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2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7
1
作者 郁卫东 秦书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形成 形态发生蛋白 bMP-2 TGF-βS
下载PDF
骨缺损中内源性BMP的分布及其作用 被引量:36
2
作者 张子军 卢世壁 +1 位作者 王继芳 张伯勋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596-598,共3页
了解内源性BMP的浓度及分布,对提高BMP在骨再生中的作用有帮助。本实验在兔桡骨10mm骨缺损模型上,利用BMP免疫组化技术及真彩色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观察了内源性BMP在骨缺损中的分布及对骨再生的作用。术后3日,骨端... 了解内源性BMP的浓度及分布,对提高BMP在骨再生中的作用有帮助。本实验在兔桡骨10mm骨缺损模型上,利用BMP免疫组化技术及真彩色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观察了内源性BMP在骨缺损中的分布及对骨再生的作用。术后3日,骨端可见“空穴”,骨缺损间血肿BMP染色阳性。来自骨内外膜的间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BMP阳性。BMP分布定量研究表明,骨缺损区存在BMP浓度梯度,即距骨端愈远BMP量渐渐下降。术后1周,BMP值最大。提示内源性BMP有骨端坏死,吸收及间质细胞分泌两种来源。据此,作者提出了内源性BMP有效量的概念。提高内源性BMP浓度,改善其分布,将是骨缺损治疗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形态发生蛋白 分布 再生
原文传递
无名异冲剂在骨折愈合中对DNA和BMP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刘献祥 余希杰 许书亮 《中国骨伤》 CAS 1999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无名异冲剂治疗骨折的作用机理。方法新西兰家兔55只造成双侧桡骨3mm缺损的骨折后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于术后1、2、3、4、5周取骨痂制成石蜡切片,以Feulgen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显示DNA和BMP,... 目的探讨无名异冲剂治疗骨折的作用机理。方法新西兰家兔55只造成双侧桡骨3mm缺损的骨折后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于术后1、2、3、4、5周取骨痂制成石蜡切片,以Feulgen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显示DNA和BMP,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中骨折修复细胞DNA指数和骨痂局部BMP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两组相同;用药组第1、2周骨痂DNA指数和BMP含量明显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1);用药组BMP高峰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结论无名剂冲剂能促进骨折修复细胞的增殖,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诱导BMP合成,加速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愈合 脱氧核糖核酸 形态发生蛋白 治疗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骨性关节炎中的表达与应用 被引量:51
4
作者 任红革 崔逢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2期9828-9835,共8页
背景:骨性关节炎是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酶的反馈作用等复杂的多种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病理过程与细胞因子密切相关。目的:总结细胞因子在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 背景:骨性关节炎是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酶的反馈作用等复杂的多种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病理过程与细胞因子密切相关。目的:总结细胞因子在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至2012年)和PubMed数据库(2000至2012年)收录的细胞因子与骨性关节炎相关论文报告。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细胞因子与骨性关节炎相关文献69篇。细胞因子在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能促进骨性关节炎软骨降解、滑膜炎症及软骨下骨的吸收,部分细胞因子也有抑制骨性关节炎病变发展的作用。与分解代谢有关的细胞因子主要有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合成代谢有关的细胞因子主要有转化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关节组织中发现的影响细胞功能的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等。但细胞因子在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关节炎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基因 趋化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 形态发生蛋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组织工程
下载PDF
bBMP/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徐晓良 同志勤 +4 位作者 王坤正 牒军 党晓谦 徐德洪 高明宏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3期209-209,211,I000,共2页
目的 研究用复合人工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 建立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 ,并分为 4组 :bBMP/胶原 /珊瑚复合人工骨组 (6侧 )、肌骨瓣组 (6侧 )、单纯珊瑚组 (2例 )、对照组 (14例 ) ,为上各组的对侧。对植入后 3周、 16周的... 目的 研究用复合人工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 建立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 ,并分为 4组 :bBMP/胶原 /珊瑚复合人工骨组 (6侧 )、肌骨瓣组 (6侧 )、单纯珊瑚组 (2例 )、对照组 (14例 ) ,为上各组的对侧。对植入后 3周、 16周的股骨头行病理学检查、计量组织学分析及四环素荧火标记。结果  16周后 ,复合人工骨的骨缺损大小、缺损区骨小梁体积、荧光带宽度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显著性 ,但 5侧中有 1侧出现继发性骨关节炎。结论 该复合人工骨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作用 ,是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 ,但它不能改善缺血坏死股骨头的血供。该股骨头内骨缺损加用 95 %酒精灌注 ,模型近似于股骨头坏死囊性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坏死 缺损 形态发生蛋白 珊瑚 人工
