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平面正交荧光透视成像系统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翠 汤运启 +1 位作者 王少白 刘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7-725,共9页
双平面正交荧光透视成像系统(DFIS)是一种不受皮肤、软组织误差影响,对运动无干扰、精度高、重复性高的新型非侵入性骨骼运动分析系统,近年来开始应用于运动医学领域。本研究对国内外近十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回顾了DFIS... 双平面正交荧光透视成像系统(DFIS)是一种不受皮肤、软组织误差影响,对运动无干扰、精度高、重复性高的新型非侵入性骨骼运动分析系统,近年来开始应用于运动医学领域。本研究对国内外近十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回顾了DFIS的起源、发展和作用机制,归纳了DFIS在运动损伤机制和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和成果,如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运动中肩关节、腰椎、膝关节和踝关节内部骨性结构位置关系及其6自由度(6DOF)运动,软骨形变、接触面积/轨迹和韧带应变等,总结了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下一步需要攻克的难题,展望了该系统在运动损伤防治领域应用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运动分析 双平面透视 在体 骨骼运动 运动损伤 康复
下载PDF
基于空间混联机构的人体肩部骨骼运动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聂超 宋智斌 戴建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6-204,共9页
为了描述人体肩部骨骼系统的运动特征,将肩胛骨与胸廓的相对运动关系定义为类似于圆柱-平面副的运动约束,建立了肩部骨骼系统的空间混联机构模型。首先定义了肩部复合体各关节的类型,并完成了肩带部分和整个肩部机构的自由度分析。然后... 为了描述人体肩部骨骼系统的运动特征,将肩胛骨与胸廓的相对运动关系定义为类似于圆柱-平面副的运动约束,建立了肩部骨骼系统的空间混联机构模型。首先定义了肩部复合体各关节的类型,并完成了肩带部分和整个肩部机构的自由度分析。然后通过定义附着于各骨骼上的局部坐标系,以齐次坐标变换矩阵和矢量法建立机构的运动分析方程,求得其关节位置的闭合解。最后为了验证该模型,以获得自肩部运动实验的骨骼姿态数据反向驱动该机构模型,从而得到肩胛骨姿态的计算结果,并与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机构模型能够反映肩部骨骼的运动约束关系。同时,该模型可以通过缩放处理从而用于适应不同个体的骨骼几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部复合体 肩带 骨骼运动 齐次坐标变换 空间混联机构
下载PDF
面向类人角色动画的骨骼运动数据生成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磊 李书杰 +1 位作者 谢文军 贾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1,140,共7页
为降低获取与给定类人角色模型相匹配的骨骼运动数据的成本,提高运动数据的可重用性,文章提出一种仅使用较少种类的动作捕捉数据获取多种类角色模型的骨骼运动数据生成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动作捕捉数据训练运动数据自编码器,然后在该... 为降低获取与给定类人角色模型相匹配的骨骼运动数据的成本,提高运动数据的可重用性,文章提出一种仅使用较少种类的动作捕捉数据获取多种类角色模型的骨骼运动数据生成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动作捕捉数据训练运动数据自编码器,然后在该自编码器生成的隐变量空间中通过迭代约束求解的方式获得多种不同类人角色模型的骨骼运动数据。在Adobe Mixamo数据库上的实验表明,该文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好的表现性能,能够有效生成多种类的骨骼运动数据,可以作为一种扩展骨骼运动数据库的方法,能够为影视、动画和游戏等领域降低动画制作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动画 类人角色动画 骨骼运动数据 运动数据生成 动作捕捉
下载PDF
“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在骨运动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黄米娜 姜兆权 +3 位作者 李丹 梁春光 刘涛 李秀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5期9-12,共4页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单一的传统式教学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多种教学模式尤其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各个高校“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也逐步开展起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单一的传统式教学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多种教学模式尤其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各个高校“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也逐步开展起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形成各个课程从基础到临床的整合。混合式教学主要通过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的共同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开阔学生的视野。基于“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学习,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应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及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器官系统为中心 混合式教学 骨骼运动系统 应用 教学效果 线上线下
下载PDF
骨骼运动系统整合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5
