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2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腰椎滑脱的治疗 被引量:358
1
作者 邹德威 海涌 +4 位作者 马华松 吴航滨 邵水霖 白克文 陈晓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59-262,共4页
作者报告26例Ⅲ度以上腰椎滑脱患者的手术治疗,其中Ⅲ度14例,Ⅳ度10例,Ⅴ度2例。病理分型为退行性及峡部裂滑脱。滑脱平面为L4,5及L5S1。病史2~7年,平均3.5年。手术指征以临床症状体征为主,影像学检查均证实... 作者报告26例Ⅲ度以上腰椎滑脱患者的手术治疗,其中Ⅲ度14例,Ⅳ度10例,Ⅴ度2例。病理分型为退行性及峡部裂滑脱。滑脱平面为L4,5及L5S1。病史2~7年,平均3.5年。手术指征以临床症状体征为主,影像学检查均证实为Ⅲ度以上滑脱。24例患者采取后路双侧小关节及椎板切除彻底减压,RF-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其中4例加BAK椎间植骨融合器,24例后路一次手术完成减压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2例(V度)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先期前路手术切除坠落于骶骨前的滑椎,二期手术将滑椎的上位椎体与骶骨相连接,恢复脊柱序列,RF-Ⅱ型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后本组26例全部达到解剖复位,无感染。除1例Ⅴ度滑脱术后出现暂时性L4,5、L5S1神经根牵拉症状外,余患者无神经系统功能恶化。所有病人原有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优6例,良18例,可2例。本组随访12~3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中椎体间植骨融合良好,无复位丢失,患者情况稳定。X线片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螺钉无折断,无其它远期并发症。因此,在重度滑脱的治疗中,走出传统减压仅行椎板切除的误区,以小关节为中心进行彻底减压,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后不产生新的症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滑脱 患者 治疗 重度 减压 骶骨 临床症状 序列 恢复
原文传递
骶骨肿瘤及其外科治疗(123例手术分析) 被引量:74
2
作者 徐万鹏 宋献文 +2 位作者 乐守玉 蔡 伯 吴捷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7-71,共5页
从1958~1990年,治疗123例原发骶骨肿瘤,病变包括良性肿瘤31例,脊索瘤50例,骨巨细胞瘤29例,高恶肿瘤13例。病灶位于S_3以上者85例,S_3以下者38例。全骶骨切除16例,次全骶骨切除27例,包括17... 从1958~1990年,治疗123例原发骶骨肿瘤,病变包括良性肿瘤31例,脊索瘤50例,骨巨细胞瘤29例,高恶肿瘤13例。病灶位于S_3以上者85例,S_3以下者38例。全骶骨切除16例,次全骶骨切除27例,包括17例复发的再手术共进行手术144次。6例死于术中或术后并发症。138次手术成功。随诊98例,平均随诊时间5.9年。87例治愈参加原工作;7例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和足踝无力;4例因复发和肺转移死亡。作者强调对高恶肿瘤以外的骶骨肿瘤应积极进行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肿瘤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与防治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国东 蔡郑东 +5 位作者 傅强 王季 李全 何大为 雷会宁 纪方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6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见的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类型及相应预防治疗措施,为提高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进行手术切除的9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 目的探讨常见的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类型及相应预防治疗措施,为提高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进行手术切除的9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骶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术中大量出血和伤口相关并发症:本组中14例(15.2%)围手术期失血量大于3000ml,切口局部发生延迟愈合的8例(11.59%),切口感染5例(7.25%)。在获得长期随访的69例患者中30例(43.48%)发生肢体麻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男性性功能障碍。行ISOLA内固定者术后6例(17.14%)出现腰部僵直。结论术中大量出血、神经根丛损伤、伤口并发症、腰椎骨盆失稳-重建相关并发症是除肿瘤局部复发之外最常见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类型,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可以将并发症的危害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肿瘤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骨盆、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0
4
