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 被引量:5
1
作者 辛兰芬 武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73-74,共2页
近几年来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占周围静脉闭塞性疾病的95%左右, 临床上起病隐匿,无自觉症状而被忽略,但DVT如果治疗不及时,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轻者引起下肢肿胀、疼痛、沉重感,静脉功能受损... 近几年来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占周围静脉闭塞性疾病的95%左右, 临床上起病隐匿,无自觉症状而被忽略,但DVT如果治疗不及时,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轻者引起下肢肿胀、疼痛、沉重感,静脉功能受损,重者造成肢体静脉型坏死,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现将8例DVT患者的患病原因分析及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闭塞性疾病 沉重感 溶栓疗法 肺栓塞 血栓脱落 绝对卧床休息 动脉搏动情况 出院指导 多普勒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去纤苷——单链脱氧寡核苷酸生化药 被引量:4
2
作者 惠长野 张希 黄胜和 《集成技术》 2012年第3期28-34,共7页
去纤苷是单链脱氧寡核苷酸混合物衍生的生化药,主要作用于内皮细胞并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临床研究主要是围绕心血管功能紊乱的适应症来开展的。临床实验证实去纤苷可以有效预防及治疗肝小静脉闭塞症。最近,在一些动物实验中,去纤苷表现... 去纤苷是单链脱氧寡核苷酸混合物衍生的生化药,主要作用于内皮细胞并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临床研究主要是围绕心血管功能紊乱的适应症来开展的。临床实验证实去纤苷可以有效预防及治疗肝小静脉闭塞症。最近,在一些动物实验中,去纤苷表现出了抗肿瘤及抗血管新生的活性。相关的研究一直在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纤苷 内皮细胞 静脉闭塞性疾病 多发骨髓瘤
下载PDF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艳姿 肖娟 +2 位作者 杨青 杨亚林 袁旭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1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护理 Fogarty球囊 导管取栓治疗 静脉闭塞性疾病 THROMBO 血液高凝状态 致命肺栓塞
下载PDF
肺静脉闭塞病一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苗立云 张德平 +3 位作者 曹敏 樊祥山 孟凡青 戴令娟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3,共3页
肺静脉闭塞病(pulmonary veno-occlusive disease,PVOD)是一种少见的以肺动脉高压为表现的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和(或)小静脉闭塞性疾病,估计年发病率为0.1/10万~0.2/10万[1],理论上我国应有较多患者,但目前可检索到的国内报道较少[2... 肺静脉闭塞病(pulmonary veno-occlusive disease,PVOD)是一种少见的以肺动脉高压为表现的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和(或)小静脉闭塞性疾病,估计年发病率为0.1/10万~0.2/10万[1],理论上我国应有较多患者,但目前可检索到的国内报道较少[2-3].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一例可疑PVOD 患者,临床特征及转归与文献报道一致,TBLB所取标本的病理结果支持PVOD诊断.现结合文献报道对PVOD的临床与病理特征进行复习,以提高临床对PVOD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闭塞性疾病 肺动脉高压 临床特征 毛细血管后 年发病率 南京大学 病理特征 病理结果
原文传递
老年人门静脉高压出血的临床进展
5
作者 吕婵 岑戎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434-436,共3页
1老年人门静脉高压出血转归及预后差异分析引起老年人门静脉高压的主要病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变,另外还包括动脉-门静脉瘘、门静脉血栓形成、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闭塞性疾病等。门静脉高压出血的老年患者较青壮年病情的预后... 1老年人门静脉高压出血转归及预后差异分析引起老年人门静脉高压的主要病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变,另外还包括动脉-门静脉瘘、门静脉血栓形成、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闭塞性疾病等。门静脉高压出血的老年患者较青壮年病情的预后与转归有明显差异,主要原因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高压 老年人 BUDD-CHIARI综合征 出血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闭塞性疾病 临床 预后差异
下载PDF
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南京) 被引量:90
6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627-1637,共11页
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又称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血窦、肝小静脉和小叶间静脉内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进而形成微血栓,引起肝内淤... 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又称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血窦、肝小静脉和小叶间静脉内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进而形成微血栓,引起肝内淤血、肝损伤和门静脉高压的一种肝脏血管性疾病[1-4]。2002年,De Leve等[5]基于实验和病理研究发现,建议以HSOS代替HV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闭塞性疾病 诊断 治疗 共识
下载PDF
肝小静脉闭塞病的CT表现(附14例分析) 被引量:64
