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琳源 顾晓明 张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建立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方法:实验用小型猪4头。手术造成右侧髁突矢状骨折,切除部分关节盘,破坏颞骨和髁突的关节面,制动关节。术前及术后4个月测量下颌张口度,作CT检查,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实验动物中的... 目的:建立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方法:实验用小型猪4头。手术造成右侧髁突矢状骨折,切除部分关节盘,破坏颞骨和髁突的关节面,制动关节。术前及术后4个月测量下颌张口度,作CT检查,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实验动物中的2只术后4个月时张口度减小近1/2;CT显示关节窝与和髁突之间有骨痂形成;组织学证实关节窝与髁突之间被大量纤维组织占据,其中间杂有新生骨岛和骨桥。结论:初步成功建立髁突矢状骨折继发关节强直的动物模型,但可重复性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颞下颌关节强直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髁突形态与髁突矢状骨折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分析
2
作者 王桃仙 程立军 +2 位作者 魏泽全 潘祥峰 赵民朝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分析髁突形态与单侧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 SFMC)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2010年12月—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55例单侧髁突矢状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螺旋CT数据以DICOM格... 目的:分析髁突形态与单侧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 SFMC)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2010年12月—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55例单侧髁突矢状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螺旋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RadiAnt DICOM Viewer软件。根据Yale的髁突形态的分类标准,将髁突形态分为平、凸、角、圆4种。根据Hlawitschka的髁突矢状骨折分类标准,将髁突矢状骨折分为A、B、M 3类,分析髁突形态与单侧髁突矢状骨折发生率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5例患者中,健侧髁突形态占比分别是平形41.9%、凸形37.4%、圆形11.6%、角形9.0%,髁突矢状骨折的分类占比分别是A型20.6%、B型42.6%、M型36.8%。不同髁突形态的髁突矢状骨折发生率不同,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5)。平形髁突相比其他3种类型的髁突更容易发生矢状骨折,角形髁突最不容易发生矢状骨折。结论:髁突形态不同会影响髁突矢状骨折发生率,平形髁突更容易发生髁突矢状骨折,而角形髁突最不易发生矢状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形态 螺旋CT
下载PDF
侧向长钛钉皮质固定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陶谦 唐海阔 +2 位作者 苏凯 吴志 乔彬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侧向长钛钉皮质固定技术治疗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例(7侧)髁突矢状骨折解剖复位后,用2根侧向长钛钉进行固定,术后6~412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复查。结果:5例(7侧)病例的髁突外形良好,钛钉无松动、脱落,下颌运动和功... 目的:探讨侧向长钛钉皮质固定技术治疗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例(7侧)髁突矢状骨折解剖复位后,用2根侧向长钛钉进行固定,术后6~412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复查。结果:5例(7侧)病例的髁突外形良好,钛钉无松动、脱落,下颌运动和功能满意,开口度3.5~4.0cm,少数伴有关节区疼痛或弹响。结论:侧向长钛钉皮质固定治疗髁突矢状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坚强内固定 解剖复位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在髁突矢状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孟凡文 吴晓亮 +3 位作者 王家伟 宣志刚 王丽 胡开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检验可吸收螺钉作为内固定材料手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s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的效果。方法:实验组5例单侧SFMC患者采用耳屏前切口,牵引螺钉辅助复位,可吸收螺钉侧向固定骨折,术前、术中、术后进... 目的:检验可吸收螺钉作为内固定材料手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s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的效果。方法:实验组5例单侧SFMC患者采用耳屏前切口,牵引螺钉辅助复位,可吸收螺钉侧向固定骨折,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临床和放射学检查、评价,平均追踪随访12个月;对照组为前期病历资料记载完整、病情类似、采用钛螺钉侧向固定治疗的5例SMFC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最大开口度、向患侧和健侧侧向运动度。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和术后的愈合顺利,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两组中各有1例发生暂时性面瘫,术后3个月时,下颌的运动度基本恢复正常。