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油层不同开采时期原油组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
16
1
作者
陈祖林
朱扬明
陈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9-173,共5页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分离、分析技术对取自塔里木盆地的东河、塔中和轮南油田不同时期开采出的原油样品进行剖析 ,研究其宏观组成和微观分子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原油饱 /芳比值随开采时间的推移呈下降的趋势 ;饱和烃与非烃 ...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分离、分析技术对取自塔里木盆地的东河、塔中和轮南油田不同时期开采出的原油样品进行剖析 ,研究其宏观组成和微观分子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原油饱 /芳比值随开采时间的推移呈下降的趋势 ;饱和烃与非烃 +沥青质的含量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 ,原油中正构烷烃的主峰碳数后移 ,原油的轻 /重组分比降低。原油碱性氮、有机酸等非烃类化合物随开采时间的推移也呈降低的趋势。这些变化与原油在驱替过程中的自然色层吸附作用机理和原油中各种组分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关。该项研究对于深入探索驱油机理、预测原油润湿性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
原油组成
有机氮化合物
油层
有机地球化学
驱
替
过程
采收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维水驱油恒压驱替渗流过程推导
被引量:
9
2
作者
刘海龙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0-95,10-11,共6页
为研究常规砂岩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多油层开采动态、层间干扰、开发效果分析等,对一维水驱油恒压驱替渗流过程进行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在采出端见水前,通过油水两相区压力、纯油区压力及总压差之间关系,结合Buck-ley-Leverett方程,建...
为研究常规砂岩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多油层开采动态、层间干扰、开发效果分析等,对一维水驱油恒压驱替渗流过程进行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在采出端见水前,通过油水两相区压力、纯油区压力及总压差之间关系,结合Buck-ley-Leverett方程,建立累计注入量与注入时间的关系,以及见水前位置、时间、含水饱和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求解前缘位置、前缘压差、注入速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在采出端见水后,分析注入速度与采出端含水饱和度关系、累计注入量与采出端含水饱和度关系,以及采出端含水饱和度与时间的关系,建立见水后位置、时间、含水饱和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求解见水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注入速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该结果为驱替过程中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含水饱和度的分布、各物理量之间的理论关系等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
驱
油
一维
驱
替
恒压
驱
替
过程
含水饱和度分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CT扫描技术实现对岩心微观驱替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曹永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68,77,共6页
利用CT扫描技术对岩心内部孔隙度的空间分布测定,可识别岩心的非均质性特征。不同驱替液在微观介质中渗流分布图像的重建,直观地得到了岩心不同断面不同时刻的渗流分布特征。通过对每一驱替阶段岩心含油饱和度值的计算,得到微观剩余油...
利用CT扫描技术对岩心内部孔隙度的空间分布测定,可识别岩心的非均质性特征。不同驱替液在微观介质中渗流分布图像的重建,直观地得到了岩心不同断面不同时刻的渗流分布特征。通过对每一驱替阶段岩心含油饱和度值的计算,得到微观剩余油在微观介质中的三维分布及含油饱和度的沿程分布信息。从而实现岩心驱替过程中渗透规律的描述及含油饱和度的可视化和定量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微观剩余油
驱
替
过程
渗流
含油饱和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粘性指进的实验、模拟与多分形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建华
罗俊
+1 位作者
屈世显
刘振华
《科技通报》
1998年第5期315-320,共6页
利用与以往实验不同的砂粒多孔介质模型,研究了水对甘油的径向驱替过程,观察到粘性指进现象的分形特征,其分维值D=1.86±0.08.在随机网格上利用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改型DLA生长模型,计及两相流体驱替过程中的界面张...
利用与以往实验不同的砂粒多孔介质模型,研究了水对甘油的径向驱替过程,观察到粘性指进现象的分形特征,其分维值D=1.86±0.08.在随机网格上利用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改型DLA生长模型,计及两相流体驱替过程中的界面张力效应,模拟得到了与实验相符的结果,并研究了相应集团的多分形特征,粒子新生长点构成的子集具有维数D0=1.461,集团的信息维D1=0.919,关联维D2=0.820.多分形谱测度可以标定指进的动力学演化特征和界面复杂性,为定量化描述指进现象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指进
模拟
多分形
驱
油
多孔介质
驱
替
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湿油藏油气水三相渗流模拟
被引量:
6
5
作者
杨永飞
姚军
王晨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3,共5页
针对试验获得多孔介质中油气水三相的渗流参数难度较大、经验模型预测不准确的问题,建立水湿油藏近混相状态下的三相渗流网络模型。利用孔隙级模拟方法分析三相渗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3种驱替过程,模拟再现不同的饱和路径,得到油气水三相...
