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7篇文章
< 1 2 2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系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81
1
作者 李吉满 刘卫平 +5 位作者 张明虎 魏曦 古吉敏 韩爱军 吴文乔 陈心怡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06-611,共6页
目的探讨髓系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了解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髓系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1990年1月—2005年2月外检诊断的82例(102个样本)髓系肉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按 WHO(2001)... 目的探讨髓系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了解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髓系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1990年1月—2005年2月外检诊断的82例(102个样本)髓系肉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按 WHO(2001)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进行组织学分型,采用11种抗原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P 法)并作生存分析。结果(1)本组病例的中位年龄为35.5岁,男女比为1.4:1。病变部位以淋巴结(43.1%)、皮肤(16.7%)、鼻(7.8%)、软组织(7.8%)和骨(6.9%)多见;以骨髓疾病相关性髓系肉瘤(51例,62.2%)多见,孤立性髓系肉瘤25例(30.5%);(2)82例中有79例(96.3%)为粒细胞肉瘤,其中母细胞型、幼稚型和分化型分别占51.9%、31.6%和16.5%;有3例(3.7%)为原始单核细胞肉瘤。51例(64.6%)粒细胞肉瘤之病变组织中可见数量不等的幼稚嗜酸性粒细胞,以幼稚型和分化型者多见,13例(31.7%)母细胞型粒细胞肉瘤中可见个别幼稚嗜酸性粒细胞;(3)95.9%(70/73)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95.5%(63/66)表达溶菌酶,95.2%(60/63)表达 CD68_((KP1)),90.8%(59/65)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LCA),85.7%(54/63)表达 CD43,77.8%(49/63)表达 CD117,58.7%(37/63)表达 CD99,54.0%(34/63)表达 CD15,22.2%(14/63)表达 CD34,4.7%(3/64)表达 CD68_((PG-M1))。Ki-67增殖指数为0.49±0.22;(4)本组资料的随访率为72.0%。患者的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6.1%和17.3%,未发现有意义的预后相关因素。结论髓系肉瘤可孤立出现或发生于各种骨髓增生性疾病的病程中或经治疗缓解后。病变组织中存在幼稚嗜酸性粒细胞,提示粒细胞肉瘤的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诊断该肿瘤的重要手段。MPO 是粒细胞及其肿瘤的特异性标记,CD68_((PG-M1))是单核细胞及其肿瘤的特异性标记。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血象和骨髓象等情况,可大大减少髓系肉瘤的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白血病 免疫表型分型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半程和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3
2
作者 高苏 仇惠英 +7 位作者 金正明 唐晓文 傅铮铮 马骁 韩悦 陈苏宁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61-965,共5页
目的 比较单药地西他滨方案、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G-CSF、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及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单药地西... 目的 比较单药地西他滨方案、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G-CSF、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及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单药地西他滨5d方案、23例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26例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的MDS/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总反应率(ORR)、总生存(OS)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单药地西他滨组、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组及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组的ORR分别为53.3%、56.5%和69.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14年4月1日,20例存活,45例死亡,14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9(1~62)个月.79例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25.3%,三组2年OS率分别为34.8%、24.8%和29.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地西他滨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所致的感染和出血,72例患者发生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平均粒细胞缺乏时间14.8 d.59例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其中3~4级感染14例,1~2级感染45例.三组患者在应用地西他滨后,感染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平均粒细胞缺乏时间、平均红细胞输注量、平均血小板输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79例患者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无一例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地西他滨单药、联合半程及全程CAG方案治疗MDS/AML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联合全程CAG方案诱导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三组患者治疗耐受性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急性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DAG方案等三种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郝杰 王黎 +8 位作者 王艳煜 刘振宇 顾潇 刘家琪 李良群 段云祎 陈瑜 赵维莅 沈志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1-485,共5页
