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光学技术 被引量:79
1
作者 姜文汉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3,共7页
动态光学波前误差是困扰光学界几百年的老问题,自适应光学技术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自适应光学通过对动态波前误差的实时探测—控制—校正,使光学系统能够自动克服外界扰动,保持系统良好性能。本文在说明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基本原理... 动态光学波前误差是困扰光学界几百年的老问题,自适应光学技术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自适应光学通过对动态波前误差的实时探测—控制—校正,使光学系统能够自动克服外界扰动,保持系统良好性能。本文在说明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后,介绍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三套自适应光学系统及其使用结果:1.2m望远镜天体目标自适应光学系统,“神光I”激光核聚变波前校正系统和人眼视网膜高分辨力成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波前探测 波前控制 波前校正 分辨力成像 激光核聚变 人眼视网膜
下载PDF
用于活体人眼视网膜观察的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 被引量:45
2
作者 凌宁 张雨东 +4 位作者 饶学军 李新阳 王成 胡弈云 姜文汉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53-1158,共6页
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 ,研制了两套活体人眼视网膜高分辨力成像系统 ,在实时校正人眼波前误差的基础上 ,实现活体人眼视网膜细胞尺度的高分辨力成像。这两套系统分别采用 19和 37单元小型压电变形反射镜作为波前校正元件 ,哈特曼夏克 (Har... 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 ,研制了两套活体人眼视网膜高分辨力成像系统 ,在实时校正人眼波前误差的基础上 ,实现活体人眼视网膜细胞尺度的高分辨力成像。这两套系统分别采用 19和 37单元小型压电变形反射镜作为波前校正元件 ,哈特曼夏克 (Hartmann Shack)波前传感器测量波前误差 ,用眼底反射的半导体激光作为波前探测的信标。在用计算机控制自适应光学系统实现人眼波前误差校正后 ,触发闪光灯照明视网膜 ,用CCD相机记录视网膜的高分辨力图像。校正后的残余波前误差的均方根值已分别小于 1/ 6和 1/ 10波长 ,相当于视网膜上成像分辨力分别为 3.4 μm和 2 .6 μm ,接近衍射极限。试验表明 37单元系统的成像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视网膜 分辨力成像 变形反射镜 哈特曼-夏克波前传感器
原文传递
自适应光学发展综述 被引量:52
3
作者 姜文汉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共15页
自适应光学(AO)是校正动态光学波前误差的技术。本文概述了近50年来AO的发展历程,包括发展初期,"星球大战"期间美国的发展,以及在地基高分辨力成像望远镜,激光系统(特别是惯性约束聚变)以及眼科等方面的应用,此外还给出AO的... 自适应光学(AO)是校正动态光学波前误差的技术。本文概述了近50年来AO的发展历程,包括发展初期,"星球大战"期间美国的发展,以及在地基高分辨力成像望远镜,激光系统(特别是惯性约束聚变)以及眼科等方面的应用,此外还给出AO的发展趋势。通过引用每一项技术发展,首创者的首篇文献,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波前校正 分辨力成像
下载PDF
雷达距离维成像技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鹿国春 《火控雷达技术》 2000年第1期12-16,共5页
介绍一种距离维成像技术─—全去斜率处理技术的原理、关键问题以及飞行试验结果。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逆合成孔径实验雷达的距离维成像。雷达发射带宽为400MHz的脉冲波线性调频信号,对其回波信号进行去斜率混频,再经FFT处... 介绍一种距离维成像技术─—全去斜率处理技术的原理、关键问题以及飞行试验结果。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逆合成孔径实验雷达的距离维成像。雷达发射带宽为400MHz的脉冲波线性调频信号,对其回波信号进行去斜率混频,再经FFT处理即可得到实时的目标距离维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去斜率处理 分辨力成像 雷达 距离维成像
下载PDF
利用频谱合成实现分布式卫星SAR高距离分辨力成像 被引量:4
5
作者 闫鸿慧 王岩飞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8-931,共4页
在正侧视模式下,以不同视角对同一地域进行观测可获得多组回波数据,通过对多组回波数据的综合处理可提高SAR的距离向分辨力。该文研究了由收发分置平台以不同视角、不同观测模式(正侧视和斜视)对同一地域进行观测获取的多组回波数据,指... 在正侧视模式下,以不同视角对同一地域进行观测可获得多组回波数据,通过对多组回波数据的综合处理可提高SAR的距离向分辨力。该文研究了由收发分置平台以不同视角、不同观测模式(正侧视和斜视)对同一地域进行观测获取的多组回波数据,指出由于雷达天线波束中心与卫星垂直轨道面夹角的不同,导致回波信号所处频段的不同;通过对不同频段回波信号的频谱合成可提高距离向分辨力。此外,该文还讨论了分布式卫星SAR 系统的一些参数对频谱合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SAR) 分辨力成像
下载PDF
利用频谱合成实现分布式SAR高分辨力成像 被引量:3
6
作者 闫鸿慧 王岩飞 张冰尘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5-349,共5页
该文主要研究了利用频谱合成实现分布式SAR高分辨力成像的方法。在分布式SAR系统中,不同卫星对同一地域观测时,其距离向频谱及方位向频谱均具有一定的相对频谱偏移。利用该频谱偏移进行频谱合成形成较宽的距离向频谱及方位向频谱,从而... 该文主要研究了利用频谱合成实现分布式SAR高分辨力成像的方法。在分布式SAR系统中,不同卫星对同一地域观测时,其距离向频谱及方位向频谱均具有一定的相对频谱偏移。利用该频谱偏移进行频谱合成形成较宽的距离向频谱及方位向频谱,从而提高系统的距离向分辨力及方位向分辨力。在频谱合成过程中可首先利用 INSAR技术估计出多幅图像的相位差,再利用该相位差进行相位校正、图像合成即可形成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图像。该文对这一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SAR) 分辨力成像
