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2
1
作者 赖日权 田野 +2 位作者 冯晓冬 王卓才 张伟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 探讨上皮样 (组织细胞样 )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对 9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1例作电镜观察。结果 年龄 16~ 47岁 ,平均 32岁 ,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部位 :头面部 4例 ... 目的 探讨上皮样 (组织细胞样 )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对 9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1例作电镜观察。结果 年龄 16~ 47岁 ,平均 32岁 ,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部位 :头面部 4例 ,上肢 3例 ,下肢 2例。形态特征 :瘤细胞具有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形态 ;瘤细胞圆形或多角形 ,三五成群呈小巢状、索状、不规则状排列 ,分布于粘液间质中 ;间质可显著或少量粘液样变或玻璃样变 ;瘤细胞内含有原始血管腔 ;核分裂象、多形性及坏死少见 ;部分病例伴有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改变 ;1例见破骨细胞样的多核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7例 ,7例波形蛋白均阳性 ,5例第八因子相关抗原、CD31、CD34阳性 ,2例细胞角蛋白弱阳性 ,1例CD6 8和α1 抗胰蛋白酶阳性。电镜观察 1例见胞质内含丰富的微丝和少许的W P小体。 6例随访 2~ 8年 ,3例在原发部位有 1或 2次复发 ,但未见有转移。结论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 ,其病因学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血管内皮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少见肿
原文传递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CT与MRI特征及病理对照 被引量:28
2
作者 钱斌 胡晓华 +2 位作者 陈宏伟 鲍健 吴晶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174,共3页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HEHE)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1],国内报道较少且多以个案报道为主,临床及影像诊断很容易误诊[2-5].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所医院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EHE患者的...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HEHE)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1],国内报道较少且多以个案报道为主,临床及影像诊断很容易误诊[2-5].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所医院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EHE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搜集2001年1月至2010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EHE患者5例,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3~53岁,中位年龄45岁;临床症状为上腹痛2例,肝脾肿大2例,消瘦伴乏力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血管内皮 病理对照 MRI特征 肝脏 CT 血管源性肿 临床症状 病理证实
原文传递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27
3
作者 周丽莎 翟凤仪 +5 位作者 董帜 罗宴吉 黄坤 郑可国 李子平 冯仕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的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和MRI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HEHE 11例,所有的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其他6例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 目的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和MRI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HEHE 11例,所有的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其他6例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11例中有5例加做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病变的生长方式、分布特点、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邻近组织情况。结果 11例均表现为肝内多发病灶,大部分病灶位于肝包膜下,根据生长方式分为三型:结节型(5例),匍匐生长型(1例)和混合型(5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直径〉2 cm的病灶内见类圆形更低密度。MRI平扫: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直径〉2 cm的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内见更低信号,T2WI内见更高信号)。其他影像学征象包括"棒棒糖征"(6例)、包膜退缩征(6例)。增强扫描:病灶直径〈1 cm的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为1~2 cm主要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2 cm的多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结论 HEHE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强化方式与病灶的大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上皮血管内皮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学表现及征象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权 彭卫军 王坚 《肿瘤影像学》 2014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少见病的CT、MRI征象认识,帮助治疗前诊断。方法病理证实肝上皮样血管瘤5例,发病年龄27~55岁;女性3例、男性2例。3例行平扫加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MRI平扫加动...