目的 比较地西他滨联合DAG方案、CAG方案和“3+7”标准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8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7例复发、难治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地西他滨联合DAG方案(DAG:柔红霉素... 目的 比较地西他滨联合DAG方案、CAG方案和“3+7”标准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8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7例复发、难治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地西他滨联合DAG方案(DAG:柔红霉素+阿糖胞苷+G-CSF,地西他滨20 mg·m-2·d-1×3d,第4天起予以DAG方案)、CAG方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G-CSF)和“3+7”标准诱导方案(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地西他滨联合DAG方案组19例,完全缓解(CR)5例(26.3%),部分缓解(PR)4例(21.1%),总有效率(ORR)为47.4%; CAG方案组26例,CR 8例(30.8%),PR 1例(3.8%),ORR为34.6%;“3+7”标准方案组22例,CR4例(18.2%),ORR为18.2%.三组ORR率两两比较,地西他滨联合DAG方案组显著优于“3+7”标准方案组(P<0.05),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他滨联合DAG治疗获得CR的患者,治疗前骨髓原始细胞数显著低于非CR的患者(P<0.05).而CAG方案和“3+7”标准方案治疗获得CR的患者与相应非CR患者相比,治疗前骨髓原始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害,经过输血和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均可以耐受.随访至2013年9月,地西他滨联合DAG组、CAG组及“3+7”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复发至随访终点)分别为7.5、4.0和3.0个月,地西他滨联合DAG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3+7”组(P<0.05).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DAG方案治疗老年、不适合大剂量化疗及移植的复发、难治AML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前骨髓原始细胞数较少的复发AML患者更适合应用地西他滨联合DAG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白血病 急性 复发 难治病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100例追踪观察 被引量:39
4
作者 江倩 陈珊珊 +8 位作者 江滨 江浩 丘镜滢 刘艳荣 张艳 秦亚溱 陆颖 黄晓军 陆道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21-726,共6页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00例Ph+CML第1次慢性期(多为干扰素α治疗失败的晚慢性期)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d(93例)或600 mg/d(7例)。结果中位追踪49.0(...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00例Ph+CML第1次慢性期(多为干扰素α治疗失败的晚慢性期)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d(93例)或600 mg/d(7例)。结果中位追踪49.0(4.5~58.0)个月,累积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为100%,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为86.0%,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76.0%,CCyR患者中主要分子学缓解率为68.8%,完全分子学缓解率为26.6%,预计54个月无疾病进展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0.0%和92.6%。治疗中,18.0%和28.0%的患者分别出现了Ⅲ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33,RR=4.196)和治疗前外周血中嗜碱粒细胞比例≥0.05(P=0.012,RR=4.173)为独立预示Ⅲ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非血液学毒性发生普遍,大多程度轻微。10.0%和13.0%的患者分别检出了Ph+和Ph-细胞克隆演变,除个别Ph+细胞克隆演变者外多数处于疾病稳定状态。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骨髓中存在高比例(100%)的Ph+细胞(P=0.027,RR=0.523或P=0.004,RR=0.424)和治疗中出现Ⅲ级白细胞减少(P=0.001,RR=0.306或P=0.004,RR=0.337)为独立影响MCyR或CCyR获得时间和比例的不利因素。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明显提高Ph+CML慢性期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慢性 费城染色体 伊马替尼
原文传递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51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4
5
作者 周励 王爱华 +3 位作者 王黎 游建华 李军民 沈志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对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从2003年12月起对151例CML患者给予伊马替尼治疗,评估其疗效、不良反应、总生存(OS)和疾病进展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可评估的患者142例... 目的对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从2003年12月起对151例CML患者给予伊马替尼治疗,评估其疗效、不良反应、总生存(OS)和疾病进展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可评估的患者142例,中位伊马替尼治疗时间21.5(6—78)个月。①慢性期患者累积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和完全分子学缓解(CMoR)率分别为98.9%、82,6%、76.1%和29,3%,与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②慢性期患者1年、2年和3年OS率分别为100%、(97,3±1.9)%和(95.8±2.4)%;加速期患者分别为(84.7±8.2)%、(77.0±10.4)%和(69.3±11.9)%;急变期患者分别为(62.9±8,9)%、(41.9±9.2)%和(28.5±9.1)%,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慢性期患者1年、2年和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98.9±1.1)%、(93.9±2.7)%和(93.9±2.7)%;加速期患者分别为(68,9±10.6)%、(61.3±11.9)%和(61.3±11.9)%;急变期患者分别为(36.4±8.8)%、(25.4±8.1)%和(10.1±8,2)%,三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1)。③对92例慢性期患者进行分析,初发组获得MCyR和CCyR的比例显著高于干扰素治疗失败组(P值分别为0.015和0.010);伊马替尼治疗12个月获得的疗效与疾病进展显著相关,获得CCyR患者疾病进展比例低于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yR)和未获得MCyR患者(P=0.0099);根据Sokal评分,低危组患者获得MCyR和CCyR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危和高危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13和0.0024),且与疾病进展显著相关(P=0.0467)。④伊马替尼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患者多可耐受。结论伊马替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慢性 伊马替尼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6
