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重建概念演化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世民 胡孙君 +1 位作者 杜守超 张立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03-1209,共7页
目的总结近年来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稳定性重建方面的概念演化与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解剖特点、稳定型骨折与不稳定型骨折分类、稳定性复位与不稳定性复位、术中加压初始稳定与术后滑动二... 目的总结近年来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稳定性重建方面的概念演化与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解剖特点、稳定型骨折与不稳定型骨折分类、稳定性复位与不稳定性复位、术中加压初始稳定与术后滑动二次稳定、内固定术后稳定性评估、早期下地站立负重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于股骨颈干骺端转换区,具有天然的内翻不稳定倾向。骨折复位质量是影响后续内固定物安放的最重要前提因素。判断骨折复位质量有对线和对位两方面,对线采用Garden指数;在对位方面,随着皮质对位理念(正性、中性、负性)的提出,特别强调前内侧皮质的相互砥住支撑(解剖、正性),是获得骨折稳定性复位的关键,而不再强调后内侧小转子骨块的作用。术后影像学的稳定性评分为早期下地站立负重提供了量化指标。但术中的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在术后头颈骨块滑动获得二次稳定的过程中,仍有皮质对位丢失现象,需研究其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取得良好对线的基础上,只要获得了前内侧皮质的相互砥住和支撑,并用内固定器械维持住,就获得了术后稳定性。术后稳定性评分优良者,可以安全地早期下地负重、站立行走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复位质量 稳定性 皮质支撑 前内侧皮质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炜昌 王荣生 +4 位作者 石裕明 何立文 许育东 王伟雄 任光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PFNA治疗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内固定失效情况分为内固定失效组(n=15)和成功组(n=8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PFNA治疗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内固定失效情况分为内固定失效组(n=15)和成功组(n=89),以性别、年龄、基础疾病、Singh指数、骨折分型、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尖顶距(TAD)、骨折复位质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为变量。采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5个月。104例中15例患者术后发生内固定失效。单因素分析显示TAD、Singh指数、骨折复位质量及基础疾病是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ngh指数、骨折复位质量及基础疾病为内固定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重骨质疏松、骨折复位不良、基础疾病状况严重及TAD≥30mm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是PFNA内固定失效的高危因素,临床应予以有效干预或者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SINGH指数 骨折复位质量 尖顶距
下载PDF
不同入路手术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韩力 赵建文 +3 位作者 王晓伟 何红英 吴卓 张建政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7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1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44,髂腹股沟入路)和B组(n=...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1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44,髂腹股沟入路)和B组(n=47,改良Stoppa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复位质量、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A组(P<0.05);两组手术显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5.11%(40/47),高于A组的65.91%(29/44)(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出院时、术后6个月的改良Postel评分成逐渐升高趋势(P<0.05);两组患者术前、出院时、术后6个月的改良Postel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高于术前,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手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均可改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但经改良Stoppa入路手术者骨折复位质量更佳,创伤更小,炎症反应更轻,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Stoppa入路手术 髂腹股沟入路手术 骨盆髋臼骨折 骨折复位质量 髋关节功能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若杨 李宁鑫 +2 位作者 杜秀鹏 古金山 杨朝晖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8期1494-1497,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98例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0,切开复位)和B组(n=48,闭合复位),... 目的:探讨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98例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0,切开复位)和B组(n=48,闭合复位),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为78.00%(39/50),高于B组的58.33%(28/48)(P<0.05)。两组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二次手术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A组Ⅰ型、Ⅱ型的例数均多于B组,Ⅲ型例数少于B组(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相比,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虽损伤较大,但其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空心钉内固定 移位股骨颈骨折 骨折复位质量 髋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应用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雷扬 疏致富 孙军 《系统医学》 2021年第24期127-130,共4页
目的评估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1年2月该院治疗的103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治疗术式予以分组,对照组(51例,外固定支架术),观... 目的评估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1年2月该院治疗的103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治疗术式予以分组,对照组(51例,外固定支架术),观察组(52例,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比评价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以及腕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9.72±3.46)周与住院时间(10.03±1.24)d均显著长于对照组(13.89±2.12)周、(5.96±0.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7、-22.274,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长度3项骨折复位质量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背伸(53.57±2.02)分、屈曲(48.91±1.93)分、旋前(83.78±2.35)分及旋后(82.15±2.29)分4项腕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1.16±1.87)分、(40.12±1.75)分、(70.25±1.93)分、(71.03±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39、-24.200、-31.897、-26.172,P<0.001)。结论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两种术式各有利弊,临床中应依据患者具体病情予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C型骨折 外固定支架 掌侧锁定钢板 骨折愈合 骨折复位质量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120院前急救结合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用于多发伤并骨盆骨折中的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街成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784-786,共3页
目的分析120院前急救结合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用于多发伤并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研究组在其... 目的分析120院前急救结合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用于多发伤并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增加120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对比组间抢救结果、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组间抢救结果对比(P>0.05),但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死亡原因对比(P>0.05),但研究组各项死亡原因患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研究组骨折复位质量高(P<0.05);组间患者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盆骨折患者,采用120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有助于规范救治过程,提升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内损伤控制策略 骨盆骨折 骨折复位质量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经皮微创内置外固定架(INFIX)治疗骨盆前环损伤
7
作者 肖忠武 叶光涛 梁钧英 《智慧健康》 2024年第4期61-64,共4页