7
作者 张国华 孔阿照 +4 位作者 方军伟 陈岳进 郑伟良 董旦君 章士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目的 研究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和影像表现,探讨其影像特征。方法 搜集14例外伤后服用“土三七”经病理或临床诊断的肝小静脉闭塞病资料,男6例,女8例,年龄41~73岁,中位年龄56岁。均经CT3期增强扫描、延迟扫描及彩色B超(BUS)检... 目的 研究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和影像表现,探讨其影像特征。方法 搜集14例外伤后服用“土三七”经病理或临床诊断的肝小静脉闭塞病资料,男6例,女8例,年龄41~73岁,中位年龄56岁。均经CT3期增强扫描、延迟扫描及彩色B超(BUS)检查,其中2例接受血管造影检查,4例经CT导引下肝组织穿刺活检。结果 14例CT平扫均显示肝肿胀、腹水、肝实质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减低等急性期表现,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全肝弥漫的密度不均匀改变;门静脉期表现具特征性的“地图状”、斑片状强化和低灌注区。所有病例肝静脉显示不清或未见显示,下腔静脉肝段受压变细、变扁、变窄;但14例BUS和进行了血管造影检查的2例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无梗阻。4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病。结论 CT增强扫描检查对肝小静脉闭塞病影像诊断有重要价值,有服用中药“土三七”史者CT发现肝脏淤血表现高度提示肝小静脉闭塞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静脉闭塞性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土三七所致肝小静脉闭塞病10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4
8
作者 宋宇 樊艳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土三七所致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国内报道的土三七所致HVOD病例102例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土三七使用量150~5000 g(中位数500 g)... 目的总结分析土三七所致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国内报道的土三七所致HVOD病例102例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土三七使用量150~5000 g(中位数500 g),服药时间4 d~1年(中位时间30 d),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99.0%)、腹痛(69.6%)、肝大(93.5%)、腹水(97.7%)、黄疸(63.5%),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受损。B超检查见肝静脉显示不清,肝段下腔静脉外形变细,但无明显栓塞物,彩色多普勒提示门脉血流减慢或逆向,增强CT示肝脏呈"地图状"强化不均匀。病理学表现为肝窦淤血、扩张,流出道受阻,肝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小叶中央静脉内皮水肿或纤维增生。经内科治疗好转69.7%(62/89),未愈或死亡30.3%(27/89),另13例转归不详。使用抗凝或活血化瘀者有效率为81.0%,较未用者(47.8%),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土三七是导致HVOD的一个重要原因,影像和病理检查具有特征性,早期诊断及使用抗凝、活血治疗对改善预后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小静脉闭塞性疾病 土三七
下载PDF
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治疗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王轶 诸葛宇征 +4 位作者 张峰 张明 张玮 贺奇彬 邹晓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11-815,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由食用土三七所致的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8年7月至2016年1月因食用土三七而导致HVOD的85例患者,均给予基础保肝和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再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非抗凝治疗组...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由食用土三七所致的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8年7月至2016年1月因食用土三七而导致HVOD的85例患者,均给予基础保肝和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再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非抗凝治疗组、非抗凝治疗转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组、抗凝治疗组、抗凝治疗转TIPS组和抗凝-TIPS阶梯治疗组,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2例未采用抗凝治疗的患者中,6例(27.3%)临床治愈,14例(63.6%)在治疗期间死亡,2例(9.1%)因治疗无效而接受TIPS治疗并长期存活。63例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6例(9.5%)死亡,36例(57.1%)临床治愈,治愈率高于非抗凝治疗组(χ2=5.820,P=0.016);另有21例患者接受TIPS治疗,其中1例因手术失败而死于手术并发症,其余患者均长期存活。抗凝-TIPS阶梯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88.9%(56/63),高于非抗凝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50,P〈0.01)。结论与常规的保肝和对症治疗相比,抗凝治疗显著提高了土三七所致HVOD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抗凝-TIPS阶梯治疗则进一步提高了其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三七 静脉闭塞性疾病 肝素 低相对分子质量 华法林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 肝内
原文传递