下载PDF
基于相位差混合处理方法的高分辨力成像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斐 饶长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8-564,共7页
为了提高成像系统的分辨能力,并尽量减小系统的复杂度,本文将相位差波前探测技术和相位差图像恢复技术结合起来构成相位差混合处理方法,给出了点目标和扩展目标情况下混合处理方法的数值仿真结果,并针对点目标情况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 为了提高成像系统的分辨能力,并尽量减小系统的复杂度,本文将相位差波前探测技术和相位差图像恢复技术结合起来构成相位差混合处理方法,给出了点目标和扩展目标情况下混合处理方法的数值仿真结果,并针对点目标情况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在像差较大的情况下,直接用事后处理方法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在三种湍流强度下,经混合方法处理后得到光斑的半高宽分别由自适应光学系统校正后的5.1,5.1和5.0个像素减小到3.3,3.2和3.0个像素.可以看出,利用相位差混合处理方法得到的图像明显优于单独的事后图像处理方法和自适应光学校正,相位差混合处理方法在高分辨力成像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力成像 相位差法 混合处理方法
原文传递
自适应光学:让你看得更清晰
8
作者 杜莹 庄琰 《科技纵览》 2014年第1期60-63,共4页
中国科学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在天文高分辨力成像、ICF装置光束控制以及人眼视网膜细胞级高分辨力成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分辨力成像 清晰 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ICF装置 光束控制 膜细胞
原文传递
太阳高分辨力成像观测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饶长辉团队成果
9
作者 张兰强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8年第1期I0003-I0003,F0003,共2页
太阳是一个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天体,太阳活动对太空天气及地球气候、通信都能产生重大的影响。了解太阳活动必须观察太阳大气在其内部空间和时间尺度中的物理变化过程,并建立模型,这样才可能预测其在太空中的活动。基于大口... 太阳是一个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天体,太阳活动对太空天气及地球气候、通信都能产生重大的影响。了解太阳活动必须观察太阳大气在其内部空间和时间尺度中的物理变化过程,并建立模型,这样才可能预测其在太空中的活动。基于大口径太阳光学望远镜和太阳自适应光学(AO)技术对太阳大气进行高分辨力层析成像是观测太阳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力成像 太阳活动 光电技术 观测技术 中国科学院 研究所 光学望远镜 太空天气
原文传递
三维超声子宫肌瘤血管网评估HIFU消融疗效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郝琼 侯若莹 +2 位作者 黄文霞 林振江 彭格红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子宫肌瘤血管网评估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HIFU消融子宫肌瘤患者67例,在术前,术后当天、3、6和12月采用阴道三维高分辨力血流成像技术对靶肌瘤血供重建及分级,分析子宫肌瘤血管网评估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子宫肌瘤血管网评估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HIFU消融子宫肌瘤患者67例,在术前,术后当天、3、6和12月采用阴道三维高分辨力血流成像技术对靶肌瘤血供重建及分级,分析子宫肌瘤血管网评估治疗前、后子宫肌瘤血供与HIFU疗效的关系。结果:术前子宫肌瘤血管网的血供分级与增强MRI的强化等级对肌瘤内部血供评价的ICC为0.766(p=0.001),一致性较好。术后该血管网与超声造影评估HIFU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当天及12月血供为0和1级的肌瘤缩小率明显高于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子宫肌瘤血管网能显示子宫肌瘤血供,对HIFU疗效预估、术后随访有提示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血管网 子宫肌瘤 三维超声 分辨力血流成像 强度聚焦超声
下载PDF
前沿资讯
11
《科技传播》 2020年第7期I0003-I0003,共1页
中国首套2米级太阳望远镜研制成功3月23日,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表示已研制成功1.8米太阳望远镜,这是中国首套2米级太阳望远镜。据“中科院之声”介绍,1.8米太阳望远镜由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饶长辉带领的太阳高分辨力成像技术研究... 中国首套2米级太阳望远镜研制成功3月23日,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表示已研制成功1.8米太阳望远镜,这是中国首套2米级太阳望远镜。据“中科院之声”介绍,1.8米太阳望远镜由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饶长辉带领的太阳高分辨力成像技术研究团队研制成功,已于2019年12月10日成功实现首光,获取到太阳大气光球层和色球层高分辨力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望远镜 中国科学院 太阳大气 光电技术 研究团队 分辨力成像
下载PDF
小传感器呈现大图像
12
作者 安克飞 育和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1995年第3期52-52,共1页
