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长春市16019例汉族人群骨密度,分析本地区峰值骨量及骨密度变化的人群规律。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桡尺骨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BMD)。将16019例检测结果按不...目的调查长春市16019例汉族人群骨密度,分析本地区峰值骨量及骨密度变化的人群规律。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桡尺骨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BMD)。将16019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5岁为一年龄组,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骨密度均值、T评分及骨量丢失百分率。结果长春市男、女性人群骨密度峰值分别为0.625±0.109、0.506±0.058,其峰值年龄为30~39岁年龄段,40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50~5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7.7%,女性为6.97%;60~6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8.13%,女性为35.97%;70~7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36.41%,女性为59.55%,8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57.53%,女性为75.56%。结论不同年龄及同年龄组两性之间比较骨密度测定值差异显著(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本研究报告的骨密度峰值高于日本、丹麦同类型骨密度仪检测结果;与北京地区骨密度检测结果相近。与西双版纳傣族、西藏、甘肃东乡族比较,差异显著(P〈0.01)。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测量乌鲁木齐市1837人次汉族、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确定本地区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建立本地区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骨密度的正常数据库,并比较、探讨汉族、维...目的通过测量乌鲁木齐市1837人次汉族、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确定本地区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建立本地区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骨密度的正常数据库,并比较、探讨汉族、维吾尔族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使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e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EXA)对乌鲁木齐地区20,75岁以上的汉族、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腰椎前后位、左侧股骨近端进行BMD测定。按不同性别每5岁分为一年龄组,得出骨密度均值、标准差,并进行两组样本均数的f检验。结果汉族、维吾尔族男性及女性各部位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略有不同,但多数均在40岁前随骨量逐渐增加而达到骨峰值。其后随年龄的增长BMD降低,女性BMD在50岁后加速下降,男性无加速下降的趋势。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常规检查部位各年龄段BMD的正常值及骨质疏松诊断参考值,为今后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研究提供了客观数据,也为国内的资料比较提供了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调查长春市16019例汉族人群骨密度,分析本地区峰值骨量及骨密度变化的人群规律。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桡尺骨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BMD)。将16019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5岁为一年龄组,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骨密度均值、T评分及骨量丢失百分率。结果长春市男、女性人群骨密度峰值分别为0.625±0.109、0.506±0.058,其峰值年龄为30~39岁年龄段,40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50~5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7.7%,女性为6.97%;60~6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8.13%,女性为35.97%;70~7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36.41%,女性为59.55%,8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57.53%,女性为75.56%。结论不同年龄及同年龄组两性之间比较骨密度测定值差异显著(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本研究报告的骨密度峰值高于日本、丹麦同类型骨密度仪检测结果;与北京地区骨密度检测结果相近。与西双版纳傣族、西藏、甘肃东乡族比较,差异显著(P〈0.01)。
文摘目的通过测量乌鲁木齐市1837人次汉族、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确定本地区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建立本地区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骨密度的正常数据库,并比较、探讨汉族、维吾尔族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使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e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EXA)对乌鲁木齐地区20,75岁以上的汉族、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腰椎前后位、左侧股骨近端进行BMD测定。按不同性别每5岁分为一年龄组,得出骨密度均值、标准差,并进行两组样本均数的f检验。结果汉族、维吾尔族男性及女性各部位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略有不同,但多数均在40岁前随骨量逐渐增加而达到骨峰值。其后随年龄的增长BMD降低,女性BMD在50岁后加速下降,男性无加速下降的趋势。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常规检查部位各年龄段BMD的正常值及骨质疏松诊断参考值,为今后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研究提供了客观数据,也为国内的资料比较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