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外侧壁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9
1
作者 张世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489-1492,共4页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侧壁 临床意义 骨折稳定性 固定治疗 术后早期 EVANS 不复位
原文传递
股骨粗隆外侧壁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2
作者 马卓 张世民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21-224,共4页
股骨粗隆外侧壁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关研究中的较新概念,近年受到越来越多重视。完整的外侧壁能够支撑头颈骨块,对抗股骨干内移和头颈骨块旋转、内翻,防止头颈螺钉后退切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鉴于外侧壁的重... 股骨粗隆外侧壁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关研究中的较新概念,近年受到越来越多重视。完整的外侧壁能够支撑头颈骨块,对抗股骨干内移和头颈骨块旋转、内翻,防止头颈螺钉后退切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鉴于外侧壁的重要性,临床治疗中常需重建外侧壁或根据外侧壁是否完整选择内固定类型。该文对股骨粗隆外侧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外侧壁对不同内固定类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外侧壁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骨折稳定性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对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邱勋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8期6155-6160,共6页
背景: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植入后患者恢复较好,且效果与微型钛内固定相似,并且由于其可吸收性,不会作为异物长期存在体内,无需二次手术,并且不影响骨的应力,不会出现骨组织萎缩的现象,并发症较传统金属内固定少。目的:比较微型钛内... 背景: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植入后患者恢复较好,且效果与微型钛内固定相似,并且由于其可吸收性,不会作为异物长期存在体内,无需二次手术,并且不影响骨的应力,不会出现骨组织萎缩的现象,并发症较传统金属内固定少。目的:比较微型钛内固定系统与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对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9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固定所用材料不同分为微型钛组与生物可吸收组。微型钛组患者采用微型钛固定系统内固定骨折,生物可吸收组患者采用生物可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骨折部位。结果与结论:生物可吸收组患者内固定后3个月骨折稳定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微型钛组;微型钛组患者内固定后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内固定后1年髁状突移动的幅度明显高于可吸收组。结果说明2种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均有良好临床疗效。但微型钛内固定操作简单,稳定性较好,可吸收性内固定可以减少异物对机体的反应防止骨质疏松,联合颌间牵引后其稳定性也较为理想。因此临床应用哪一种材质进行内固定应视病变情况及患者意愿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 骨折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微型钛内固定系统 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 骨折稳定性 下颌骨骨折 髁状突移动度 颞下颌关节功能 骨质疏松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胫骨骨折与髓内固定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哨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39-742,共4页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髓内固定 生物力学 骨折稳定性
原文传递
影响老年低能量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石淇允 李无阴 +4 位作者 张颖 田涛涛 曹剑 王啸 谭旭仪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低能量损伤下影响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性的相关因素,以充实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面的经验。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部诊疗中心就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 目的:探讨低能量损伤下影响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性的相关因素,以充实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面的经验。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部诊疗中心就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并参照Evans-Jensen分型将骨折分为稳定性骨折(Ⅰ型与ⅡA型)和不稳定性骨折(ⅡB型、Ⅲ型与逆粗隆间骨折),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股骨近端骨密度(大粗隆部位、颈部及Wards三角区域)、体质量指数(BMI)及股骨颈干角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病例91例,其中稳定组42例,不稳定组4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BMI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区域的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股骨大粗隆区域及Wards三角区域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干角大小相比较,无论男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大粗隆区域及Wards三角区域的骨密度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稳定性可能相关,而患者年龄、性别、BMI、股骨颈区域骨密度、股骨颈干角与股骨粗隆间的稳定性可能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稳定性 相关因素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影响成人桡骨远端骨折稳定性的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5
6
作者 吴钢 杨阜滨 +1 位作者 樊军 魏莉莉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6-538,共3页
关键词 骨折稳定性 成人 桡骨远端骨折 稳定性骨折 手法复位 2004年 2002年 急诊患者 治疗方式 石膏固定 畸形愈合 前臂功能 治疗措施 丢失率 复位后 骨科
原文传递
股骨粗隆间骨折外侧壁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齐昊 付昆 +2 位作者 焦拓 郑建超 云大科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917-920,共4页