作者 谷诚 杨晓东 +6 位作者 夏广 麦奇光 王华 谭新宇 黄海 廖坚文 樊仕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21-527,共7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骨盆、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9例骨盆、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患者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21-61岁,平均38岁;...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骨盆、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9例骨盆、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患者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21-61岁,平均38岁;伤后至手术时间:6例为7-20d,3例为21-59d。骨盆骨折Tile分型:B2型2例,B3型1例,cl型2例,c2型1例,c3型3例;骶骨骨折Denis分型:I型3例,Ⅱ型6例;神经损伤分级:完全损伤1例,部分损伤8例;其中3例合并髋臼骨折,3例合并同侧股骨中段骨折,2例合并胫骨骨折,其他脏器损伤5例。术前通过3D打印制作1:1骨折模型,并在电脑上进行骨折模拟复位;5例患者术前1h在血管造影下行患侧髂内动脉栓塞术。手术经腹直肌外侧切口进入,于腰骶干外侧显露骶髂关节,在骶正中血管与腰骶干、髂内血管间分离显露s,椎体前方,复位骶骨骨折并松解腰骶丛,紧贴骨面放置钢板跨骶髂关节固定,而后再处理合并的耻骨支及髋臼骨折。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5-224min,平均183min;术中出血440-2760ml,平均1150ml。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骶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陈旧骨折与新鲜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6例新鲜骨折中5例腰骶丛损伤症状完全恢复,1例恢复良好;3例陈旧骨折患者,其中2例于术后6个月神经症状大部分恢复,1例无恢复。结论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能较好显露骶髂关节周围,松解骨折压迫的腰骶丛神经根,通过腰骶干下方跨骶髂关节钢板固定能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是治疗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的一种可行洼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骶骨 骨折 腰骶丛
原文传递
骶骨肿瘤的分区与手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23
5
作者 郭卫 汤小东 +1 位作者 杨毅 姬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05-610,共6页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分区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到2006年7月,共有251例骶骨瘤患者在我院骨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年龄8-83岁;男124例,女127例。以S2/3椎间盘为界,将骶骨分为上位骶椎(Ⅰ区)及下位骶椎(Ⅱ区)二...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分区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到2006年7月,共有251例骶骨瘤患者在我院骨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年龄8-83岁;男124例,女127例。以S2/3椎间盘为界,将骶骨分为上位骶椎(Ⅰ区)及下位骶椎(Ⅱ区)二区;累及到腰椎定义为Ⅲ区;上位骶椎以椎管中心为界分为前(a)、侧(b)、后(c)三区。肿瘤位于Ⅰa区12例,Ⅰab区22例,Ⅰc区4例,Ⅰabc区28例,Ⅰabbc区9例,ⅠaⅡ区7例,ⅠabⅡ区10例,ⅠabcⅡ区51例,ⅠabbcⅡ区53例,ⅠabcⅢ区5例,ⅠabbcⅢ区3例,ⅠabcⅡⅢ区7例,ⅠabbcⅡⅢ区10例,单纯Ⅱ区30例。单纯累及Ⅱ区的肿瘤均行广泛或边缘性切除;单纯累及Ⅰ区的良性肿瘤均行刮除或边缘性切除;单纯累及Ⅰ区的恶性肿瘤行边缘性切除或广泛切除;同时累及Ⅰ、Ⅱ区的肿瘤采取广泛切除肿瘤的Ⅱ区部分,切、刮除肿瘤的Ⅰ区部分。结果:3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术前即有创面严重感染,肿瘤突于皮肤外,术后死于重度感染;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另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7例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其中29例需手术清创、引流、二期闭合伤口;7例清创后因皮肤缺损较大,行局部皮瓣转移;25例(10%)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脊液漏,均经抬高床尾、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愈合。3例出现直肠瘘,经直肠造瘘后愈合。随访9个月-8年,42例转移瘤患者转入他科继续治疗,209例原发肿瘤患者失访31例,死亡34例,复发51例,无瘤存活93例。结论: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应根据肿瘤累及骶骨的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方法。即使切除范围要达到S1水平,单纯后方入路仍能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肿瘤 分区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阴式骶棘韧带悬吊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6
作者 印慧琴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949-951,共3页
【目的】探讨阴式骶棘韧带悬吊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子宫脱垂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 【目的】探讨阴式骶棘韧带悬吊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子宫脱垂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阴式骶棘韧带悬吊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参照盆底不适调查表短表20(PFDI-20)、女性功能指标量表(FSFI)对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及性功能进行评估,随访1年,统计两组治愈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FSFI评分为(26.74±5.