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汪履秋治疗高血压病经验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顺贤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26-27,共2页
汪履秋教授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根据高血压病的主要规律,以平肝熄风、苦泄泻火、化痰消瘀、下气降逆和补益肝肾为五大治则,并在临证时有机地进行串联贯通,多可控制血压和减轻症状,现就随师诊疗本病的有关经验,搜集整理,以飨同道.1 平肝... 汪履秋教授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根据高血压病的主要规律,以平肝熄风、苦泄泻火、化痰消瘀、下气降逆和补益肝肾为五大治则,并在临证时有机地进行串联贯通,多可控制血压和减轻症状,现就随师诊疗本病的有关经验,搜集整理,以飨同道.1 平肝熄风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巅顶之上,惟风可到.”从症求因,盖高血压病的头痛眩晕之候,并非外来之风,而是厥阴肝木不静,肝风上冒,清空被扰,窍络不利,故出现头昏头胀,著于两侧太阳及巅顶部位,甚则痛如抽挈,双目模糊涩胀.若素体阳盛,或长期忧思恼怒,肝失条达,可致气郁化风生火,风阳升动,临床上除血压明显升高外,又可伴见面色潮红、烦躁少寐、口苦耳鸣等症.其治疗应以平肝熄风为主法,天麻钩藤饮是首选方剂,若兼阳热亢盛,非羚羊角莫属,意取凉肝镇惊之功,除天麻具熄风镇痉,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外,钩藤、姜蚕、全蝎、玳瑁、蜈蚣、马宝等均能平肝熄风、清热镇惊,临床应随证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压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高压氧综合治疗脑梗死160例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刘朝生 周晖 高中秋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7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高压氧组(内科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与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的疗效。【结果】HBO组有效率98.7%。对照组总有效率86.0%。HBO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高压氧组(内科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与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的疗效。【结果】HBO组有效率98.7%。对照组总有效率86.0%。HBO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HBO综合药物,康复,针刺治疗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压 脑梗塞/治疗
下载PDF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349
3
作者 杨峰 宁正福 +3 位作者 胡昌蓬 王波 彭凯 刘慧卿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1-311,共11页
为了研究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应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页岩表面纳米级孔隙微观形态,并通过低温氮吸附法测定了页岩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同时结合高压压汞实验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储层... 为了研究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应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页岩表面纳米级孔隙微观形态,并通过低温氮吸附法测定了页岩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同时结合高压压汞实验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储层孔隙处于纳米量级,孔隙类型可分为有机质纳米孔、黏土矿物粒间孔、岩石骨架矿物孔、古生物化石孔和微裂缝5种类型,其中有机质纳米孔和黏土矿物粒间孔发育最为广泛;页岩孔径分布复杂,既含有大量的中孔(2~50nm),又含有一定量的微孔(<2nm)和大孔(>50nm);孔径小于50nm的微孔和中孔提供了大部分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是气体吸附和存储的主要场所;页岩阈压非常高,孔喉分选性好,连通性差,退汞效率低,中孔对气体渗流起明显贡献作用,微孔则主要起储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纳米级孔隙 扫描电镜 氮气吸附 压压
下载PDF
高压压汞法和氮气吸附法分析页岩孔隙结构 被引量:187
4
作者 杨峰 宁正福 +1 位作者 孔德涛 刘慧卿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0-455,共6页
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对于页岩孔隙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采用高压压汞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计算了页岩的孔隙结构参数,并结合微观孔隙结构图片分析... 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对于页岩孔隙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采用高压压汞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计算了页岩的孔隙结构参数,并结合微观孔隙结构图片分析了页岩孔隙结构对气体吸附和渗流的意义。研究表明,页岩孔隙以微孔和过渡孔为主,微孔和过渡孔提供了大部分孔体积。有机质中的微孔是页岩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构成了页岩气体的主要吸附空间。页岩的孔隙类型复杂,孔隙形态多样,存在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开放性的透气性孔和墨水瓶孔等多种孔隙,且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较差。较高的微孔和过渡孔保证了页岩储层具有很高的吸附聚气能力,但中孔和大孔发育较差,不利于气体渗流和页岩气藏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结构 压压 氮气吸附 孔体积 比表面积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58
