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中学标点符号教学问题探讨 |
张运卉
吴长安
陈国良
|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2
|
比较:感受语言美的有效载体——以《荷花淀》为例 |
朱永芳
|
《语文月刊》
|
2016 |
1
|
|
3
|
《阿房宫赋》中“溶溶”作何解 |
周正官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9 |
1
|
|
4
|
多维视野中的《伊索寓言》 |
褚蓓娟
|
《学语文》
|
2007 |
1
|
|
5
|
关于中学标点符号教学问题探讨 |
张运卉
吴长安
陈国良
|
《云南教育》
|
2007 |
1
|
|
6
|
论情感体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
穆念锋
|
《语文天地》
|
2018 |
0 |
|
7
|
生命的追忆与探索——宗璞散文《紫藤萝瀑布》与《哭小弟》赏析 |
张羽华
|
《语文月刊》
|
2012 |
0 |
|
8
|
读《伊索寓言》(高中第二册/7) |
祁兵
|
《语文学习》
|
2003 |
0 |
|
9
|
绽放在废墟上的那枝奇葩——浅谈《一个人的遭遇》中的人性之美 |
金光
|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
2010 |
0 |
|
10
|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
周鹏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1
|
“迁移”及其他 |
孙建平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5 |
0 |
|
12
|
值得用一生去追寻的一节课 |
王佑军
|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2017 |
0 |
|
13
|
高语第二册期末达标测试试题 |
潘洪刚
|
《现代语文(高中版)》
|
2003 |
0 |
|
14
|
“渴睡”与“瞌睡” |
李丽
李涛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5
|
“冯唐”典故辨析 |
刘慧文
|
《阅读与写作》
|
2003 |
0 |
|
16
|
我与地坛(高中第二册/11) |
李强
|
《语文学习》
|
2003 |
0 |
|
17
|
回归也是超越——200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试题评析 |
李举东
李举秋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生版)(学语文)》
|
2006 |
0 |
|
18
|
六国论(高中第二册/17) |
王军
|
《语文学习》
|
2003 |
0 |
|
19
|
“城旦舂”是几个词? |
卢大年
|
《语文学习》
|
2009 |
0 |
|
20
|
《巴黎圣母院》解读 |
刘洪涛
|
《语文学习》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