小传感器呈现大图像由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新传感器把应用于非侵入性器官检查及疾病诊断的高分辨力成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心、肺等器官接受检查时,传统的磁共振系统在成像时会出现一种“叠影”,而这种在光纤系统中... 小传感器呈现大图像由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新传感器把应用于非侵入性器官检查及疾病诊断的高分辨力成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心、肺等器官接受检查时,传统的磁共振系统在成像时会出现一种“叠影”,而这种在光纤系统中工作的轻型传感器解决了这一难题。昆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士兰大学 临床试验 传感器监测 分辨力成像 磁共振系统 小传 大图像 肾疾病 对人体的作用 疾病诊断
下载PDF
高分辨力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3
作者 段祥攻 武晔 +5 位作者 吴芳 杨晓旭 宋海庆 杨旗 郭秀海 杜祥颖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MRI(HRMRI)在头颈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5年2月—2017年6月于宣武医院就诊的头颈动脉夹层病人30例,采用32通道头颈联合专用线圈行头颈一体化HRMRI成像。由2名神经内科医生根据纳入病人的临床病...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MRI(HRMRI)在头颈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5年2月—2017年6月于宣武医院就诊的头颈动脉夹层病人30例,采用32通道头颈联合专用线圈行头颈一体化HRMRI成像。由2名神经内科医生根据纳入病人的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常规影像检查对夹层做出诊断并作为参考标准。由2名放射科医生对CTA和HRMRI影像进行双盲分析,评价内容包括内膜片、壁内血肿及双腔征等。计算CTA和HRMRI在血管节段水平诊断夹层的准确性。结果 (1)2名神经内科医生在30例病人中共诊断41个血管节段存在夹层,其中累及颈内动脉18个节段、椎动脉18个节段、基底动脉5个节段。(2)CTA正确诊断21个血管节段存在夹层(21/41,敏感度51.2%),其中6个血管节段见双腔征。(3)HRMRI正确诊断39个血管节段存在夹层(39/41,敏感度95.1%),其中36个血管节段见壁内血肿,30个血管节段见双腔征。结论头颈联合HRMRI可全景显示夹层动脉管壁特征,可作为动脉夹层诊断和随访的一线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颅内动脉成像 颈动脉成像 分辨力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病人颅内动脉硬化斑块的HRMRI特征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焦晟 黄娟 +4 位作者 宋焱 陈玉辉 陆军 王宏 陈敏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年第5期506-510,515,共6页
目的利用3.0 T高分辨力MR成像(HRMRI)技术分析缺血性卒中病人颅内责任动脉斑块特征,并探讨颅内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49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行颅内动脉HRMRI检查,男35例,女14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60.73±... 目的利用3.0 T高分辨力MR成像(HRMRI)技术分析缺血性卒中病人颅内责任动脉斑块特征,并探讨颅内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49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行颅内动脉HRMRI检查,男35例,女14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60.73±12.4)岁。根据病人斑块与缺血区责任动脉的关系分为责任动脉斑块组和非责任动脉斑块组,分析2组病人的HRMRI特征。根据斑块的强化程度分为明显强化组和非明显强化组,分析斑块强化程度与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9例病人共196处斑块,其中责任动脉斑块70处(35.7%),非责任动脉斑块126处(64.3%);2组间的管腔狭窄程度、斑块明显强化的比例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责任动脉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程度更为严重、明显强化的比例更高(P<0.001)。明显强化组与非明显强化组之间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既往卒中史及家族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明显强化组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LDL/HDL)比值低于明显强化组(分别为1.95±0.62和2.53±0.94,P=0.048)。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强化与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斑块的强化程度能够反映斑块的稳定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危险因素并不能完全反映斑块的稳定性,LDL/HDL比值升高有可能作为不稳定斑块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力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不稳定斑块 颅内动脉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分辨力MR成像检查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丹凤 殷信道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41-143,147,共4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在亚洲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其在我国的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也有较高发生率。