作者 方宝枝 何广胜 +11 位作者 吴德沛 孙爱宁 金正明 仇惠英 傅铮铮 唐晓文 苗瞄 韩悦 赵晔 王荧 王秀丽 吴小津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0年10月在本科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15例AML患者(年龄>18岁)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0年10月在本科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15例AML患者(年龄>18岁)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总有效率为53.3%。在12例可行细胞遗传学评价的患者中,1例(8.3%)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中位总生存期为123d(27~509d),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70d(19~306d),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33d(11~176d)。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3%,Ⅲ~Ⅳ级感染发生率为33.3%,无Ⅲ~Ⅳ级出血、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伤。早期死亡1例。结论:地西他滨可有效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血液学不良反应较重,必须给予积极的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地西他滨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9
7
作者 于洪霞 何娟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4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复发难治性AML患者17例,给予地西他滨(25 mg/d,第1天至第5天静脉滴注)联合CAG方案(阿柔比星20mg/d,第3天至第6天静脉滴注,阿糖...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复发难治性AML患者17例,给予地西他滨(25 mg/d,第1天至第5天静脉滴注)联合CAG方案(阿柔比星20mg/d,第3天至第6天静脉滴注,阿糖胞苷10 mg/m2,第3天至第9天1次/12h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400 μg/d,第0天至第9天皮下注射).结果 17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CR)10例(58.8%),部分缓解(PR)1例(5.9%),未缓解(NR)6例(35.3%),总有效率(ORR)为64.7%(11/17).染色体核型良好组的1例达CR;染色体核型中等组12例中,CR 8例(66.7%),PR 1例(8.3%);染色体核型不良组4例中,CR1例(25.0%),无PR病例,三组OR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13年1月31日,17例患者中15例生存,2例早期死亡.中位总生存期为67d (14~307d),中位无复发生存期47 d(14 ~ 152 d).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ML缓解率较高,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小,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地西他滨 复发 难治
原文传递
达沙替尼对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黄晓军 胡建达 +7 位作者 李建勇 金洁 孟凡义 沈志祥 刘霆 吴德沛 王健民 王建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89-895,共7页
目的确证达沙替尼在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9例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接受达沙替尼治疗,其中慢性期59例、加速期25例、急变期35例。慢性期患者剂量为100mg每日1次,... 目的确证达沙替尼在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9例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接受达沙替尼治疗,其中慢性期59例、加速期25例、急变期35例。慢性期患者剂量为100mg每日1次,加速期及急变期患者剂量为70mg每日2次,评估患者血液学反应、遗传学反应、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疗程中位数分别为19.32、20.99及3.22个月。59例慢性期患者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1.5%,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30例(50.8%),其中25例(42.4%)为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达到MCyR的中位时间为12.1周;获得MCyR的慢性期患者无一例出现进展及死亡。25例加速期患者的CHR率、主要血液学缓解(MaHR)率分别为52.0%、84.0%,达到CHR、MaHR的中位时间为16.0、12.1周,获得MCyR10例,其中9例为CCyR.力口速期患者中位PFS期为25.7个月。35例急变期患者的CHR率、MaHR率分别为17.1%、31.4%,达到CHR、MaHR的中位时间均为12.1周;MaHR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1.2个月;8例急变期患者获得MCyR,MCyR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3.2个月;急变期患者的中位PFS、OS期分别为4.3、16.7个月。达沙替尼治疗相关的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常见,但通过剂量调整以及支持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慢性期患者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ANC)、血小板减少比例分别为52.5%、61.0%,进展期患者发生率均在80%以上,仅1例进展期患者因为达沙替尼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而终止治疗。达沙替尼相关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包括1~2级胸腔积液、头痛、肺炎、腹泻,总体而言进展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慢性期患者。结论达沙替尼治疗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各期C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慢性 达沙替尼 伊马替尼
原文传递