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25±4.37)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PFDI-20、CARDI-8、UDI-6及POPDI-6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5.56%(4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33%(33/4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出血、术后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阴式骶棘韧带悬吊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效果确切、安全、可靠,缩短住院时间,能提高术后性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外科学 阴道/外科学 骶骨 子宫脱垂/外科学 子宫切除术 阴道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术前肿瘤动脉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文华 王祁 +3 位作者 何忠明 周剑 王益民 王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肿瘤动脉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56例患者。对照组(24例)行常规外科切除骶骨肿瘤;试验组(32例)行术前骶骨肿瘤动脉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计算两组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术前肿瘤动脉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56例患者。对照组(24例)行常规外科切除骶骨肿瘤;试验组(32例)行术前骶骨肿瘤动脉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计算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造影显示骶骨肿瘤由多支血管供血,分别给予栓塞后在球囊阻断腹主动脉的辅助下成功切除肿瘤。试验组术中手术视野清晰,骶骨肿瘤切除时出血明显减少。术后未出现异位栓塞、肾缺血和肢体缺血等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肿瘤动脉栓塞联合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使肿瘤切除术中的手术观野更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腹主动脉 球囊 骶骨 肿瘤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骶骨韧带缩短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 被引量:22
8
作者 梁志清 徐惠成 +4 位作者 陈勇 熊光武 常青 张巧玉 何畏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骶骨韧带缩短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2月至2003年5月间,采用腹腔镜下子宫骶骨韧带悬吊缩短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患者32例。患者平均年龄552岁(45~67岁),均为经产妇、绝经期妇女。32例均有...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骶骨韧带缩短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2月至2003年5月间,采用腹腔镜下子宫骶骨韧带悬吊缩短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患者32例。患者平均年龄552岁(45~67岁),均为经产妇、绝经期妇女。32例均有子宫脱垂和阴道前壁膨出,其中伴有阴道后壁膨出4例,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15例,合并子宫肌瘤4例。结果32例患者子宫或阴道残端固定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32±11)min(20~80min),平均失血量低于50ml(30~90ml)。随诊4~28个月,23例为治愈,7例为有效,2例术后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子宫骶骨韧带缩短固定术是一种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脱垂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适合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子宫脱垂 骶骨 腹腔镜 韧带 固定术 患者
原文传递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对骶骨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0
9
作者 邓凤莲 邹建中 +2 位作者 李锐 孙立群 申俊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HIFU治疗子宫肌瘤影响骶骨MR的因素。方法子宫肌瘤患者52例,根据子宫位置分为前位、后位、中位三组;依肌瘤位置分为前壁、后壁、侧壁三组;按肌瘤类型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三组;根据肌瘤体积分为<47 mm3和... 目的探讨HIFU治疗子宫肌瘤影响骶骨MR的因素。方法子宫肌瘤患者52例,根据子宫位置分为前位、后位、中位三组;依肌瘤位置分为前壁、后壁、侧壁三组;按肌瘤类型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三组;根据肌瘤体积分为<47 mm3和≥47 mm3两组;按肌瘤距骶骨的距离分为<30 mm,≥30 mm两组;按HIFU辐照时间分为<2500 s和≥2500 s两组;根据治疗能量分为<700 000 J和≥700 000 J两组;按治疗最大功率分为<340 W和≥340 W两组。采用χ2检验分析骶骨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30 mm组较≥30 mm组易导致骶骨出现异常MR信号(P<0.01);HIFU辐照时间≥2500 s较易引起骶骨MR异常信号;治疗能量≥700 000 J较易导致骶骨MR异常信号;骶骨MR异常信号与子宫位置、肌瘤位置、肌瘤类型、肌瘤体积及HIFU治疗最大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肌瘤骶骨间的距离、HIFU治疗能量、辐照时间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中可能对患者骶骨出现异常MR信号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骶骨
下载PDF