目的 总结经皮微创内置外固定架(INFIX)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的效果,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8月31日德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骨盆前环损伤住院患者作为分析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实施钢... 目的 总结经皮微创内置外固定架(INFIX)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的效果,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8月31日德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骨盆前环损伤住院患者作为分析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实施钢板内固定、INFIX治疗。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低,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复位质量、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NFIX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提升骨折复位质量、功能恢复优良率,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IX 骨盆前环损伤 骨折愈合时间 骨折复位质量 治疗有效率 并发症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9例术后随访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武 唐雄 +3 位作者 袁尚锋 胡伟 陈炼 罗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51-55,60,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因股骨颈骨折采取闭合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且骨折愈合的8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因股骨颈骨折采取闭合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且骨折愈合的8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2年内是否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情况分为未坏死组和坏死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大小及分布情况、性别、体重指数、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受伤能量、手术时间、骨折移位度(Garden分型)、骨折稳定度(Pauwels分型)、股骨头后倾角度、骨折复位质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相关因素的区别;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具体危险因素。结果:随访89例患者经X线及MRI影像学检查显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能量、手术时间、骨折移位度、股骨头后倾角度、骨折稳定度、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移位度为GardenⅢ~Ⅳ型、骨折稳定度为PauwelsⅢ型、股骨头后倾角>15°、骨折复位质量为Ⅲ~Ⅳ级为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关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折移位度为GardenⅢ~Ⅳ型、骨折稳定度为PauwelsⅢ型、股骨头后倾角>15°、骨折复位质量为Ⅲ~Ⅳ级,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移位 股骨头后倾角 骨折复位质量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原文传递
术前3D打印技术联合T型钢板弹性支撑固定治疗在后柱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原 刘弘扬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2442-2446,2461,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3D打印技术联合T型钢板弹性支撑固定治疗在后柱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后柱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以Kocher-Lan... 目的探讨术前3D打印技术联合T型钢板弹性支撑固定治疗在后柱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后柱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以Kocher-Langenbeck入路进行手术复位,对照组采用T型钢板弹性支撑固定治疗,研究组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患者髋臼骨折模型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围术期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短于或少于对照组,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8.316,P组间<0.001),其中,术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F时间=3.542,P时间=0.013),两组患者的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分组与时间有交互效应(F交互=4.027,P交互=0.005)。围术期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伤口浅表感染、轻度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半脱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以Kocher-Langenbeck入路进行手术复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术前3D打印技术联合T型钢板弹性支撑固定治疗后柱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有助于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纯T型钢板弹性支撑固定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柱复杂性髋臼骨折 3D打印技术 T型钢板弹性支撑固定 手术指标 骨折复位质量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髂腹股沟入路改良Stoppa入路和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倪博文 郝鹏 陈康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520-1527,共8页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入路、改良Stoppa入路和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资料,依照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三组,即选择髂腹股沟入路病人为A组,选择改良Stoppa入...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入路、改良Stoppa入路和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资料,依照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三组,即选择髂腹股沟入路病人为A组,选择改良Stoppa入路病人为B组,选择腹直肌旁入路病人为C组,经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最终得出,A、B组均为50例,C组52例,三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三组一般手术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7d骨折复位质量、不同时间点(术前、出院时以及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髋关节功能(改良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系统)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显露骨折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b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组显露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P<0.05),术后Hb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间上述手术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7d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优良率虽高于A、B组,但两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以及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三组Postel评分逐渐提高,三组时间点效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效应以及时间点与组间交互效应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出院时及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Postel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三组术后总并发症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显著低于A组(9.62%vs36.00%,P<0.05)。结论:3种手术入路的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均能达到良好骨折复位质量,恢复髋关节功能,但改良Stoppa入路和腹直肌旁入路术中显露时间、出血量及术后Hb效果优于髂腹股沟入路,而腹直肌旁入路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其他2种入路,且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腹股沟入路 改良STOPPA入路 腹直肌旁入路 骨盆髋臼骨折 骨折复位质量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股骨颈动力抗旋交叉钉与空心螺钉固定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对比
11
作者 牛海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0期3443-3446,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动力抗旋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螺钉固定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FNS组和空心螺钉固定组,各39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股骨颈动力抗旋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螺钉固定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FNS组和空心螺钉固定组,各39例。比较两组股骨近端应力分布及峰值、不同载荷下的综合位移指数(Pauwels角30°、50°、70°)、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Garden指数差异。结果:(1)Pauwels角30°、50°、70°时,FNS组股骨近端应力峰值低于空心螺钉固定组,内固定装置应力峰值高于空心螺钉固定组,股骨近端最大位移峰值显著低于空心螺钉固定组,内固定最大位移峰值低于空心螺钉固定组(P<0.05)。(2)Pauwels角30°、50°、70°时,FNS组300、600、900、1200N载荷值均低于空心螺钉固定组(P<0.05)。(3)FNS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空心螺钉固定组(P<0.05)。(4)FNS组Ⅱ级复位率较空心螺钉固定组更高,Ⅲ、Ⅳ级复位率较空心螺钉固定组更低(P<0.05)。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而言,采用FNS治疗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较空心螺钉更好,内固定失效率较空心螺钉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动力抗旋交叉钉系统 空心螺钉固定 股骨颈骨折 骨折复位质量