中国15家医院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状况及目前诊断治疗模式调查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建祥 黄晓军 +24 位作者 吴德沛 胡建达 刘霆 胡豫 孟凡义 陈协群 侯明 李艳 王书杰 王健民 任汉云 于力 陈芳源 邱录贵 江滨 孙爱宁 刘庭波 朱焕玲 郭涛 徐丹 纪春岩 吕晓毅 焦力 宋献民 黄洪晖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目前中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特征和诊断及治疗模式。方法收集并分析分布于中国不同地区的15家医院血液科2005年住院CML患者病例资料和2006年7月至9月在这15家医院门诊的CML患者门诊资料。结果共收集1824例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目前中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特征和诊断及治疗模式。方法收集并分析分布于中国不同地区的15家医院血液科2005年住院CML患者病例资料和2006年7月至9月在这15家医院门诊的CML患者门诊资料。结果共收集1824例患者资料,其中住院患者722例,门诊患者1102例;男女比例1.78:1,确诊时中位年龄40,02(2.45~83.29)岁。90.41%的患者为慢性期,但在调查时段加速、急变期患者比例升至21.66%。93.20%的患者在诊断和监测时进行了血常规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70.29%的患者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只有51.54%的患者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同时联合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检测。羟基脲依旧是治疗CML最常用的药物,37.45%的患者接受了伊马替尼治疗,25.55%的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722例住院患者中164例(22.72%)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伊马替尼在加速期和急变期的使用率分别为48.28%和48.42%,明显高于慢性期(35.94%)(P〈0.05),但是平均使用剂量与慢性期患者接近。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伊马替尼的耐药率分别为6.87%和16.28%;门诊患者以继发耐药为主(68.75%),而住院患者以原发耐药为主(65.71%);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不能耐受伊马替尼的比例分别为3.21%和11.63%。大部分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未得到及时监测,3个月时63.38%的患者评价了血液学疗效,41.41%的患者6个月时进行了细胞遗传学评价,而12个月时进行了细胞遗传学评价的患者只有27.35%。移植所需的平均费用为(213092±125890)元。结论中国CML患者较西方患者年轻,确诊时绝大部分为慢性期,由于经费的限制,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接受了伊马替尼治疗,大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惰测.加谏/急蛮期患者对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慢性 治疗结果 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预激方案对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及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管俊 姜扬文 +8 位作者 孙爱红 何斌 孙梅 王方方 裴孝平 陈沛帅 谢晓艳 刘媛 顾健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1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HAG/IAG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及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收治的26例老年AML及高危M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AG组13例及地西他滨...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HAG/IAG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及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收治的26例老年AML及高危M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AG组13例及地西他滨组13例,CAG组患者按照CAG方案进行治疗,地西他滨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HAG/IAG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地西他滨组近期治疗的总有效率84.62%,总体生存期(36.2±11.8)个月,同CAG组相比具有明显治疗优势(P<0.05)。地西他滨组不良反应轻,患者没有肝肾功能的损害,在发生例数上明显低于CAG组。结论地西他滨联合HAG/IAG半量预激方案能有效治疗老年AML及高危MDS,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作为老年AML及高危MDS患者的有效,低毒的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半量预激方案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龚辉 陈姣 +1 位作者 杜芳 康春香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9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比较地西他滨(DAC)联合半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及阿克拉霉素(Acla)的预激化疗方案(CAG)与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和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 目的:比较地西他滨(DAC)联合半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及阿克拉霉素(Acla)的预激化疗方案(CAG)与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和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MDS/AML患者临床资料,12例接受DAC-CAG(D-CAG)方案,9例接受CAG方案,诱导缓解后患者继续巩固化疗或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比较2组患者的总反应率(0RR)、总生存率(0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的ORR分别为83.3%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存活,6例死亡,2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问9(5~46)个月。2组2年OS率分别为66.7%、和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感染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平均粒细胞缺乏时间、平均红细胞输注量、平均血小板输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21例患者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无一例死亡。结论:D-CAG及CAG方案治疗MDS/AML均有较好的疗效,D-CAG方案诱导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不良反应与CAG方案相当,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急性
下载PDF
达沙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初步比较 被引量:23
12
