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6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工程骨在颅颌面骨缺损临床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1
作者 柴岗 张艳 +2 位作者 刘伟 崔磊 曹谊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676-1681,共6页
目的 探索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 (hBMSC)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在治疗临床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可行性。方法 自 1999到 2 0 0 2年间 ,选择颅颌面骨缺损病 11例 (外伤性颅骨缺损 4例 ,先天性梨状孔周围骨凹陷畸形 7例 )进行治疗研究。从... 目的 探索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 (hBMSC)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在治疗临床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可行性。方法 自 1999到 2 0 0 2年间 ,选择颅颌面骨缺损病 11例 (外伤性颅骨缺损 4例 ,先天性梨状孔周围骨凹陷畸形 7例 )进行治疗研究。从患者髂前上棘穿刺取骨髓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 ,经体外成骨诱导和扩增至第 3代。将诱导的hBMSC ,与部分脱钙骨 (partlydemineralizedbonematrix,pDBM)复合 ,并于体外培养一周后 ,手术回植骨缺损区。选择 3例梨状孔凹陷畸形患者 ,在凹陷明显侧植入hBMSC/pDBM复合物 ,对侧轻度凹陷区仅植入单纯pDBM。分别于术后 1,3,6 ,12 ,2 4 ,4 8,5 0个月进行临床外形和三维CT检查随访。 2例患者在Ⅱ期手术时 ,取少量植入物活检 ,行组织学 (HE染色 ) ,免疫组织化学 (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 )检测。结果 患者三维CT检查结果示术后 3~ 6月能形成组织工程化骨 ,并修复骨组织缺损。术后 1~ 2 .5年的随访表明组织工程骨稳定存在 ,无明显骨吸收现象 ,临床治疗效果稳定。组织工程骨活检标本HE染色显示其组织学结构与正常松质骨相同 ,并有典型软骨内化骨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有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阳性表达。而植入的单纯部分脱钙骨于术后 3~ 6月吸收 ,组织学显示为脱钙骨降解碎片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缺损 组织工程 颅颌面部 密度梯度离心法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Down-Regulation of Neurocan Expression in Reactive Astrocytes Promotes Axonal Regeneration and Facilitates the Neurorestorative Effects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in the Ischemic Rat Brain 被引量:51
2
作者 LI HONG SHEN YI LI +2 位作者 QI GAO SMITA SAVANT-BHONSALE AND MICHAEL CHOPP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年第6期404-410,共7页
脑卒中后缺血组织边界形成胶质疤痕,抑制轴突再生。神经蛋白聚糖是一种轴突延长抑制分子,在卒中后胶质疤痕中表达上调。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可降低胶质疤痕壁的厚度,加速缺血周边区的轴突重塑。为了进一步明确BMSCs在轴突再生中的作... 脑卒中后缺血组织边界形成胶质疤痕,抑制轴突再生。神经蛋白聚糖是一种轴突延长抑制分子,在卒中后胶质疤痕中表达上调。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可降低胶质疤痕壁的厚度,加速缺血周边区的轴突重塑。为了进一步明确BMSCs在轴突再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本文重点研究脑缺血组织中BMSCs对神经蛋白聚糖表达的作用。31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 h,24 h后从中选择16只给予尾静脉注射3×106鼠BMSCs(BMSCs组),15只注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对照组)。缺血后8 d处死实验大鼠,免疫染色表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蛋白聚糖的原始来源,且BMSCs组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的神经聚糖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高于对照组,这在蛋白印迹分析中得到确认。为了进一步检测BMSCs在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蛋白聚糖表达中的作用,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法从缺血周边区收集单纯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BMSCs组的神经蛋白聚糖基因表达明显下调(n=4/组)。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也表现出相同改变,糖氧剥离的星形胶质细胞再给氧时与BMSCs共培养会抑制神经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上调(n=3/组)。本研究表明BMSCs通过下调梗死周边星形胶质细胞中神经蛋白聚糖的表达来促进轴突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卒中 轴突再生 神经蛋白聚糖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8
3
作者 陈克明 葛宝丰 +4 位作者 马慧萍 刘兴炎 白孟海 马丽萍 吕明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42-645,632,共5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了解其是否具有促进骨形成活性。方法将10-8、10-7、10-6、10-5和10-4mol/L 5种浓度的淫羊藿苷分别加入原代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中,采用MTT法分析细胞增殖...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了解其是否具有促进骨形成活性。方法将10-8、10-7、10-6、10-5和10-4mol/L 5种浓度的淫羊藿苷分别加入原代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中,采用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在成骨性诱导培养条件下,比较淫羊藿苷组和不加药的对照组间在碱性磷酸酶阳性克隆数(CFU-FALP)、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分泌量、钙盐沉积量和钙化结节数等方面的差异,采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成骨性分化的标志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淫羊藿苷无促进细胞增殖活性,但10-5mol/L及更高浓度抑制细胞增殖。10-5mol/L淫羊藿苷强烈促进原代培养rBMSCs的成骨性分化,表现在加药组的CFU-FALP数量、胞内ALP活性、骨钙素分泌量、钙盐沉积量和钙化结节数等在培养不同阶段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包括骨涎蛋白、骨桥素、类胰岛素-I和BMP2等在内的多种标志蛋白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提高。结论淫羊藿苷强烈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性分化,表明其具有促进骨形成生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性分化 增殖