作者 唐华羽 李玉芝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骨骼运动系统整合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校医学专业学生100名,依据教学方法分为骨骼运动系统整合课程组(试验组)、传统老三段式教学模式组(对照组)两组,各50名。结果:试验组学生的文献翻译... 目的:探讨骨骼运动系统整合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校医学专业学生100名,依据教学方法分为骨骼运动系统整合课程组(试验组)、传统老三段式教学模式组(对照组)两组,各50名。结果:试验组学生的文献翻译、计算机题库模拟测评、以患者和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atient problem-based learning, PPBL)考试、学生互评、床旁临床技能考核、期末笔试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骼运动系统整合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老三段式教学模式 骨骼运动系统整合课程 构建 实践
下载PDF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骨骼运动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郭占鹏 袁亚江 +2 位作者 毕云龙 汪洪宇 黄米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0期12-14,共3页
器官系统模式最早由美国西储大学提出,"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按照各个器官系统的形态与功能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将课程进行整合,强调完成基础与临床知识之间的融合,提高了知识的系统化及连贯性,改善... 器官系统模式最早由美国西储大学提出,"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按照各个器官系统的形态与功能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将课程进行整合,强调完成基础与临床知识之间的融合,提高了知识的系统化及连贯性,改善知识重复及脱节严重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也逐步开始试行"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校也逐步进行了器官系统的教学,以骨骼运动系统教学为例,骨骼运动系统的教学中应用"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优化了整体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系统为中心 教学 骨骼运动系统 应用 模式 教学效果
下载PDF
PBL和LBL联合教学在骨骼运动系统疾病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贾雪 吴元刚 +4 位作者 李明阳 武立民 孙凯博 陈权 卿平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2年第8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传统讲授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临床医学八年制骨骼运动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4级和2015级参与《骨骼运动系统疾病》课...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传统讲授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临床医学八年制骨骼运动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4级和2015级参与《骨骼运动系统疾病》课程“骨关节炎”教学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分为对照组(60人)和试验组(82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试验组采用PBL+LBL联合教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学习积极性、知识理解程度、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及师生关系等7个方面,以及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试验组学习积极性[(8.00±1.61)vs.(7.28±1.98)]、知识理解程度[(8.02±1.59)vs.(7.33±1.79)]、思考能力[(8.34±1.66)vs.(7.42±1.90)]、团队合作能力[(8.32±1.76)vs.(6.60±2.79)]、实践操作能力[(7.70±1.69)vs.(6.87±2.57)]、自学能力[(8.05±1.65)vs.(7.35±2.48)]及师生关系[(7.96±1.75)vs.(7.25±2.10)]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BL+LBL联合教学组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八年制《骨骼运动系统疾病》课程“骨关节炎”教学中应用PBL+LBL联合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传统讲授式教学 临床医学八年制 骨骼运动系统疾病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在骨骼运动系统疾病本科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曾羿 江媛 +5 位作者 陈惠铃 陈权 赖思可 李明阳 武立民 李箭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研究“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在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骨骼运动系统疾病本科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分析该教学模式目前存在的优劣势。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我院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和上课学生进行调查。调查表共分为一般信息、12项满... 目的:研究“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在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骨骼运动系统疾病本科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分析该教学模式目前存在的优劣势。