5
作者 王瑞飞 陈明强 孙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0-277,I0006,共9页
通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沿25、庄40、庄19三个区块超低渗透砂岩储层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孔隙喉道类型多样是... 通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沿25、庄40、庄19三个区块超低渗透砂岩储层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孔隙喉道类型多样是储层渗透性差的主要原因;孔喉分选系数在2.0-2.5之间、变异系数在0.1-0.2之间物性较好;较大孔喉是决定和改善储层渗透性的重要因素,细小孔道对储层储集能力的贡献较大,储层微裂缝较为发育。储层物性参数的差异、孔喉特征参数的差异等,均归因于微观孔隙结构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超低渗透砂岩储层 微观孔隙结构 压压 孔喉分选系数 微裂缝
下载PDF
核磁共振研究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的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95
6
作者 李爱芬 任晓霞 +2 位作者 王桂娟 王永政 江凯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98,共7页
基于核磁共振的原理,推导T2弛豫时间与孔隙半径的关系,由孔喉比将孔隙半径转换为喉道半径,结合压汞喉道半径分布,利用插值和最小二乘法,将岩心100%饱和水的核磁共振乃谱转换为孔喉半径分布,并将核磁孔喉分布曲线应用到油田开发... 基于核磁共振的原理,推导T2弛豫时间与孔隙半径的关系,由孔喉比将孔隙半径转换为喉道半径,结合压汞喉道半径分布,利用插值和最小二乘法,将岩心100%饱和水的核磁共振乃谱转换为孔喉半径分布,并将核磁孔喉分布曲线应用到油田开发评价中。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储层为例,结合岩心驱替试验,利用转化的核磁孔喉分布对研究区块储层的孔隙结构、可动流体和可动油分布以及可动流体喉道半径下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块孔隙结构复杂,发育微米级和纳米-亚微米级孔喉,孔喉半径均值在0.095~1.263μm,0.001~0.01μm的孔喉内束缚流体分布较多,可动流体主要分布在喉道半径大于0.01μm的孔隙内,水驱主要动用喉道半径大于0.1μm的孔隙内的油,研究区可动流体喉道半径截止值平均为0.01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核磁共振 压压 孔隙结构 可动流体
下载PDF
页岩油储集层微观孔喉分类与分级评价 被引量:75
7
作者 卢双舫 李俊乾 +5 位作者 张鹏飞 薛海涛 王国力 张俊 刘惠民 李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6-444,共9页
利用高压压汞技术对页岩油储集层微观孔喉进行表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页岩油储集层分级评价标准及成储下限,建立基于测井资料进行页岩油流动单元划分的新方法。依据进汞曲线的拐点及分形特征,提出了适合于页岩油储集层的分类新方案:微孔... 利用高压压汞技术对页岩油储集层微观孔喉进行表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页岩油储集层分级评价标准及成储下限,建立基于测井资料进行页岩油流动单元划分的新方法。依据进汞曲线的拐点及分形特征,提出了适合于页岩油储集层的分类新方案:微孔喉(小于25 nm)、小孔喉(25~100 nm)、中孔喉(100~1 000 nm)、大孔喉(大于1 000 nm),进一步按照页岩所含不同类型微观孔喉的数量将其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储集层,分级点对应的孔喉平均半径分别为150,70,10 nm。利用渗透率与孔喉半径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储集层分级评价的渗透率标准门槛分别为1.00×10^(-3),0.40×10^(-3),0.05×10^(-3)μm^2。利用同一水力流动单元内孔隙度、渗透率良好的指数关系,构建了由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流动带指数、划分页岩油流动单元的新方法。在东营凹陷的应用表明,所建立的标准可以应用于页岩油储集层的分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微孔喉 压压 成储下限 分级评价 渤海湾盆地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核磁共振与高压压汞实验联合表征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分布特征 被引量:59
8
作者 公言杰 柳少波 +2 位作者 赵孟军 谢红兵 刘可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9-394,共6页
通过设计算法程序,利用压汞实验得到的致密储层孔喉分布数据,校正优化了核磁共振实验T2弛豫时间与孔喉半径的换算系数,提高了核磁共振表征孔喉分布的精度,建立了表征致密储层微观孔隙分布特征的核磁实验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松辽盆地南部... 通过设计算法程序,利用压汞实验得到的致密储层孔喉分布数据,校正优化了核磁共振实验T2弛豫时间与孔喉半径的换算系数,提高了核磁共振表征孔喉分布的精度,建立了表征致密储层微观孔隙分布特征的核磁实验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致密油样品孔喉分布表征,不同含油饱和度样品孔喉分布数据表明,含油饱和度小于10%的样品孔喉集中在10-300 nm;含油饱和度介于10%~40%的样品孔喉集中在20-1 000 nm;含油饱和度大于40%的样品孔喉集中在20-3 000 nm。致密储层中不同级别微纳米级孔隙系统的发育控制了致密油含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压压 微纳米孔喉 孔喉分布 致密油
下载PDF
川东南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53
9