下载PDF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缺损模型的建立及初步观察 被引量:30
4
作者 曾宪利 裴国献 +5 位作者 金丹 唐光辉 王学明 刘晓霞 曾俊岭 张文高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通过对猕猴的解剖和实验,初步建立一种可行的利用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段性缺损的动物模型。方法对一只自然死亡的猕猴进行新鲜解剖,观察其胫骨的形态及周围知名血管束的解剖路径;将10只猕猴双侧胫骨(共20处)制成中段20mm骨... 目的通过对猕猴的解剖和实验,初步建立一种可行的利用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段性缺损的动物模型。方法对一只自然死亡的猕猴进行新鲜解剖,观察其胫骨的形态及周围知名血管束的解剖路径;将10只猕猴双侧胫骨(共20处)制成中段20mm骨-骨膜缺损模型,随机平均分成2组,实验组在缺损处填塞由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和具有特殊外型(侧槽和中空管)的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体外构建的复合物,在中空管内移入隐动、静脉的一段,组织工程骨外被带蒂深筋膜;对照组只填塞组织工程骨。另取2只猕猴的无填充物胫骨缺损作对照。钢板螺钉固定。在4、8、12周时间点分别行放射线检测,墨汁灌注标本,组织学检测及标本大体观察。结果各时间点上,实验组在成骨、血管化程度及材料吸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填充任何材料的缺损无愈合。各组猕猴术后一般表现无差异;术前、术后表现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组实验所建立的猕猴胫骨段性缺损修复模型及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为组织工程骨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血管化 猕猴 骨缺损 骨髓基质干细胞 Β-磷酸三钙
原文传递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5
作者 费腾 阎作勤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4期63-66,共4页
股骨头坏死为骨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其中长期或大剂量应用皮质激素已成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首位发病因素,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有多种学说,包括:血管内凝血学说、脂肪代谢紊乱及骨内高压学说、... 股骨头坏死为骨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其中长期或大剂量应用皮质激素已成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首位发病因素,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有多种学说,包括:血管内凝血学说、脂肪代谢紊乱及骨内高压学说、动脉血管炎学说等。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干细胞等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研究中的不断深入,细胞凋亡、骨髓基质干细胞脂肪分化、基因多态性等被认为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为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发病机制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血管内凝血学说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内高压学说 脂肪代谢紊乱 发病因素
原文传递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liver fibrosis 被引量:32
6
作者 Wei Zhao Jun-Jie Li +6 位作者 Da-Yong Cao Xiao Li Lin-Ying Zhang Yong He Shu-Qiang Yue De-Sheng Wang Ke-Feng Do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048-1058,共11页
AIM: To compa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ransplant sites i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based therapy for liver fibrosis. METHODS: MSCs isolated from Sprague Dawley (SD) rats were induced into hepatocyt... AIM: To compa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ransplant sites i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based therapy for liver fibrosis. METHODS: MSCs isolated from Sprague Dawley (SD) rats were induced into hepatocyte-like cells. Liver fibrosis in SD rats was induced with carbon tetrachloride. Following hepatocyte induction in vitro, 4',6-diamidino- 2-phenylindole (DAPI)-labeled MSCs were transplanted by intravenous, intrahepatic, and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Histopathological stain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liver regeneration among different MSC injection modalities. The expression differences of interleukins, growth factor, extracellular matrix,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were examined by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nd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ESULTS: Four days after exposure to hepatocyte differentiation medium, MSCs that did not express hepatocyte markers could express α-fetoprotein, albumin, and cytokeratin 18. The results of