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权力转换视角下的乡村建筑改造创作路径——以安宁金方街道甸苴村项目为例
1
作者 陈虹羽 赵能 武向阳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8期140-142,共3页
近年持续开展乡村振兴计划,特别是村落风貌改造业已凸显。建筑师介入创作的途径呈现多元的发展态势。文章用空间权力转换的视角解读Urban Wave STUDIO建筑设计事务所新近完成的安宁金方街道甸苴村落改造项目,探讨其驻地创作的实践经历... 近年持续开展乡村振兴计划,特别是村落风貌改造业已凸显。建筑师介入创作的途径呈现多元的发展态势。文章用空间权力转换的视角解读Urban Wave STUDIO建筑设计事务所新近完成的安宁金方街道甸苴村落改造项目,探讨其驻地创作的实践经历与其设计策略激发的一系列创作路径:即“民众环境与空间认知”“建造技术与低技创新”和“合作营建与就业生产”。这种创作途径阐明了建筑师驻地思考乡建本源的意识和对这种创作精神的建筑学思考,激发了当地村落建造共同体的萌生。望能启发今后本土乡建思路,探究深层次的创作本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地创作 空间权力 甸苴村 村落改造
下载PDF
陶艺砖创作与公共艺术
2
作者 张玉山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9年第8X期135-137,共3页
本文通过介绍西方陶艺砖项目的公共委托、艺术家驻地创作以及设计制作过程中公众的参与互动,阐述了陶艺砖创作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和意义。
关键词 陶艺砖 委托 参与 驻地创作
原文传递
“极光计划”易水全域艺术驻留计划第二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尤 《当代美术家》 2021年第3期12-17,共6页
笔者以策展人的身份出发,将“易水全域艺术驻留计划”比作极光形成的过程。艺术驻留以在地交流的形式为起点,艺术家像涌入地球磁场的太阳风,与当地文化、居民通过某种形式的直接交流,催生(或电离)出新的作品,正如极光的生成。这些作品... 笔者以策展人的身份出发,将“易水全域艺术驻留计划”比作极光形成的过程。艺术驻留以在地交流的形式为起点,艺术家像涌入地球磁场的太阳风,与当地文化、居民通过某种形式的直接交流,催生(或电离)出新的作品,正如极光的生成。这些作品是与在地共情的表达、被当下问题激发的思考、或是生发于即刻感知,而传输出的异想图景。由此,延伸出关于公共艺术、乡村艺术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艺术驻地创作 艺术驻留
下载PDF
田上山水
4
作者 邓婷 《当代美术家》 2021年第3期18-19,共2页
“山水”是东方艺术的重要文脉,“田”字代表阡陌纵横的农耕之地,是对中国乡野和农耕文化的象形体现。通过18位艺术家的田野调查和在地创作的记录,塑造出属于艺术家、乡民和观众精神上的山水桃源和艺术景观,用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 “山水”是东方艺术的重要文脉,“田”字代表阡陌纵横的农耕之地,是对中国乡野和农耕文化的象形体现。通过18位艺术家的田野调查和在地创作的记录,塑造出属于艺术家、乡民和观众精神上的山水桃源和艺术景观,用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人与心灵之间的美好感受连接城市与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艺术驻地创作
下载PDF
在流变中互生——驻布鲁塞尔艺术创作体悟
5
作者 史钟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156,共4页
通过记录笔者在布鲁塞尔的艺术驻地创作经历与体悟。提出今后的艺术的发展方向更应该侧重人与自然的平等互生。而在艺术创作中强调自我的隐退,无我的智慧对当前过度的人类中心主义则更具警醒意义。
关键词 驻地艺术创作 自然生态 雕塑装置 水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