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我院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和上课学生进行调查。调查表共分为一般信息、12项满意度调查和教学效果反馈三部分。将数据收集成功后进行总结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24名老师和39名学生参与本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综合12项满意度指标,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为分别为(4.41±0.16)分和(3.74±0.15)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7,P<0.01)。按照100分值来打分,老师和学生对骨骼运动系统疾病这门课的“探究式-小班化”满意度分别为85.46分和78.31分。对于教学效果反馈,教师和学生均认为,授课教师需要更好的课前准备和教师需要更改平常上大课的授课方式,这两点是促进“小班制”授课方式更好发挥作用的方法。结论:“小班制”授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提高医学生在医学专业的综合能力。该授课方式还存在改进空间,通过教学方式改进,使得该授课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式-小班化 骨骼运动系统疾病 本科教育 现状调查
下载PDF
二种车辆驾驶员健康状况比较—不同强度全身振动对人体危害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骆知俭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1990年第3期2-6,共5页
Helmut等的综述认为:长期接触全身振动可导致骨骼运动系统、胃肠道系统、前庭系统等多方面的变化。叶长青在调查汽车驾驶员职业性多发病时提出:汽车驾驶员患高血压溃疡病/肩关节周围炎等明显增高。我们也注意到公交司机在长期接触全身... Helmut等的综述认为:长期接触全身振动可导致骨骼运动系统、胃肠道系统、前庭系统等多方面的变化。叶长青在调查汽车驾驶员职业性多发病时提出:汽车驾驶员患高血压溃疡病/肩关节周围炎等明显增高。我们也注意到公交司机在长期接触全身振动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驾驶员 汽车驾驶员 全身振动 职业性多发病 骨骼运动系统 胃肠道系统 前庭系统 肩关节周围炎 语频 劳动负荷
下载PDF
门诊见习在骨骼运动系统疾病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维力 赖思可 +2 位作者 周宗科 卿平 李箭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0年第10期74-75,共2页
文章探讨了如何在有限的临床实践时间中,通过增加门诊见习在骨骼运动系统疾病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的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临床学习的主观和客观效果。研究发现,相比单纯病房见习,结合门诊见习的教学方式,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学... 文章探讨了如何在有限的临床实践时间中,通过增加门诊见习在骨骼运动系统疾病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的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临床学习的主观和客观效果。研究发现,相比单纯病房见习,结合门诊见习的教学方式,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学生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有显著提升优势,门诊见习的应用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见习 临床教学 骨骼运动系统
下载PDF
面向人体骨骼运动数据优化的双自编码器网络
11
作者 李书杰 朱海生 +1 位作者 王磊 刘晓平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7-1289,共13页
目的针对包含混合噪声的3维坐标形式的骨骼运动数据优化问题,提出一种由双向循环自编码器和卷积自编码器串联构成的优化网络,其中双向循环自编码器用于使网络输出的优化数据具有更高的位置精度,卷积自编码器用于使优化数据具有更好的平... 目的针对包含混合噪声的3维坐标形式的骨骼运动数据优化问题,提出一种由双向循环自编码器和卷积自编码器串联构成的优化网络,其中双向循环自编码器用于使网络输出的优化数据具有更高的位置精度,卷积自编码器用于使优化数据具有更好的平滑性。方法首先,利用高精度动捕数据库预训练一个感知自编码器;然后,用“噪声—高精度”数据对训练双自编码器,并在训练过程中添加隐变量约束。其中隐变量约束由预训练的感知自编码器返回,其作用在于能够使网络输出保持较高的精度并具有合理骨骼结构,使算法适用于提升运动数据的细节层次。结果实验分别在合成噪声数据集和真实噪声数据集上进行,与最新的卷积自编码器(convolutional auto-encoder,CAE)、双向循环自编码器(bidirectional recurrent auto-encoder,BRA)以及双向循环自编码器加感知约束(BRA with perceptual constraint,BRA-P)3种深度学习方法进行比较,在位置误差、骨骼长度误差和平滑性误差3项量化指标上,本文方法的优化结果与最新的3种方法在合成噪声数据集上相比,分别提高了33.1%、25.5%、12.2%;在真实噪声数据集上分别提高了27.2%、39.2%、16.8%。结论本文提出的双自编码器优化网络综合了两种自编码器的优点,使网络输出的优化数据具有更高的数据精度和更好的平滑性,且能够较好地保持运动数据的骨骼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骨骼运动数据优化 双自编码器 隐变量约束 Kinect运动数据
原文传递
骨骼运动:机械负荷对骨结构的益处
12
作者 ChailesH.Turner 《世界医学杂志》 2001年第9期52-52,共1页