histopathological stain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intravenous injection is more effective at rescuing liver failure than other injection modalities. DAPI-labeled cells were found around liver lobules in all three injection site groups, but the intravenous group had the highest number of cells. PCR and ELISA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interleukin-10 (IL-10) was highest in the intravenous group, whereas il1β, il6, tnfα and tgfβ, which can be regulated by IL10 and are promoters of liver fibrosi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other groups. CONCLUSION: MSC administration is able to protect against liver fibrosis. Intravenous injection is the most favorable treatment modality through promotion of IL10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epatocyte differentiation Intravenous injection Liver fibrosis INTERLEUKIN-10
下载PDF
荧光活性染料DiI标记观察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部分脱钙骨粘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东 崔磊 +5 位作者 舒朝锋 柳向东 张英 柴岗 刘伟 曹谊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通过荧光活性染料DiI标记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在部分脱钙骨上的粘附。方法用DiI标记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部分脱钙骨上,测定细胞的粘附率。于接种后第2、4、7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状况。结果DiI标记的骨... 目的通过荧光活性染料DiI标记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在部分脱钙骨上的粘附。方法用DiI标记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部分脱钙骨上,测定细胞的粘附率。于接种后第2、4、7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状况。结果DiI标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粘附率为(99.9±0.2)%,未标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粘附率为(99.1±1)%,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7天时细胞脱钙骨内孔覆盖。结论荧光活性染料DiI标记不影响骨髓基质干细胞在部分脱钙骨支架上的粘附,是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脱钙骨支架上粘附状况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活性染料 DII 骨髓基质干细胞 脱钙骨 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小肠粘膜下层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开刚 曾炳芳 张长青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了解猪小肠粘膜下层(SIS)的细胞相容性,探讨用SIS为生长载体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筑组织工程骨的可能性。方法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猪小肠粘膜下层,将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SIS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分别进行组织学、相差显微镜和... 目的了解猪小肠粘膜下层(SIS)的细胞相容性,探讨用SIS为生长载体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筑组织工程骨的可能性。方法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猪小肠粘膜下层,将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SIS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分别进行组织学、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经物理和化学处理的SIS纯度高,孔隙多,胶原纤维未受损;BMSCs在SIS材料上生长、粘附、增殖,并能长入材料的孔隙内,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结论SIS的细胞相容性良好,不影响BMSCs的形态,对细胞生长和功能表达无抑制作用,可以用作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小肠粘膜下层 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续断皂苷Ⅵ对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李家 林晓晟 +1 位作者 王雅冰 苏俭生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续断皂苷VI(ASA VI)对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及对小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MTT法、钙浓度检测及RT-q PCR方法评价ASA VI对BMSCs细胞活力、成骨分化及Wnt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通过Micro-CT... 目的:探讨续断皂苷VI(ASA VI)对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及对小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MTT法、钙浓度检测及RT-q PCR方法评价ASA VI对BMSCs细胞活力、成骨分化及Wnt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通过Micro-CT定量分析ASA VI对去卵巢(OVX)小鼠骨形态计量参数的影响。结果:适宜浓度下的ASA VI能提高BMSCs的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基质矿化,升高BMP-2、Runx2、β-catenin、OCN的基因表达,Wnt信号阻断剂(DKK-1)能降低这些成骨基因表达。ASA VI能增加OVX小鼠的股骨骨量,改善骨小梁微结构。