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MT蛋白质组学分析骨疏康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机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林若慧 陈赛楠 +5 位作者 叶云金 陈娟 谢丽华 黄景文 葛继荣 李生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5141-5147,共7页
背景:骨疏康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具体机制及作用靶点尚未明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目的:探究骨疏康保护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代谢的机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36只雌性SD大鼠,去势法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24只,其中模型... 背景:骨疏康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具体机制及作用靶点尚未明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目的:探究骨疏康保护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代谢的机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36只雌性SD大鼠,去势法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24只,其中模型组12只,骨疏康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为对照组。造模后,骨疏康组大鼠给予骨疏康灌胃[4.32 g/(kg·d)],1次/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灌胃3个月后,测定大鼠胫骨骨密度;利用TMT-LC-MC/MC联用技术进行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腰椎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对其进行GO、KEGG通路、蛋白互作分析,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实验方案经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筛选出骨疏康组/模型组之间32个上调和49个下调的差异表达蛋白;②GO富集分析表明,他们参与免疫球蛋白受体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等生物过程及核酸模板转录、RNA生物合成等分子功能;③KEGG富集分析表明,骨疏康组与模型组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酪氨酸代谢、乙醇代谢、JAK-STAT等信号通路;④PPI分析表明,骨疏康组和模型组的共同差异蛋白中Mecp2、Aldh3b1、Ryr1、Myoz1位于蛋白质互作网络的节点且与骨代谢关系密切;⑤结果显示,骨疏康可能通过调控差异蛋白及酪氨酸代谢、JAK-STAT等重要信号通路参与保护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疏康 TMT技术 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骨质疏松模型大鼠 骨代谢 生物信息学 中医药
下载PDF
淫羊藿苷及其代谢产物在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肾脏组织中的分布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晓阳 訾慧 +2 位作者 郑洪新 张振秋 李可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灌胃给予淫羊藿苷后淫羊藿苷及其代谢产物在肾脏中分布情况。方法:按118mg·kg^-1灌胃给予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淫羊藿苷单体,分别于40 min,1.5,2.5,4,12,24 h取出肾脏组织,经生物样品预处理后,采用HPLC测... 目的:探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灌胃给予淫羊藿苷后淫羊藿苷及其代谢产物在肾脏中分布情况。方法:按118mg·kg^-1灌胃给予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淫羊藿苷单体,分别于40 min,1.5,2.5,4,12,24 h取出肾脏组织,经生物样品预处理后,采用HPLC测定肾脏中淫羊藿苷及其代谢产物(淫羊藿次苷Ⅰ、淫羊藿次苷Ⅱ、淫羊藿素)的质量浓度,流动相0.4%乙酸水溶液(A)-甲醇(B)梯度洗脱(0~11 min,43%A;12~30 min,37%A;31~46 min,43%A),检测波长270 nm。结果:给药40 min后,在肾脏组织中检测到淫羊藿苷(0.017 5 mg·L^-1)淫羊藿次苷Ⅰ(0.014 2 mg·L^-1)及淫羊藿次苷Ⅱ(0.012 7 mg·L^-1);给药2.5 h后,淫羊藿苷(0.134 3 mg·L^-1)、淫羊藿次苷Ⅰ(0.080 4 mg·L^-1)及淫羊藿次苷Ⅱ(0.102 4 mg·L^-1)质量浓度均较高,24 h后基本消除;2.5 h检测到淫羊藿素(0.027 2 mg·L^-1),4 h质量浓度较高(0.082 2 mg·L^-1),24 h时仍存在(0.025 9 mg·L^-1)。结论:淫羊藿苷在大鼠肾脏中分布较快,与其代谢产物共存于肾脏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质量浓度并能维持一定时间,提示其作用靶点可能为肾脏,与中医学理论认为淫羊藿归肝、肾经相符合。建立的HPLC简便、快速,为淫羊藿苷的体内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淫羊藿次苷Ⅰ 淫羊藿次苷Ⅱ 淫羊藿素 骨质疏松模型大鼠
原文传递
左、右归丸通过调节AMPK/mTOR通路抑制大鼠股骨成脂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胡美思 张文达 任艳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2-807,共6页
目的基于AMPK/mTOR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左、右归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sis,PMOP)大鼠成脂分化的调节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KB)、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左归丸组(ZGW)、右归丸组(YGW)、... 目的基于AMPK/mTOR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左、右归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sis,PMOP)大鼠成脂分化的调节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KB)、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左归丸组(ZGW)、右归丸组(YGW)、补佳乐组(BJL)。除KB、SHAM组外,其余大鼠均摘除双侧卵巢,SHAM组大鼠摘除双侧卵巢周围等量脂肪,灌胃12周。应用数字化全身骨密度仪检测大鼠右侧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右侧股骨PPARγ、AMPK、mTORC1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右侧股骨PPARγ、C/EBPα、C/EBPβ蛋白的表达以及AMPKα、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左、右归丸能明显升高PMOP大鼠右侧股骨BMD(P<0.01),降低大鼠股骨成脂相关mRNA与蛋白的表达(P<0.01或P<0.05),降低AMPK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升高mTORC1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或P<0.05);与ZGW组相比,YGW组PMOP大鼠右侧股骨BMD没有明显差异(P>0.05),股骨成脂分化相关mRNA与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AMPK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mTORC1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或P<0.05)。结论左、右归丸通过AMPK/mTOR通路改善了PMOP大鼠股骨成脂分化过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MPK、mTOR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右归丸 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 AMPK/mTOR通路