经后路第2骶椎螺钉进钉方法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贺 徐达传 +3 位作者 陈铭锐 向宇燕 仇恒志 王胜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为临床应用第2骶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骶部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在60块干燥骶骨上,对第2骶椎及其相关结构进行观测;2.在25具尸体标本上观测骶前和骶管内神经血管。3.在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的S2椎体中部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 目的:为临床应用第2骶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骶部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在60块干燥骶骨上,对第2骶椎及其相关结构进行观测;2.在25具尸体标本上观测骶前和骶管内神经血管。3.在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的S2椎体中部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置入角度和深度。结果:1.第2骶骨椎体、侧突、侧块具有足够的空间。背侧有内、外两个区域适于进针。2.第2骶椎前、后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只在椎体前有出钉安全区。3.经外侧区向S2椎体置钉,进针角度为(40±4)°,深度为(35.8±4.0)mm,经内侧区向S2侧块置钉进钉角度为(28±3)°,深度为(45.4±4.1)mm。结论:第2骶椎行常规直径的螺钉(4.5~6.5mm)固定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进钉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同时宜采用相应的加强螺钉稳固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第2骶椎 应用解剖 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髂骨双钉在腰-髂重建结构中的生物力学优势 被引量:20
11
作者 于滨生 郑召民 +2 位作者 庄新明 李泽民 吕维加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9-593,共5页
目的 评价髂骨单钉与髂骨双钉技术对腰-髂重建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7具成人新鲜尸体L2-骨盆标本,于L3-L5行椎弓根钉固定,将该结构定义为完整状态.对完整状态进行测试后制作骶骨全切失稳模型,每一标本均应用四种髂骨钉技术行L3-髂骨钉... 目的 评价髂骨单钉与髂骨双钉技术对腰-髂重建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7具成人新鲜尸体L2-骨盆标本,于L3-L5行椎弓根钉固定,将该结构定义为完整状态.对完整状态进行测试后制作骶骨全切失稳模型,每一标本均应用四种髂骨钉技术行L3-髂骨钉-棒稳定重建:A组,髂骨单枚短钉;B组,髂骨单枚长钉;C组,置入髂骨上、下柱的髂骨双枚短钉;D组,置入髂骨下柱的髂骨双枚短钉.髂骨钉的安装及测试顺序随机产生.在MTS材料试验机上,对标本施加800 N压缩和7 N·m扭转载荷,记录L3-髂骨的结构刚度.结果 (1)轴向压缩下,四组的压缩刚度依次为完整状态的73%、76%、98%和112%,A组和B组低于完整状态及C组和D组(P〈0.05).其中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扭转测试中,四组的扭转刚度依次为完整状态的72%、79%、105%和109%,A组和B组低于其他三组(P〈0.05).其中A组与B组,完整状态、C组与D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骶骨完全切除所导致的失稳,单枚髂骨短钉与长钉均难以恢复局部的初始稳定性;而双枚髂骨短钉在抗压缩与抗扭转能力方面均高于单枚髂骨钉,可获得与初始状态等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骶骨 骨螺丝 髂骨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3D打印金属假体修复骨肿瘤切除后骨关节缺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郭卫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55-759,共5页
骨肿瘤因部位不同,切除后导致的大范围骨缺损形态不一致,个体差异大,针对每例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的个性化人工假体重建是现有机械加工技术难以实现的。如何提高假体-骨整合质量也是研究的热点,因整合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远期重建效... 骨肿瘤因部位不同,切除后导致的大范围骨缺损形态不一致,个体差异大,针对每例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的个性化人工假体重建是现有机械加工技术难以实现的。如何提高假体-骨整合质量也是研究的热点,因整合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远期重建效果。而3D打印制造技术能够有效适形匹配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形态,并可通过假体-骨接触面的特殊制造技术促进假体-骨整合,因而能够有效解决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关节缺损重建的现有问题。目前3D打印金属假体已广泛应用于骨肿瘤切除重建领域中,如骨盆、肩关节周围、长骨骨干、踝关节周围、肘关节周围、腕关节周围、骶骨及脊柱骨肿瘤的切除重建。在骨盆、骶骨及脊柱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相对成熟,重建效果良好,且不增加手术风险。但针对特定骨缺损形态定制3D打印假体制作周期较长,对肿瘤患者来说其应用存在时效性差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假体 脊柱肿瘤 骨整合 3D打印 骶骨 骨缺损 制作周期 骨肿瘤
原文传递