结论:ASA VI促进BMSCs成骨分化,Wnt信号可参与了ASA VI诱导的成骨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断皂苷VI 骨质疏松症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右归饮含药血清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为成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吴云刚 张志平 《江西中医药》 2006年第7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右归饮对体外人骨髓分化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右归饮含药血清加入人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的培养体系,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法及细胞内ALP含量检测反映其促进成骨的功能。结果形态学观察及MTT法表明,右归饮对成... 目的观察右归饮对体外人骨髓分化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右归饮含药血清加入人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的培养体系,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法及细胞内ALP含量检测反映其促进成骨的功能。结果形态学观察及MTT法表明,右归饮对成骨细胞的增殖起促进作用,钙结节染色及细胞内ALP含量测定表明右归饮对成骨细胞的活性有促进作用(P<0.05)。结论右归饮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的成骨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归饮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应用珊瑚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物修复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祝联 崔磊 +3 位作者 王敏 王倬 刘伟 曹谊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83-488,共6页
目的探索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分离、定向诱导和扩增羊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采用VonKossa染色、检测Ⅰ型胶原表达、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和骨钙蛋白含量等方法,研究体外培养、扩增后的BMSCs生物学特性和成... 目的探索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分离、定向诱导和扩增羊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采用VonKossa染色、检测Ⅰ型胶原表达、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和骨钙蛋白含量等方法,研究体外培养、扩增后的BMSCs生物学特性和成骨能力。在动物模型中,分别使用单纯珊瑚和珊瑚、BMSCs复合物修复羊股骨中段25mm缺损。根据羊股骨的解剖特点,将珊瑚制成长25mm、内径10mm、外径16mm的圆桶状植入骨缺损的部位。术后摄X线片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BMSCs经诱导分化后,具有成骨细胞表型和功能。珊瑚、BMSCs复合物可再生新骨组织,并完好修复股骨缺损。珊瑚、BMSCs复合物修复股骨缺损能力优于单纯珊瑚,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组织工程化骨可再生骨组织,组织工程技术可用于修复股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缺损 修复 BMSC 珊瑚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技术 骨组织 复合物 细胞培养液 定向诱导
原文传递
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1
12
作者 曹罡 毛天球 +1 位作者 席庆 陈富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探讨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作为种子细胞来源之一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后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获取人胎儿骨髓于含 10 0 m L· L- 1 胎牛血清的 DMEM培养液中培养 ;将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进行诱导 ,2~ 3wk后行钙... 目的 探讨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作为种子细胞来源之一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后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获取人胎儿骨髓于含 10 0 m L· L- 1 胎牛血清的 DMEM培养液中培养 ;将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进行诱导 ,2~ 3wk后行钙化结节 Vonkossa和碱性磷酸酶 (AL P)钙钴染色 ;同时绘制诱导前后细胞的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内 AL P含量变化 ,并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 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增殖速度变慢 ,但合成 AL P的能力明显增强 (P<0 .0 5 ) ;Vonkos-sa和 AL P染色呈阳性 .结论 骨髓基质干细胞取材方便 ,易于诱导为成骨细胞 ,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应用前景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培养 组织工程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体外培养 被引量:19
13
作者 任高宏 裴国献 +4 位作者 王钢 金丹 魏宽海 陈莉光 陈滨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 研究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成骨能力及生物学特性 ,探讨简便易行的成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为骨组织工程选择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 因诊断需要抽取健康成人骨髓组织 ,在含体积分数为 10 %胎牛血清的DMEM... 目的 研究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成骨能力及生物学特性 ,探讨简便易行的成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为骨组织工程选择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 因诊断需要抽取健康成人骨髓组织 ,在含体积分数为 10 %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 ,置于 37℃、含体积分数为 5 %的CO2 湿化空气孵箱中培养 ,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 ,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E染色、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增殖和分化情况 ,并测定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 (MTT法 )、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结节形成能力。结果 采用本法在体外培养的成人成骨细胞生长良好 ,生化指标稳定 ,表现出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论 本实验方法取材方便 ,所培养的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骨缺损