体育锻炼可以显著增强骨骼结构,条件是要从年轻时开始锻炼。在骨骼发育时,锻炼通过增强骨膜的对合来强化负重骨的结构。骨量增加最多的地方是细胞外液静水压最大的部位,这一发现提示细胞外液压力或其对骨细胞的切应力可以刺激骨形成... 体育锻炼可以显著增强骨骼结构,条件是要从年轻时开始锻炼。在骨骼发育时,锻炼通过增强骨膜的对合来强化负重骨的结构。骨量增加最多的地方是细胞外液静水压最大的部位,这一发现提示细胞外液压力或其对骨细胞的切应力可以刺激骨形成。对骨形成最有益的锻炼是那些对骨骼产生冲击负荷的练习。然而,最近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冲击负荷锻炼对成人骨形成并非十分有效。另外,冲击负荷锻炼会增加老年人骨关节炎的危险。权衡冲击负荷锻炼带来的很小的好处及其潜在危险,人们可能质疑这种锻炼是否应作为预防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相反,旨在提高肌肉力量和平衡的低冲击负荷锻炼更值得推荐用于预防骨折。低冲击负荷锻炼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骨量的下降而非增加骨量。现已明确一些对骨产生机械效应的生化介质,最主要的是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另外,甲状旁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对骨机械传导提供允许信号。最后,对近亲繁殖小鼠的研究显示骨对机械负荷产生反应的能力是受遗传因素控制的。学习目的:·复习锻炼增强骨骼的机制。·哪种锻炼最好?冲击负荷锻炼的副作用?如何权衡冲击负荷锻炼的利弊?·激素和一些药物如何影响锻炼对骨骼结构产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运动 机械负荷 骨结构
下载PDF
急性肌肉骨骼损伤的穴位按压
13
作者 李建华 Macznik AK +1 位作者 Schneiders AG Athens J 《中国康复》 2017年第6期446-446,共1页
鉴于穴位按压已被证明可以成功地控制许多疾病的疼痛,本研究调查了这种干预措施是否可以减轻急性肌肉骨骼损伤患者的疼痛和焦虑.因急性运动损伤来肌肉骨骼运动门诊就医的运动员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以穴位按压,假穴位按压或非穴位按压... 鉴于穴位按压已被证明可以成功地控制许多疾病的疼痛,本研究调查了这种干预措施是否可以减轻急性肌肉骨骼损伤患者的疼痛和焦虑.因急性运动损伤来肌肉骨骼运动门诊就医的运动员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以穴位按压,假穴位按压或非穴位按压治疗.在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受试者的“疼痛强度”和“焦虑强度”.穴位按压组对优势侧手按照大肠四穴进行指压3分钟.假穴位按压组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按压,但在同-只手掌上的非反应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骨骼损伤 急性运动损伤 穴位按压 疼痛强度 门诊就医 骨骼运动 干预措施 量表评估
下载PDF
骨骼肌运动损伤实验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胜年 陆爱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5-188,共4页
关键词 骨骼运动损伤 实验研究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骨骼肌运动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海涛 刘玉倩 +1 位作者 赵焕彬 赵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67-370,共4页
关键词 骨骼运动损伤 功能恢复 发展趋势 中医药疗法 物理治疗
下载PDF
维生素E对离心运动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海平 高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13-1316,共4页
背景:维生素E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可减轻运动中抗氧化酶所受的自由基损伤,减缓疲劳出现,从而提高运动能力。目的:通过维生素E对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干预,探讨其对骨骼肌运动性损伤形态学变化的影响,为骨骼肌运动性损... 背景:维生素E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可减轻运动中抗氧化酶所受的自由基损伤,减缓疲劳出现,从而提高运动能力。目的:通过维生素E对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干预,探讨其对骨骼肌运动性损伤形态学变化的影响,为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形态学研究和抗损伤机制的探索提供实验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动物实验,于2007-05/10在沈阳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医科大学电镜中心完成。材料: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运动组、生理盐水组、维生素E组。方法:维生素E组于实验前1d腹腔注射维生素E胶丸,注射量为1.0~1.2mg/kg,总量为4mL/kg,每8h注射1次,共4次。生理盐水组以生理盐水为对照,注射方式、注射量及处死时间同维生素E组。运动组只进行运动,不给予药物或生理盐水,对照组仅为常规饲养,无任何干预。采用一次力竭性下坡跑运动建造大鼠损伤模型,运动结束后,取大鼠右侧肱三头肌,制做电镜标本。主要观察指标:肌原纤维和肌节排列情况;Z线异常变化;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肌浆网、T小管、卫星细胞等形态学改变。结果:补充维生素E组后,骨骼肌损伤的超微结构改变有明显的改善,虽然肌浆网尚有水肿表现,但肌纤维排列基本整齐,Z线明暗带清晰,细胞核清楚。结论:补充维生素E可有效地减少离心运动对骨骼肌肌纤维损伤的形态学改变,肌纤维排列更加整齐、肌节更加清晰,其作用可能与维生素E的抗氧化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功能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离心运动 骨骼运动性损伤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维生素E对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宋吉锐 张海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86-2090,共5页