作者 王亮 陈云燕 刘玉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5期80-88,共9页
以单井分析评价为基础,运用氩离子抛光一扫描电镜对川东南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类型进行研究,将研究区层段页岩孔隙分为六大类(包括微裂缝、粒间孔、晶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隙和生物化石内孔隙);孔径大小及分布用液氮吸附... 以单井分析评价为基础,运用氩离子抛光一扫描电镜对川东南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类型进行研究,将研究区层段页岩孔隙分为六大类(包括微裂缝、粒间孔、晶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隙和生物化石内孔隙);孔径大小及分布用液氮吸附法及高压压汞法测定,并对两种方法测得的孔径分布结果进行归一化,得到了目的层段页岩孔径的连续分布情况:2~10nm范围内的介孔最为发育。对脆性矿物含量、黏土矿物含量、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成岩作用以及保存条件等5类影响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质丰度为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的主导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水地区 龙马溪组 微孔隙 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 液氮吸附 压压
下载PDF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类评价 被引量:46
10
作者 王瑞飞 陈明强 孙卫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3-220,共8页
基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岩心样品的高压压汞测试技术,定义退汞饱和度参数(SE)。以退汞效率(EW)与退汞饱和度(SE)的乘积作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类评价的参数指标,即储层孔隙结构综合评价参数(E),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3个特低渗透砂岩储层... 基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岩心样品的高压压汞测试技术,定义退汞饱和度参数(SE)。以退汞效率(EW)与退汞饱和度(SE)的乘积作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类评价的参数指标,即储层孔隙结构综合评价参数(E),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3个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区块进行分类评价,分类结果与油田实际开发生产特征吻合较好。根据汞退出的难易程度,分析认为中、高渗透储层加大注水压差可提高水驱采收率,而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保持较低的注水速度,有利于提高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 微观孔隙结构 分类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 压压 开发效果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 被引量:41
11
作者 龚小平 唐洪明 +2 位作者 赵峰 王俊杰 熊浩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7,共10页
页岩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可为页岩储层质量评价提供基础参数,但是利用常规方法很难准确表征页岩的微米—纳米级孔隙结构。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含气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对比常用的氮气(N2)吸附法、高压压汞法、核磁共振法等页岩测试手段... 页岩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可为页岩储层质量评价提供基础参数,但是利用常规方法很难准确表征页岩的微米—纳米级孔隙结构。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含气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对比常用的氮气(N2)吸附法、高压压汞法、核磁共振法等页岩测试手段的原理及优缺点,提出利用低压氮气吸附法测得的累计孔径分布来拟合页岩核磁T2谱相对应的累计孔径分布,优化页岩核磁T2谱与孔径的转换系数C,进而应用核磁共振测试结果来表征页岩中不同尺度的孔隙分布。该方法可以弥补传统的低压氮气吸附与高压压汞联合表征方法的不足,因为高压压汞法测试可能会导致页岩破裂,产生大量微米级裂缝,这些微裂缝很难与天然微裂缝区分开。此外,核磁共振具有对岩样加工简单、人工破坏性小、测试不需外来压力等优点,因此推荐低压氮气吸附法与核磁共振法联合表征页岩的孔隙结构方法,它能科学、准确地表征页岩的孔喉分布。研究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孔径分布曲线具有双峰或三峰特征,主要孔径为0.2~100.0 nm,介孔和微孔占优势,孔隙体积百分比分别为67.75%和25.33%。最终明确了该区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结构 低压氮气吸附 压压 核磁共振 定量表征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超低渗透储层全孔径分布及其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38
12
作者 张全培 王海红 +4 位作者 刘美荣 周创飞 徐静刚 胡克来 朱玉双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7-1149,共13页
