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腹股沟斜疝横切口微创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梅勇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2期17-17,20,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从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斜疝患儿426例。全部采用经腹股沟内环的横切口,行高位疝囊横断,高位结扎和缝扎术。结果与传统小儿斜疝斜切口疝修补术相比,具有方法简单,手术切口更小,术...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从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斜疝患儿426例。全部采用经腹股沟内环的横切口,行高位疝囊横断,高位结扎和缝扎术。结果与传统小儿斜疝斜切口疝修补术相比,具有方法简单,手术切口更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结论采用经腹股沟内环口的横切口,横断疝囊位置高,术中剥离少,损伤轻,出血少,可节约手术时间,且术后不易发生阴囊血肿,不容易损伤输精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斜疝 横切口 高位横断 高位结扎
下载PDF
氯醛糖麻醉及脊髓高位横断对家兔反射潜伏时影响的观察
2
作者 范书铎 吴玉环 郑长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27-29,共3页
用肌电图作指标,在研究了家免H反射性质的基础上,对氯醣糖麻醉前后及脊髓高位横断前后H反射潜伏时的变化进行分析。测得21例在乌拉坦半量麻醉基础上H反射潜伏时为25.71±3.47ms,用氯醛糖全麻后为21.39±2.77ms,全麻比半麻H反射... 用肌电图作指标,在研究了家免H反射性质的基础上,对氯醣糖麻醉前后及脊髓高位横断前后H反射潜伏时的变化进行分析。测得21例在乌拉坦半量麻醉基础上H反射潜伏时为25.71±3.47ms,用氯醛糖全麻后为21.39±2.77ms,全麻比半麻H反射潜伏时缩短4.33±2.29ms。9例行脊髓高位横断,术前H反射潜伏时为25.22±3.43ms。术后为9.61±3.64ms,缩短16.17±3.37ms。术后第二天为8.02±1.69ms,缩短17.73±2.70ms。术后第三天为9.64±3.93ms,缩短15.57±3.71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反射 潜伏时 氯醛糖麻醉 脊髓高位横断
下载PDF
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式改进的探讨
3
作者 毛成玉 胡廷泽 +1 位作者 修瑞龄 俞小炯 《医学科技》 2001年第3期26-26,共1页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自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395例。均采用经腹股沟内环口的横切口,行高位疝囊横断,高位结扎加缝扎木。切口长约 1~1.5cm。结果:395例患儿术后7天拆线,(皮内缝合...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自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395例。均采用经腹股沟内环口的横切口,行高位疝囊横断,高位结扎加缝扎木。切口长约 1~1.5cm。结果:395例患儿术后7天拆线,(皮内缝合可吸收线患儿不拆线,术后第4天出院),伤口均Ⅰ/甲愈合,出院时阴囊无肿胀及血肿,无1例输精管损伤。结论:采用经腹股沟内环口的横切口,疝囊横断位置高,术中剥离少,创伤轻,出血少,可大大节约手术时间,且术后极少发生阴囊血肿,也不易损伤输精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横切口 高位横断 高位结扎 小儿
下载PDF
副神经移位恢复高位颈髓横断伤大鼠膈肌运动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许辉 贾连顺 +1 位作者 李家顺 谭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 :探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恢复膈肌运动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 10 0只随机分成A、B2组。经颈前路显露两侧膈神经干 ,于C6水平切断。A组原位缝接 ;B组游离副神经 ,在其主干进入斜方肌前切断 ,并与膈神经干缝接。术前 ;术... 目的 :探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恢复膈肌运动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 10 0只随机分成A、B2组。经颈前路显露两侧膈神经干 ,于C6水平切断。A组原位缝接 ;B组游离副神经 ,在其主干进入斜方肌前切断 ,并与膈神经干缝接。术前 ;术后 5min及第 1、2、4、6、8个月观察膈肌的位移 ,然后于C3~ 4 水平横断脊髓了解膈肌的位移变化。比较各时间点 2组膈肌位移的恢复率。结果 :高位颈髓横断伤前 2组膈肌位移恢复率无显著性差异 ,而高位颈髓横断伤后B组膈肌位移恢复率明显优于A组。结论 :副神经移位膈神经能有效地恢复高位颈髓横断伤大鼠的膈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移位 高位颈髓横断 大鼠 膈肌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针刺不同神经节段穴位对高位颈髓横断模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雍春燕 陈姝 +5 位作者 陈恒 初晓 张超 谭程 叶兰 李江山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50-53,共4页
目的比较和探讨不同神经节段腧穴对高位颈髓横断后模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在大鼠胃部安置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对大鼠C3颈髓节段进行横断脊髓的处理后,观察针刺其足三里、内关、胃俞三个不同神经节段腧穴后大鼠胃... 目的比较和探讨不同神经节段腧穴对高位颈髓横断后模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在大鼠胃部安置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对大鼠C3颈髓节段进行横断脊髓的处理后,观察针刺其足三里、内关、胃俞三个不同神经节段腧穴后大鼠胃内压的变化。结果 (1)针刺前后比较:横断前针刺足三里穴组、内关穴组,胃内压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胃俞穴组,胃内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颈髓横断后,针刺足三里组、内关组,胃内压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胃俞组,胃内压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横断前后差值比较:针刺足三里组、内关组,与横断前相比,胃内压差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胃俞组,与横断前相比,胃内压差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颈髓及脊髓上中枢对不同神经节段腧穴调节胃内压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神经节段腧穴调节胃内压的神经传导途径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颈髓横断 针刺 神经节段 胃内压 足三里 内关 胃俞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