下载PDF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血液透析合并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效果及对BMP、iPTH、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6
6
作者 张灵灵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68-217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老年HD合并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的效果及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HD合并CKD-MBD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老年HD合并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的效果及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HD合并CKD-MBD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对照组仅采取HD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HP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两组BMP、iPTH与甲状腺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65.63%(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3、BMP7及B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研究组BMP3、BMP7及B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iPTH、血磷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研究组iPTH、血磷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研究组FT3、F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D联合HP治疗老年HD合并CKD-MBD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BMP、iPTH及甲状腺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矿物质和代谢异常 形态发生蛋白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腺素
下载PDF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效果分析及对患者炎症反应、骨形态发生蛋白、血钙/磷和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刘维佳 黄俊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对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效果进行分析,以及对患者炎症反应、骨形态发生蛋白、血钙/磷和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诊治的维持性透析的肾性骨病患者20... 目的对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效果进行分析,以及对患者炎症反应、骨形态发生蛋白、血钙/磷和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诊治的维持性透析的肾性骨病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分析患者经单纯性血液透析(对照组,n=100)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观察组,n=100)治疗的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炎症反应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血钙/磷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6和IL-10及血磷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血钙水平明显升高(P<0.05),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而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3、BMP7和BMP9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有效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且其作用可能与调节患者炎症反应蛋白及骨形态发生蛋白、血钙/磷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炎症反应 形态发生蛋白
下载PDF
BMP-6 inhibits microRNA-21 ex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through repressing 6EF1 and AP-1 被引量:43
8
作者 Jun Du Shuang Yang Di An Fen Hu Wei Yuan Chunli Zhai Tianhui Zhu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87-496,共10页
MicroRNAs (miRNAs), which are small noncoding RNA molecul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process. The microRNA-21 gene (miR-21)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highly expressed in various s... MicroRNAs (miRNAs), which are small noncoding RNA molecul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process. The microRNA-21 gene (miR-21)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highly expressed in various solid tumors, including breast cancer.