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收集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和使用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目的]比较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收集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和使用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1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患者化分为A组(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组42例)和B组(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组68例)。术前统计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VAS评分及骨密度值(-T值)。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花费、透视时间、骨水泥用量、术后VAS评分、椎体复位高度、骨水泥静脉渗漏、椎旁渗透率、邻近椎体骨折、其他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36个月。术前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VAS评分等基本临床资料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透视时间、骨水泥用量、住院花费均少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24h 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俯卧位并手法复位及术后椎体高度均有明显恢复,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椎体周围骨水泥静脉丛渗漏3例(7.1%),椎旁骨水泥渗漏7例(16.7%),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4例(9.5%),应激性胃溃疡1例(2.4%);急性脑梗塞1例;B组发生椎体周围骨水泥静脉丛渗漏6例(8.8%),椎旁骨水泥渗漏8例(11.7%),其中B组出现1例骨水泥肺栓塞,导致严重后果,应激性胃溃疡2例(2.9%),冠心病急性发作1例,脑脊液漏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 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范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确诊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参照术后X线片或CT重建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范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确诊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参照术后X线片或CT重建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骨水泥没有弥散于骨折线区域;B组:骨水泥仅弥散于骨折线区域;C组:骨水泥弥散于整个椎体。记录术前、术后第3 d、术后3、6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及个人生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为3.5-6.0 ml,平均(4.7±0.8)ml。3组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第3 d,第3、6个月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C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及ODI分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患者术后第3 d VAS评分及OD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3、6个月VAS评分及ODI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术后即时疗效较A组明显,随访3个月后3组患者疗效差异不明显。[结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在疼痛及生活质量上均有明显改善,椎体内骨水泥是否弥散于骨折线区域可能是影响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因素之一。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收集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和使用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1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患者化分为A组(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组42例)和B组(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组68例)。术前统计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VAS评分及骨密度值(-T值)。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花费、透视时间、骨水泥用量、术后VAS评分、椎体复位高度、骨水泥静脉渗漏、椎旁渗透率、邻近椎体骨折、其他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36个月。术前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VAS评分等基本临床资料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透视时间、骨水泥用量、住院花费均少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24h 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俯卧位并手法复位及术后椎体高度均有明显恢复,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椎体周围骨水泥静脉丛渗漏3例(7.1%),椎旁骨水泥渗漏7例(16.7%),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4例(9.5%),应激性胃溃疡1例(2.4%);急性脑梗塞1例;B组发生椎体周围骨水泥静脉丛渗漏6例(8.8%),椎旁骨水泥渗漏8例(11.7%),其中B组出现1例骨水泥肺栓塞,导致严重后果,应激性胃溃疡2例(2.9%),冠心病急性发作1例,脑脊液漏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 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
文摘[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范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确诊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参照术后X线片或CT重建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骨水泥没有弥散于骨折线区域;B组:骨水泥仅弥散于骨折线区域;C组:骨水泥弥散于整个椎体。记录术前、术后第3 d、术后3、6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及个人生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为3.5-6.0 ml,平均(4.7±0.8)ml。3组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第3 d,第3、6个月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C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及ODI分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患者术后第3 d VAS评分及OD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3、6个月VAS评分及ODI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术后即时疗效较A组明显,随访3个月后3组患者疗效差异不明显。[结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在疼痛及生活质量上均有明显改善,椎体内骨水泥是否弥散于骨折线区域可能是影响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