下载PDF
针刺及穴位注射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广梅 洒玉萍 +4 位作者 赵协慧 赵艳霞 王树林 李永平 王仁嫒 《国医论坛》 2020年第3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及穴位注射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将32只75天龄SD未孕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穴位注射组。穴位注射组予以骨肽注射液注射,0.2mL/穴,隔天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毫针... 目的:探讨针刺及穴位注射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将32只75天龄SD未孕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穴位注射组。穴位注射组予以骨肽注射液注射,0.2mL/穴,隔天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毫针针刺组采用捻转补法针刺1min,不留针,1次/d,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d,共治疗5个疗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针刺,仅施行相同的捉抓刺激。各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时称取大鼠体重并记录。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测定大鼠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激素(FSH)含量,并称取子宫重量,计算子宫指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E2水平较低,,经治疗后E2升高,但各组之间E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大鼠FSH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治疗后FSH水平下降,针刺组和穴位注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P<0.01),经针刺以及穴位注射治疗1个月、2个月后,大鼠体重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子宫指数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经治疗后子宫重量及子宫指数增加,尤以针刺组增加显著。结论: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肾俞、悬钟二穴进行针刺和穴位注射,可以疏肝补肾,益髓壮骨,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及其导致的体重升高和子宫萎缩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模型大鼠 针刺 穴位注射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密骨方对去势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大鼠骨痂中OPG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汪学红 王松 +2 位作者 陈骞虎 沈霖 熊昌源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43-44,共2页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密骨方在去势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过程中骨保护素(OPG)mRNA水平。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去势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动物模型,通过SYBR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于术后...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密骨方在去势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过程中骨保护素(OPG)mRNA水平。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去势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动物模型,通过SYBR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于术后第2、4、6周取断端组织,检测标本中OPG mRNA水平。结果:大鼠骨组织OPG mRNA表达水平:在时间上的总体比较呈递减的趋势,并有显著性差异(F=124.51、P<0.05);在组别的总体比较是模型组<实验组<正常组并有显著性差异(F=118.42、P<0.05);在时间与组别的相互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F=16.23、P<0.05);任两组间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密骨方对去势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的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大鼠 骨保护素(OPG) 荧光定量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原文传递
密骨方对去势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大鼠骨痂BMP-3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汪学红 石大玲 +2 位作者 陈骞虎 沈霖 熊昌源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密骨方在去势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3mRNA水平。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去势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动物模型和BMP-3mRNA表达水平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密骨方在去势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3mRNA水平。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去势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动物模型和BMP-3mRNA表达水平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于术后第2、4、6周取断端组织,通过荧光定量RT-PCR检测标本中BMP-3mRNA水平。结果大鼠骨组织BMP-3mRNA表达水平:在时间上的总体比较呈递减的趋势并有显著性差异(F=153.19,P<0.05);组别的总体比较是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F=262.23,P<0.05);在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F=81.50,P<0.05);任两组间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密骨方对去势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的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大鼠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3mRNA 荧光定量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