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6 (BMP-6)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n inhibitor of breast cancer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through rescuing E-cadherin expression. We initiated experi- ments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R-21 and BMP-6 in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Real-time 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miR-21 expression was very high in MDA-MB-231 cells that expressed little BMP-6. A reverse correla- tion between BMP-6 and miR-21 was also determined in breast cancer tissue samples. Moreover, BMP-6 inhibited miR-21 transcription in MDA-MB-231 cell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how BMP-6 inhibited the miR-21 promoter (miPPR-21), we constructed a series of miPPR-21 reporters. Luciferase assa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MP-6 inhibited miPPR-21 activity through the E2-box and AP-l-binding sites. We also demonstrated that both δEF1 and TPA in- duced miR-21 expression. Using site-directed mutation and CHIP assay, we found that δEF1 induced miPPR-21 ac- tivity by binding to the E2-box on miPPR-21. Moreover, TPA triggered miPPR-21 activity through the AP-I binding sites. BMP-6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binding of these factors to miPPR-21 by de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δEF1 and c-Fos/c-Jun. We also demonstrated that BMP-6-induced downregulation of miR-21 modified the activ- ity of PDCD4 3'UTR and inhibited MDA-MB-231 cell invasion. δEF1 overexpression and TPA induction blocked this inhibitory effect of BMP-6. In conclusion, BMP-6-induced inhibition of miR-21 suggests that BMP-6 may function as an anti-metastasis factor by a mechanism involving transcriptional repression of miR-21 in breast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6 MICRORNA-21 AP-1 5EF 1 breast cancer invasion
下载PDF
矿化胶原基骨材料与BMP-2复合用于兔腰椎横突间融合 被引量:38
9
作者 崔福斋 廖素三 +1 位作者 关凯 孙天胜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用兔的脊柱后路横突间融合模型来评价一种新型的仿生矿化胶原基质:nHAC/PLA复合或不复合生长因子rhBMP-2的骨形成能力。方法 64只兔子分为4组:自体髂骨,nHAC/PLA,自体骨+nHAC/PLA,nHAC/PLA+BMP-2。术后6周和10周观察。结果 自体骨+... 目的 用兔的脊柱后路横突间融合模型来评价一种新型的仿生矿化胶原基质:nHAC/PLA复合或不复合生长因子rhBMP-2的骨形成能力。方法 64只兔子分为4组:自体髂骨,nHAC/PLA,自体骨+nHAC/PLA,nHAC/PLA+BMP-2。术后6周和10周观察。结果 自体骨+nHAC/PLA和nHAC/PLA+BMP-2与自体骨移植的效果相当。结论 nHAC/PLA+BMP-2可代替自体骨移植用于骨科手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导 诱导 nHAC/PLA复合材料 形态发生蛋白 后路脊柱融合
下载PDF
纤维蛋白用作BMP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陈克明 刘兴炎 +4 位作者 葛宝丰 李旭升 王艳宁 白孟海 王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34-235,I004,共3页
目的:将纤维蛋白用作BMP(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材料。方法:用5mgBMP分别与3种不同浓度的纤维蛋白制成复合物,植入小鼠肌囊后不同时间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等。结果:纤维蛋白浓度为120mg/... 目的:将纤维蛋白用作BMP(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材料。方法:用5mgBMP分别与3种不同浓度的纤维蛋白制成复合物,植入小鼠肌囊后不同时间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等。结果:纤维蛋白浓度为120mg/ml的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活性,成骨量是单纯5mgBMP的两倍。结论:纤维蛋白是理想的BMP载体材料,复合物可望应用于临床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形态发生蛋白 载体 缺损
全文增补中
四种可溶性载体对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成骨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亚非 胡蕴玉 +1 位作者 吕荣 王纪保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7-119,共3页
以四种可溶性物质作为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的载体,通过实验观察哪种物质是bBMP的有效缓释载体。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葡聚糖、羟乙基淀粉(HES)、甘露醇分别与等量bBMP复合后,注射入小鼠股部肌肉,观察... 以四种可溶性物质作为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的载体,通过实验观察哪种物质是bBMP的有效缓释载体。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葡聚糖、羟乙基淀粉(HES)、甘露醇分别与等量bBMP复合后,注射入小鼠股部肌肉,观察组织学成骨及测定标本内钙含量。结果,bBMP/PVP有良好成骨,吸收较快,未见炎症及排斥反应,其混悬液较稳定,具有良好的适针性及可注射性,bBMP/甘露醇只有很低成骨率。其余各组未见成骨。