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4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965名汉族骨髓供者HLA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96
1
作者 吴国光 邓志辉 +9 位作者 高素青 程良红 金士正 周丹 李桢 邹红岩 张旋 魏天莉 程曦 王大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3-477,共5页
目的 分析中国汉族骨髓供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多态性 ,并寻找和鉴定新的HLA等位基因。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DNA测序技术以及分子克隆等以DNA为基础的HLA基因分型技术。结果 共鉴定 6 96 5人份无关汉族骨髓供者... 目的 分析中国汉族骨髓供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多态性 ,并寻找和鉴定新的HLA等位基因。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DNA测序技术以及分子克隆等以DNA为基础的HLA基因分型技术。结果 共鉴定 6 96 5人份无关汉族骨髓供者的HLA A、B、DRB1座位上的等位基因 ,其中 4 70 7人份为南方汉族个体 ,2 2 5 8人份为北方汉族个体。在受检群体中共检出 72种HLA特异性 ,包括过去很少在汉族人群中被检测到的HLA A2 5、A34、A74、B4 1、B4 2、B5 3、B73、B81等。HLA A、B、DRB1座位上尚未被检测出的空白基因频率分别小于 0 .2 0 % ,0 .2 5 %和 0 .70 %。发现 3个新等位基因 ,已被WHO命名为HLA A 0 2 5 3N ,HLA A 1114和HLA B 5 6 10。结论 在骨髓供者HLA分型中使用以DNA为基础的基因分型技术 ,可以得到精确可靠的基因频率以及发现新的等位基因。一些HLA基因在南北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异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募集到带有不同HLA分型的骨髓供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骨髓 HLA多态性 组织相容性试验 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
原文传递
稀土元素的骨蓄积性、毒性及其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 被引量:96
2
作者 陈祖义 朱旭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1,共4页
综合论述了稀土元素在机体内的蓄积性及其毒性效应,分析了稀土农业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群骨系统健康的潜在危害。稀土元素被长期低剂量摄入,可在骨组织中蓄积,导致骨组织结构变化,骨髓微核率增高,产生遗传毒性。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生物效应 骨骼 骨髓 蓄积性 毒性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与培养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0
3
作者 刘晓丹 郭子宽 +2 位作者 李秀森 张双喜 毛宁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 :建立并优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 ,MSCs)分离纯化及培养扩增的方法。方法 :利用Percoll( 1.0 73g/ml)及Ficoll Hypaque( 1.0 77g/ml)两种分离介质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 ,筛选体外培养MSCs适宜的血清及浓度 ,通过... 目的 :建立并优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 ,MSCs)分离纯化及培养扩增的方法。方法 :利用Percoll( 1.0 73g/ml)及Ficoll Hypaque( 1.0 77g/ml)两种分离介质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 ,筛选体外培养MSCs适宜的血清及浓度 ,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MSCs的纯度。结果 :经Percoll分离 ,应用 10 %筛选出的血清培养与扩增的MSCs ,细胞纯度可达 95%左右 ;相反 ,应用常规Ficoll Hypaque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或增加血清浓度 ,MSCs纯度显著下降。结论 :建立了一种稳定而实用的体外分离与培养MSCs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 培养 流式细胞学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0
4
作者 李秀森 郭子宽 +4 位作者 杨靖清 刘晓丹 侯春梅 唐佩弦 毛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6-348,共3页
从人骨髓中分离人间充质干细胞 (MSCs) ,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增殖状态 ,MTT实验检测不同细胞因子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表面抗原特征并观察细胞组织化学特点。结果 :MSCs具有独特的表征 ,即CD2 9,CD4... 从人骨髓中分离人间充质干细胞 (MSCs) ,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增殖状态 ,MTT实验检测不同细胞因子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表面抗原特征并观察细胞组织化学特点。结果 :MSCs具有独特的表征 ,即CD2 9,CD44 ,CD16 6阳性 ,CD34,CD45 ,HLA DR和荆豆素阴性。细胞化学结果显示 ,几乎所有细胞酸性萘酚醋酸酯酶 (ANAE)及糖原 (PAS反应 )阳性 ,酸性磷酸酶 (ACP)及苏丹黑反应 (SB)阴性 ,约5 %细胞碱性磷酸酶 (ALP)阳性。细胞倍增时间约为 30h ,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约 10 %细胞处于S期。MTT结果表明 ,MSCs对多种细胞因子的增殖反应性不同 ,TNF α ,IFN γ ,干细胞因子 (SC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提示 :MSCs是一群均一的细胞 ,具有独特的增殖、表征及组织化学特征。MSCs对细胞因子的不同反应性 ,为筛选合适的细胞体外扩增及维持体系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细胞因子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多能性研究 被引量:48