肝小静脉闭塞病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朱晚林 陈韶华 +1 位作者 陈卫星 厉有名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20-624,共5页
目的分析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50例HVOD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50例HVOD患者中... 目的分析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50例HVOD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50例HVOD患者中,38例有服用土三七史,占76%,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水、肝大、肝区疼痛、黄疸及体质量增加。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损害,血CA125升高。超声示肝大、肝静脉变细,血流减慢;CT示肝外形饱满,增强扫描示门脉期及延迟期肝实质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改变,肝静脉明显变细。病理检查示肝窦充血,中央静脉狭窄、管壁增厚。主要采取抗凝治疗,1例治愈,33例好转,13例未愈,3例死亡。结论浙江省因服用土三七而引起HVOD的病例较多见,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来明确诊断,但不典型病例仍需肝活组织穿刺检查。采用抗凝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闭塞性疾病 生物碱类 中草药 活组织检查 针吸 抗凝药
原文传递
Gynura root induces 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被引量:27
11
作者 Ning Dai Ying-Cong Yu +4 位作者 Tian-Hua Ren Jia-Guo Wu Yuan Jiang Lai-Gen Shen Jing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628-1631,共4页
Gynura root has been used extensively in Chinese folk medicine and plays a role in promoting microcirculation and relieving pain.However,its hepatic toxicity should not be neglected.Recently,we admitted a 62-year old ... Gynura root has been used extensively in Chinese folk medicine and plays a role in promoting microcirculation and relieving pain.However,its hepatic toxicity should not be neglected.Recently,we admitted a 62-year old female who developed 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after ingestion of Gynura root.Only a few articles on HVOD induced by Gynura root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It is suspected that pyrrolizidine alkaloids in Gynura root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HVOD.In this paper,we report a case of HVOD and review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 Gynura root
下载PDF
菊叶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4例 被引量:27
12
作者 吴新军 张魁 +2 位作者 俞孟勇 吕慧萍 章国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3,共3页
一、临床资料例 1,女,68岁,农民,因上腹胀痛、恶心呕吐8d于2005年7月13日入院。3个月前因股骨颈骨折服土三七治疗2个月(总剂量5000g以上,煎服2次/d)。入院查体:巩膜微黄,无蜘蛛痣,颈静脉无怒张,心无杂音,腹稍隆,无浅表... 一、临床资料例 1,女,68岁,农民,因上腹胀痛、恶心呕吐8d于2005年7月13日入院。3个月前因股骨颈骨折服土三七治疗2个月(总剂量5000g以上,煎服2次/d)。入院查体:巩膜微黄,无蜘蛛痣,颈静脉无怒张,心无杂音,腹稍隆,无浅表静脉曲张,无压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腹水征阳性,下肢轻微凹陷性浮肿。腹水常规:黄清色,李凡他试验阴性,白细胞0.04×10^9/L,红细胞(+);腹水生化:蛋白21.3g/L,乳酸脱氢酶77U/L,腺苷脱氨酶6.2U/L,葡萄糖5.38mmol/L;未找到抗酸杆菌和癌细胞;细菌培养结果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闭塞性疾病 疾病 药物 菊叶三七
原文传递
我国吡咯烷生物碱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郭严 张世荣 +6 位作者 文良志 刘凯军 胡辂 孙文静 王斌 魏艳玲 陈东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77-1281,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吡咯烷生物碱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检索1980年1月-2017年4月我国107篇肝窦阻塞综合征临床报道文献,共计407例患者,总结该病的性别、年龄及分布地区,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结果及预后情... 目的探讨我国吡咯烷生物碱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检索1980年1月-2017年4月我国107篇肝窦阻塞综合征临床报道文献,共计407例患者,总结该病的性别、年龄及分布地区,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407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1.22;发病年龄1岁1个月~81岁。临床表现多为腹胀、腹痛、腹水和肝肿大。典型的腹部CT表现为肝肿大,增强后呈"地图状"或斑片状改变。病理可见肝窦扩张淤血,肝小静脉不同程度狭窄。407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02例,死亡90例,病死率22.11%。结论我国吡咯碱致肝窦阻塞综合征发病女性高于男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腹胀、腹痛、腹水和肝肿大为突出临床表现,结合典型的肝脏CT表现可明确诊断,肝穿刺病理表现为诊断金标准。治疗上以对症治疗为主,部分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闭塞性疾病 吡咯烷类 中国