为深入研究超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的全孔径分布特征及不同孔喉尺度下的分形特征,本文选取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延长组长8段10块超低渗透岩心样品,开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实验,运用联合压汞法对储层全孔径... 为深入研究超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的全孔径分布特征及不同孔喉尺度下的分形特征,本文选取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延长组长8段10块超低渗透岩心样品,开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实验,运用联合压汞法对储层全孔径大小及分布进行分类并定量表征,采用Brooks-Corey模型计算孔喉的分形维数,研究不同孔隙空间和整体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认为超低渗透储层在不同孔喉尺度下其孔隙结构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对应的分形特征差异明显。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和晶间孔.全孔径分布范围从3.6 nm到400μm之间,曲线呈多峰形态,主要发育纳米孔(孔径小于0.1μm)和巨孔(孔径大于10μm)。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可划分为Ⅰ类和Ⅱ类,对应的平均总分形维数DT分别为2.586 2和2.605 5,Ⅱ类储层物性和连通性较差,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较强.超低渗透储层全孔径孔隙结构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对应孔喉段的分形维数具有D1>D2>D3的关系.孔隙半径大于50μm的巨孔具有分形特征且结构复杂程度较高;喉道分布介于0.1~10.0μm之间的微孔和中孔,其分形特征与储层溶蚀孔发育程度有关;纳米孔相对于巨孔、中孔和微孔而言,具有相对均匀和规则的喉道分布,对应分形维数最小.超低渗透储层不同孔喉类型及孔径大小的发育造成了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各异,其分形维数大小与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储层矿物组成及其含量的差异加剧了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影响着储层质量评价和油田后期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储层 孔隙结构 全孔径分布 分形维数 压压 恒速压汞
原文传递
用核磁共振和高压压汞定量评价储层孔隙连通性——以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38
13
作者 宁传祥 姜振学 +7 位作者 高之业 李政 朱日房 苏思远 李廷微 王智 黄睿哲 陈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8-585,共8页
孔隙连通性是致密储层有效性评价的关键.为了定量评价致密储层孔隙连通性,文中分析了核磁共振和高压压汞所反映的孔隙空间的差异,以核磁共振和高压压汞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价致密储层孔隙连通性的方法,并用自发渗吸实验验证了... 孔隙连通性是致密储层有效性评价的关键.为了定量评价致密储层孔隙连通性,文中分析了核磁共振和高压压汞所反映的孔隙空间的差异,以核磁共振和高压压汞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价致密储层孔隙连通性的方法,并用自发渗吸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选取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典型泥页岩样品为例,对其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孔径分布呈三段式.0~50nm孔体积占总孔隙体积比例平均为66.2%,是泥页岩主要的储集空间;50nm^2μm和大于2μm分别为16.6%和17.2%,二者发育情况相当,是重要的储集空间及运移通道.孔隙连通受控于孔隙尺度及层理发育情况.孔隙尺度越大,其连接到运移通道的概率就越大,孔隙连通性越好;层理的发育一方面提高了大孔隙孔体积;另一方面改善了不同尺度孔隙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压压 孔径分布 孔隙连通性 沙三下亚段
原文传递
联合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分类评价致密砂岩储层--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为例 被引量:37
14
作者 孔星星 肖佃师 +3 位作者 蒋恕 卢双舫 孙斌 王璟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7,共10页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孔渗关系通常都较差,沿用常规的储层分类方案难以满足该类储层分类评价的需要。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二叠系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借助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等多种手段,刻画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研...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孔渗关系通常都较差,沿用常规的储层分类方案难以满足该类储层分类评价的需要。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二叠系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借助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等多种手段,刻画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研究微观结构参数对宏观物性的控制作用,进而在此基础上开展致密砂岩储层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核磁共振能够识别不同大小的孔隙分布,高压压汞能够反映储层的孔喉配置关系及渗流能力;(2)两种手段刻画结果吻合较好,随T2谱右峰比例的增加,进汞曲线呈现下凹形、孔喉半径增大,孔隙类型由粒内溶蚀孔和晶间孔逐渐过渡为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储层品质变好;(3)微观孔隙结构控制储层物性及流体可动性,大孔的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的相关性最佳,大孔孔隙度可用于评价致密砂岩的储集能力;(4)高压压汞获得的孔喉半径R15与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最佳,可用于评价致密砂岩的渗流能力;(5)综合大孔孔隙度和R15将临兴区块致密砂岩储层分为4类,分类结果与现场试气结果吻合度较高。结论认为,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两种方法相结合,能够有效识别反映致密砂岩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的关键参数,提高储层分类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通过优选反映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的关键参数,可以指导致密砂岩储层的分类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储集层分类 储集能力 渗流能力 压压 核磁共振 鄂尔多斯盆地 临兴区块 二叠纪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 被引量:36