5
作者 傅文玉 路艳蒙 朴英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目的 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并检测其多能性。方法 抽取人胚胎股骨骨髓 ,Percoll分离液梯度分离后 ,将含MSC的低密度层培养于MSCGM培养基并扩增MSC。将MSC种植于裸鼠皮下 ,4周后观察MSC的分化情况。结果... 目的 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并检测其多能性。方法 抽取人胚胎股骨骨髓 ,Percoll分离液梯度分离后 ,将含MSC的低密度层培养于MSCGM培养基并扩增MSC。将MSC种植于裸鼠皮下 ,4周后观察MSC的分化情况。结果 成功地进行了人MSC的原代和传代培养。植入裸鼠体内后MSC可分化成骨、软骨、脂肪、骨骼肌、肌腱样组织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分化 骨髓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Phase 1 human trial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被引量:76
6
作者 Mehdi Mohamadnejad Mehrnaz Namiri +6 位作者 Mohamad Bagheri Seyed Masiha Hashemi Hossein Ghanaati Narges Zare Mehrjardi Saeed Kazemi Ashtiani Reza Malekzadeh Hossein Baharvand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4期3359-3363,共5页
AIM: To evaluat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enriched CD34+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x through the hepatic artery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METHODS: Four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AIM: To evaluat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enriched CD34+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x through the hepatic artery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METHODS: Four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were included. Approximately 200 mL of the bone marrow of the patients was aspirated, and CD34+ stem cells were selected. Between 3 to 10 million CD34+ cells were isolated. The cells were slowly infused through the hepatic artery of the patients.RESULTS: Patient 1 showed marginal improvement in serum albumin an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other test results. In patient 2 prothrombin time was decreased; however, her total bilirubin, serum creatinine, and 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score worsened at the end of follow up. In patient 3 there was improvement in serum albumin, porthrombin time (PT), and MELD score. Patient 4 developed radiocontrast nephropathy after the procedure, and progressed to type 1 hepatorenal syndrome and died of liver failure a few days later. Because of the major side effects seen in the last patient, the trial was prematurely stopped.CONCLUSION: Infusion of CD34+ stem cells through the hepatic artery is not safe in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Radiocontrast nephropathy and hepatorenal syndrome could be major side effects. However, this study doesnot preclude infusion of CD34+ stem cells through other rou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RHOSI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Quality of life 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 score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94例不同病变分期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9