下载PDF
肝窦阻塞综合征3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艳亭 李爽 +1 位作者 周东辉 李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36-939,共4页
目的总结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3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5例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以及影像学特征、肝脏组织病... 目的总结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3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5例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以及影像学特征、肝脏组织病理学、治疗经过及预后情况。结果 31例患者有服用土三七病史,占88.6%;2例有服用其他中药史;2例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史。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100%)、腹水(91.4%)、腹痛(62.9%)、黄疸(48.6%),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超声检查发现肝静脉显示不清或明显变细,血流降低或消失;CT发现肝脏呈"地图状"强化不均匀;肝脏组织病理学发现局部肝窦扩张,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部分肝组织出血,肝组织及门静脉区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治疗后,15例(42.9%)好转,20例(57.1%)治疗无效自动出院。结论服用土三七仍为我国SOS的主要病因,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改善肝脏微循环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对改善预后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闭塞性疾病
下载PDF
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81例文献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凌美 武谦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土三七"、"菊三七"、"肝小静脉闭塞症"、"肝静脉闭塞病"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土三七致... 目的探讨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土三七"、"菊三七"、"肝小静脉闭塞症"、"肝静脉闭塞病"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土三七致HVOD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土三七致HVOD患者81例,其中男性50例(61.7%),女性31例(38.3%);年龄17~81(51±1)岁,≥45岁者73例(90.1%)。81例患者中,原发疾病为骨伤科疾病者60例,伴有慢性肝病者11例。所有患者均为自行服药。发病时间为用药后1周至2年。每日服用剂量越大者,发病时间越早;每日服用剂量小但服用时间长者,发病时间相对较晚。慢性起病者36例,亚急性起病者45例。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和水钠潴留为主。实验室检查以凝血功能和肝功能指标异常为主。46例肝活检显示肝小叶的静脉内皮损害及管腔狭窄。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后,14例治愈;32例好转;15例死亡;20例放弃治疗,转归不详。结论土三七引起的HVOD与服药剂量相关,病死率较高。土三七所致HVOD重在预防,应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患者正确使用中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闭塞性疾病 土三七 菊三七
原文传递
提高对“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认识 被引量:16
16
作者 徐肇敏 诸葛宇征 徐天舒 《胃肠病学》 2009年第10期577-579,共3页
我国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病因多见于长期或过量服用土三七。土三七内含有吡咯烷生物碱成分,可造成肝窦和肝小静脉的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肝小静脉阻塞。HVOD所致的血流阻力部位为肝内,引起窦后性门静脉高压。肝大、右上腹痛、腹水和黄... 我国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病因多见于长期或过量服用土三七。土三七内含有吡咯烷生物碱成分,可造成肝窦和肝小静脉的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肝小静脉阻塞。HVOD所致的血流阻力部位为肝内,引起窦后性门静脉高压。肝大、右上腹痛、腹水和黄疸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有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土三七史;有上述临床表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BiL)均增高;B超可见腹水、肝肿大、肝区呈"斑片状"低回声区,肝静脉显示不清或不显示;CT检查可见肝肿大、腹水,增强CT动脉期显示全肝密度不均匀,呈现"斑片状"或"地图状"改变。肝活检早期可见肝小静脉管腔狭窄,肝小静脉周围血管阻塞,肝细胞不同程度液化坏死,晚期可见纤维化。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较好的预后。临床医师应提高对HVOD的认识,且要提醒人们不要滥用土三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闭塞性疾病 吡咯烷类 生物碱类 植物 三七 菊属 千里光
下载PDF
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厉海妮 张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429-1432,共4页