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最大开口度、向患侧和健侧侧向运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CT检查提示,两组患者术后髁突骨折块均复位固定良好,没有发生骨折再次移位;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髁突形态基本恢复正常,骨折线消失,对照组高密度内固定材料无变化,实验组低密度内固定材料部分被骨质取代。结论:可吸收螺钉作为SFMC手术治疗的内固定材料,可以达到与钛螺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可吸收螺钉可以无害化降解、吸收,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螺钉引起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骨折 手术治疗 可吸收螺钉
下载PDF
髁突矢状骨折手术中关节盘复位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曾文丽 周五超 +2 位作者 张静坤 邵益森 习伟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髁突囊内骨折开放手术中关节盘复位及固定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判。方法选择因髁突骨折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期超过6个月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骨折类型以髁突矢状骨折为主;术中采用长螺钉内固定,依据关节盘移位及损伤程度分别对... 目的探讨髁突囊内骨折开放手术中关节盘复位及固定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判。方法选择因髁突骨折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期超过6个月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骨折类型以髁突矢状骨折为主;术中采用长螺钉内固定,依据关节盘移位及损伤程度分别对关节盘采用缝合法(22侧)及锚固法(14侧)进行复位。术后1、3、6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选择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为时间点详细记录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相关的各项指标,从临床和颞下颌关节(TMJ)功能两方面评估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TMJ功能改善,CMI分别从治疗前的0.213±0.162和0.273±0.154下降到0.059±0.072和0.064±0.068(P<0.05)。两组不同关节盘复位及固定方法之间比较,CMI、肌肉压痛指数和TMJ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处理关节盘均可以有效地改善创伤导致的TMJ功能障碍,关节盘复位及固定方法的选择以关节盘移位及损伤程度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锚固 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
下载PDF
髁突矢状骨折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龙星 Goss AN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56-461,共6页
目的:建立髁突囊内矢状骨折动物模型,观察髁突骨折后不同时间的病理形态改变。方法:对10只绵羊进行实验,右侧关节为手术侧,从耳前区切开皮肤,到达颞下颌关节,切断关节盘前后附着,从髁突外侧嵴到内侧髁颈锯开髁突,建立斜形矢状骨折。髁... 目的:建立髁突囊内矢状骨折动物模型,观察髁突骨折后不同时间的病理形态改变。方法:对10只绵羊进行实验,右侧关节为手术侧,从耳前区切开皮肤,到达颞下颌关节,切断关节盘前后附着,从髁突外侧嵴到内侧髁颈锯开髁突,建立斜形矢状骨折。髁突碎片和关节盘推向前下内侧,左侧关节为对照侧。分别于术后1周、4周和12周处死2只、4只和4只动物。记录术前和术后每组动物的体质量、最大开口度、侧方活动度,进行X线、CT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手术组体质量、左侧向活动度未发现显著差异,但是在4周和12周组中,最大开口度和右侧向活动度明显减小。在这2组中,X线检查发现髁突残端外侧有新骨生成,并向外侧生长,同时关节间隙变狭窄和模糊。三维CT检查发现,髁突残端、髁突碎片和关节结节均发生改建。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在4周和12周组动物,关节腔充满纤维组织、软骨和骨组织。结论:该研究表明,此类骨折可以导致髁突骨关节病理改变,颞下颌关节有发展为关节强直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动物模型 影像学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髁突矢状骨折单板与平行双板坚固内固定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曲爱丽 丁晓梅 +2 位作者 黑玉娜 铁铃 景捷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7期755-758,I0003,共5页
目的以生物力学角度对比单板与平行双板法治疗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两种坚固内固定方式,为治疗SFMC提供依据。方法以三维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建立包含双侧髁突的下颌骨的... 目的以生物力学角度对比单板与平行双板法治疗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两种坚固内固定方式,为治疗SFMC提供依据。方法以三维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建立包含双侧髁突的下颌骨的有限元模型。设右侧髁突为骨折侧,用厚0.1mm的薄层模拟骨折裂隙,建立单板、平行双板坚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接骨板固定方式固定后下颌骨整体的应力分布状况和骨折侧髁突表面的应力分布、骨折断端的位移、微型钛板的受力、应力遮挡的状况。结果 (1)右侧髁突的最大等效应力为97.176 MPa,最大总位移为0.342mm,最大总转角为0.031°。(2)单板固定方式中,钛板的髁突残端固定处受力达2297MPa;髁突总体位移为0.9123mm;髁突游离端下部最大应力达243MPa,最大位移与最大转角分别为0.8794mm与0.0375°。(3)平行双板固定方式中,髁突残端所受应力为525.475MPa;髁突产生总体位移为0.9022mm;髁突游离端最大等效应力4.425 MPa,最大总位移0.8827mm,最大总转角0.0199°,接骨板最大等效应力为530.324 MPa。结论 (1)单板法中,接骨板所产生的应力遮挡作用会导致髁突游离端明显移位,从而造成错位愈合,增加髁突改建程度。(2)平行双板法中,接骨板及髁突所承受的应力与正常髁突所承受的应力相似,接骨板的应力遮挡作用致髁突游离端移位程度也明显减小,减少术后错位愈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坚固内固定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应力