作者 周励 王建祥 +2 位作者 黄晓军 胡建达 沈志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比较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C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7例新近诊断的CML—CP患者随机接受达沙替尼(口服100mg,每日1次)或伊马替尼(口服400nag,每131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目的比较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C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7例新近诊断的CML—CP患者随机接受达沙替尼(口服100mg,每日1次)或伊马替尼(口服400nag,每131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37例CML—CP患者,18例接受达沙替尼治疗,19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中位治疗时间和中位随访时问均为38个月。①12个月时的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在达沙替尼组为89%,高于伊马替尼组的68%,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36个月时累计CCyR率在两组均为89%。18个月时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在达沙替尼组为76%,明显高于伊马替尼组的37%(P=0.017)。36个月时累计MMR率在达沙替尼组和伊马替尼组分别为82%和68%(P=0.451)。36个月时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率在达沙替尼组和伊马替尼组分别为83%和79%(P=0.694)。达沙替尼组达CCyR和MMR的中位时间均明显短于伊马替尼组(分别为3个月对6个月,14个月对34个月)。②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组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多为1—2级,患者大多可耐受。达沙替尼组谷丙转氨酶升高,胸腔积液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伊马替尼组高。伊马替尼组低磷血症、水肿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于达沙替尼组。结论达沙替尼治疗CML—CP安全有效,可以作为CML—CP患者的一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慢性 达沙替尼 伊马替尼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单药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3
作者 陆敏秋 鲍立 +7 位作者 禇彬 石磊 高珊 项秋晴 房立娟 王宇彤 刘晰 丁月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4443-4447,4453,共6页
背景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差,不能耐受高强度的传统化疗,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成为新的治疗选择。目的观察地西他滨单药治疗中高危MDS和老年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 背景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差,不能耐受高强度的传统化疗,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成为新的治疗选择。目的观察地西他滨单药治疗中高危MDS和老年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收治并应用地西他滨单药治疗的中高危MDS和老年AML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均应用地西他滨单药20 mg·(m^2^)-1·d^-1×5 d治疗。从地西他滨第1疗程开始随访,每28 d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随访终点事件为死亡,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10-13。结果2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10例、病情稳定(SD)1例、病情进展(PD)1例、死亡2例,疾病控制率85.0%(17/20),总有效率80.0%(16/20)。18例老年患者中CR 6例、PR 8例、SD 1例、疾病控制率83.3%(15/18),总有效率77.8%(14/18)。其中7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6例,5例达到CR,1例SD。不同诊断、性别、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ECOG)评分、白细胞计数、是否高危、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患者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接受≥3个疗程治疗患者C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总生存时间2~27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30.0%(6/20)、2年生存率为20.0%(4/2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4.1±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7.4±2.5)个月。15例患者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15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血流感染。结论地西他滨单药治疗中高危MDS和老年AML疾病控制率高,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急性 地西他滨 治疗结果
下载PDF
CD56在t(8;21)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莎 魏旭东 +10 位作者 米瑞华 艾昊 尹青松 汪萍 汪小姣 范瑞华 胡杰英 朱兴虎 周健 符粤文 宋永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6-681,共6页
目的观察CD56在t(8;21)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初治t(8;21)成人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D56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目的观察CD56在t(8;21)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初治t(8;21)成人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D56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82例患者中CD56阳性者50例,阴性者32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常规、有无髓外浸润、染色体核型、早期病死率、完全缓解率及3年总生存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阳性组患者CD19表达率较阴性组低(30.0%对53.1%,P=0.036),3年无病生存(DFS)率也较阴性组低(25.8%对46.9%,P=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56阳性是患者DF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HR=4.012,95%CI1.712~9.400,P=0.001)。结论CD56阳性合并t(8;21)初治成人AML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56 白血病 急性 临床特点 存活率分析
原文传递