针对试验获得多孔介质中油气水三相的渗流参数难度较大、经验模型预测不准确的问题,建立水湿油藏近混相状态下的三相渗流网络模型。利用孔隙级模拟方法分析三相渗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3种驱替过程,模拟再现不同的饱和路径,得到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结果表明:在水湿油藏中,各种驱替结束后最终的油气水分布均为水相占据小孔隙,气相占据大孔隙,油相占据中间孔隙;三相水湿体系中的水相相对渗透率只是含水饱和度的函数,气相相对渗透率和油相相对渗透率不仅与各自的饱和度有关,还与三相饱和历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流
相对渗透率
水湿油藏
三维网络模型
驱
替
过程
饱和路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递分析多场耦合驱替过程
被引量:
5
6
作者
刘扬
成庆林
项新耀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9,167,共8页
介绍运用传递理论描述和分析多场耦合驱替过程的研究成果,包括传递过程多场耦合的唯象方程和传递过程多场耦合的本质机理、传递用于描述多场耦合驱替过程的合理性,以及基于传递的热力驱油过程多场耦合机理,并指出未来深入研...
介绍运用传递理论描述和分析多场耦合驱替过程的研究成果,包括传递过程多场耦合的唯象方程和传递过程多场耦合的本质机理、传递用于描述多场耦合驱替过程的合理性,以及基于传递的热力驱油过程多场耦合机理,并指出未来深入研究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用传递
多场耦合
驱
替
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O_2与油水的相互作用对驱替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5
7
作者
王锐
吕成远
+1 位作者
岳湘安
伦增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1-373,380,共4页
二氧化碳注入过程中,CO2与油水发生的相互作用将会对驱替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不同压力条件下CO2在油水中的溶解实验,结合经典计算模型,得到了溶解CO2后的水、油黏度变化规律。通过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油水乳化实验,考察了溶解CO2前...
二氧化碳注入过程中,CO2与油水发生的相互作用将会对驱替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不同压力条件下CO2在油水中的溶解实验,结合经典计算模型,得到了溶解CO2后的水、油黏度变化规律。通过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油水乳化实验,考察了溶解CO2前后油水乳化程度(以乳化带体积占油水总体积的百分比表示)。实验结果表明,CO2在油、水中溶解后,地层水的黏度增大,原油的黏度减小,CO2的溶解有利于改善水油黏度比,且初始压力从0.1MPa增至6MPa时,水油黏度比增大至原来的4.672倍。溶入CO2的油水体系的乳化程度远远大于未溶入CO2油水体系的,且含水率为40%时,碳酸水/原油体系的乳化程度可达96.43%。CO2与油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改善水驱微观驱油效率,扩大气驱宏观波及效率,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注入
黏度比
乳化程度
驱
替
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维水驱油变压力驱替过程推导
被引量:
3
8
作者
刘海龙
由春梅
+1 位作者
姜雪岩
王曙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5期80-82,86,共4页
以水驱油恒压驱替的中间结果为基础,推导在变压力驱替过程中各物理量内在的严格数学关系,认为一维水驱油变压力驱替的进行程度是由压力曲线与时间在直角坐标系中围出的面积决定的(命名为压时面积),应用该方法,能够通过解析计算而不是迭...
以水驱油恒压驱替的中间结果为基础,推导在变压力驱替过程中各物理量内在的严格数学关系,认为一维水驱油变压力驱替的进行程度是由压力曲线与时间在直角坐标系中围出的面积决定的(命名为压时面积),应用该方法,能够通过解析计算而不是迭代计算确定油层物性、井距等物理量对驱替的影响,确定在变压力驱替过程中的产液、产油、含水、含水饱和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力水
驱
一维
驱
替
驱
替
过程
含水饱和度分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恒压下水驱油驱替渗流中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
1
9
作者
杜雄文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3年第3期43-47,57,共6页
为研究常规砂岩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多油层开采动态、层间干扰、开发效果分析等,对一维水驱油恒压驱替渗流过程进行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在采出端见水前,通过油水两相区压力、纯油区压力及总压差之间关系,结合Buckley-Leverett方程,建...