下载PDF
儿童髁突矢状骨折保守治疗临床观察13年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马雪芳 张新华 +2 位作者 柳新华 侯春林 侯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7-219,共3页
髁突是下颌骨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骨折发生率占下颌骨骨折的26%~57%[1],髁突矢状骨折占髁突骨折的4.8%~29.1%[2].髁突矢状骨折是儿童髁突骨折的主要类型[3].儿童髁突骨折治疗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可导致咬合紊乱、张口受限、关节... 髁突是下颌骨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骨折发生率占下颌骨骨折的26%~57%[1],髁突矢状骨折占髁突骨折的4.8%~29.1%[2].髁突矢状骨折是儿童髁突骨折的主要类型[3].儿童髁突骨折治疗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可导致咬合紊乱、张口受限、关节强直、颌骨发育畸形等并发症,因此儿童髁突骨折的治疗长期存在争议.目前儿童髁突骨折的治疗虽无统一标准,但绝大多数学者倾向保守治疗.现将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采用全牙列(牙合)垫配合张口训练保守治疗1例儿童髁突矢状骨折,并连续13年追踪观察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保守治疗 儿童 临床观察 骨折 下颌骨骨折 颌骨发育畸形 骨折发生率
原文传递
可吸收螺钉双皮质骨固定羊髁突矢状骨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孟凡文 刘美霞 +2 位作者 王家伟 王丽 吴晓亮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 :通过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s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动物模型,检验侧向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SFMC的效果,以及利用该螺钉稳定固位和不稳定固位的区别。方法:16只成年绵羊,制备成右侧SFMC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4... 目的 :通过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s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动物模型,检验侧向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SFMC的效果,以及利用该螺钉稳定固位和不稳定固位的区别。方法:16只成年绵羊,制备成右侧SFMC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实验1组采用侧向钛螺钉双皮质骨固定技术予以治疗,实验2组采用侧向可吸收螺钉以拉力螺钉的方式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不稳定固定),实验3组采用侧向可吸收螺钉以双皮质固定方式行ORIF治疗(稳定固定),分别在截骨术后、骨折内固定术后即刻、保守治疗或骨折内固定治疗3个月后行颞下颌关节(temporamadibular joint,TMJ)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TMJ的形态改变进行放射学评分。治疗3个月后处死动物,解剖、观察、测量TMJ形态变化及组织学改变。采用SPSS 18.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实验2组动物实验侧TMJ CT影像及髁突的前后径和内外径明显异常,关节盘与髁突黏连,质地变脆,部分区域关节盘破损,关节窝有不同程度虫蚀状骨质破坏。实验1组和3组实验侧TMJ基本正常,反映TMJ形态改变的放射学评分2.60±0.94(实验1组)和2.90±1.06(实验3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1.40±1.98)和实验2组(10.20±2.18)。组织学检查提示,对照组、实验2组动物实验侧关节盘出现纤维软骨黏液变性,髁突和关节窝表面软骨也出现黏液样变性,髁突骨质不规则增生,实验1组和3组实验侧关节盘、髁突和关节窝表面软骨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髁突矢状骨折后精确复位和稳定固定,是TMJ恢复正常解剖形态的前提,只要操作得当,可吸收螺钉与钛螺钉一样,均可获得稳定的固位和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可吸收螺钉作为SFMC内固定材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保守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骨折 可吸收螺钉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儿童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特征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伟 柳新华 +2 位作者 侯春林 马雪芳 张新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2-713,共2页