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少见病的CT、MRI征象认识,帮助治疗前诊断。方法病理证实肝上皮样血管瘤5例,发病年龄27~55岁;女性3例、男性2例。3例行平扫加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MRI平扫加动态扫描,1例仅行MRI动态扫描。2例间隙性右上腹痛;3例无症状,为体检发现。3例同时伴发肝外病变(多发肺结节2例、腹膜结节1例)。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肝周围及包膜下弥漫性病变5例(5/5),其中多发结节3例、多发结节伴大块融合灶2例;伴肝包膜回缩征5例(5/5),肝内静脉进入并止于病灶5例(5/5),病灶包绕血管2例(2/5)。CT平扫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结节,内见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楚(5/5);动态增强典型病灶中层环形强化伴周围低密度晕环,中心不强化(多层靶征)(5/5),延迟期无廓清(5/5),延迟10 min病灶缩小(1/1)。MRI平扫T1WI低信号灶,内见更低信号灶;T2WI高信号灶,内见更高信号;造影后可见多层靶征(2/2)。结论本组肝EHE具有相似的影像学特征,易误诊为肝转移瘤或血管瘤。对首次就诊无肝外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CT或MRI发现肝周围或包膜下多发肿块或大块融合病灶伴肝包膜回缩者,鉴别诊断时要考虑到血管内皮瘤;造影后持续靶样强化伴延迟强化,合并肝内静脉进入并止于病灶者可提示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上皮血管内皮 磁共振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表现和病理基础 被引量:18
5
作者 吕鹏 林江 +1 位作者 周易 曾蒙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HE10例,10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MR检查,包括平扫和动态增强成像;其中1例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将影像学结果与病理... 目的: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HE10例,10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MR检查,包括平扫和动态增强成像;其中1例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将影像学结果与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共检出病灶80个,最大直径3.0~44.6mm,平均(17.8±7.0)mm,病灶分布于肝脏各段,其中31个病灶紧邻肝包膜下生长。5例患者MR检出40个病灶,T1WI均示低信号,T2WI示中高信号。5例均可见包膜回缩征,增强后10个病灶呈晕征。CT平扫10例患者共80个低密度灶,其中26个出现融合。2例患者病灶内见钙化,8例见包膜回缩征,增强扫描38个病灶呈晕征,且门脉期显示更清晰。1例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肝实质边缘斑片状染色伴周围细小血管。组织学上示病变纤维组织及血管样结构增生,其间见散在的形态不规则的上皮样细胞,其内见印戒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10例CD34全部阳性,5例CD31阳性,4例FVIIIRAg阳性。结论:肝脏EHE可表现为单发结节和弥漫结节,多位于肝包膜下生长,结节可融合,可具有晕征及包膜回缩征,MRI对晕征的显示较CT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上皮血管内皮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被引量:17
6
作者 潘晶 丛文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肝脏 上皮血管内皮 免疫组化 病理学
下载PDF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CT与MRI特征及病理基础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越 龙世亮 +5 位作者 田执南 邓莹莹 刘端才 郑启文 杨春雨 沈比先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5年第4期563-569,共7页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与MRI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HEHE 10例患者资料。结果:10例均主要表现为肝内多发包膜下结节。8例出现"包膜皱缩征";6例出现"晕环征&qu...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与MRI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HEHE 10例患者资料。结果:10例均主要表现为肝内多发包膜下结节。8例出现"包膜皱缩征";6例出现"晕环征";2例出现"棒棒糖征";8例出现"瘤内血管征"。增强扫描8例表现为动脉期轻中度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进一步向心性强化;2例表现为动脉期边缘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肝脏多发包膜下结节,"包膜皱缩征"、"晕环征"、"棒棒糖征"、"瘤内血管征"等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棒棒糖征"或"瘤内血管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HEHE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血管内皮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林航 程远大 张春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70-476,共7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E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以软组织(四肢)、骨骼、肝脏和肺为主。相比肺部其他肿瘤而言,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E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以软组织(四肢)、骨骼、肝脏和肺为主。相比肺部其他肿瘤而言,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P-EHE)比较少见。国外报道约百例,国内有数十例报道。由于P-EHE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经常被误诊或漏诊且未接受适当治疗,从而导致其预后不良。目前,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鉴于P-EHE较为少见,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若病灶小且结节数量有限,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同时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本文现就有关P-EHE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预后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血管内皮 上皮血管内皮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凌斌 徐雷鸣 +2 位作者 董海波 戚洪波 胡斌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0,共3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性肿瘤,可发生在软组织、皮肤、肝、胸膜、腹膜和淋巴结等部位,原发于骨组织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罕见,仅有个案报道[1]。