下载PDF
力学刺激影响猪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软骨形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天一 周广东 +5 位作者 苗春雷 魏娴 陈付国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1997-2001,共5页
目的 研究力学刺激对猪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影响。方法 取第二代猪BMSC以 5× 10 7/cm3 的密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 /聚羟基乳酸 (PGA/PLA)圆盘形支架上 ,一周后均改用软骨诱导液 [高糖DMEM培养基含 10 %... 目的 研究力学刺激对猪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影响。方法 取第二代猪BMSC以 5× 10 7/cm3 的密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 /聚羟基乳酸 (PGA/PLA)圆盘形支架上 ,一周后均改用软骨诱导液 [高糖DMEM培养基含 10 %胎牛血清 (FBS)、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10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I 5 0ng/ml、地塞米松 4 0ng/ml]体外培养。根据不同的施加力分为 3组 :离心组设定离心力 10 0g ,2次 /d ,30min/次 ,间隔 12h ;摇床组设定为 80r/min ,每天施力 8h ;静止培养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第 4周、第 8周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聚糖(GAG)定量等检测 ,比较不同力学刺激对诱导BMSC体外软骨形成的影响。结果第 4周时两实验组 ,即摇床组及离心组形成的细胞材料复合物基本保持原来的体积与外形 ,软骨陷窝形成 ,呈结节状或巢状分布并伴有GAG沉积及胶原合成 ,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静止组体积缩小 ,有少量软骨陷窝结构形成 ;8周时两实验组形成的细胞材料复合物形状保持良好 ,浅灰白色 ,光泽好 ;HE染色结果显示大量成熟软骨陷窝形成 ,核仁清楚并有多处分裂相 ,细胞外基质沉积均匀 ;Safranin O染色显示有大量的GAG形成 ,Masson染色显示有较多新生胶原组织形成 ,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骨髓基质干细胞 体外软骨形成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对犬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许春姣 翦新春 +3 位作者 郭峰 高清平 彭解英 徐锡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诱导培养的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分化成骨作用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改良Gomori钙-钴法、茜素红染色法检测BMSCs分化成骨的能力。用四唑盐(MTT)比色和酶动力学方法测定不同浓度和...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诱导培养的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分化成骨作用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改良Gomori钙-钴法、茜素红染色法检测BMSCs分化成骨的能力。用四唑盐(MTT)比色和酶动力学方法测定不同浓度和时间的APS对诱导培养的BMSCs增殖影响以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诱导条件下BMSCs具有成骨细胞活性,瑞氏-姬姆萨染色呈深蓝色,改良Gomori钙-钴法将细胞及矿化结节染成黑色,茜素红染色法见细胞及矿化结节成红色。第1、3天时,低浓度(0.005mg/mL)APS可促进诱导培养的BMSCs增殖;而第5天时,高浓度(50mg/mL)APS则明显抑制诱导培养的BMSCs增殖。第5天,透射电镜下,0.005mg/mLAPS组细胞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增多,细胞外基质分泌增加;50mg/mLAPS组细胞发生退变,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明显减少,且二者明显肿胀、变性、膜结构破坏。结论短期低浓度APS能促进诱导培养的BMSCs的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和向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黄芪多糖 分化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会珍 李蒙 +1 位作者 李瑞玉 吴立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979-984,共6页
背景:中药淫羊藿一直以来被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骨缺损的修复。目的:探讨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数据库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影响研究的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 背景:中药淫羊藿一直以来被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骨缺损的修复。目的:探讨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数据库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影响研究的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检测淫羊藿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钙素、骨涎蛋白等,了解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机制。结果与结论: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在诱导培养的早期淫羊藿苷可以提高细胞的磷酸酶活性,在诱导培养的晚期增加细胞钙化结节数,促进骨钙素分泌量,显著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成蛋白2、胰岛样生长因子1、骨桥蛋白和骨涎蛋白等的表达水平。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性分化有促进作用,可作为一种良好的骨诱导活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 淫羊藿 淫羊藿苷 分化 增殖 成骨性分化 骨形成 骨吸收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下载PDF
骨折合并中枢神经损伤后其愈合加速的原因 被引量:22
17