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是髁突囊内骨折的一种类型,骨折线通过髁突表面.延伸至翼外肌附着处的下方,内侧的骨折片一般会发生移位。虽然下颌骨髁突骨折比较常见,在所有下颌骨骨折中约占9... 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是髁突囊内骨折的一种类型,骨折线通过髁突表面.延伸至翼外肌附着处的下方,内侧的骨折片一般会发生移位。虽然下颌骨髁突骨折比较常见,在所有下颌骨骨折中约占9%~45%,但SFMC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尤其是儿童SF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临床特征 儿童 下颌骨骨折 治疗 SFMC 翼外肌附着 下颌骨骨折
原文传递
侧向拉力螺钉坚固内固定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进程中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璐 曲爱丽 景捷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侧向拉力螺钉坚固内固定髁突矢状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骨折愈合进程中生物力学相关因素的改变。方法使用Mimics14.0、Imageware13.2及Ansys15.0软件建立Ⅱ型髁突矢状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使用侧向拉力螺钉坚固内... 目的通过建立侧向拉力螺钉坚固内固定髁突矢状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骨折愈合进程中生物力学相关因素的改变。方法使用Mimics14.0、Imageware13.2及Ansys15.0软件建立Ⅱ型髁突矢状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使用侧向拉力螺钉坚固内固定,设立12周骨折达到完全愈合,通过改变骨折裂隙的弹性模量模拟骨折愈合的进程。分别在0、4、8、12周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各项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建立了包含有下颌骨、牙列、咀嚼肌、关节盘、关节囊的下颌骨TMJ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共790431节点,526873单元。术后当天拉力螺钉的最大等效应力为71.5549MPa,髁突的最大等效应力为44.5878MPa,应力集中的部分为髁突骨折线的残端侧,其余部位几乎不受力。术后4~12周髁突应力分布的区域由骨折线的残端侧向游离端扩大,但应力的大小无显著变化,约为6.8MPa,拉力螺钉的最大等效应力值由17.8074MPa降至13.9973MPa,虽有递减的趋势,但仍大于髁突所承受的应力。骨折愈合期间整体下颌骨、髁突整体及髁突游离端的最大位移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骨折愈合进程中,双拉力螺钉可为下颌骨SFMC提供坚固有效的固定效果,拉力螺钉的应力遮挡可能与髁突吸收、改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侧向拉力螺钉 三维有限元
下载PDF
外侧入路16mm长钛钉固定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昌龙 王永盛 张建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从髁突外侧旋入优选长度钛钉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依据上下颌骨CT三维重建结果,对髁突矢状骨折内侧骨折片超过1/3髁突长的22例(28侧),测量髁突内外侧径长度,根据测量结果,选择16mm长钛钉作... 目的探讨从髁突外侧旋入优选长度钛钉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依据上下颌骨CT三维重建结果,对髁突矢状骨折内侧骨折片超过1/3髁突长的22例(28侧),测量髁突内外侧径长度,根据测量结果,选择16mm长钛钉作为最佳长度,行髁突矢状骨折解剖复位后,从髁突外侧用3枚16mm长钛钉行平行固定,术后1、3、6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复查。结果 22例(28侧)病例的髁突外形良好,钛钉无松动、脱落,下颌运动和功能满意,开口度≥3.5 cm;术后3例要求取出固定钛钉未能全部取出。结论髁突外侧入路长钛钉固定治疗髁突矢状骨折钉长16mm为优选长度,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省时,创伤小,术后3个月可以评价其效果。术后不必取出固定长钛钉,但是对于其与髁突增龄性变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坚强内固定 解剖复位 长钛钉
原文传递
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昌奎 胡开进 +3 位作者 刘平 邓天阁 江欣 程鹏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705-708,共4页
目的观察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的改建是否有影响以及是否会进一步导致关节强直的发生。方法将12只健康成年绵羊随机分为2组,均以右侧颞下颌关节作为手术实验侧,人为手术造成髁突矢状骨折。一组保留翼外肌在髁突内... 目的观察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的改建是否有影响以及是否会进一步导致关节强直的发生。方法将12只健康成年绵羊随机分为2组,均以右侧颞下颌关节作为手术实验侧,人为手术造成髁突矢状骨折。一组保留翼外肌在髁突内极的附丽,行使其功能,另一组切断翼外肌在髁突内极的附丽,阻断其功能,术后即刻行MRI检查,确定翼外肌是否离断。术后1周对动物模型行CT三维检查,测量髁突骨折块的移位距离及髁突内外径的改变,术后4周、12周及24周时处死动物,再次行CT检查,多平面重建后对髁突形态相关参数测量,以观察髁突的形态变化。结果通过CT三维测量,两组髁突内外径的改变有明显的差异(P<0.05),证实翼外肌对髁突游离骨折端有牵拉作用,保留翼外肌功能组,对髁突矢状骨折后髁突形态的影响更明显。结论此动物模型的建立,证实翼外肌对髁突矢状骨折后髁突形态改建的确有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翼外肌牵张成骨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中的作用研究"提供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强直 翼外肌 骨折 动物模型 绵羊
下载PDF
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髁突矢状骨折23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向晋松 毛天祥 严翔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第8期478-479,共2页