7
作者 谷涌泉 张建 +13 位作者 齐立行 郭连瑞 汪忠镐 张淑文 李建新 徐娟 苏力 冀冰心 俞恒锡 李学锋 崔世军 罗涛 武欣 董宗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8期7-10,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慢性下肢缺血间歇性跛行期、静息痛期、溃疡期和坏疽期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方法:选取2003-03/2005-0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慢性下肢缺血患者94例(102条患肢),男59例,女35例,年龄平均69.5岁。病因:糖...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慢性下肢缺血间歇性跛行期、静息痛期、溃疡期和坏疽期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方法:选取2003-03/2005-0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慢性下肢缺血患者94例(102条患肢),男59例,女35例,年龄平均69.5岁。病因:糖尿病性下肢缺血90条患肢(84例患者),单纯动脉硬化闭塞症7条患肢(6例患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条下肢(4例患者)。间歇性跛行期13条患肢(12例患者);静息痛期41条患肢(38例患者);组织缺损期包括溃疡期和坏疽期,分别有26条患肢(24例患者)和22条患肢(20例患者)。①全部患者均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采用下肢局部肌肉注射、下肢动脉腔内注射、下肢局部肌肉注射和动脉腔内注射同时进行3种方法。下肢局部肌肉注射是将经过分离、提纯的自体骨髓干细胞,采用多点方法注射在患肢缺血部位的肌肉内;下肢动脉腔内注射是将骨髓干细胞注射在下肢动脉腔内,注射时要用球囊导管阻断下肢动脉闭塞处的近端血流,时间3~5min;下肢局部肌肉注射并动脉腔内注射的方法是同时采用前2种方法进行移植。②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主观指标的评估:间歇性跛行期根据在正常速度下行走的距离分为5级(0级:行走≥500m,无疼痛;1级:行走400~499m,有疼痛;2级:行走300~399m,有疼痛;3级:行走100~299m,有疼痛;4级:静息痛,无法行走或行走<100m,有疼痛)。静息痛期根据疼痛与否及疼痛程度分为5级(0级:无疼痛;1级:偶有疼痛,被问及能回忆起;2级:疼痛经常出现但能耐受,不需或偶用一般止痛剂;3级:经常使用一般止痛剂;4级:因疼痛影响睡眠,一般止痛剂难以缓解)。患肢冷感根据患肢有无冷感及冷感的程度分为5级(0级:无冷感;1级:受累肢体偶有发凉、怕冷的感觉;2级:受累肢体经常有发凉、怕冷的感觉;3级:受累肢体明显有冷、凉的感觉,采用局部保温措施后症状能得到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 移植 自体 局部缺血/治疗 腿/血液供给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小鼠骨髓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及动员作用 被引量:60
8
作者 翁玲 刘学英 +3 位作者 刘彦 张颖 赵林爱 邓筱玲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6-309,共4页
探讨APS P对正常或化疗后小鼠的骨髓、脾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促增殖及外周动员作用。给正常或经环磷酰胺化疗后的C5 7BL 6小鼠注射APS P ,然后取骨髓细胞、外周血细胞及脾细胞 ,并用荧光抗体PerCP Sca 1,APC c kit及PE Lineage(CD3,CD4... 探讨APS P对正常或化疗后小鼠的骨髓、脾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促增殖及外周动员作用。给正常或经环磷酰胺化疗后的C5 7BL 6小鼠注射APS P ,然后取骨髓细胞、外周血细胞及脾细胞 ,并用荧光抗体PerCP Sca 1,APC c kit及PE Lineage(CD3,CD4 ,CD8,Tr119,B2 2 0 CD11b ,Gr 1)进行染色标记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造血干细胞(Lin c kit+ Sca 1+ )数量变化。注射APS P能使正常及化疗小鼠骨髓、脾及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一作用可能是由于APS P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 ,而在外周血及脾中的增加则可能是由于APS P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外周动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小鼠 骨髓 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 细胞增殖 癌症
下载PDF
血小板及骨髓象变化在危重病临床监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62
9