肝窦阻塞综合征(SOS)是一种肝窦或肝小静脉纤维性闭塞性疾病。简述了SO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SOS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缺乏特效治疗手段,如何早期识别及干预和治疗成为研究热点。
关键词 静脉闭塞性疾病 综述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小静脉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爽 李春伶 高永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肝小静脉闭塞症(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的超声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HVOD患者11次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观察肝、肝静脉、门静脉、肝动脉、下腔静脉、胆囊、脾和腹水量。结果:6例... 目的:探讨肝小静脉闭塞症(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的超声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HVOD患者11次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观察肝、肝静脉、门静脉、肝动脉、下腔静脉、胆囊、脾和腹水量。结果:6例HVOD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表现:灰阶超声示6例肝大,5例胆囊壁增厚呈双边影及腹水,4例脾大。彩色多普勒示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1例出现反流,1例附脐静脉开放;4例患者肝静脉内径变窄,频谱呈门脉样;2例患者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0.65)。经过系统的抗HVOD治疗后4例患者上述超声表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HVOD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闭塞性疾病 超声检查 诊断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与诊治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贞利 范作鹏 +2 位作者 勾钰淞 柳雅立 张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8-212,共5页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是一种肝窦或肝小静脉纤维闭塞性疾病,肝小血管损伤特别是肝窦内皮细胞损伤为其主要特征。接触某些外源性毒性物质是其主要致病原因。根据病因不同,HSOS主要包括以下类型: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造血干细胞...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是一种肝窦或肝小静脉纤维闭塞性疾病,肝小血管损伤特别是肝窦内皮细胞损伤为其主要特征。接触某些外源性毒性物质是其主要致病原因。根据病因不同,HSOS主要包括以下类型: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其他病因不明的肝窦阻塞综合征。对HSOS不同分类进行概述,简述了HSOS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闭塞性疾病 生物碱类 造血干细胞移植 综述
下载PDF
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大鼠模型中血液系统毒性和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方军伟 张国华 +4 位作者 滕显木 张智勤 潘锦辉 寿旗扬 陈民利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 观察土三七在建立的肝小静脉闭塞(HVOD)大鼠模型中对血液系统毒性和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土山七所致的HVOD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 取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分成5组,设空白对照组(蒸馏水20 ml/kg),土三七低剂量组(5 ... 目的 观察土三七在建立的肝小静脉闭塞(HVOD)大鼠模型中对血液系统毒性和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土山七所致的HVOD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 取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分成5组,设空白对照组(蒸馏水20 ml/kg),土三七低剂量组(5 g/kg)、中剂量组(10 g/kg)、高剂量组(20 g/kg)和三七对照组(10 g/kg),连续给药4周.观察土三七对大鼠血细胞分类、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分泌功能及脾脏组织病理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One-WayANOVA).结果 给药4周后,土三七各组大鼠体质量降低;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和嗜酸粒细胞数均显著升高;血小板数和血小板压积显著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显著升高;血液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比值、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和纤维蛋白原时间均明显升高,血小板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均显著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P<0.01或P<0.05.脾脏中脾小结明显减少,未见生发中心,大量淋巴细胞弥漫分布,红髓血窦减少. 结论 土三七对正常大鼠血液系统有一定毒性作用,能降低血小板和血小板压积,抑制血液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聚集作用,提高血管内皮分泌功能,减少脾脏中脾小结和生发中心.目前临床治疗土山七所致HVOD的观点,中药以活血化瘀、西药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为主的治疗方案是否妥当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三七 菊科 肝小静脉闭塞性疾病 血液系统毒 内皮分泌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