目的:探讨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髁突矢状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3例均采用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式,对比手术前后张口度,骨折片复位情况等。结果:23例中19例达到解剖复位,3例功能复位,1例为陈旧... 目的:探讨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髁突矢状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3例均采用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式,对比手术前后张口度,骨折片复位情况等。结果:23例中19例达到解剖复位,3例功能复位,1例为陈旧性骨折取出骨折碎片。结论: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髁状突矢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拉力螺钉内固定
原文传递
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国威 邓天阁 +2 位作者 薛洋 刘平 胡开进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揭示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强直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6个月大的雄性绵羊8只,双侧髁突均通过手术建立复合创伤继发TMJ强直动物模型,即手术造成双侧髁突矢状骨折、关节盘移位及关节窝损... 目的揭示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强直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6个月大的雄性绵羊8只,双侧髁突均通过手术建立复合创伤继发TMJ强直动物模型,即手术造成双侧髁突矢状骨折、关节盘移位及关节窝损伤。此外,左侧切除部分翼外肌作为实验组,右侧保留翼外肌作为对照组。术后12周,通过用大体观察、螺旋CT扫描、Micro-CT扫描、组织学观察等方法对TMJ样本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肉眼观察可见:对照组发生了TMJ骨性强直而实验组仅仅是纤维强直。螺旋CT和Micro-CT结果显示: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关节面粗糙、有新骨形成并突入到关节腔内,且关节腔内有钙化的骨痂形成;对照组髁突的最大内外径和前后径均明显大于实验组(P<0.05);Micro-CT扫描结果还显示:对照组新生骨小梁的方向与翼外肌牵拉方向一致,而实验组无此特征。组织学结果也印证了对照组关节内发生了纤维-骨性强直,而实验组仅为纤维强直。结论在髁突矢状骨折的愈合过程中,翼外肌发挥了类牵张成骨的作用,从而参与创伤性TMJ强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外肌 动物模型 牵引成骨 骨折 颞下颌关节强直
下载PDF
下颌髁突矢状骨折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传俊 陈晓阳 陈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髓内及髓外双重内固定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术治疗18例24侧髁突矢状骨折,固定方法:单一螺钉或克氏针行髓内固定,配合一块钛板行髓外固定,伴发他处骨折者同期行精确复位固... 目的探讨髓内及髓外双重内固定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术治疗18例24侧髁突矢状骨折,固定方法:单一螺钉或克氏针行髓内固定,配合一块钛板行髓外固定,伴发他处骨折者同期行精确复位固定。术后通过拍摄CT和全景X线片评价钛板固定情况、骨折段复位精准度及稳固性,通过临床检查评价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结果术后X线全景片或CT检查显示,24侧髁突矢状骨折段均未发现术后旋转移位,对位良好;钛板和螺钉无扭曲、折断和松脱。术后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恢复良好。结论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具有抗骨折段旋转作用,髓内螺钉和髓外钛板在空间上互不干扰,是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固定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坚强内固定 髓内固定 髓外固定
下载PDF
髁突矢状骨折坚固内固定后骨折愈合进程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景捷 曲爱丽 +1 位作者 丁晓梅 黑玉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坚固内固定术后的骨折愈合进程,为治疗SFMC提供依据。方法:以三维有限元法(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3D-FEA)构建包...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坚固内固定术后的骨折愈合进程,为治疗SFMC提供依据。方法:以三维有限元法(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3D-FEA)构建包含双侧髁突的下颌骨模型;设右侧髁突为骨折侧,模拟以4孔微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法,设计术后0、4、8、12周为SFMC骨折愈合进程中的观测点,测算髁突应力分布变化,骨折断端位移、微接骨板受力、应力遮挡状况。结果:正常髁突最大等效应力位于髁颈部,分布于髁颈中1/3的片状区域。术后0周,患侧髁突最大等效应力为正常值的23倍,位于近骨折线中下1/3的髁突残端和近骨折线的螺钉固定处的接骨板上,呈点状分布;髁突及接骨板的其余部分几乎不受应力作用。术后4-12周,患侧髁突的最大等效应力趋于平稳,但仍为正常值的6倍左右。位于近髁突残端的镙钉固位处与髁颈中外1/3处的点状区域,其余部分几乎不受应力作用。髁突总位移及总转角在骨折愈合进程中增加0.57-0.75 mm及0.01-0.09°。髁突残端术后0周的最大等效应力是术后4-12周的5-6倍。髁突游离端在骨折愈合进程中的最大等效应力、总位移及总转角值均无显著变化。接骨板术后0周最大等效应力为术后4-12周的7-9倍。结论:SFMC愈合进程中,髁突承载应力及应变改变、接骨板的应力遮挡可能与髁突吸收、改建有关。内固定4周内,接骨板、髁突残端承载的最大等效应力、髁突总位移与总转角明显增大,可弹性颌间牵引,以减少髁突总位移及总转角;流质饮食可减少髁突等效应力,利于骨折愈合。