股骨粗隆外侧壁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完整的外侧壁可对股骨头颈骨折块形成有效支撑,防止股骨干内移、退钉、髋关节内翻畸形等发生,直接影响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但目前临床对于外侧壁的范围、涉及... 股骨粗隆外侧壁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完整的外侧壁可对股骨头颈骨折块形成有效支撑,防止股骨干内移、退钉、髋关节内翻畸形等发生,直接影响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但目前临床对于外侧壁的范围、涉及外侧壁的骨折分型以及内固定的选择方面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对外侧壁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外侧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侧壁 内固定 骨折稳定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长、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8
作者 岳茂明 杨大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3-709,共7页
目的比较长、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IF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4例A2.3型IF... 目的比较长、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IF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4例A2.3型IF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使用的PFNA主钉长度分为长钉组(PFNA主钉长度>240 mm,24例)和短钉组(PFNA主钉长度≤240 mm,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侧别、身体质量指数、骨折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复位质量评分、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根据A2.3型IFF骨折线与小转子的关系,将两组患者细分为Ⅰ型(骨折线延伸至小转子水平)、Ⅱ型(骨折线延伸至小转子下方2 cm以内)、Ⅲ型(骨折线延伸至小转子下方2 cm以外),评价各亚型患者术后稳定性及内固定物松动情况。结果短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长钉组(P<0.05);两组术中复位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短钉组术后稳定性评分低于长钉组(P<0.05)。术后1年长钉组Harris评分优于短钉组(P<0.05),但两组Harris评分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钉组有3例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入钉点偏外导致髋内翻,2例复位丢失均发生内固定物松动),短钉组有7例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入钉点偏外导致髋内翻,6例复位丢失均发生内固定物松动),两组均无股骨前弓破损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患者因例数较少未纳入统计;Ⅰ型患者中长、短钉组术后稳定性评分及内固定物松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患者中长钉组术后稳定性评分及内固定物松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稳定性
原文传递
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评价寰椎横韧带对寰枢椎复合骨折稳定性的影响
9
作者 黄凯 柳超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729-734,共6页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并比较横韧带损伤与否对寰枢椎复合骨折稳定的影响与应力传导情况。方法选择1名正常男性志愿者,采用64排螺旋CT机扫描枕颈部(C0~C3),利用Simpleware 3.0、Geomagic 12.0、Hypermesh 12.0等软件建立C0~C3节段...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并比较横韧带损伤与否对寰枢椎复合骨折稳定的影响与应力传导情况。方法选择1名正常男性志愿者,采用64排螺旋CT机扫描枕颈部(C0~C3),利用Simpleware 3.0、Geomagic 12.0、Hypermesh 12.0等软件建立C0~C3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FEM/Intact),并进行对比验证。在验证的模型基础上断裂C1前弓和后弓及切断齿状突基底部,模拟Jeff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的复合骨折有限元模型(FEM/Fracture)。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两种模型:寰椎横韧带断裂模型(FEM/RTL)及寰椎横韧带无损模型(FEM/TL)。对三种模型加载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工况,分析各模型在不同工况下Von Mises应力云图及各椎节活动度。结果本实验建立的寰枢椎复合体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模型各椎节的活动度与Panjabi发表的体外实验分析结果基本相吻合。而后建立的Jeff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的复合骨折模型及其合并寰椎横韧带损伤和完整的模型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Jeff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的复合骨折合并寰椎横韧带损伤后上颈椎的不稳主要集中在寰枢关节,在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等工况下的关节活动度均比正常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结论寰椎横韧带损伤对寰枢椎复合骨折的稳定性与应力传导有明显影响。本文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以用于Jeff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合并横韧带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还可为寰枢椎复合骨折上颈椎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寰椎 枢椎 骨折 寰椎横韧带 骨折稳定性
原文传递
合并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10
作者 彭硕 黄菲菲 +2 位作者 易乾彦 蒋慧韬 黄坚汉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外侧壁对股骨近端骨折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外侧壁完整性的恢复有助于对破碎的股骨近端骨折块形成初始固定,恢复髋部外展肌群的有效长度,可有效预防内固定失效、髋内翻畸形、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外侧壁对股骨近端骨折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外侧壁完整性的恢复有助于对破碎的股骨近端骨折块形成初始固定,恢复髋部外展肌群的有效长度,可有效预防内固定失效、髋内翻畸形、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对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转子间骨折重要性的认识、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案的确立未能达成一致,本文经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对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转子间骨折的研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期待可提高临床上对外侧壁骨折治疗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骨折稳定性 内固定 股骨头置换