由于此病患病率低,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在术前常被误诊,从而导致手术方式选择的...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性肿瘤,可发生在软组织、皮肤、肝、胸膜、腹膜和淋巴结等部位,原发于骨组织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罕见,仅有个案报道[1]。由于此病患病率低,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在术前常被误诊,从而导致手术方式选择的失误。笔者回顾性分析了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本病影像表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血管内皮 影像特征 影像表现 血管性肿 个案报道 病患病率 患者资料 病理证实
原文传递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旋 戴炳华 +1 位作者 杨诚 杨甲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分析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到2015年12月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确诊的26例HEH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13例)、头晕(1... 目的分析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到2015年12月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确诊的26例HEH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13例)、头晕(1例)、纳差(1例),11例无症状。B超检查为混合回声者17例(17/25,68.0%)。CT检查为低密度者10例(10/12,83.3%)。MRI检查T1WI为低信号者12例(12/14,85.7%),T2WI为高信号者11例(11/14,78.6%)。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15.5fl者18例(18/22,81.8%),P〈0.05。所有患者均行AFP、CEA、CA19—9肿瘤标记物检测。仅1例CA19—9轻度升高。免疫组化检查26例CD34均阳性。26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57.0%和43.4%,中位生存时间61个月。结论肿瘤标记物阴性,结合影像学特点,在排除血管瘤后,可以考虑诊断HEHE。PDW检查对HEHE临床诊断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 上皮血管内皮 血小板分布宽度
原文传递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骏 丁洁 +2 位作者 贾支俊 吴鸿雁 孟凡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文献对3例肝脏EHE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70、75和36岁。2例为肝...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文献对3例肝脏EHE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70、75和36岁。2例为肝脏内多发,1例为单发。典型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短梭形上皮样细胞伴多量胶原化的纤维间质,肿瘤细胞形成网眼状结构,并可见印戒样细胞,胞质内可包含单个红细胞。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延肝窦及肝内小血管生长。免疫表型:vimentin()、FⅧRAg()、CD34()、CD31()、D2-40()。而CK、CK7、CK8/18、Hep-1、AFP均(-)。结论肝脏EHE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并且预后有差别,部分病例可迅速死亡。D2-40在肿瘤中有一定的阳性表达,是鉴别诊断中有价值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 上皮血管内皮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穿刺活检诊断原发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贾旭春 颜临丽 +1 位作者 储玮 王哲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1期669-67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通过穿刺活检诊断的原发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合随访结果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7例中男性4例,女...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通过穿刺活检诊断的原发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合随访结果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7例中男性4例,女性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上腹胀痛,少数仅于体检时发现肝占位,2例肝功异常,5例影像学显示肝多发性占位。镜下上皮样或梭形瘤细胞呈单个散在、条索状和巢状分布,可见细胞质内空泡及红细胞,伴有黏液样或纤维样间质,免疫组化染色ERG、CD31、CD34、F8因子均弥漫(+),CD10大部(+),少数AE1/AE3、SMA和CK8/18(+)。3例出院后1~3个月内死亡,3例带瘤生存,1例失访。结论 HEHE为少见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检查无特异性,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必要时用FISH或RT-PCR检测WWTR1-CAMTA1融合基因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血管内皮 穿刺活检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缪建良 刘淼 陈达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6-738,共3页