原发性骶骨肿瘤的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邵卫 戴尅戎 +6 位作者 孙月华 朱振安 顾雄华 陈舰 蔡振东 纪方 刘植珊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 掌握原发性骶骨肿瘤的诊断依据 ,评估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 6 4例骶骨肿瘤的临床资料 ,了解原发性骶骨肿瘤的特点 ,分析手术步骤和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并对多学科综合性治疗的结果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根据... 目的 掌握原发性骶骨肿瘤的诊断依据 ,评估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 6 4例骶骨肿瘤的临床资料 ,了解原发性骶骨肿瘤的特点 ,分析手术步骤和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并对多学科综合性治疗的结果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改变可作初步诊断 ,肛门指诊可帮助诊断 ,结合穿刺活检及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5 3例获得随访 ,无术中死亡 ,术后 5年内死亡 9例 (16 9% ) ,术后复发17例 (32 0 7% ) ,术后发生尿失禁、直肠损伤各 3例。经过化、放疗的 2 8例恶性骶骨肿瘤患者术后 5年生存率达到了 89 2 % ,而未做相应治疗的 2 0例患者术后 5年生存率为 5 2 8%。 5 3例中 4 4例功能结果满意(83 0 1% )。结论 肛门指诊可协助诊断 ;全身状况较好的原发性骶骨肿瘤为手术适应证 ;术后复发与手术不彻底有关 ;化疗和放疗对不同的骶骨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综合治疗是治疗骶骨肿瘤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肿瘤 化学疗法 辅助 放射疗法
下载PDF
骶骨肿瘤的类型和临床特点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郭卫 李大森 +1 位作者 唐顺 姬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0-384,共5页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1998年7月-2009年6月,我院骨肿瘤中心诊治445例骶骨肿瘤患者,男228例,女217例。年龄5-83岁,平均46.4岁。352例患者就诊时有严重腰骶部和/或下肢疼痛,93例患者因发现局部包块就诊。所有...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1998年7月-2009年6月,我院骨肿瘤中心诊治445例骶骨肿瘤患者,男228例,女217例。年龄5-83岁,平均46.4岁。352例患者就诊时有严重腰骶部和/或下肢疼痛,93例患者因发现局部包块就诊。所有患者均有术后病理诊断。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原发骶骨肿瘤351例,男174例,女177例,平均年龄44.4岁。其中脊索瘤95例,男62例,女33例,平均年龄55.7岁,骶尾区疼痛是主要症状(82例),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坐骨神经痛,肿瘤多先累及低位骶骨(S3-S5);神经源性肿瘤76例,男36例,女40例,平均年龄47.7岁,神经纤维瘤43例,神经鞘瘤24例,恶性神经鞘瘤9例,主诉多为坐骨神经痛、会阴部麻木(36例)和无痛性包块(11例),20例患者为查体或其他原因检查时发现,67例骶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S3以上神经者54例,起源于S3以下神经者3例,发生于骶前未累及骶管者10例;骨巨细胞瘤60例,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32岁,腰骶尾部不适(37例)、坐骨神经痛(21例)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肿瘤多先累及上位骶骨(S1-S2);骶骨其他原发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56例,包括畸胎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共24例;其他原发恶性肿瘤64例,包括软骨肉瘤17例,尤文肉瘤14例,多发性骨髓瘤12例,成骨肉瘤6例等。转移性骶骨肿瘤94例,男54例,女40例,平均年龄54.1岁,包括不明来源转移瘤23例,肺癌转移13例,肾癌转移12例,大肠癌转移10例等。结论:脊索瘤、神经源性肿瘤和骨巨细胞瘤是骶骨常见的三大肿瘤,占骶骨原发肿瘤的2/3。对于出现腰骶部疼痛、下肢疼痛的患者,应警惕骶骨肿瘤的可能。根据患者年龄、病灶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可以作出相对正确的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肿瘤 类型 诊断
下载PDF
一期侧前路双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杨寅 张延平 +4 位作者 贺西京 董军 张春俊 郭春阳 付战利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8-214,共7页
目的 探索一期侧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腰骶段脊柱结核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20~65岁,平均51.6岁.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持续... 目的 探索一期侧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腰骶段脊柱结核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20~65岁,平均51.6岁.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持续性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4例,单侧下肢肌力、感觉减退者3例;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低热,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均不伴有其他部位活动性结核.单纯L5椎体3例,L4、L5椎体4例,L5、S1椎体1例.术前给予正规抗痨治疗4周以上,采用侧前路经腹膜外游离髂总、髂动静脉,在其深面彻底清除病灶,钛笼植骨、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持续抗痨,预防感染,早期腰部保护下活动,定期复查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360 min,平均225 min,出血量平均为624 ml,引流量平均约150 ml.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8~3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结核全部治愈,患者腰腿痛明显好转,原腰骶部结核未复发,融合内固定良好,功能恢复满意.植骨融合时间平均8.3个月,随访期间无钉棒折断、松动等并发症,无血管阻塞或出血等发生.结论 侧前路一次性彻底清除腰骶段结核病灶,同时可有效、可靠地行钛笼、双钉-棒内固定;在髂动静脉后面、腰骶椎前面安置钉棒,不会引起血管栓塞或磨破,是治疗严重腰骶段脊柱结核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骶骨 结核 脊柱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经阴道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7