内固定4周后,下颌骨及髁突已能承载正常负荷,可行康复训练,以尽早恢复TMJ的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坚固内固定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单颗钛金属螺钉治疗髁突矢状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占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19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单颗钛金属螺钉治疗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髁突矢状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8例)和对照组(n=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颌间牵引复位固... 目的:探讨单颗钛金属螺钉治疗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髁突矢状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8例)和对照组(n=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单颗钛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障碍评估表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肌肉压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1±0.012),(0.168±0.017)分);颞下颌关节紊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273±0.014),(0.568±0.021)分);均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45%,17.74%,P<0.05)。结论:采用单颗钛金属螺钉治疗髁突矢状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障碍症状,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单颗钛金属螺钉 内固定治疗 颌间牵引复位
下载PDF
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志勇 施良文 +1 位作者 彭学英 杜平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45-45,55,共2页
目的:探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患者30例,对于骨折移位严重者给予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手术,移位不明显者给予颌间牵引,观察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下颌... 目的:探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患者30例,对于骨折移位严重者给予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手术,移位不明显者给予颌间牵引,观察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下颌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髁突形态改建情优良率为86.7%。结论采用SFMC手术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疗效较好,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手术 疗效
下载PDF
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中的病理性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天阁 刘平 +5 位作者 刘昌奎 张林林 吴丽更 周宏志 丁宇翔 胡开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2-447,共6页
目的: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病理学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验证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病理学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只6个月大的雄性绵羊,双侧颞下颌关节模拟髁突矢状骨折,关节盘外侧1/3切除建立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绵羊... 目的: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病理学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验证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病理学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只6个月大的雄性绵羊,双侧颞下颌关节模拟髁突矢状骨折,关节盘外侧1/3切除建立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绵羊动物模型。左侧颞下颌关节作为实验组,切断左侧翼外肌;右侧关节作为对照组,保留右侧翼外肌。所有绵羊均在术后12周实施安乐死。所有颞下颌关节复合体通过大体解剖、螺旋CT、显微CT、组织病理学等检查进行评估。结果:大体解剖发现,对照组颞下颌关节发生了骨强直,而实验组颞下颌关节只发生纤维粘连;螺旋CT和显微CT检查发现,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颞下颌关节间隙可见钙化影像,上下关节面可见新骨长入关节间隙的不规则钙化影像,对照组的髁突最大内外径及最大前后径明显大于实验组;显微CT显示,两组所有显微结构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髁突新生骨小梁总体表达方向与翼外肌的牵拉方向一致,而实验组髁突骨折区新生骨小梁的主要方向与翼外肌的牵拉方向不一致;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对照组关节发生了骨强直,但实验组无骨强直发生。结论:当髁突发生矢状骨折时,翼外肌对骨折块有牵拉(类似牵张成骨)的病理性作用是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外肌 动物模型 骨折 颞下颌关节强直 牵张成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