背景:许多实验表明自由基的增加与骨骼肌运动性损伤有关,而维生素E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可减轻运动中抗氧化酶所受的自由基损伤,减缓疲劳出现,进而提高运动能力。目的:从细胞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角度,探讨维生素E对... 背景:许多实验表明自由基的增加与骨骼肌运动性损伤有关,而维生素E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可减轻运动中抗氧化酶所受的自由基损伤,减缓疲劳出现,进而提高运动能力。目的:从细胞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角度,探讨维生素E对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维生素E抗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内在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动物实验观察,于2007-05/10在沈阳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医科大学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304±12)g。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生理盐水组、维生素E组,12只/组。方法:维生素E组腹腔注射维生素E胶丸,1.0~1.2mg/kg,总量为4mL/kg,初次注射时间为鼠正式实验前1d,以后每8h注射1次,共4次。生理盐水组以生理盐水为对照,注射方式、注射量及运动方式、处死时间同维生素E组。运动组只进行运动,不给予药物或生理盐水,对照组仅为常规饲养,无任何干预。采用一次力竭性下坡跑运动建造大鼠损伤模型,运动结束后,取大鼠右侧肱三头肌。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微量测定试剂盒和60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结果:肱三头肌细胞线粒体各组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离心运动后24h均显著增加(P〈0.01)。与运动组比较,生理盐水组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维生素E组丙二醛显著降低(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增高(P〈0.01)。结论:补充维生素E可降低骨骼肌细胞线粒体丙二醛的含量,增加细胞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提高骨骼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进而可减轻自由基对肌肉的损伤作用。维生素E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预防作用主要是通过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离心运动 骨骼运动性损伤 丙二醛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下载PDF
离心运动致大鼠骨骼肌微损伤形态学及血清CK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海平 高岩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6,共5页
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从离心运动致大鼠骨骼肌微损伤形态学及血清CK活性变化的角度,探讨骨骼肌微损伤形态学与血清CK活性间的变化规律,为骨骼肌运动性损伤机制的探索及预防与康复等提供实验依据。动物模型采用一次持续性下坡跑... 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从离心运动致大鼠骨骼肌微损伤形态学及血清CK活性变化的角度,探讨骨骼肌微损伤形态学与血清CK活性间的变化规律,为骨骼肌运动性损伤机制的探索及预防与康复等提供实验依据。动物模型采用一次持续性下坡跑运动训练。训练结束后,按不同时间点取血、取材。骨骼肌光镜切片(HE)制作与观察,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测定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肌酸激酶(CK)试剂盒和60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结果:大鼠离心运动后骨骼肌组织损伤形态学和CK活性均出现不用程度的变化,骨骼肌微损伤形态学改变在运动后24~48h最为明显,而血清CK活性的峰值出现于离心运动后即刻,表明血清CK活性与骨骼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并不一致,骨骼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呈时相性、延迟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运动 骨骼运动性微损伤 光镜切片 CK活性 研究
下载PDF
骨骼肌运动终板和神经纤维的酶组织化学及镀银双重显示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艳 熊希凯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28-129,共2页
本文用Karnovsky-Root的方法显示骨骼肌(如股肌等)运动终板的胆碱酯酶(ChE),然后进行镀银。结果发现未经镀银的运动终板胆碱酯酶呈棕红色,加硝酸银浸染的运动终板呈棕褐色与神经纤维连接。此方法简便、易行,且... 本文用Karnovsky-Root的方法显示骨骼肌(如股肌等)运动终板的胆碱酯酶(ChE),然后进行镀银。结果发现未经镀银的运动终板胆碱酯酶呈棕红色,加硝酸银浸染的运动终板呈棕褐色与神经纤维连接。此方法简便、易行,且运动终板及神经纤维显示清晰。材料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组织化学 神经纤维 胆碱酯酶 骨骼运动 运动终板 镀银器皿 硝酸银 硫代乙酰胆碱 孵育液 运动神经元
下载PDF
融合视觉信息感知与虚拟现实的康复辅助系统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政 李勇 胡立坤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5-1412,共8页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领域大多用于严重运动障碍群体,而中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加剧,会导致轻型运动障碍人群的大量增加,亟需更加智能化的运动训练与康复系统.针对轻型运动损伤患者以及普通老年群体,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运动信号...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领域大多用于严重运动障碍群体,而中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加剧,会导致轻型运动障碍人群的大量增加,亟需更加智能化的运动训练与康复系统.针对轻型运动损伤患者以及普通老年群体,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运动信号感知与虚拟现实的康复辅助系统,该系统通过实时推断人体骨骼模型,利用虚拟现实游戏与骨骼点运动进行交互,实现引导康复动作,最终对康复动作进行评价并给出交互界面提示.本文招募受试者参加实验,在闭环训练中受试者通过本文系统在虚拟康复游戏的引导反馈下复现标准康复动作,对比分析受试者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康复训练 虚拟现实 骨骼运动交互 动作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