16
作者 鲁永鲜 沈文洁 +7 位作者 刘昕 刘静霞 张迎辉 赵英 张琳 胡蔓萝 葛静 牛珂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97-801,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术(HUS)治疗子宫脱垂的解剖生理基础、适应证、手术技巧、输尿管损伤的预防及临床近、中期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07年9月,采用经阴道 HUS 悬吊阴道穹隆、重建耻骨宫颈筋膜及直肠阴道筋膜,治疗中...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术(HUS)治疗子宫脱垂的解剖生理基础、适应证、手术技巧、输尿管损伤的预防及临床近、中期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07年9月,采用经阴道 HUS 悬吊阴道穹隆、重建耻骨宫颈筋膜及直肠阴道筋膜,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50例。患者平均年龄60.1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4~51个月)。同时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OP-Q)法对子宫脱垂程度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以术后 C 点值≤POP-Q Ⅰ度计算成功率。结果术中50例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宫骶韧带均可在后腹膜坐骨棘内后侧、经长组织钳钳夹牵拉、清楚触及和辨认,并均成功对阴道穹隆进行了悬吊和筋膜重建。术中应根据对输尿管解剖部位和相邻关系的准确认识、术中触摸、掌握缝合进针深度及方向、膀胱镜检查并确认输尿管开口位置等方法避免输尿管损伤。50例中,无一例输尿管损伤。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POP-Q 法 C 点值由术前1.5 cm降为术后的-7.5 cm;主、客观成功率均达100%。结论经阴道 HUS 悬吊并重建阴道穹隆、耻骨宫颈筋膜、直肠阴道筋膜是利用自身组织作为悬吊点治疗子宫脱垂,符合恢复解剖生理、保留功能及微创原则,主、客观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脱垂 骶骨 韧带 妇科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不稳定型骶骨骨折合并腰骶结合部损伤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兆杰 贾健 +5 位作者 胡永成 张银光 田维 金鑫 马宝通 马信龙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13-520,共8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骶骨骨折合并腰骶结合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采用髂腰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4月采用髂腰内固定治疗38例不稳定型骶骨骨折合并腰骶结合部损伤患者资料,男24例,女14例;年龄18-57岁,平均37....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骶骨骨折合并腰骶结合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采用髂腰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4月采用髂腰内固定治疗38例不稳定型骶骨骨折合并腰骶结合部损伤患者资料,男24例,女14例;年龄18-57岁,平均37.2岁;其中30例为多发伤患者,合并胸腹、头部、软组织、肌肉骨骼系统以及神经损伤。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Ⅱ型25例,Ⅲ型13例。腰骶结合部损伤按Isler及Oransky分型:I型9例,Ⅱ型17例,Ⅲ型11例,Ⅳ型1例。其中合并骶丛及马尾损伤17例,L5神经根损伤2例;神经损伤按Gibbons分级: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髂腰内固定,必要时腰骶结合部植骨融合。7例存在明确神经卡压指征者行骶神经减压术。结果3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22.6个月。术后12-18个月CT检查示38例患者中,22例腰骶结合部骨性融合,16例未融合;34例骶骨骨折愈合,4例愈合不良。根据Majeed功能评价标准,优24例,良9例,可5例,优良率86.8%(33/38)。根据Nears影像学评价标准,解剖复位29例,复位满意8例,复位不满意1例。术后5-10d,3例发生伤口感染,应用敏感抗生素并彻底清创后愈合;1例发生脂肪液化,清洁换药后愈合;5例出现髂后上棘钉尾突出不适,待内固定取出后疼痛消失;4例出现腰部僵硬感,内固定取出后部分缓解;2例出现连接棒断裂。结论不稳定型骶骨骨折合并腰骶结合部损伤易忽视,常造成脊柱骨盆失稳,髂腰内固定是复位骶骨骨折,稳定脊柱骨盆的有效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骶骨骨折手术导航模板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元智 陆声 +4 位作者 杨勇 金丹 谢叻 徐永清 裴国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为骶骨骨折手术固定提供一种精确匹配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6例骶骨骨折患者骨盆进行连续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Amira3.1(TGS)软件,三维重建骨折模型以.stl格...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为骶骨骨折手术固定提供一种精确匹配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6例骶骨骨折患者骨盆进行连续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Amira3.1(TGS)软件,三维重建骨折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人Image—ware10.0软件,模拟复位后设计拉力螺钉同定的最佳方向及长度,提取髂骨后部解剖学形态,建立与髂后上棘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拟合模板和骶髂关:市拉力螺钉孔道成定位模板,将定位模板通过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将建立的定位模板与髂骨后部结构相吻合,通过导航孔进行拉力螺钉的定位,置入拉力螺钉。