下载PDF
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质量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清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2期3664-3666,共3页
目的:探究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 目的:探究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行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及骨折复位质量。结果:术后,观察组Harri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骨折复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关节功能 骨折复位质量
下载PDF
微创锁定接骨板联合FTS护理对肱骨近端骨折患儿骨折复位质量及IL-1β、IL-4、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贵芝 丁帅 +1 位作者 丁芹 张旭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23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接骨板联合快速康复理念(FTS)护理对肱骨近端骨折患儿骨折复位质量及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儿童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小儿肱骨近端骨折患...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接骨板联合快速康复理念(FTS)护理对肱骨近端骨折患儿骨折复位质量及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儿童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小儿肱骨近端骨折患儿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开放手术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微创手术组(微创锁定接骨板),各30例,两组患儿围术期均接受FTS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指标,术后12、24、72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骨折复位质量;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及术后72 h血清IL-1β、IL-4、IL-6水平。结果微创手术组患儿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放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开放手术组,切口长度小于开放手术组;术后12~72 h两组患儿VAS评分逐渐降低,术后12、24、72 h微创手术组患儿VAS评分低于开放手术组;微创手术组患儿复位后残留成角<20°和复位后残余移位<0.5 cm比例高于开放手术组,复位后残留成角20°~30°比例低于开放手术组;与术前比较,术后72 h两组患儿血清IL-1β、IL-6水平降低,且微创手术组低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患儿血清IL-4水平升高,且微创手术组高于开放手术组(均P<0.05)。结论微创锁定接骨板联合FTS护理能缩短肱骨近端骨折患儿康复时间,减轻疼痛,对机体炎性损伤轻微,患儿预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锁定接骨板 快速康复理念 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复位质量 白介素-1β 白介素-4 白介素-6
下载PDF
开放复位掌侧锁定加压钢板联合中药活血健骨汤治疗不稳定老年桡骨Colles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敬强 《北方药学》 2019年第10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开放复位掌侧锁定加压钢板联合中药活血健骨汤对不稳定老年桡骨Colles骨折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老年桡骨Colles骨折患者104例,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52例)行开放复位掌侧锁定加压... 目的:分析开放复位掌侧锁定加压钢板联合中药活血健骨汤对不稳定老年桡骨Colles骨折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老年桡骨Colles骨折患者104例,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52例)行开放复位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活血健骨汤;观察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肿胀消退时间,治疗后血流变指标改变和术后6个月骨折复位质量、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桡骨高度、尺偏角及掌倾角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2.69%,高于对照组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及低切、中切、高切全血黏度较治疗前、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复位掌侧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活血健骨汤可有效促进不稳定老年桡骨Colles骨折患者术后肿胀消退,加速骨折愈合,改善腕关节功能和血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Colles骨折 手术治疗 骨折复位质量 腕关节功能 活血健骨汤
下载PDF
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刁辉 《西藏医药》 2019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与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取空心钉治疗,观察组行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固定治疗。...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与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取空心钉治疗,观察组行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固定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骨折复位质量等。结果两组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用于股骨颈骨折治疗中效果确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但其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相对较多,故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宜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 空心钉 并发症 骨折复位质量
下载PDF
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疗效观察
16
作者 何立锋 贾力 韦文军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9期2780-2784,共5页
目的探究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S... 目的探究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56例和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3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Postel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21%,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5±0.11)h、(9.39±3.47)cm、(560.36±57.18)mL、(18.39±1.47)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4±0.53)h、(14.42±4.36)cm、(597.57±78.21)mL、(20.42±1.3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Postel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及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Postel评分明均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髂腹股沟入路比较,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能够提高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围术期指标,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STOPPA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骨盆髋臼骨折 临床疗效 术后骨折复位质量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21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治疗研究
17
作者 加尔肯·哈尼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7期490-490,共1页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加压螺纹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从而探讨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针对乌苏辖区2000年1月~2012年12月份期间来院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加压螺纹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对...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加压螺纹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从而探讨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针对乌苏辖区2000年1月~2012年12月份期间来院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加压螺纹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对资料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共随访患者97例,有21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达21.64%,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时间多在受伤后10~72个月内,未发生股骨头坏死的76例患者调查时髂关节Harris评分均为77~99分。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院骨折移位的程度,骨折复位质量与股骨头坏死有相关性。结论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与骨折移位的程度和骨折复位质量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骨折移位程度 骨折复位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