原文传递
单纯外侧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稳定性及神经损伤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联彬 王承云 +4 位作者 刘琦 王斯晟 陈永法 刘茂升 李楠竹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单纯外侧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稳定性及神经损伤情况。方法:回顾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因肱骨髁上骨折收治本科手术治疗病例(共113例),记录分析患儿年龄,性别,侧别,骨折分型,患肢神经损伤情况,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 目的:探讨分析单纯外侧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稳定性及神经损伤情况。方法:回顾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因肱骨髁上骨折收治本科手术治疗病例(共113例),记录分析患儿年龄,性别,侧别,骨折分型,患肢神经损伤情况,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比较术后1 d、术后2个月Baumann角。结果:共113例闭合复位成功,无切开病例,其中110例成功获得随访。术后发生桡神经损伤1例,无尺神经损伤,无肘内翻病例发生,术后第1天与术后2个月Baumann角对比(74.51°±4.12°vs 73.87°±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Flynn标准进行评定,所有病例术后6个月随访时均活动,优102例,良8例。结论:手法复位结合单纯外侧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操作简单,在避免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同时,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是一项可靠、安全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 骨折稳定性 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牛谦云 孟翔祥 +1 位作者 吴龑 汤晓雨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5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接受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微型钛板内固定术... 目的:观察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接受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预后优良率、手术前后下颌骨骨折稳定性(AF-BF距、AXB角)和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预后优良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AXB角、AF-BF距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的23.26%(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可提高预后优良率和下颌骨骨折稳定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术 微型钛板内固定术 骨折稳定性
下载PDF
微型钛板内固定在下颌骨复杂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王平花 何水芳 陈虹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2期2347-235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微型钛板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在下颌骨复杂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2例下颌骨复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微型钛板内固定)38例、对照组(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分析微型钛板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在下颌骨复杂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2例下颌骨复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微型钛板内固定)38例、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3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总有效率,术后恢复指标及并发症,术前、术后4、12周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疼痛NRS评分及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观察组在骨痂形成、肿胀消退、张口度恢复等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59%(P<0.05)。两组术后4周时观察组张口度(25.84±4.15)mm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48±3.18)mm,而疼痛NRS评分(0.32±0.5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53±0.75)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时,观察组在开口度、颞下颌关节功能、咬合关系及AF-BF距、AXB角恢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复杂性骨折比较,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效果更佳、术后恢复进程更快、口腔功能改善更优以及下颌骨骨折更稳定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内固定术 下颌骨复杂性骨折 临床效果 术后功能恢复 骨折稳定性
下载PDF
股骨粗隆外侧壁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雷赛云 谭文甫 《当代医学》 2014年第4期7-9,共3页
股骨粗隆外侧壁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关研究中近年来才提出来的概念,尤其是其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稳定性的影响,外侧壁骨折固定不牢固,或者不适当的内固定方式将导致骨折复位丢失,造成肢体缩短和髋关节外展力矩缩短、骨盆平衡力丧... 股骨粗隆外侧壁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关研究中近年来才提出来的概念,尤其是其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稳定性的影响,外侧壁骨折固定不牢固,或者不适当的内固定方式将导致骨折复位丢失,造成肢体缩短和髋关节外展力矩缩短、骨盆平衡力丧失,甚至可致终身残疾。本文对股骨粗隆外侧壁概念及其临床意义加以综述,并讨论外侧壁危险型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外侧壁 内固定 骨折稳定性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外侧壁骨折分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亮 吴斗 +5 位作者 梁伟 赵恩哲 郑艮强 郑上团 郜振武 刘强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8期1397-1400,共4页