为研究常规砂岩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多油层开采动态、层间干扰、开发效果分析等,对一维水驱油恒压驱替渗流过程进行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在采出端见水前,通过油水两相区压力、纯油区压力及总压差之间关系,结合Buckley-Leverett方程,建立累积注入量与注入时间的关系,以及位置、时间、含水饱和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求解前缘位置、前缘压差、注入速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在采出端见水后,分析注入速度与采出端含水饱和度关系、累积注入量与采出端含水饱和度关系,以及采出端含水饱和度与时间的关系,建立见水后位置、时间、含水饱和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求解见水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注入速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该结论为驱替过程中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含水饱和度的分布、各物理量之间的理论关系等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
驱
油
一维
驱
替
恒压
驱
替
过程
含水饱和度分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封存CO_2裹挟可挥发性污染物的迁移模型分析
10
作者
杨勇
刘永忠
+1 位作者
于博
丁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155-4162,共8页
为了研究封存CO2注入过程可挥发性污染物的释放和迁移特性,本文建立了CO2-水-残余油多相流驱替过程中的污染物迁移模型。采用数学模拟方法分析了多相驱替过程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并研究了相间传质特性、初始油相分布和CO2注入速率等对污...
为了研究封存CO2注入过程可挥发性污染物的释放和迁移特性,本文建立了CO2-水-残余油多相流驱替过程中的污染物迁移模型。采用数学模拟方法分析了多相驱替过程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并研究了相间传质特性、初始油相分布和CO2注入速率等对污染物迁移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CO2驱替过程将促使可挥发污染物进入CO2相并随之在地层中迁移,逐渐形成相间传质区域。相间传质区域的演化反映了污染物释放和CO2裹挟污染物迁移的特性。可挥发污染物的传质系数越大,相间传质区域越窄,油相饱和度衰减越快;油相初始饱和度较大时,其饱和度衰减相对缓慢,对应的相间传质区域也较窄。当CO2注入速率增大时,相间传质区域增大,油相饱和度衰减变快。本文模型可用于不同地质储层环境下封存CO2时可挥发性污染物的迁移特性分析,并用于封存CO2的风险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封存
多相流
驱
替
过程
相间传质
污染物迁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井间示踪试验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与进展
11
《中外科技情报》
2005年第46期730-736,共7页
井间示踪试验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正日益变得重要起来。此外,井间示踪试验还被证明是研究流动特征和储层性质,从而控制气、水驱替过程的有效工具。示踪数据也已被用来减少曾被认为是井间连通、纵向和横向流动以及残余油饱和度所造成的...
井间示踪试验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正日益变得重要起来。此外,井间示踪试验还被证明是研究流动特征和储层性质,从而控制气、水驱替过程的有效工具。示踪数据也已被用来减少曾被认为是井间连通、纵向和横向流动以及残余油饱和度所造成的不确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试验
井间连通
石油工业
应用
残余油饱和度
储层性质
有效工具
驱
替
过程
横向流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层稠油火驱生产系统试井填补火驱试井空白
12
作者
宋晓
《新疆石油科技》
2018年第1期8-8,共1页
稀油系统试井是油田开发的一项重要开发技术。注水井和生产井分别试井,可获得注水井和采油井合理工作制度,为油田最大程度发挥产能提供依据。稠油火驱生产井同样也有系统试井,但其与稀油试井不同。稀油开发驱替过程是物理驱替,流体...
稀油系统试井是油田开发的一项重要开发技术。注水井和生产井分别试井,可获得注水井和采油井合理工作制度,为油田最大程度发挥产能提供依据。稠油火驱生产井同样也有系统试井,但其与稀油试井不同。稀油开发驱替过程是物理驱替,流体组分没有发生变化,其系统试井核心是研究产量(注水量)和井底压力关系。而火驱开发驱替过程中,伴随着物理和化学驱替过程,并且流体组分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系统
浅层稠油
试井
火
驱
油田开发
驱
替
过程
填补
流体组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氧化碳驱替过程实时动态监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3
《气体净化》
2019年第2期54-54,共1页
日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技术对不同状态二氧化碳的驱替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揭示了在二氧化碳注入压力诱导下的应力场变化特征和运移前缘规律。据该研究负责人介绍,地下深部咸水层因...