15
作者 冯小哲 祝海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物性测试及高压压汞实验等手段,对苏里格地区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精细刻画及分类表征,计算了各类致密储层的分形维数并阐明了分形特征对于研究致密储层渗流特征的意义。结果表明:鄂...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物性测试及高压压汞实验等手段,对苏里格地区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精细刻画及分类表征,计算了各类致密储层的分形维数并阐明了分形特征对于研究致密储层渗流特征的意义。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普遍小于12%,渗透率大多小于1×10^(-3)μm^2,储层孔隙结构复杂,主要发育粒间溶孔及粒内溶孔,同时可见少量的原生粒间孔、黏土微孔和微裂缝;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组合可划分为3种:大孔隙主导的Ⅰ型孔隙结构、小孔隙主导的Ⅱ型孔隙结构及大孔隙和小孔隙共同控制的Ⅲ型孔隙结构;储层宏孔的分形维数为2.941 6~2.994 0,中孔的分形维数为2.546 8~2.921 1,微孔的分形维数为2.053 6~2.893 5,说明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为宏孔>中孔>微孔;在计算致密砂岩储层宏孔分形维数时,应注意对孔隙形态进行合理的简化,以避免在计算过程中造成较大误差;微孔分形维数小于2.5的储层渗透率通常小于1×10^(-3)μm^2,说明微孔数量多的储层渗流能力通常较差,而形态规则、分布均匀、受胶结物与自生黏土矿物改造较弱的、宏孔发育的、致密储层有利于天然气的充注与储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下石盒子组 致密砂岩储层 压压 分形特征
下载PDF
海相页岩气储层孔隙表征、分类及贡献 被引量:36
16
作者 肖佃师 赵仁文 +3 位作者 杨潇 房大志 李勃 孙星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5-1225,共11页
以渝东南彭水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为例,开展低温二氧化碳吸附(LTCA)、氮气吸附(LTNA)、核磁共振(NMR)、压汞、扫描电镜以及氦测孔隙度等孔隙表征实验,全面刻画页岩孔隙结构,建立全孔径表征及分类方法,研究它们在页岩气赋存和渗流... 以渝东南彭水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为例,开展低温二氧化碳吸附(LTCA)、氮气吸附(LTNA)、核磁共振(NMR)、压汞、扫描电镜以及氦测孔隙度等孔隙表征实验,全面刻画页岩孔隙结构,建立全孔径表征及分类方法,研究它们在页岩气赋存和渗流等方面的差异贡献。结果表明,氦测孔体积最大;其次为LTNA和NMR,两者分别在刻画较小孔(<10nm)和较大孔方面优势明显,联合二者可表征页岩全孔径分布。全孔径分布揭示页岩气孔隙分布范围宽,但70%孔体积集中在孔径小于25 nm。结合分形特征,以5,25和100 nm为界,将其划分为微孔、小孔、中孔和大孔。微孔、小孔和中孔主要受有机质含量和粘土矿物含量的影响;此外,中孔还受粒内溶蚀孔的影响,而大孔主要由粒间孔和粘土层间缝构成。微孔和小孔分别为页岩吸附气、游离气提供主要场所;小孔和中孔相互连接,为页岩气在基质中渗流提供通道。研究成果对页岩气储层分类、渗流机理认识等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压压 孔隙表征 孔隙分类 页岩气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延长组超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分形特征 被引量:36
17
作者 张全培 吴文瑞 +4 位作者 刘丽萍 杨红梅 王联国 解宇航 朱玉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31,共12页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延长组7块超低渗透岩心样品,分别开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明确了超低渗透储层孔喉分布特征、孔隙类型、矿物组成及其含量;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了储层孔喉分形特征,系统分析了分...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延长组7块超低渗透岩心样品,分别开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明确了超低渗透储层孔喉分布特征、孔隙类型、矿物组成及其含量;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了储层孔喉分形特征,系统分析了分形维数与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参数和矿物成分及其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和晶间孔。储层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黏土矿物中绿泥石含量最高。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和排驱压力可将储层孔隙结构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3种类型,其储集性能和渗流能力依次变差,孔隙结构非均质性逐渐增强。高压压汞所得的孔喉大小分布具有多重分形特征,依据分形特征曲线存在的明显转折点,将孔隙空间分为大孔、中孔和微孔,微孔相对于大孔和中孔而言孔隙分布较为均匀和规则,对应分形维数最小。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更全面地表征储层的孔隙空间,T2<T2cutoff段孔喉分布不具有分形特征,T2>T2cutoff段可动流体孔隙空间和有效孔隙符合分形结构,对应的分形维数均反映相互连通孔隙的复杂程度。储层孔喉分形维数与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与孔隙结构参数之间也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储层的矿物组成及其含量是决定分形维数大小的内在因素,进而影响储层质量和孔隙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分形理论 超低渗透储层 压压 核磁共振