作者 周海斌 郑祖根 +2 位作者 董启榕 周晓中 谢宗刚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 探讨骨折合并中枢神经损伤后 ,骨折愈合加速的机制。方法 将 30例住院患者和 5例健康自愿者分为 4组 (单纯脑外伤、骨折合并脑外伤、单纯骨折各 1 0例 ,正常组 5例 )。于受伤后 3、 7、 1 4d抽取外周静脉血离心后得血清 ,用ELIS... 目的 探讨骨折合并中枢神经损伤后 ,骨折愈合加速的机制。方法 将 30例住院患者和 5例健康自愿者分为 4组 (单纯脑外伤、骨折合并脑外伤、单纯骨折各 1 0例 ,正常组 5例 )。于受伤后 3、 7、 1 4d抽取外周静脉血离心后得血清 ,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GF - 1含量 ,并用 0 1 %、 1 %、 1 0 %三种浓度的血清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MTT法测定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化增殖情况。结果 单纯脑外伤、骨折合并脑外伤组IGF - 1含量相似于正常组 ,但均高于单纯骨折组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4组血清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并且呈浓度依赖性。高浓度血清 (1 0 % )的促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呈现差异 ,脑外伤合并骨折组、脑外伤组同样相似于正常组 ,显著高于单纯骨折组。结论 ①与单纯骨折组相比 ,颅脑外伤后血清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②颅脑外伤后血清中IGF - 1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并不增加 ,但显著高于单纯骨折组。因此 ,体液调节因素 (IGF -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合并症 中枢神经损伤 骨折愈合加速 影响因素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异补骨脂素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明磊国 葛宝丰 +2 位作者 陈克明 马慧萍 翟远坤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124-2128,共5页
目的:研究异补骨脂素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及胫骨全骨髓,利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单核层细胞,培养于含10%FBS的DMEM-F12培养液中,3 d后首次换... 目的:研究异补骨脂素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及胫骨全骨髓,利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单核层细胞,培养于含10%FBS的DMEM-F12培养液中,3 d后首次换液,9 d后成骨性诱导培养并用药物干预。异补骨脂素在培养基中终浓度分别为1×10-4,1×10-5,1×10-6,1×10-7 mol.L-1。增殖分析采用MTT法,于成骨性诱导培养第4,8,12,16天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钙盐沉积量、骨钙素分泌量,第15天进行ALP和钙化结节组织化学染色及计数。成骨性诱导后不同时间点提取总RNA,Real-time RT-PCR法检测bFGF,IGF-1,Osterix与Runx-2等成骨性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异补骨脂素剂量依赖性抑制BMSCs增殖,但能促进其成骨性分化,表现为提高BMSCs的ALP活性、促进骨钙素分泌、钙盐沉积量、增加钙化结节数量、提高bFGF,IGF-1,Osterix,Runx-2 mRNA表达水平。结论:终浓度为1×10-5 mol.L-1异补骨脂素能显著促进BMSCs的成骨性分化,证明异补骨脂素是中药补骨脂中抗骨质疏松的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分化 增殖 异补骨脂素 bFGF IGF-1 OSTERIX Runx-2
原文传递
新型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支架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胡稷杰 裴国献 +3 位作者 全大萍 金丹 魏宽海 黄爱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类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及体外粘附情况,为制备负载多种细胞因子的PLGA类支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抽取新西兰兔骨髓,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取单核细胞,经条件培养液体外诱导、扩增。设立空...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类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及体外粘附情况,为制备负载多种细胞因子的PLGA类支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抽取新西兰兔骨髓,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取单核细胞,经条件培养液体外诱导、扩增。设立空白BMSCs组和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的β-磷酸三钙(β-TCP)为对照组。BMSCs以1×106/mL浓度接种于PLGA和β-TCP上,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及细胞与材料的附着情况。以MTT实验、流式细胞仪等手段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BMSCs可较好粘附于PLGA支架上,且该PLGA类支架对细胞增殖、生长周期无明显影响。结论该PLGA类支架的细胞相容性较好,并可进一步作为多种细胞因子载体构建缓释型支架,从而用于骨组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支架 Β-磷酸三钙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细胞相容性
原文传递
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 被引量:25
20
作者 童培建 厉驹 +1 位作者 瞿杭波 陈峥嵘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5月-2006年5月,对48例四肢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采用经皮注射MSCs进行治疗。结果48例患者获3~48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42例患者达到骨性...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5月-2006年5月,对48例四肢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采用经皮注射MSCs进行治疗。结果48例患者获3~48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42例患者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注射MSCs的时间)为4.7个月(3~6个月),X线显示骨折线消失和骨痂形成。结论经皮自体MSCs移植术是一种治疗四肢骨干骨不连的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自体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折 四肢 骨不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