟中发现高压麻粒岩(可能是退变榴辉岩),岩石呈透镜状、似层状或块状产于斜长角闪岩及变质辉长岩中,详细的岩相学及矿物化学研究确认,早期矿物组合主要为石榴子石、单斜辉石及斜长石(大部分钠黝帘石化),后期发生了较强烈的退变质作用,矿物组合为角闪石和斜长石,发育典型的"白眼圈"结构。利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获得高压麻粒岩的原岩时代为254±2Ma,指示班公湖-怒江洋盆打开的时限可以追溯到晚二叠世。地质温压计估算结果表明,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780-900℃和13-16k Pa,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发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430-480℃和4.5-5.2k Pa,极有可能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发生高压麻粒岩相(甚至达到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它的发现说明在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部存在高压变质带,可能是大洋深俯冲的产物,这对研究青藏高原特提斯洋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麻粒岩 高压-超高压变质 西藏洞错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南阿尔金与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良 曹玉亭 +4 位作者 陈丹玲 张成立 杨文强 康磊 廖小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113-2123,共11页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和室内研究,进一步查明了南阿尔金和北秦岭构造带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类型和时空分布规律,尤其是确定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不仅分布在秦岭岩群北缘,而且断续出露在秦岭岩群中部或偏南侧的东西一线.结合岩相学观察...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和室内研究,进一步查明了南阿尔金和北秦岭构造带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类型和时空分布规律,尤其是确定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不仅分布在秦岭岩群北缘,而且断续出露在秦岭岩群中部或偏南侧的东西一线.结合岩相学观察和实验岩石学资料,确定南阿尔金榴辉岩中存在斯石英假象,确定北秦岭长英质片麻岩中石榴子石出溶石英+金红石+磷灰石前的稳定压力大于10 GPa.细致的岩相学研究揭示,南阿尔金与北秦岭超高压岩石在峰期变质之后又主体经历了两期退变质作用的叠加和改造,表明其经历了由陆壳俯冲-深俯冲、之后连续两次抬升的构造演化过程.年代学研究表明两地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原岩形成时代均为新元古代、峰期变质时代为-500 Ma和退变质时代为-450和-420 Ma.南阿尔金与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有几乎相同的峰期变质时代、退变质时代与花岗质岩浆活动的期次和时代,均早于柴北缘约30-80 Ma.因此,这三地不能构成同一条高压-超高压岩带,其形成可能是早古生代时期多陆块不同时俯冲-碰撞的产物.同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初步认为南阿尔金与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形成,可能分别是南阿尔金洋向北俯冲拖曳其南侧的亲扬子地块属性的部分新元古代陆壳物质、以及商丹洋向北俯冲拖曳南秦岭部分新元古代陆壳物质在-500 Ma发生陆壳俯冲-深俯冲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 陆壳超深俯冲 锆石U-PB定年 多期变质时代 南阿尔金与北秦岭
原文传递
新疆西南天山超高压榴辉岩、蓝片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20
18
作者 艾永亮 张立飞 +1 位作者 李旭平 曲军峰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46-1356,共11页
新疆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HP-UHP)变质带为—NEE-SWW向延伸的古俯冲增生杂岩体,其4个岩石组合对应于两个不同的构造环境。榴辉岩组合Ecl为变碱性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洋岛玄武岩(OIB)一致;Ec2微量元素成分特征类似富集型大洋中脊玄... 新疆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HP-UHP)变质带为—NEE-SWW向延伸的古俯冲增生杂岩体,其4个岩石组合对应于两个不同的构造环境。榴辉岩组合Ecl为变碱性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洋岛玄武岩(OIB)一致;Ec2微量元素成分特征类似富集型大洋中脊玄武岩(EMORB);蓝片岩组合Bsl微量元素则显示NMORB特征,上述组合应形成于海山环境。岩石中普遍发育的碳酸盐矿物以及绿辉石石英岩条纹/团块应源于上叠在玄武岩质海山之上的沉积物。Bs2则显示CAB地球化学特征。海山及其携带的远洋沉积物倾没于俯冲带内,在此过程中侵蚀并裹挟发育于活动大陆边缘的CAB物质或其再沉积产物和海沟沉积物,一起遭受高压至超高压变质作用后折返。各岩石组合空间上的交叠并置显示昭苏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在洋壳俯冲过程中,海山玄武岩、火山弧玄武岩、深海和海沟沉积物经构造混杂交叠形成的俯冲增生杂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 高压-超高压变质 俯冲增生杂岩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特征 超高压榴辉岩 大地构造意义 新疆 蓝片岩 碱性玄武岩
下载PDF
大别山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清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07-1620,共14页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与折返是地球动力学过程,虽人眼不能见及,但在岩石中留下种种记录。本文以大别山为例对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进行了探讨。文中(1)综合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观测资料,剖析了大别山造山带的结构构造,指...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与折返是地球动力学过程,虽人眼不能见及,但在岩石中留下种种记录。本文以大别山为例对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进行了探讨。文中(1)综合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观测资料,剖析了大别山造山带的结构构造,指出了作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折返通道的莫霍面断口和折返形成的挤压穹隆地壳结构;(2)综合变质岩石学P-T-t轨迹研究资料,追踪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在地下的运动轨迹,揭示了其在俯冲-折返过程不同时段经过的深度和运动速率,并指出其向南的折返极性;(3)结合沉积岩石学研究资料,利用合肥盆地中砾岩成分和碎屑白云母Si含量记录,限定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至地表的时间为中侏罗世前。基于上述资料,本文重建了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三阶段折返过程,指出大别山包含三个岩片,于230Ma左右分别从不同深度快速折返,折返速率为3~10km/Ma,于210Ma左右进入中地壳,并于180Ma左右快速折返(折返速率为3km/Ma左右)至上地壳,白垩纪折返速率极慢(0.1km/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返 高压-超高压变质 大别山造山带
下载PDF
南大别黄镇低温榴辉岩多同位素体系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道公 E.Deloule +2 位作者 程昊 夏群科 吴元保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28-840,共13页
首次对南大别黄镇低温榴辉岩和围岩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U/Pb热电离质谱(TIMS)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定年、云母和角闪石^(40)Ar-^(39)Ar定年和矿物内部Sm-Nd同位素体系研究。一个榴辉岩样品锆石U-Pb SIMS权平均年龄为231.6±9.7Ma,... 首次对南大别黄镇低温榴辉岩和围岩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U/Pb热电离质谱(TIMS)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定年、云母和角闪石^(40)Ar-^(39)Ar定年和矿物内部Sm-Nd同位素体系研究。一个榴辉岩样品锆石U-Pb SIMS权平均年龄为231.6±9.7Ma,云母的^(40)Ar-^(39)Ar等时年龄为232.6±2.1Ma,最低坪年龄为221.7±2.4Ma;另一榴辉岩锆石U-Pb TIMS一致年龄为221.3±1.4~222.5±2.3Ma,围岩花岗片麻岩锆石SIMS下交点年龄为221±35Ma。退变质角闪岩中角闪石^(40)Ar-^(39)Ar等时年龄为205.9±1.0Ma.除云母可能含有过剩氩外,上述各年龄代表了低温榴辉岩峰期变质作用和退变质作用时间。南大别黄镇低温榴辉岩变质时代不同于北大别北部熊店低温榴辉岩,它和南大别高温榴辉岩同属统一的南大别高压-超高压地体,高温榴辉岩和低温榴辉岩的区别可能在于它们不同的俯冲深度或折返时不同的冷却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低温榴辉岩 多同位素体系 年代学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 退变质作用 变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