高分辨力MR成像作为目前唯一可以在体进行的血管壁成像的无创技术,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对大脑中动脉的研究。高分辨力MR成...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在亚洲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其在我国的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也有较高发生率。高分辨力MR成像作为目前唯一可以在体进行的血管壁成像的无创技术,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对大脑中动脉的研究。高分辨力MR成像能评估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斑块分布、斑块信号特点、管壁重构方式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现就近年来高分辨力MR成像检查颅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粥样硬化斑块 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 分辨力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高分辨力MRI对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龙 王茜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44-147,共4页
颅内椎基底动脉属于后循环,穿支血管丰富,毗邻脑干等重要结构,功能极其重要。当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特别是发生夹层动脉瘤时,预后不良。高分辨力MRI(HRMRI)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诊断颅内动脉夹层的技术,具有安全无创、分辨力高、无需... 颅内椎基底动脉属于后循环,穿支血管丰富,毗邻脑干等重要结构,功能极其重要。当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特别是发生夹层动脉瘤时,预后不良。高分辨力MRI(HRMRI)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诊断颅内动脉夹层的技术,具有安全无创、分辨力高、无需使用对比剂的特点,可对管壁及管腔进行成像,对椎基底夹层动脉瘤(VBD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的影像信息。就HRMRI新技术对VBDA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夹层动脉瘤 分辨力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高分辨力MRI特征及其与ABCD3评分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忠凯 石莹 +6 位作者 钟镝 任艺博 孙佳莉 陈悦 邹文轩 隋莹 王巍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97,共7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低中危组与高危组间斑块特征的差异及ABCD3评分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低中危组与高危组间斑块特征的差异及ABCD3评分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HR-MRI检查的TIA患者病例。根据风险评分量表ABCD3分为低中危组(ABCD3<6)与高危组(ABCD3≥6)。两名有五年以上斑块分析经验的医师独立识别出斑块位置、斑块成分,测量并计算斑块或参考管腔的血管面积和管腔面积、狭窄率、标准化壁指数(normalized wall index,NWI)、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RI)。依照对比后增强率(enhancement ratio,ER)定量对斑块强化进行分级:0级(ER_(斑块)≤ER_(参考管壁)),1级(ER_(参考管壁)<ER_(斑块)<ER_(垂体漏斗))和2级(ER斑块≥ER垂体漏斗)。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特征和斑块特征的差异。斑块特征和ABCD3评分的相关性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或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结果72名患者最终纳入研究,高危组(n=39,54.17%)的NWI、RI数值显著高于低中危组(n=33,45.83%)[0.86(0.76,0.92)vs.0.62(0.49,0.75);1.25(1.05,1.33)vs.1.00(0.81,1.11);P均<0.05],高危组的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和2级强化比例显著高于低中危组[74.4%vs.33.3%;56.4%vs.6.1%;P均<0.05],且NWI(r=0.661,P<0.01)、IPH(r=0.388,P<0.01)、斑块强化(r=0.467,P<0.01)与ABCD3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低中危组及高危组TIA患者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同形态学特征,且NWI、IPH和2级强化是识别高风险TIA患者的潜在指标,HR-MRI探测这些特征可为TIA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BCD3评分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早期诊断 分辨力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眼球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HR-MRI表现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全 陈金城 +2 位作者 刘斯润 黄力 Arne-Jrn Lemke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 探讨眼球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高分辨率磁共振 (HR MRI)影像学特征 ,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16例共计 17个病灶的位置、数目、形态、大小、MRI信号、强化情况、有无合并视网膜... 