结果6例患者拉力螺钉同定位置满意,重建的导航模板有较好的匹配性。本组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0~80min,术中出血量150~400mL,术中X线暴露时间为2~6min。经6~24个月随访,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例,良3例,可1例。结论通过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分析构建的定位导航模板为骶骨骨折拉力螺钉的定位、定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骶骨骨巨细胞瘤X线、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6
19
作者 白荣杰 张卉 +5 位作者 程克斌 于爱红 王予生 程晓光 顾翔 屈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分析骶骨骨巨细胞瘤(GCT)的X线、CT和MRI表现特点,探讨三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1例骶骨GCT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行X线、CT和MRI检查,分析骶骨GCT的X线平片、CT、MRI表现特点,将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 目的分析骶骨骨巨细胞瘤(GCT)的X线、CT和MRI表现特点,探讨三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1例骶骨GCT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行X线、CT和MRI检查,分析骶骨GCT的X线平片、CT、MRI表现特点,将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经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 21例中,X线和CT显示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18例,溶骨性骨质破坏15例,骨包壳不完整14例,MRI显示骨质破坏10例。X线显示侵犯骶髂关节及髂骨5例,CT显示16例,MRI显示11例。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12例,CT增强显示16例,MRI显示16例,其中巨大囊实性软组织肿块12例,10例可见液平面,病灶周围可见软组织水肿及骨髓水肿。骨质破坏在MR SE 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骨包壳在MRI上表现为低信号,X线和CT上表现为硬化环。软组织肿块实性部分在T1WI为等信号,T2WI及短时反转恢复(STIR)呈等高信号。囊性部分在T1WI为低信号,T2WI及STIR呈等高信号。软组织水肿及骨髓水肿在T2WI及STIR呈高信号。CT和MRI增强软组织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 X线、CT和MRI从不同方面反映骶骨GCT的病理改变,三种检查方法的结合可更全面显示骶骨GCT的影像学特点,有利于定性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原文传递
髂腰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银光 贾健 刘兆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8-334,共7页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的临床特点及后路髂腰内固定治疗该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12侧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4.6±9.2)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1例,...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的临床特点及后路髂腰内固定治疗该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12侧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4.6±9.2)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1例,车祸伤1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伤.骶骨骨折按形态学分型:U型4例,H型6例,Y型2例.Roy-Camille分型:Ⅱ型6例,Ⅲ型6例.采用髂腰固定对1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6例有明显神经损害表现且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患者同时行神经减压术.临床疗效评价采用Majeed标准,神经损伤按照Gibbons评价方法进行评定.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5.5±6.3)个月.9例患者在受伤早期存在误诊或漏诊,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表现.术后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4.8±2.8)个月.根据Majeed标准,优4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66.7%(8/12).12例患者术后患肢感觉、运动功能恢复率为91.7%(11/12).6例行神经减压术的患者术后感觉、运动功能恢复率为83.3%(5/6).末次随访时,Gibbons神经评分由术前平均(3.25±0.75)分降至术后平均(1.67±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是一种少见的高能量损伤,其合并伤及神经损害的发生率很高;后路髂腰内固定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式,对有指征的患者早期行神经减压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创伤和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