日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技术对不同状态二氧化碳的驱替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揭示了在二氧化碳注入压力诱导下的应力场变化特征和运移前缘规律。据该研究负责人介绍,地下深部咸水层因具有分布广泛、储存量大等特点而被视为二氧化碳长期封存的最优场地。然而,由于储层应力场改变以及存在的天然裂缝、断层等地质结构、构造,二氧化碳在封存过程中存在泄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动态监测
二氧化碳
驱
替
过程
光纤布拉格光栅
应力场变化
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传感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层不同开采时期原油组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
16
1
作者
陈祖林
朱扬明
陈奇
机构
江汉石油学院测试中心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9-173,共5页
文摘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分离、分析技术对取自塔里木盆地的东河、塔中和轮南油田不同时期开采出的原油样品进行剖析 ,研究其宏观组成和微观分子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原油饱 /芳比值随开采时间的推移呈下降的趋势 ;饱和烃与非烃 +沥青质的含量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 ,原油中正构烷烃的主峰碳数后移 ,原油的轻 /重组分比降低。原油碱性氮、有机酸等非烃类化合物随开采时间的推移也呈降低的趋势。这些变化与原油在驱替过程中的自然色层吸附作用机理和原油中各种组分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关。该项研究对于深入探索驱油机理、预测原油润湿性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采油
原油组成
有机氮化合物
油层
有机地球化学
驱
替
过程
采收率
Keywords
oil recovery,crude oil composition,organic nitrogen NSO
分类号
TE3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P59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维水驱油恒压驱替渗流过程推导
被引量:
9
2
作者
刘海龙
机构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0-95,10-11,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5052)
文摘
为研究常规砂岩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多油层开采动态、层间干扰、开发效果分析等,对一维水驱油恒压驱替渗流过程进行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在采出端见水前,通过油水两相区压力、纯油区压力及总压差之间关系,结合Buck-ley-Leverett方程,建立累计注入量与注入时间的关系,以及见水前位置、时间、含水饱和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求解前缘位置、前缘压差、注入速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在采出端见水后,分析注入速度与采出端含水饱和度关系、累计注入量与采出端含水饱和度关系,以及采出端含水饱和度与时间的关系,建立见水后位置、时间、含水饱和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求解见水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注入速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该结果为驱替过程中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含水饱和度的分布、各物理量之间的理论关系等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
水
驱
油
一维
驱
替
恒压
驱
替
过程
含水饱和度分布
Keywords
displacement of oil by water
one-dimensional displacement
constant pressure
displacement process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saturation
分类号
TE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CT扫描技术实现对岩心微观驱替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曹永娜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68,77,共6页
文摘
利用CT扫描技术对岩心内部孔隙度的空间分布测定,可识别岩心的非均质性特征。不同驱替液在微观介质中渗流分布图像的重建,直观地得到了岩心不同断面不同时刻的渗流分布特征。通过对每一驱替阶段岩心含油饱和度值的计算,得到微观剩余油在微观介质中的三维分布及含油饱和度的沿程分布信息。从而实现岩心驱替过程中渗透规律的描述及含油饱和度的可视化和定量表征。
关键词
CT扫描
微观剩余油
驱
替
过程
渗流
含油饱和度
Keywords
CT scanning
microscopic remaining oil
flooding
inhomogeneous
oil saturation
分类号
TE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粘性指进的实验、模拟与多分形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建华
罗俊
屈世显
刘振华
机构
西安石油学院基础课部
出处
《科技通报》
1998年第5期315-32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
文摘
利用与以往实验不同的砂粒多孔介质模型,研究了水对甘油的径向驱替过程,观察到粘性指进现象的分形特征,其分维值D=1.86±0.08.在随机网格上利用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改型DLA生长模型,计及两相流体驱替过程中的界面张力效应,模拟得到了与实验相符的结果,并研究了相应集团的多分形特征,粒子新生长点构成的子集具有维数D0=1.461,集团的信息维D1=0.919,关联维D2=0.820.多分形谱测度可以标定指进的动力学演化特征和界面复杂性,为定量化描述指进现象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
关键词
粘性指进
模拟
多分形
驱
油
多孔介质
驱
替
过程
Keywords
Viscous fingering, Simulation, Multifractal, Fractal dimension
分类号
TE357.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湿油藏油气水三相渗流模拟
被引量:
6
5
作者
杨永飞
姚军
王晨晨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3,共5页