下载PDF
联合压汞法表征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 被引量:35
18
作者 宋磊 宁正福 +2 位作者 孙一丹 丁冠阳 杜华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0-705,共6页
致密油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密油储层的孔隙结构决定并影响着渗流规律。当下主要有2种压汞方法进行储层定量表征,分别为高压压汞法和恒速压汞法。通过对8块致密岩心样品先后进行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逐一分析阐明了2种... 致密油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密油储层的孔隙结构决定并影响着渗流规律。当下主要有2种压汞方法进行储层定量表征,分别为高压压汞法和恒速压汞法。通过对8块致密岩心样品先后进行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逐一分析阐明了2种方法在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方面的特性,联合2种压汞实验方法,在同一图版上绘出2种方法的压汞曲线,计算得到8块样品完整的孔径分布曲线,并根据Loucks的分类方法计算得到8块样品的孔径分布直方图。研究结果表明:(1)在低汞饱和度下,恒速压汞总体曲线和高压压汞的进汞曲线重叠完好,说明了该区域是反映同一种孔隙结构。(2)通过综合后孔径分布曲线可以明显看出,致密油储层孔隙半径分布在9.2 nm^500μm之间,致密油储层孔径分布曲线呈多峰形态。右侧孔隙半径80~500μm之间有一个峰,峰值在半径150μm左右,孔隙半径小于1μm的纳米级孔隙大量发育,并出现多个峰值。(3)根据Loucks的分类方法,纳米孔(<1μm)是主要的孔隙孔径类型,大于62.5μm的介孔数量次之,中间孔径即微米级孔隙分布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孔隙结构 压压 恒速压汞 联合法
下载PDF
高压压水试验在深钻孔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9
作者 殷黎明 杨春和 +1 位作者 罗超文 王贵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92-1694,共3页
常规压水试验一般按三级压力、五个阶段进行。三级压力一般分别为0.3,0.6,1MPa。但对于水库大坝、深埋地下工程等水头很高的工程而言,常规压水试验结果不能反映实际水头压力作用下岩体的渗透特性。试验在某花岗岩地区500m深孔中进行,因... 常规压水试验一般按三级压力、五个阶段进行。三级压力一般分别为0.3,0.6,1MPa。但对于水库大坝、深埋地下工程等水头很高的工程而言,常规压水试验结果不能反映实际水头压力作用下岩体的渗透特性。试验在某花岗岩地区500m深孔中进行,因此选定压力阶段为2,4,6MPa。试验段长度取为6.5m,钻孔中共取21个典型区段进行高压压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压压水试验能很好地反映岩体透水性的变化规律。该地区属低渗透岩体,因此在该地下工程灌浆处理裂隙岩体时最小灌浆压力值应不小于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压水试验 透水率 渗透系数 水力劈裂
下载PDF
多方法协同表征特低渗砂岩储层全孔径孔隙结构——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砂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33
20
作者 欧阳思琪 孙卫 黄何鑫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5-604,共10页
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实验在表征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时存在局限性,其结果与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到的特征吻合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加精细地刻画孔喉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砂岩储层样品为例,提... 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实验在表征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时存在局限性,其结果与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到的特征吻合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加精细地刻画孔喉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砂岩储层样品为例,提出了多方法协同表征全孔径孔喉结构的方法。利用高压压汞所得毛管压力曲线与核磁共振联合高压压汞计算所得的伪毛管压力曲线对比,根据喉道分类分别计算吸附喉、微喉、细微喉、中细喉对应的孔隙空间的连通比。根据核磁共振实验原理,利用公式实现横向弛豫时间向孔径的转换,公式中比表面积利用高压压汞计算,弛豫率利用恒速压汞对比核磁共振T_2谱标定,将协同计算所得孔喉分布结果与对应的孔喉连通比相乘得到不同尺度喉道及孔隙连通空间分布曲线。结果显示:吸附喉连通比最低,其他类型的喉道连通比较高,且差异不大。喉道分布范围(0.003~3.661μm)较恒速压汞结果变大,孔隙半径(0.8~91.4μm)减小,孔喉比(16.4~58.6)减小,与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基本相符。说明多种方法协同计算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压压汞喉道与孔隙的叠加以及恒速压汞的计算误差,更接近于储层真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压 恒速压汞 核磁共振 孔径分布 孔隙结构 特低渗透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