作者 陈德昌 李红江 +1 位作者 毛居卫 杨兴易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研究血小板及骨髓象变化在危重病临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ICU危重病患者 2 13例 ,入选标准为各种原因所致的SIRS和MODS。回顾性将病例分为死亡组 (n=6 2 ) 和存活组 (n=15 1)。入院后当天及 3、 7、 10d进行APACHEⅡ评分和血小... 目的 研究血小板及骨髓象变化在危重病临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ICU危重病患者 2 13例 ,入选标准为各种原因所致的SIRS和MODS。回顾性将病例分为死亡组 (n=6 2 ) 和存活组 (n=15 1)。入院后当天及 3、 7、 10d进行APACHEⅡ评分和血小板检查 ,入院后次日对各种体液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35例患者在入ICU后 2 4小时内进行骨髓象检查。结果 入ICU时存活组和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增高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治疗 7d和 10d后 ,存活组下降至 10分以下 ,而死亡组上升至 2 0分以上 (P <0 0 1)。血小板在入院时两组均降低 ,但在治疗 7d和 10d死亡组患者血小板再度进行性下降 ,而存活组上升至正常范围 (P <0 0 0 1)。严重的阴沟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MRA)和真菌性脓毒症 ,血小板低下的发生率分别为 72 3%、 89 6 %和 93 5 %。危重病患者骨髓象显示存活组带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浆细胞、巨核细胞明显高于死亡组 (P <0 0 5 ) ,而淋巴细胞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 (P <0 0 1)。结论 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和骨髓抑制能较正确、敏感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而血小板检查快速、简单易行在临床上更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骨髓 全血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脓毒症 危重病 监测
原文传递
成人和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呼莹 马丽 +2 位作者 马冠杰 姜学英 赵春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45-648,共4页
目的 比较成人和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差异 ,为临床选择使用MSC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正常人和胎儿骨髓单个核细胞 ,在SF培养基中进行MSC培养 ,测定生长曲线。电镜观察MSC形态 ,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MSC表型测... 目的 比较成人和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差异 ,为临床选择使用MSC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正常人和胎儿骨髓单个核细胞 ,在SF培养基中进行MSC培养 ,测定生长曲线。电镜观察MSC形态 ,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MSC表型测定和细胞周期分析 ;SA方法测定Ⅰ、Ⅲ型胶原和vWF因子表达 ;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苏丹黑染色及骨钙蛋白和脂蛋白酯酶mRNA的表达等来检测细胞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情况。结果 从成人和胎儿骨髓中可培养出MSC ,并保持多向分化潜能。两者在细胞形态、生长特性、表面抗原表达等方面是相似的。胎儿骨髓MSC的扩增潜力及多向分化能力明显强于成人MSC。成人骨髓MSC的粘附功能则强于胎儿。结论 从成人及胎儿骨髓中可分离培养出MSC ,在体外有效扩增且保持其低分化状态和多向分化能力。胎儿MSC较成人MSC更原始 ,具有更大的多向分化和体外扩增潜能 ,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而成人MSC支持造血、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和重建造血的功能则强于胎儿 ,具有更广泛的临床移植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比较研究 胎儿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黄芪保进小鼠粒系造血 被引量:59
11
作者 李美芬 蒋德昭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35-137,共3页
关键词 苋芪 骨髓 血细胞生成
下载PDF
川芎嗪改善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微环境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孙汉英 舒砚君 +3 位作者 刘文励 徐慧珍 沈安华 唐锦治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骨髓微环境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模型,胃饲川芎嗪注射液每次4mg,1天2次,第10天用氧分压传感针测定活体尺骨中段骨髓氧分压(PbO2),再观察其骨髓切片...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骨髓微环境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模型,胃饲川芎嗪注射液每次4mg,1天2次,第10天用氧分压传感针测定活体尺骨中段骨髓氧分压(PbO2),再观察其骨髓切片组织学,体外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培养基质细胞层的粘附能力。结果:川芎嗪组PbO2为10.32±1.27kPa,显著高于再障组(4.32±2.86kPa),P<0.001。再障组骨髓微血管扩张、断裂、瘀血,造血组织容量百分率为24.9%±9.6%,CFU-F为12.5±7.3/2×106骨髓有核细胞(BMNC)。川芎嗪组骨髓微血管较清楚、完整,无断裂及瘀血,造血组织容量百分率为52.8%±15.6%,CFU-F为31.5±10.6/2×106BMNC。川芎嗪组体外培养基质细胞粘附正常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的能力为72.7%±7.8%,与正常组(73.4%±3.4%)无差异,明显高于再障组(56.2%±9.8%),P<0.01。结论:川芎嗪能促进再障小鼠骨髓微血管的修复,增加对骨髓的供氧,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及其粘附功能。川芎嗪通过改善骨髓微环境而使骨髓造血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 微环境 川芎嗪