目的:提高对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CT、MRI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和总结其影像学征象。结果:CT平扫示肝脏多个类圆形低密度灶,2例病灶边缘可见条状钙化... 目的:提高对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CT、MRI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和总结其影像学征象。结果:CT平扫示肝脏多个类圆形低密度灶,2例病灶边缘可见条状钙化灶。增强后动脉期主要表现为肿瘤周边轻度强化,延迟后肿瘤实质部分无明显对比剂进入,而中央更低密度区无强化。MRI显示肝内多个类圆形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边缘有低信号晕环。结论:EHE具有一些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CT和MRI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 上皮血管内皮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全保 陶一峰 +4 位作者 李瑞东 邹丽萍 马震宇 张晓飞 王正昕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9-65,77,共8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疗效及相关治疗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肝脏EHE患者的临床资料。例1为肝脏广泛多发EHE合并脾脏多发梗死灶的患者,实施了原位肝移植+脾切除术;例2为肝脏多发EHE患者,仅实施了原位肝...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疗效及相关治疗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肝脏EHE患者的临床资料。例1为肝脏广泛多发EHE合并脾脏多发梗死灶的患者,实施了原位肝移植+脾切除术;例2为肝脏多发EHE患者,仅实施了原位肝移植。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肝脏EHE患者的病理学特点、肝移植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两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均康复出院。病理结果证实为肝脏EHE,例1合并脾脏EHE。例1术后1个月抗排斥反应药由他克莫司换为西罗莫司,术后4个月EHE复发,给予卡培他滨口服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术后6个月考虑肝脏EHE复发并多发性骨转移,予索拉非尼口服抗肿瘤治疗,术后7个月患者死于恶病质、肝衰竭。例2随访至投稿日(术后8个月),未见术后相关并发症及肿瘤复发迹象。国内外文献报道提示肝脏EHE首选手术切除,肝内广泛多发而无法手术切除者,甚至有肝外病灶者,肝移植疗效最佳。另外,化疗、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和抗血管生成治疗对本病也有一定疗效。结论肝脏EHE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对于肝内广泛多发者,肝移植被认为是最佳的治疗选择。应重视肝脏EHE移植术后复发的防治,以期进一步提高该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血管内皮 肝脏 肝肿 原位肝移植 预后
下载PDF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钟敏华 袁晓露 +1 位作者 魏建国 孙爱静 《实用癌症杂志》 2012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性PEH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CT检查示双肺多发性结节,行肺部肿物切除术。光镜下肿瘤为境... 目的分析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性PEH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CT检查示双肺多发性结节,行肺部肿物切除术。光镜下肿瘤为境界清楚的嗜酸性结节,中心可见均一的类似淀粉样变或软骨瘤的透明变性组织;瘤细胞呈上皮样,也可呈实性巢状,瘤细胞出现脂肪样空泡,有的空泡内含单个红细胞,实为新生的原始血管;细胞异型不明显,核分裂像罕见。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组织中表达CD34、CD31、Ⅷ因子、Vimentin、CK等标记物。结论 PEH是1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诊断该病需结合影像学及病理学相关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血管内皮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检查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丛振杰 王彬 +2 位作者 林俊东 董成功 张光辉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0-874,共5页
目的: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E)的影像学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例(其中烟台市烟台山医院3例、漳州市中医院2例、章丘市中医院 1例)肝脏EHE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 目的: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E)的影像学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例(其中烟台市烟台山医院3例、漳州市中医院2例、章丘市中医院 1例)肝脏EHE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灶数目、形态、大小、部位、密度或信号、强化程度及方式等特征。采用门诊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病灶变化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6月。结果:6例患者中1例为单发病灶,5例为多发病灶。6例患者共检出125枚病灶,其中1例检出75枚。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融合病灶最大径为0.5~3.5 cm。病变发生部位以肝右叶和肝被膜下多见。6例患者病灶CT检查平扫均呈低密度,边界较清晰。4例患者病灶MRI检查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均匀或不均匀。2例患者病灶呈肝脏“包膜回缩征”。6例患者行CT检查动态增强扫描,4例行MRI检查动态增强扫描,1例呈环状强化,5例基本均匀强化;所有病灶表现为延迟强化。3例患者部分病灶内可见静脉血管进入或通过病灶,血管腔正常或变窄。1例呈“棒棒糖征”。6例患者中,5例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转移癌,1例考虑肝胆管细胞癌。6例患者行肝脏肿瘤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肝脏EHE。2例肝脏EHE患者确诊后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其中1例初诊后2年行CT检查示肝脏呈“包膜回缩征”,初诊后4年行MRI检查示继发性肝硬化,另1例初诊后6年半复查CT示肝硬化。1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4年复查CT示肝左叶肿瘤复发,随访1年半年肿瘤无明显增大,后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随访半年无异常。另3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分别随访1、4、5年均无复发、转移。结论:肝内单发或多发结节,CT和MRI检查动态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是肝脏EHE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 上皮血管内皮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特点及临床诊治体会 被引量:8