甲状腺髓样癌颈部淋巴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鄢丹桂 张彬 +5 位作者 李正江 吴跃煌 刘绍严 刘文胜 徐震纲 唐平章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0-294,共5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4年10月初治的甲状腺髓样癌9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临床淋巴结阴性(cN0) 39例,临床淋巴结阳性(cN+)52例.91例均行中央区淋巴清扫,52例cN+患者共行71侧...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4年10月初治的甲状腺髓样癌9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临床淋巴结阴性(cN0) 39例,临床淋巴结阳性(cN+)52例.91例均行中央区淋巴清扫,52例cN+患者共行71侧颈部淋巴清扫.按颈部分区计数淋巴结数目,研究cN+甲状腺髓样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性别、年龄、髓样癌家族史、原发肿瘤大小、双侧癌灶、多癌灶、被膜侵犯及远处转移等因素与中央区淋巴转移的关系.影响淋巴转移率的单因素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73.6% (67/91),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19.8%(18/9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68.1%(62/91),其中cN0患者33.3%(13/39),cN+患者94.2% (49/52);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27.5%(25/91),其中cN0患者2.6%(1/39),cN+患者46.2%(24/52).影响中央区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甲状腺被膜受侵犯(χ^2=15.592,P=0.000,OR=12.876).cN+甲状腺髓样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各区转移为Ⅱ区62.9%(44/70)、Ⅲ区84.5%(60/71)、Ⅳ区83.1% (59/71),Ⅴ区50.0% (32/64),以多个分区转移为主.术前检测降钙素水平的47例患者中,33例术前降钙素>300 ng/L,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6.7% (22/33),较降钙素<300 ng/L侧颈淋巴结转移率28.6%(4/14)的14例患者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1,P=0.016).结论 甲状腺髓样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对于cN0被膜受侵患者需要清扫中央区淋巴结.对于cN+患者建议清扫同侧Ⅱ-Ⅶ区淋巴结.术前检查降钙素可用来初步预测颈侧淋巴结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原文传递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22
16
作者 朱世为 廖东 刘陶文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47-351,共5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我国AML的年发病率是1.62/10万,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60%~70%,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AML是获得性髓系祖细胞变异引起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分子...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我国AML的年发病率是1.62/10万,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60%~70%,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AML是获得性髓系祖细胞变异引起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分子水平的表现存在高度异质性,目前已进入分层治疗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药物疗法 综合疗法 综述
下载PDF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小剂量MA与CAG方案诱导治疗疗效比较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婧 江滨 +8 位作者 江倩 路瑾 主鸿鹄 杨申淼 赵婷 温磊 鲍立 黄晓军 江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采用小剂量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与CAG(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G-CSF)方案诱导治疗的疗效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5年9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连续收治的103例...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采用小剂量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与CAG(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G-CSF)方案诱导治疗的疗效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5年9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连续收治的103例≥60岁的确诊AM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NPM1+FLT3-ITD-者占16.7%(17/102),65例采用小剂量MA方案诱导化疗,38例采用CAG方案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CR)者进入巩固治疗。与CAG组相比,小剂量MA组患者发病时WBC显著升高(P=0.001),FLT3-ITD+患者比例显著升高(P=0.005)。全部患者中位随访13个月,存活患者中位随访17个月。 结果 6例(5.8%)患者发生早期死亡,50例(51.5%)患者在1个疗程诱导化疗后获得CR,总CR率为70.1%。小剂量MA与CAG组1个疗程CR率及总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化疗后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及血小板输注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68例CR患者中,23例(33.8%)在中位9个月时复发,3年累积复发率(CIR)为(52.5±10.1)%。全部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20个月,3年OS率为32.2%,CR患者中位无病生存(DFS)时间为28个月,3年DFS率为43.7%。小剂量MA与CAG组患者3年CIR、中位OS时间、OS率、中位DFS时间、 D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P=0.001)、最终CR(P〈 0.001)、伴随NPM1+FLT3-ITD-基因表达(P=0.044)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伴随NPM1+FLT3-ITD-基因表达是影响患者DFS(P=0.042)的独立预后因素。按照年龄〈70岁、最终CR及伴随NPM1+ FLT3-ITD-基因表达三个独立预后因素进行危险度分层,无不良预后因素为低危(13例),具备1个不良预后因素为中危(52例),具备2个及2个以上不良预后因素为高危(31例),三组患者3年OS率和DFS率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白血病 急性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53例复发难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孙妍珺 徐杨 +5 位作者 吴德沛 沈宏杰 杨贞 仇惠英 陈苏宁 孙爱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伴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基因突变的复发难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0月接受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的53例复发或难治CN.AML患...