目的 探讨眼球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高分辨率磁共振 (HR MRI)影像学特征 ,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16例共计 17个病灶的位置、数目、形态、大小、MRI信号、强化情况、有无合并视网膜脱离及有无视神经和眼外侵犯等。所有病例均行HR MRI及增强扫描 ,部分病例行脂肪抑制。结果  17个病灶中的 16个呈扁丘状位于眼球内壁的后极。 15个病灶厚度 <5mm ,平均厚度为2 .9mm。病灶边缘清晰 ,T1WI上呈轻度高信号者 16个 ,T2 WI上呈等信号者 15个 ,增强扫描显著强化者有 12个。 3例合并视网膜脱离 ,在T2 WI上多呈等信号 ,T1WI上呈轻度高信号者 ,均无强化。无视神经及眼外侵犯病例。结论  94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HR 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表现为位于眼球内壁后极的较小、基底较宽、边缘清晰的扁丘状病灶。其T1WI信号高于玻璃体 ,T2 WI信号等于玻璃体 ,增强扫描瘤体显著强化。明确其HR 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与恶性葡萄膜黑色素瘤相鉴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疾病 血管瘤 分辨力磁共振成像 眶部表面线圈
下载PDF
椎动脉发育不良及其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慧荣 宋建勋 黄腾达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123,共5页
椎动脉发育不良是大脑后循环系统的先天性血管变异,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它可能是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既往的研究多数基于传统管腔成像技术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脑卒中的关系,但忽略了鉴别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动脉粥样硬... 椎动脉发育不良是大脑后循环系统的先天性血管变异,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它可能是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既往的研究多数基于传统管腔成像技术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脑卒中的关系,但忽略了鉴别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必要性,高分辨力血管壁成像显示管壁结构改变具有巨大优势,能更深层次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就椎动脉发育不良的诊断及发生率、影像评价方法及其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对椎动脉发育不良的关注及进一步认识,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发育不良 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分辨力血管壁成像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高分辨力MRI管壁成像特点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小刚 杨连军 +3 位作者 杨茂生 彭君 刘凯莉 李春海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6期68-71,共4页
目的 :应用1.5T高分辨力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 MRI)对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狭窄管壁进行成像,探讨症状性和无症状性MCA粥样硬化狭窄的管壁特点。方法:... 目的 :应用1.5T高分辨力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 MRI)对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狭窄管壁进行成像,探讨症状性和无症状性MCA粥样硬化狭窄的管壁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经MRA或CTA证实的MCA M1段明显狭窄(≥50%)的行HR MRI检查的患者36例,其中有症状组25例,无症状组11例,分别测量最窄层面的血管横轴位管壁厚度、管腔的横截面积,比较2组患者血管狭窄的差异。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有症状组MCA狭窄段的管腔面积为(3.04±1.03)mm2,无症状组MCA狭窄段的管腔面积为(3.28±0.96)mm2,2组之间的管腔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症状组MCA狭窄段的管壁厚度[(2.10±0.77)mm]相比,有症状组MCA狭窄段的管壁明显增厚,约为(2.32±0.61)mm,且注射对比剂后,有症状组的偏心性强化更多见(83.3%)。结论:HR MRI可以显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患者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段管壁的不同特征,症状性患者的MCA在HR MRI上显示较大的管壁厚度,管壁强化更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力磁共振成像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成像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