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油机制 被引量:15
1
作者 高峰 宋昭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0-165,共6页
以降低启动压力理论为依据,结合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相对渗透率影响等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降低油层注入压力的机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原油流动能力;表面活性剂能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使岩石润湿性向亲水方向转变... 以降低启动压力理论为依据,结合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相对渗透率影响等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降低油层注入压力的机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原油流动能力;表面活性剂能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使岩石润湿性向亲水方向转变,减小水驱毛管阻力;表面活性剂能增加水相渗透率,降低注入压力;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2%、注入量为0.5 VP(VP为孔隙体积)时,选择含水率低于70%注入活性剂驱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 启动压力 表面活性剂 注入压力 界面张力 机制
下载PDF
海上低渗油田CO_(2)气水交替驱可行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继龙 赵军 陈平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31-34,共4页
海上L油田属于特低渗透断块油藏,常规水驱开发难度大、注入压力高且储层能量亏空。为有效提高油田开发效果,以海上L油田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靶区CO_(2)驱油机制、CO_(2)气水交替驱注入参数优化和CO_(2)气水交替驱效果评价研... 海上L油田属于特低渗透断块油藏,常规水驱开发难度大、注入压力高且储层能量亏空。为有效提高油田开发效果,以海上L油田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靶区CO_(2)驱油机制、CO_(2)气水交替驱注入参数优化和CO_(2)气水交替驱效果评价研究,为目标油田CO_(2)驱可行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气水交替驱较水驱可提高采收率6.48%,CO_(2)气水交替驱最佳气液比为1∶1,最佳注气速度为1.0 mL/min,交替段塞大小为0.3 PV。该研究对海上L特低渗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海上低渗 气水交替 长岩心 机制
下载PDF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过程中促进原油动用的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佘跃惠 舒闯闯 +3 位作者 付健 刘宇龙 孙珊珊 喻高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331-9340,共10页
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提高采收率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选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为驱油材料,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且效果较好。已有不少学者通过渗吸、填砂管模型、驱替、数值模拟等实验方法对微生物提高采收率(microbial enhan... 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提高采收率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选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为驱油材料,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且效果较好。已有不少学者通过渗吸、填砂管模型、驱替、数值模拟等实验方法对微生物提高采收率(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MEOR)的效率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微生物驱油的5个机制,并通过比较其对微生物驱油效率的影响,发现渗透率变化、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和界面张力降低在微生物驱油机制中占主导地位。参与MEOR的细菌能够适应不同条件的储层环境,并代谢出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效果最为明显。将有助于理解微生物与提高采收率的关系,并确定其在增加石油产量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对于MEOR在油气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提高原采收率 生物表面活性剂 代谢产物 机制
下载PDF
烃降解型微生物强化水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微观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郑承纲 李洋 +2 位作者 胥洪成 俞理 黄立信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8-31,共4页
借助微观透明模型建立微观模拟驱油试验系统。以烃降解菌株Rhodococcus ruber Z25和Bacillus cereus Z31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考察了多孔介质中水驱原油的特点及残余油的分布形式:残余油主要以油条和油珠的形式滞留于孔隙介... 借助微观透明模型建立微观模拟驱油试验系统。以烃降解菌株Rhodococcus ruber Z25和Bacillus cereus Z31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考察了多孔介质中水驱原油的特点及残余油的分布形式:残余油主要以油条和油珠的形式滞留于孔隙介质中;以油膜形式附着在骨架表面;在喉道转角处水流速度为零的"驻点"部位。通过静置培养观察了多孔介质中水驱后油藏微生物降解原油及微生物富集的状态,微生物由单菌体形成油水界面处的菌胶团结构。通过研究后续水驱作用下残余油的驱替特征表明,微生物菌胶团、松散的油相与驱替液水相彼此裹挟,沿驱替压力方向运移。本研究揭示了烃降解微生物驱油的微观机制,为微生物采油从实验室走向矿场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烃降解菌株 微观模型 机制
下载PDF
注气体积和轻质油藏空气驱机制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任韶然 杨昌华 +2 位作者 侯胜明 刘印华 林伟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125,共5页
通过细长管、填砂管氧化和驱替等一系列室内试验以及绝热条件下注空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注空气体积及不同注气阶段和轻质油藏注空气驱油机制的关系。根据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其他气驱过程比较,给出典型轻质油藏空气驱替试验可能... 通过细长管、填砂管氧化和驱替等一系列室内试验以及绝热条件下注空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注空气体积及不同注气阶段和轻质油藏注空气驱油机制的关系。根据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其他气驱过程比较,给出典型轻质油藏空气驱替试验可能取得的原油采收率与注气体积关系理论曲线。结果表明,轻质油藏在不同注气体积条件下具有不同的驱油机制:注气体积小于0.5Vp(Vp为孔隙体积)即气体突破之前,烟道气驱为主要的驱油机制,驱油过程为一非混相气驱过程;注气体积大于0.5Vp即气体突破之后,烟道气和高温反应带共同作用的驱替作用表现为其主要机制;当反应带逐步推进至接近产出端时,反应带的热效应有可能成为重要的驱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 注空气 机制 热前缘 氧气消耗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岩心微观尺度油相动用机制