PVP对bBMP具有满意助溶、助悬及缓释载体作用,对bBMP活性无损害,生物相容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 形态发生蛋白 载体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骨折修复中的表达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永刚 卢世璧 +2 位作者 王继芳 张伯勋 赵斌 《中华创伤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转化生长因子 - β(TGF - 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骨折修复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 ,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成年雄性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 ,制作桡骨骨折愈合模型。伤后不同时期处死取... 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转化生长因子 - β(TGF - 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骨折修复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 ,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成年雄性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 ,制作桡骨骨折愈合模型。伤后不同时期处死取材 ,分别进行组织学和BMP、TGF - β和bF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1)伤后 3d开始形成原始骨痂。 1周时肉芽组织中的间质细胞开始分化为软骨细胞 ,软骨形成后再进行软骨内化骨。 4周时形成连接骨折端的桥接骨痂。 (2 )伤后不同时期 ,血肿中炎性细胞表达bFGF。骨膜增殖细胞、骨端骨细胞以及原始骨痂成骨细胞表达TGF - β。肉芽组织中间质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表达TGF - β、bFGF。原始骨痂成骨细胞、骨端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表达BMP。表达后BMP、TGF - β较均匀分布于软骨基质以及肉芽组织间质中 ,bFGF主要分布于肉芽组织中非活跃的间质细胞周围。结论 BMP、TGF - β和bFGF有着各自的表达和分布特点 ,并共同调解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 ,最终完成骨折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愈合 形态发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 bFGF
原文传递
骨诱导及BMP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4
13
作者 胡蕴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579-581,共3页
骨诱导及BMP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胡蕴玉骨诱导的概念是在本世纪60年代,继Urist对脱钙骨基质(DBM)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开创性工作之后确立的。实际上早在1934年和1938年,Levander就依据Spem... 骨诱导及BMP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胡蕴玉骨诱导的概念是在本世纪60年代,继Urist对脱钙骨基质(DBM)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开创性工作之后确立的。实际上早在1934年和1938年,Levander就依据Speman胚胎诱导细胞转化机理,首次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 bMP 形态发生蛋白
原文传递
经皮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兔骨缺损愈合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亚非 胡蕴玉 +7 位作者 李青 吕荣 王纪保 王军 韩一生 刘建 李雪冰 杨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624-627,共4页
作者报告了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和基因重组碱性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可溶性载体,将三者的混悬液经皮注射入小鼠肌肉和兔桡骨缺损处的实验研究。经不同时间点的X线摄片,组织学检... 作者报告了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和基因重组碱性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可溶性载体,将三者的混悬液经皮注射入小鼠肌肉和兔桡骨缺损处的实验研究。经不同时间点的X线摄片,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成骨量及骨缺损愈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注射入小鼠肌肉后及兔桡骨缺损区,观察到与新骨伴随的血管增生。证实该两种因子的联合植入,成骨作用大于单用骨形态发生蛋白,骨成熟较早,聚乙烯吡咯烷酮是骨生长因子的有效缓释载体。多种骨生长因子经皮注射,可望成为一种治疗骨折、骨缺损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缺损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表达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马真胜 胡蕴玉 +6 位作者 王臻 吕荣 刘新平 柴玉波 顾广玉 张传山 高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517-519,共3页
创伤后,骨组织的再生修复十分完全,其修复常无瘢痕残留。骨组织之所以有如此完美的愈合能力,是因为骨骼组织内存在有成骨因子,即骨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因其直... 创伤后,骨组织的再生修复十分完全,其修复常无瘢痕残留。骨组织之所以有如此完美的愈合能力,是因为骨骼组织内存在有成骨因子,即骨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因其直接诱导软组织成骨而受重视。本文应用BMP4cDNA探针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外骨痂内BMP4基因表达的定位与分布,探讨BMP4基因表达在闭合性骨折愈合外骨痂形成中的作用。用64只健康SD大鼠制备闭合性胫骨骨折动物模型。分别于骨折后12小时、1、3、5、7、9、14及28天取材。取材后行恒冷切片,用地高辛素标记的BMP4cDNA探针进行原位核酸分子杂交。大鼠骨折后12小时~3天,骨折周围血肿内细胞及肌肉中新出现的间充质细胞内BMP4mRNA表达检测为阳性信号。表明创伤激活BMP4mRNA的表达,并呈区域性参与骨折的修复,也说明骨折血肿及周围软组织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愈合 形态发生蛋白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氟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直接作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徐顺清 郑刚 +1 位作者 李明健 舒柏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 研究氟对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活性的直接作用。