基金
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006CB202404)
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B2009-01)
文摘
针对试验获得多孔介质中油气水三相的渗流参数难度较大、经验模型预测不准确的问题,建立水湿油藏近混相状态下的三相渗流网络模型。利用孔隙级模拟方法分析三相渗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3种驱替过程,模拟再现不同的饱和路径,得到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结果表明:在水湿油藏中,各种驱替结束后最终的油气水分布均为水相占据小孔隙,气相占据大孔隙,油相占据中间孔隙;三相水湿体系中的水相相对渗透率只是含水饱和度的函数,气相相对渗透率和油相相对渗透率不仅与各自的饱和度有关,还与三相饱和历史有关。
关键词
三相流
相对渗透率
水湿油藏
三维网络模型
驱
替
过程
饱和路径
Keywords
three-phase flow
relative permeability
water-wet reservoir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model
displacement process
saturation path
分类号
TE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递分析多场耦合驱替过程
被引量:
5
6
作者
刘扬
成庆林
项新耀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
出处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9,16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6014)
文摘
介绍运用传递理论描述和分析多场耦合驱替过程的研究成果,包括传递过程多场耦合的唯象方程和传递过程多场耦合的本质机理、传递用于描述多场耦合驱替过程的合理性,以及基于传递的热力驱油过程多场耦合机理,并指出未来深入研究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火用传递
多场耦合
驱
替
过程
Keywords
exergy
exergy transfer
multi-field synergy
driving process
分类号
TE357.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O_2与油水的相互作用对驱替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5
7
作者
王锐
吕成远
岳湘安
伦增珉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1-373,380,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CO2驱替过程中多相多组分非线性渗流机理和规律"(项目编号2006CB7058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低渗透油藏CO2驱替特征及优化开采研究"(项目编号20100470501)
文摘
二氧化碳注入过程中,CO2与油水发生的相互作用将会对驱替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不同压力条件下CO2在油水中的溶解实验,结合经典计算模型,得到了溶解CO2后的水、油黏度变化规律。通过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油水乳化实验,考察了溶解CO2前后油水乳化程度(以乳化带体积占油水总体积的百分比表示)。实验结果表明,CO2在油、水中溶解后,地层水的黏度增大,原油的黏度减小,CO2的溶解有利于改善水油黏度比,且初始压力从0.1MPa增至6MPa时,水油黏度比增大至原来的4.672倍。溶入CO2的油水体系的乳化程度远远大于未溶入CO2油水体系的,且含水率为40%时,碳酸水/原油体系的乳化程度可达96.43%。CO2与油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改善水驱微观驱油效率,扩大气驱宏观波及效率,提高原油采收率。
关键词
二氧化碳注入
黏度比
乳化程度
驱
替
过程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injection
the water-oil viscosity ratio
emulsification
displacement process
分类号
TE357.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维水驱油变压力驱替过程推导
被引量:
3
8
作者
刘海龙
由春梅
姜雪岩
王曙光
机构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5期80-82,86,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庆长垣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示范工程"(2011ZX05052)
文摘
以水驱油恒压驱替的中间结果为基础,推导在变压力驱替过程中各物理量内在的严格数学关系,认为一维水驱油变压力驱替的进行程度是由压力曲线与时间在直角坐标系中围出的面积决定的(命名为压时面积),应用该方法,能够通过解析计算而不是迭代计算确定油层物性、井距等物理量对驱替的影响,确定在变压力驱替过程中的产液、产油、含水、含水饱和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变压力水
驱
一维
驱
替
驱
替
过程
含水饱和度分布
分类号
TE3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恒压下水驱油驱替渗流中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
1
9
作者
杜雄文
机构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3年第3期43-47,57,共6页
文摘
为研究常规砂岩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多油层开采动态、层间干扰、开发效果分析等,对一维水驱油恒压驱替渗流过程进行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在采出端见水前,通过油水两相区压力、纯油区压力及总压差之间关系,结合Buckley-Leverett方程,建立累积注入量与注入时间的关系,以及位置、时间、含水饱和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求解前缘位置、前缘压差、注入速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在采出端见水后,分析注入速度与采出端含水饱和度关系、累积注入量与采出端含水饱和度关系,以及采出端含水饱和度与时间的关系,建立见水后位置、时间、含水饱和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求解见水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注入速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该结论为驱替过程中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含水饱和度的分布、各物理量之间的理论关系等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