6
作者 林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105,共7页
三元复合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但其微观驱油特征及针对不同类型油相的动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为此,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岩心冷冻制片-荧光分析技术与岩心驱替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元复合驱针对不同孔径分布及赋存状... 三元复合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但其微观驱油特征及针对不同类型油相的动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为此,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岩心冷冻制片-荧光分析技术与岩心驱替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元复合驱针对不同孔径分布及赋存状态的油相动用情况进行了定量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在水驱不产油的条件下,三元复合驱采收率可进一步提高26.42百分点;三元复合驱主要动用中孔隙([10,50)μm)的油相,同时也强化小孔隙([1,10)μm)内剩余油的动用程度,小孔隙油相的动用贡献率可达46.0%;相比于水驱,三元复合驱能够提高半束缚态油相采出程度5.26%和束缚态油相采出程度5.82%,其中,对簇状油、粒间吸附状油、膜状油以及角隅状油的动用效果更加明显;通过与碱驱、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聚/碱二元复合驱及聚/表二元复合驱微观驱油特征比较,三元复合驱中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在动用小孔隙油相、半束缚态油相及束缚态油相上具有明显协同增效的作用。研究成果可为三元复合驱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 核磁共振 荧光成像 微观尺度 机制
下载PDF
提高油气采收率的纳米流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吴亚 蔡晴 +3 位作者 方荣苗 李婧瑶 杜春保 于洪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45-2051,2056,共8页
主要综述了用于提高油气采收率的不同类型纳米流体的基础纳米材料,分析了不同纳米材料的性质及EOR优势,对纳米材料的性能优化方法以及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方向,为后期开发高效实用的纳米... 主要综述了用于提高油气采收率的不同类型纳米流体的基础纳米材料,分析了不同纳米材料的性质及EOR优势,对纳米材料的性能优化方法以及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方向,为后期开发高效实用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以及改性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EOR 机制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智能纳米驱油剂的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敖文君 张宁 +2 位作者 郑金定 黎慧 苑玉静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1年第5期1-5,共5页
综述了智能纳米驱油体系作为驱油剂的基本特性与矿场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智能纳米驱油剂的驱油机制、纳米颗粒改性方法及纳米流体在提高采收率技术上的应用。智能纳米驱油体系因其独特的小尺寸效应、润湿特性、表面效应、乳化原油特性... 综述了智能纳米驱油体系作为驱油剂的基本特性与矿场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智能纳米驱油剂的驱油机制、纳米颗粒改性方法及纳米流体在提高采收率技术上的应用。智能纳米驱油体系因其独特的小尺寸效应、润湿特性、表面效应、乳化原油特性以及独有的热、力、化学等属性,可以适应不同油藏的特殊储层要求,使其在提高油气采收率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机制 改性方法 采收率
下载PDF
特高含水油藏CO_2微观驱油机制 被引量:10
9
作者 崔茂蕾 王锐 +4 位作者 吕成远 伦增珉 赵淑霞 王友启 唐永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9-125,共7页
根据常见的水驱剩余油类型,提出盲端、孤岛、簇状3种理想剩余油微观模型,应用自主研发的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研究特高含水对CO_2与剩余油的微观作用过程影响,建立CO_2与油水接触的微观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水的屏蔽作用明显延缓了... 根据常见的水驱剩余油类型,提出盲端、孤岛、簇状3种理想剩余油微观模型,应用自主研发的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研究特高含水对CO_2与剩余油的微观作用过程影响,建立CO_2与油水接触的微观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水的屏蔽作用明显延缓了CO_2与原油的微观接触过程,使得混相过程更加复杂化,无论水膜厚度多大,CO_2都能穿透水膜溶解于剩余油中;注入压力越高,CO_2在的扩散速度越快,达到混相的时间越短;CO_2混相驱能够在水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高含水油藏在实施CO_2驱过程中应采用高压低速的注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 高温高压 CO2混相 可视化 微观机制
下载PDF
特/超低渗透油藏不同气驱方式物理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朴夫 杨正明 +2 位作者 王学武 姜柏材 刘国忠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7-31,共5页
选取大庆外围特,超低渗透储层岩心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结合核磁共振,通过注水转注气、CO_2混相驱、CO_2非混相驱和周期注气4种驱替方式,研究不同渗透率级别岩心的驱油效率和剩余油分布,以此对大庆现场注CO_2先导实验区开发提供参考意见。... 选取大庆外围特,超低渗透储层岩心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结合核磁共振,通过注水转注气、CO_2混相驱、CO_2非混相驱和周期注气4种驱替方式,研究不同渗透率级别岩心的驱油效率和剩余油分布,以此对大庆现场注CO_2先导实验区开发提供参考意见。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常规注水开发的效果最差,但转注气后能有较大的提升;对于特低渗岩心,周期注气的驱油效率最高;对于超低渗岩心,注水转注气的效果高于其他3种方式。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注水转注气、CO_2混相驱和CO_2非混相驱3种方式动用的主要是大-中孔隙中的油,对于黏土微孔隙中的原油很难进行动用,但是通过周期注气过程中的停注时间,在毛管力和弹性能的作用下,微孔隙中的原油向中-大孔隙中流动,从而增加小孔隙中难动用的原油的动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微观机制 可动流体 超低渗透 核磁共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