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2003-2022年骶神经调控术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200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骶神经调控术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6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73...目的对2003-2022年骶神经调控术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200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骶神经调控术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6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738篇、涉及57个国家/地区、543个机构、689位作者。其中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杂志发文量最多,Journal of Urology杂志被引用量第一。共有602个关键词,形成10个关键词聚类,聚类词有“骶神经调控术”“排尿功能障碍”“大便失禁”等。30个突现词,近些年的突现词有“胫神经刺激”“植入式神经刺激器”“骶神经调控术”等。结论骶神经调控术领域的研究热度呈上升趋势,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对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及趋势作出直观展示,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方向及思路。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3D打印技术在骶神经调控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入住我院行骶神经调控术治疗的患者15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穿刺组(...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3D打印技术在骶神经调控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入住我院行骶神经调控术治疗的患者15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穿刺组(n=10),采用传统X线透视下十字定位法;3D打印导航模板穿刺组(n=5),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个性化穿刺导航模板定位法。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评估指标为穿刺时间、穿刺进针次数、术中调控测试时间,术后并发症评估指标为伤口出血,伤口感染,伤口裂开,电极断裂、移位或脱出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骶神经孔大小、骶尾椎畸形、疾病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3D打印导航模板穿刺组术中穿刺时间短于传统穿刺组[(9.10±2.73)min vs(26.20±5.67)min],穿刺进针次数少于传统穿刺组(3.20±0.84 vs 5.30±1.30),术中调控测试时间也短于传统穿刺组[(20.80±3.27)min vs(27.60±4.6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01、3.255、2.916,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或穿刺点感染及出血,切口裂开,电极断裂、移位或脱出,刺激器部位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骶神经调控术中的骶神经孔穿刺安全性好,并可减少穿刺进针次数、缩短穿刺时间,提高术中调控测试的效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2003-2022年骶神经调控术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200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骶神经调控术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6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738篇、涉及57个国家/地区、543个机构、689位作者。其中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杂志发文量最多,Journal of Urology杂志被引用量第一。共有602个关键词,形成10个关键词聚类,聚类词有“骶神经调控术”“排尿功能障碍”“大便失禁”等。30个突现词,近些年的突现词有“胫神经刺激”“植入式神经刺激器”“骶神经调控术”等。结论骶神经调控术领域的研究热度呈上升趋势,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对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及趋势作出直观展示,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方向及思路。
文摘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3D打印技术在骶神经调控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入住我院行骶神经调控术治疗的患者15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穿刺组(n=10),采用传统X线透视下十字定位法;3D打印导航模板穿刺组(n=5),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个性化穿刺导航模板定位法。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评估指标为穿刺时间、穿刺进针次数、术中调控测试时间,术后并发症评估指标为伤口出血,伤口感染,伤口裂开,电极断裂、移位或脱出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骶神经孔大小、骶尾椎畸形、疾病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3D打印导航模板穿刺组术中穿刺时间短于传统穿刺组[(9.10±2.73)min vs(26.20±5.67)min],穿刺进针次数少于传统穿刺组(3.20±0.84 vs 5.30±1.30),术中调控测试时间也短于传统穿刺组[(20.80±3.27)min vs(27.60±4.6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01、3.255、2.916,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或穿刺点感染及出血,切口裂开,电极断裂、移位或脱出,刺激器部位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骶神经调控术中的骶神经孔穿刺安全性好,并可减少穿刺进针次数、缩短穿刺时间,提高术中调控测试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