原文传递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B淋巴细胞数量及凋亡相关蛋白水平 被引量:51
13
作者 付蓉 邵宗鸿 +9 位作者 和虹 刘鸿 贾海蓉 孙娟 赵明峰 何广胜 施均 白洁 储榆林 杨天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36-238,共3页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IR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2 5例初诊患者 ,1 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正常的患者和 1 0名正常人骨髓总B淋巴细胞、CD5+ B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B淋巴细胞膜表面凋亡相关蛋...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IR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2 5例初诊患者 ,1 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正常的患者和 1 0名正常人骨髓总B淋巴细胞、CD5+ B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B淋巴细胞膜表面凋亡相关蛋白Fas抗原 (CD95)、胞浆内抗凋亡蛋白bcl 2的表达。结果 IRP初诊患者总B淋巴细胞、CD5+ 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和正常人 (P均 <0 .0 5) ,后两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三组B淋巴细胞Fas抗原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初诊患者B淋巴细胞胞浆内bcl 2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P均 <0 0 5) ,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各组间B淋巴细胞凋亡相关指数(CD1 9+ CD95+ /CD1 9+ bcl 2 + )比较 ,初诊组显著低于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和对照组 (P均 <0 .0 1 ) ,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B淋巴细胞的比例与治疗起效时间呈正相关 (r =0 .69,P <0 0 1 )。结论 IRP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与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骨髓 B淋巴细胞 免疫性疾病 细胞凋亡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激素诱导骨髓基质细胞成脂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李月白 殷力 +4 位作者 王义生 李杰 秦国斌 孟宪中 许建中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87-689,共3页
观察激素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的作用,揭示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学机制。方法 采用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取小鼠双侧股骨骨髓细胞,通过细胞贴壁、分离获取骨髓基质细胞。以地塞米松作为脂肪细胞分化诱导... 观察激素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的作用,揭示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学机制。方法 采用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取小鼠双侧股骨骨髓细胞,通过细胞贴壁、分离获取骨髓基质细胞。以地塞米松作为脂肪细胞分化诱导剂处理细胞,苏丹Ⅲ染色,光镜下脂肪细胞计数。结果以递增浓度(0、1× 10~-9、1× 10~-8、1× 10~-7、1× 10~-6 mol/L)地塞米松处理细胞并培养 21天后, 1×10~-6 mol/L组中诱导分化生成的脂肪细胞最多,对照组中脂肪细胞最少,各组脂肪细胞随地塞米松浓度增大而增多,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实验组细胞经高浓度(1×10~-7 mol/L)地塞米松处理并培养12天后,其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地塞米松能够直接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大量分化成脂肪细胞,其成骨分化减少,这可能是大剂量应用激素后股骨头骨髓内脂肪组织增多,骨内压升高,导致骨微循环障碍,同时骨修复过程缓慢,从而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股骨头坏死 骨髓 细胞分化 病理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TGF-β1抑制异体T细胞反应性 被引量:43
15
作者 陈健琳 郭子宽 +4 位作者 徐晨 李欲航 侯春梅 毛宁 陈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5-288,共4页