水
驱
油
一维
驱
替
恒压
驱
替
过程
含水饱和度分布
Keywords
displacement of oil by water
one-dimensional displacement
constant pressure
displacement process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saturation
分类号
TE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封存CO_2裹挟可挥发性污染物的迁移模型分析
10
作者
杨勇
刘永忠
于博
丁天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系
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155-416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76198)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20201110071)~~
文摘
为了研究封存CO2注入过程可挥发性污染物的释放和迁移特性,本文建立了CO2-水-残余油多相流驱替过程中的污染物迁移模型。采用数学模拟方法分析了多相驱替过程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并研究了相间传质特性、初始油相分布和CO2注入速率等对污染物迁移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CO2驱替过程将促使可挥发污染物进入CO2相并随之在地层中迁移,逐渐形成相间传质区域。相间传质区域的演化反映了污染物释放和CO2裹挟污染物迁移的特性。可挥发污染物的传质系数越大,相间传质区域越窄,油相饱和度衰减越快;油相初始饱和度较大时,其饱和度衰减相对缓慢,对应的相间传质区域也较窄。当CO2注入速率增大时,相间传质区域增大,油相饱和度衰减变快。本文模型可用于不同地质储层环境下封存CO2时可挥发性污染物的迁移特性分析,并用于封存CO2的风险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
CO2
封存
多相流
驱
替
过程
相间传质
污染物迁移
Keywords
CO2
sequestration
multiphase flow
displacement process
interphase mass transfer
contaminant migration
分类号
TQ021.1 [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井间示踪试验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与进展
11
出处
《中外科技情报》
2005年第46期730-736,共7页
文摘
井间示踪试验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正日益变得重要起来。此外,井间示踪试验还被证明是研究流动特征和储层性质,从而控制气、水驱替过程的有效工具。示踪数据也已被用来减少曾被认为是井间连通、纵向和横向流动以及残余油饱和度所造成的不确定因素。
关键词
示踪试验
井间连通
石油工业
应用
残余油饱和度
储层性质
有效工具
驱
替
过程
横向流动
分类号
TE357.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V133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层稠油火驱生产系统试井填补火驱试井空白
12
作者
宋晓
机构
不详
出处
《新疆石油科技》
2018年第1期8-8,共1页
文摘
稀油系统试井是油田开发的一项重要开发技术。注水井和生产井分别试井,可获得注水井和采油井合理工作制度,为油田最大程度发挥产能提供依据。稠油火驱生产井同样也有系统试井,但其与稀油试井不同。稀油开发驱替过程是物理驱替,流体组分没有发生变化,其系统试井核心是研究产量(注水量)和井底压力关系。而火驱开发驱替过程中,伴随着物理和化学驱替过程,并且流体组分发生变化。
关键词
生产系统
浅层稠油
试井
火
驱
油田开发
驱
替
过程
填补
流体组分
分类号
TE357.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氧化碳驱替过程实时动态监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3
出处
《气体净化》
2019年第2期54-54,共1页
文摘
日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技术对不同状态二氧化碳的驱替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揭示了在二氧化碳注入压力诱导下的应力场变化特征和运移前缘规律。据该研究负责人介绍,地下深部咸水层因具有分布广泛、储存量大等特点而被视为二氧化碳长期封存的最优场地。然而,由于储层应力场改变以及存在的天然裂缝、断层等地质结构、构造,二氧化碳在封存过程中存在泄漏风险。
关键词
实时动态监测
二氧化碳
驱
替
过程
光纤布拉格光栅
应力场变化
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传感技术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油层不同开采时期原油组分变化特征
陈祖林
朱扬明
陈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维水驱油恒压驱替渗流过程推导
刘海龙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利用CT扫描技术实现对岩心微观驱替过程的研究
曹永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粘性指进的实验、模拟与多分形研究
张建华
罗俊
屈世显
刘振华
《科技通报》
199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水湿油藏油气水三相渗流模拟
杨永飞
姚军
王晨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传递分析多场耦合驱替过程
刘扬
成庆林
项新耀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CO_2与油水的相互作用对驱替过程的影响研究
王锐
吕成远
岳湘安
伦增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一维水驱油变压力驱替过程推导
刘海龙
由春梅
姜雪岩
王曙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关于恒压下水驱油驱替渗流中的几点认识
杜雄文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封存CO_2裹挟可挥发性污染物的迁移模型分析
杨勇
刘永忠
于博
丁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井间示踪试验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与进展
《中外科技情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浅层稠油火驱生产系统试井填补火驱试井空白
宋晓
《新疆石油科技》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二氧化碳驱替过程实时动态监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气体净化》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