方法 在纯化的BMP中加入氟化物再植入大鼠皮下 ,通过比较植入物在不同植入时间的组织学变化 ,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含量来反映BMP的生物活性。结果 氟对BMP的生物活性... 目的 研究氟对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活性的直接作用。方法 在纯化的BMP中加入氟化物再植入大鼠皮下 ,通过比较植入物在不同植入时间的组织学变化 ,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含量来反映BMP的生物活性。结果 氟对BMP的生物活性有直接的影响 ,氟能促进BMP将更多的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 ,并能增强成骨细胞的功能 ,加速钙盐沉积 ,而破骨细胞功能有所下降。结论 氟能直接影响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形态发生蛋白 疾病
原文传递
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20
17
作者 孙明林 胡蕴玉 +3 位作者 贾新斌 李丹 刘忠湘 朱德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 将自行合成的磷酸钙骨水泥 ( CPC)作为载体与 BMP复合成人工骨 ,检测其生物相容性 .方法 制备CPC/BMP及 CPC骨块 ,通过体外实验、细胞培养、动物实验等方法观察其毒性、免疫原性、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等生物相容性指标 .结果 动物... 目的 将自行合成的磷酸钙骨水泥 ( CPC)作为载体与 BMP复合成人工骨 ,检测其生物相容性 .方法 制备CPC/BMP及 CPC骨块 ,通过体外实验、细胞培养、动物实验等方法观察其毒性、免疫原性、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等生物相容性指标 .结果 动物实验表明材料属无毒级 ,不含致热原 ,体外试验不引起溶血反应 ,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植入兔或小鼠肌袋内未检测出特异性抗体 .组织学检查未见免疫排斥反应 ,对肌肉无刺激作用 .对体外培养的细胞增殖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结论 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磷酸钙类 水泥 生物相容性材料
下载PDF
联合使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孟国林 胡蕴玉 +3 位作者 蒲勤 袁志 彭磊 吕荣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4期498-499,共2页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的影响。方法向培养的成纤维细胞NIH3T3中加入不同浓度的rhBMP-2和bFGF,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染色的情况和骨...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的影响。方法向培养的成纤维细胞NIH3T3中加入不同浓度的rhBMP-2和bFGF,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染色的情况和骨钙素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在两种因子作用下,成纤维细胞由长梭形向多角形方向转化,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颗粒增多;成纤维细胞ALP活性增高、骨钙素表达增多,细胞内ALP染色加深;细胞增殖周期缩短。结论联合使用rhBMP-2和bFGF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形态发生蛋白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生成
下载PDF
应用胃蛋白酶消化的牛腱胶原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缓释载体(动物实验)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亚非 张晶 +3 位作者 胡蕴玉 李雪冰 吕荣 杨光 《中华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3-55,共3页
胃蛋白酶消化牛腱胶原的提取纯化以及作为BMP的载体复合后注射入小鼠肌肉。术后7天组织学检查可见异位成骨,并有新生血管,胶原部分吸收。28天时软骨被吸收并被有红骨髓的正常骨组织替代,大部分胶原被吸收。未见排斥反应。钙含... 胃蛋白酶消化牛腱胶原的提取纯化以及作为BMP的载体复合后注射入小鼠肌肉。术后7天组织学检查可见异位成骨,并有新生血管,胶原部分吸收。28天时软骨被吸收并被有红骨髓的正常骨组织替代,大部分胶原被吸收。未见排斥反应。钙含量测定显示成骨量大于单纯植入BMP组。单纯注射胶原组未见成骨。实验结果表明牛腱胶原经胃蛋白酶消化等提取纯化处理后,抗原性很弱,对部分纯化的BMP有助溶助悬作用,吸收快,利于成骨,是BMP的一种良好缓释载体。该种胶原与BMP的复合物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牛腱 形态发生蛋白 缓释 载体 蛋白
原文传递
磷酸钙骨水泥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伟 侯春林 +2 位作者 刘昌胜 陈爱民 匡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783-786,共4页
目的 :研究CPC对BMP的体外缓释作用及其药代动力学 ,为将CPC与BMP制成复合型生物活性人工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单纯CPC为对照组 ,以按 1gCPC固相配 5mgrhBMP -2的配比将CPC与rhBMP -2复合作为实验组 ,浸入 0 .0 1mol/L的磷酸盐缓冲... 目的 :研究CPC对BMP的体外缓释作用及其药代动力学 ,为将CPC与BMP制成复合型生物活性人工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单纯CPC为对照组 ,以按 1gCPC固相配 5mgrhBMP -2的配比将CPC与rhBMP -2复合作为实验组 ,浸入 0 .0 1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分别在第 1、2、3、4、7、14、30、90、180、36 0d取缓释液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不同时间rhBMP -2缓释量 ,绘制rhBMP -2缓释曲线 ,总结药代动力学规律。结果 :第 1~ 7drhBMP -2出现快速释放 ,释放曲线呈快速上升直线 ;第 7~ 14drhBMP -2释放处于平台期 ;第 14~ 36 0drhBMP -2出现缓慢而持久的释放 ,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CPC能对rhBMP -2有缓慢而持久的体外缓释作用 ,有望充当rhBMP -2的缓释载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水泥 形态发生蛋白 缓释系统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