为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异体T细胞反应性下降的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异体T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前后CD4,CD8,CD25和CD28等的变化,同时应用RT-PCR测定MSC是否表达IL-4,IFN-γ和TGF-β1等细胞因子,并用ELISA的方法... 为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异体T细胞反应性下降的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异体T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前后CD4,CD8,CD25和CD28等的变化,同时应用RT-PCR测定MSC是否表达IL-4,IFN-γ和TGF-β1等细胞因子,并用ELISA的方法验证培养上清中蛋白的存在。结果显示,异体T细胞与MSC共培养后,CD8^+细胞增多,CD25^+细胞减少。RT-PCR检测结果证明MSC高表达TGF-β1基因,但不表达IL-4和IFN-γ基因。ELISA证实MSC培养上清存在TGF-β1蛋白,其72小时分泌量约为1ng/ml。结论:骨髓MSC在体外可使异体T细胞对异体抗原的反应性减低,这种作用体现在细胞亚群的改变与MSC分泌TGF-β1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为预防HLA不相合骨髓移植中GVHD的发生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T淋巴细胞 TGF-Β1 免疫反应 流式细胞术 免疫学
下载PDF
伴骨髓水肿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5
16
作者 李敏 梁翼 +3 位作者 吴晓惠 余文景 沙湖 于美玲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及关节液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与伴有骨髓水肿的膝骨关节炎(KO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KOA患者331例,根据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分为骨髓水肿组(172例)和非骨髓水肿组(159例),分... 目的探讨血清及关节液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与伴有骨髓水肿的膝骨关节炎(KO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KOA患者331例,根据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分为骨髓水肿组(172例)和非骨髓水肿组(159例),分别收集其临床症状、骨关节指数(WOMAC)评分,并同期检测其血清和关节液中IL-1β,IL-6,TNF—a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其炎症指标水平与骨髓水肿发生程度及其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KO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IL-18、IL-6,TNF-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血清r=0.24,0.38;关节液r=0.20,0.29;P均〈0.05);IL.6与TNF.d水平呈正相关(血清r=0-31,P〈0.05;关节液r=0.33,P〈0.05)。②KOA伴骨髓水肿组内,血清及关节液IL.6和TNF-a水平较KOA不伴骨髓水肿组高(血清F=8.139,7.172;关节液F=9.201,7.001,P均〈0.05);③血清及关节液IL.6,TNF.仅水平与KOA伴发骨髓水肿容积积分(血清t=0.27,0.26;关节液L=0.29,0.32;P均〈0.05)和程度积分(血清r=0.29,0.27;关节液L=0.29,0-31;P均〈0.05)呈正相关;④血清及关节液IL-1β,IL.6,TNF-a在伴有滑膜炎组的KOA中明显升高(骨髓水肿组血清F=3.931,5.866,5.514;关节液F=4.211,5.202,5.972;P均〈0.05。非骨髓水肿组血清F=3.513,3.114,7.112;关节液F=3.722,3.965,8.891;JP均〈0.05)。结论IL-1β,IL-6,TNF-a在KOA伴有滑膜炎时明显升高,在KOA伴骨髓水肿时尤以IL-6,TNF-a升高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 骨关节炎 骨髓 水肿
原文传递
麝香多肽体外诱导成年大鼠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肖庆忠 李浩威 +4 位作者 温冠媚 黄少华 张秀明 李艳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79-1182,T003,共5页
目的 :观察麝香多肽体外定向诱导成年大鼠和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方法 :采用含 10 0 - 15 0mg/L麝香多肽的无血清L -DMEM培养基诱导成年大鼠和人BMMSCs分化为神经元 ,免疫组... 目的 :观察麝香多肽体外定向诱导成年大鼠和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方法 :采用含 10 0 - 15 0mg/L麝香多肽的无血清L -DMEM培养基诱导成年大鼠和人BMMSCs分化为神经元 ,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 (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神经巢蛋白 (nestin)的表达。结果 :成年大鼠和人BMMSCs在加入含麝香多肽的无血清L -DMEM培养基诱导后 ,BMMSC胞体收缩 ,突起伸出 ,形似神经元 ;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nestin表达阳性 ,GFAP阴性。结论 :麝香多肽可以在体外诱导成年大鼠和人BMM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 神经元 麝香多肽 细胞分化
下载PDF
经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63例 被引量:51
18