股骨外侧壁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重要性,近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外侧壁的完整与否,影响到了转子间骨折的复位情况、手术方法的选择与术后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很多学者根据外侧壁的特点,将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 股骨外侧壁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重要性,近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外侧壁的完整与否,影响到了转子间骨折的复位情况、手术方法的选择与术后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很多学者根据外侧壁的特点,将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外侧壁完整型、外侧壁危险型与外侧壁破裂型3型,对于各型骨折,提出了自己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本文将对股骨转子间外侧壁骨折的分型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骨折稳定性
原文传递
手法复位单纯经皮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焦广军 丘骏生 卢济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单纯经皮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及腕关节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5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单纯经皮内固定...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单纯经皮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及腕关节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5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单纯经皮内固定技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周骨折稳定性及腕关节功能。结果术后4周,观察组尺偏角、掌倾角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桡骨缩短距离(2.22±0.33)mm小于对照组的(4.35±0.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单纯经皮内固定可有效提升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改善腕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 骨折稳定性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影响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干骨折稳定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荣 徐红建 《浙江创伤外科》 2010年第2期218-219,共2页
随着工业和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胫腓骨骨折的病情也更趋复杂化.大部分为高能量损伤,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外固定器在胫腓骨开放骨折治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操作技术等原因,单臂外固定架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可能出现骨折端... 随着工业和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胫腓骨骨折的病情也更趋复杂化.大部分为高能量损伤,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外固定器在胫腓骨开放骨折治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操作技术等原因,单臂外固定架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可能出现骨折端不稳定。本院自2002年4月至2007年2月共发现单臂外固定架应用在胫骨开放骨折中骨折端不稳定的病例17例,现结合胫骨生物力学特性和单臂外固定架的力学结构特点将原因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臂外固定架 胫骨干 骨折稳定性 治疗 严重软组织损伤 胫腓骨开放骨折 胫腓骨骨折 胫骨开放骨折
下载PDF
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2
18
作者 林绍仪 蔡厚洪 +6 位作者 李春雨 吴举 黄继辉 李卫 何藻鹏 刘金伟 陈应驹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75岁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 48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42例获得随访,时间7~60个月。术后6个... 目的探讨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75岁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 48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42例获得随访,时间7~60个月。术后6个月时按Harris评分标准:优24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达85.7%。随访期内未发现关节松动和下沉。结论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采用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安全,中近期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人 骨折稳定性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中空心钉数量对股骨颈患者骨折力学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19
作者 蒙永晖 马平 +1 位作者 莫贵康 黄国财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379-1382,1395,共5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中空心钉数量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骨折力学稳定性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的FN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植入空心钉数量分为A组(n=47)和B组(n=63),A...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中空心钉数量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骨折力学稳定性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的FN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植入空心钉数量分为A组(n=47)和B组(n=63),A组植入2枚空心钉;B组植入3枚空心钉。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恢复情况和手术前后生活质量、骨折力学稳定性、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大于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B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力学稳定性评分均高于A组(P<0.05);术后1、6、12个月,B组Harris评分均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术中植入3枚空心钉可改善FNF患者骨折力学稳定性,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 空心钉数量 股骨颈骨折 骨折力学稳定性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骨外固定结合少量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不稳定骨折
20
作者 龚志锋 《临床骨科杂志》 2003年第3期267-268,共2页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稳定性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