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伴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基因突变的复发难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0月接受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的53例复发或难治CN.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的治疗反应,其中伴DNMT3A基因突变(DNMT3A+)24例,不伴DNMT3A基因突变(DNMT3A-)29例。结果DNMT3A+组患者中位年龄为46(26~68)岁,与DNMT3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中位数19.5(0.5-218.5)×10^9/L,骨髓原始细胞中位数0.635(0.020~0.920),较DNMT3A-组高,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NMT3A+患者对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的总体反应率(ORR)达62.50%,完全缓解(CR)率为54.17%,DNMT3A+组分别为48.28%和37.9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07、0.277)。两组患者应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的不良反应类似。53例患者中,共有29例患者伴有FLT3-ITD突变,FLT3-ITD+/DNMT3A+组(14例)与FLT3-ITD+/DNMT3A-组(15例)的ORR及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0、0.042)。DNMT3A+组与DNMT3A-组1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59.58%和54.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8)。后期25例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DNMT3A+CN.AML患者1年OS率为87.50%,1年无病生存(DFS)率为72.73%;DNMT3A-组1年OS率为61.54%,1年DFS率为58.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6、0.217)。结论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是复发难治CN.AML有效且安全的再诱导治疗手段,FLT3-ITD+/DNMT3A+组CN—AML患者对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的反应率优于FLT3-ITD+/DNMT3A组。地西他滨桥接allo—HSCT可以提高CN—AML患者的OS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白血病 急性 复发 难治病 DNA修饰甲基酶类
原文传递
甲状腺全切除术适应证及并发症探讨 被引量:21
19
作者 房居高 马泓智 +5 位作者 张忠宝 黄志刚 陈晓红 周维国 陈学军 韩德民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04-907,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2007年4月至2010年6月51例甲状腺全切除术资料.乳头状腺癌48例,滤泡状腺癌1例,髓样癌2例;其中2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合并远处转移.男17例,女34例;年龄5~82岁,中位数50...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2007年4月至2010年6月51例甲状腺全切除术资料.乳头状腺癌48例,滤泡状腺癌1例,髓样癌2例;其中2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合并远处转移.男17例,女34例;年龄5~82岁,中位数50岁;45例为首次手术,6例因复发或转移二次手术.初次手术的45例中T1 17例,T2 13例,T3 7例,T4 8例;NO 31例,N1a 11例,N1b 3例;M1 2例.手术常规解剖甲状旁腺、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外支,清扫Ⅵ区淋巴组织,其中25例清除Ⅱ~Ⅳ区淋巴组织.8例术后给[3]Ⅰ治疗.结果 随访1~36个月,无死亡病例,2年生存率100.0%(15/15).病理显示多发癌灶占42.2%(19/45),颈淋巴转移率51.0%(26/51).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率为3.9%(2/51),无永久性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麻痹.1例髓样癌术后1年对侧颈淋巴结转移,再手术后无复发.初次治疗的2例M1患者远处转移病灶缩小稳定.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是安全的手术方式,术中解剖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腺癌 滤泡性 甲状腺切除术
原文传递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任欣 赵婷 +8 位作者 王婧 主鸿鹄 江浩 贾晋松 杨申淼 江滨 王德炳 黄晓军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探讨接受IAl0[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0mg·m-2·d-1×3d联合阿糖胞苷(Ara—C)100mg·m-2·d-1×7d]作为诱导方案且未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影... 目的探讨接受IAl0[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0mg·m-2·d-1×3d联合阿糖胞苷(Ara—C)100mg·m-2·d-1×7d]作为诱导方案且未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接受IAl0作为诱导化疗方案、获得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后未接受allo—HSCT的198例AML(不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连续病例,分析诊断时特征、首次获得MLFS时血细胞恢复程度、首次获得MLFS时和巩固1个疗程后微小残留病(MRD)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98例患者中,男96例(48.5%),中位年龄42(18~62)岁。SWOG分组:低危45例(22.7%),中危104例(52.5%),高危24例(12.1%),危险度未知25例(12.6%)。FLT3一ITD突变阳性28例(14.1%)。完全缓解(CR,MLFS伴ANC≥1×109/L和PLT≥100×109/L)168例(84.8%),CRp(MLFS伴PLT未恢复)16例(8.1%),CRi(MLFS伴ANC和PLT均未恢复)14例(7.1%)。131例(66.2%)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5(1~70)个月,2年累积复发率(CIR)、无病生存(DFS)、总生存(OS)率分别为45.2%、46.9%、62.9%,中位复发、DFS、OS时间分别为34、20、37个月。在所有获得MLFS的患者中进行多因素分析,FLT3-ITD突变阳性和CRi是影响患者CIR、DFS、OS的共同不利因素;SWOG危险度为高危是影响患者CIR和DFS的共同不利因素;单体核型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接受巩固治疗≥1个疗程的患者,FLT3-ITD突变阳性和SWOG危险度为高危是影响患者CIR、DFS、OS的共同不利因素;外周血原始细胞≥0.50和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MRD阳性[FCM和(或)WT1 mRNA阳性]是影响患者CIR和DFS的共同不利因素;CRi是影响患者DFS和OS的共同不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IA10作为诱导方案且获得MLFS后未接受allo—HSCT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去甲氧柔红霉素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