作者 杨晓凤 王红梅 +5 位作者 许忆峰 张轶斌 徐波 吴雁翔 吕欣 林慧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经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08/2005-12在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细胞治疗中心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接受动脉内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63例113髋。年龄12~54岁(平均33岁),曾经应用皮质激素史29例,外伤... 目的:观察经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08/2005-12在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细胞治疗中心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接受动脉内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63例113髋。年龄12~54岁(平均33岁),曾经应用皮质激素史29例,外伤史17例,大量饮酒史11例,原因不明6例。63例患者均行髋关节X射线摄片检查确诊,15例同时行髋关节MRI检查,38例行髋关节CT检查。根据Ficat分期法Ⅱ期52髋(46.0%),Ⅲ期58髋(51.3%),Ⅵ期3髋(2.7%)。①采集自体骨髓200~400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1~4)×1011L-1,CD34+细胞1.4%~3.5%(2.4%),CD133+细胞1.13%~3.25%(1.88%),制备成单个核细胞悬液10~20mL。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插入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将细胞悬液缓慢灌注入动脉内。③干细胞移植后随访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疼痛性质及疼痛时间变化、行走距离及步态变化、髋关节外展与内旋功能变化;6个月后复查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观察血管新生及股骨头供血动脉充盈情况;观察干细胞移植后不良反应。12个月后行髋关节X射线摄片、CT,MRI扫描观察股骨头形态学变化。结果:63例患者关节疼痛、行走距离及关节功能平均随访3.2个月,其中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15例行X射线检查(2例同时做CT检查)。①随访时观察髋关节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54例(54/63,85.7%),关节功能改善19例(19/63,30.2%),行走间距延长34例(34/63,54%),生活质量提高。②干细胞移植术后6个月5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管径增粗,新生血管增多,血流速度增快,与移植前血管造影结果比较,股骨头区血液供应明显改善。③2例18个月X射线摄片、CT扫描股骨头坏死区缩小,可见新骨形成。④63例患者在治疗中未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骨髓 动脉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经骨髓腔静脉回流的指尖再植 被引量:53
19
作者 杨中华 周必光 +3 位作者 彭正人 潘昊 廖苏平 邢丹谋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 报道经骨髓腔静脉回流指尖再植的疗效。方法 取 2 0个新鲜手指标本 ,用美蓝生理盐水分别灌注指动脉 (10指 )和末节骨髓腔 (10指 ) ,观察灌注液回流情况并对骨髓腔灌注组作显微解剖研究。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2年 4月 ,对 8例 ... 目的 报道经骨髓腔静脉回流指尖再植的疗效。方法 取 2 0个新鲜手指标本 ,用美蓝生理盐水分别灌注指动脉 (10指 )和末节骨髓腔 (10指 ) ,观察灌注液回流情况并对骨髓腔灌注组作显微解剖研究。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2年 4月 ,对 8例 9指行经骨髓腔回流的离断指尖再植。术中扩大末节近、远端骨段髓腔 ,固定骨支架后吻合末端指动脉或指动脉弓分支 1~ 2条 ,缝接指神经终末支 2条。结果 实验结果证实当末节指体皮下无静脉回路时 ,骨髓腔有灌注液流出 ;末节骨髓腔通过指骨 静脉回流系统与皮下静脉相交通。 9个无可供吻合静脉的离断指尖行经骨髓腔静脉回流的再植后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 12个月 ,除 1指甲壳缺如外 ,8指指尖外形良好 ,痛、温觉恢复 ,指腹二点分辨别觉为 4~ 8mm。结论 在指尖再植术后早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植术 指损伤 骨髓 静脉回流
原文传递
复方活血汤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微环境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3
20
作者 舒砚君 孙汉英 +2 位作者 刘文励 肖侃艳 何美冬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58-361,共4页
目的 :探讨临床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加用活血化瘀药物提高疗效的机制。方法 :建立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模型 ,胃饲 1 0 0 %复方活血汤注射液每次 0 2ml,每天 2次 ,第 1 0天观察骨髓组织学、体外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F... 目的 :探讨临床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加用活血化瘀药物提高疗效的机制。方法 :建立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模型 ,胃饲 1 0 0 %复方活血汤注射液每次 0 2ml,每天 2次 ,第 1 0天观察骨髓组织学、体外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F)、培养基质细胞层的粘附能力 ,骨髓氧分压 (PO2 )。结果 :复方活血汤组小鼠白细胞计数 ,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骨髓造血组织容量、CFU -F计数 ,均较再障组有明显升高 (P <0 0 1 ) ;且基质细胞粘附功能、骨髓PO2 已恢复至正常。结论 :复方活血汤可促进再障小鼠骨髓微环境的修复及供氧 ,从而促进骨髓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活血化瘀 骨髓 微环境 活血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