17
作者 宁周雨 陈其文 +5 位作者 朱晓燕 徐立涛 王海永 庄丽萍 张晨月 孟志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04-1011,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HEHE)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临床及影像诊断很容易误诊。本研究通过总结HEHE的临床及影像特点,为今后HEHE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 背景与目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HEHE)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临床及影像诊断很容易误诊。本研究通过总结HEHE的临床及影像特点,为今后HEHE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的5例经病理证实的HEHE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的疗效。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26-65岁,平均45.6岁,2例肝内多中心发生,3例全身多组织、多中心发生。B超为等低回声,病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CT平扫为等低密度,MR平扫为低T1高T2信号,内密度及信号不均匀,CT/MR增强扫描时病灶呈“慢进慢出”式明显、环状强化特点。PET/CT为明显高FDG摄取,且呈延迟显像的特点。DSA造影下见肿瘤血管纤细,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病灶碘油沉积不理想。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分化并出现细胞质内血管腔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例均呈CD31和CD34阳性。5例患者均存活,其中2例经TACE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和(或)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肿瘤局部控制效果显著。结论:HEHE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目前对于全身多组织、多中心发生的晚期患者,TACE联合HIFU和(或)RFA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 上皮血管内皮 诊断 肝动脉化疗栓塞 高强度聚焦超声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8
作者 钟岚 张秀辉 +1 位作者 何度 陆中萃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24-229,共6页
目的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肝脏EHE的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随访结果。结果① 9例肝脏EHE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25-69岁,平均3... 目的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肝脏EHE的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随访结果。结果① 9例肝脏EHE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25-69岁,平均39.11岁。② 5例表现为右上腹不适、乏力、消瘦等非特异性症状,4例无任何症状。③巨检见肿瘤表现为直径0.5-9.0 cm的多发结节。④镜下见肿瘤呈巢状、条索状排列,瘤细胞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或印戒样细胞构成,常形成胞质内血管,管腔内可见红细胞,肿瘤间质由黏液玻璃样变的纤维硬化区构成,瘤细胞浸润周围肝组织,并在脉管内形成乳头状或肾小球样结构。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见肿瘤细胞FⅧ、CD34、CD31等内皮细胞表达阳性。结论肝脏EHE较少见,影像学和临床易误诊,其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血管内皮 肝脏 病理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肺TFE3阳性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连花 林俐 +1 位作者 杜娟 肖华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99-1401,共3页
目的探讨肺TFE3阳性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发生于肺的EHE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7岁,因体检发现右下肺结... 目的探讨肺TFE3阳性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发生于肺的EHE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7岁,因体检发现右下肺结节2周入院。镜检:瘤细胞上皮细胞样,有明显的血管形成,瘤细胞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伴胞质内空泡形成,核分裂象未见,间质显著的黏液样变或透明变。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CD31、FⅧRAg、FLI-1和TFE3。Ki-67增殖指数为3%。结论TFE3阳性的EHE罕见,其可能为EHE的一种少见变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 上皮血管内皮 免疫组织化学 TFE3
下载PDF
肺孤立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龙飞 张丽华 +2 位作者 刘智荣 吴礼高 陶仪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孤立性PEH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PEH表现为肺内孤立性结节,镜下肿瘤呈明显分带,肿瘤周边细胞丰富,...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孤立性PEH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PEH表现为肺内孤立性结节,镜下肿瘤呈明显分带,肿瘤周边细胞丰富,中央硬化,肿瘤细胞为圆形或多角形,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呈巢状、条索状、腺样结构,肿瘤间质玻璃样变性或黏液样变性。瘤细胞胞质内见空腔形成。肿瘤细胞血管内皮标记(+)。结论 PEH是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其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特征,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血管内皮 肺肿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