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特低渗储层不同孔隙组合类型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以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储层为例
被引量:
19
1
作者
赵习森
党海龙
+4 位作者
庞振宇
时丕同
曹尚
丁磊
白璞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4,共7页
为了有效克服特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首次从孔隙组合类型的角度出发,与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和真实砂岩水驱油等实验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注水开发储层特征进行精细定量表征:标定了不同孔隙组合类型的...
为了有效克服特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首次从孔隙组合类型的角度出发,与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和真实砂岩水驱油等实验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注水开发储层特征进行精细定量表征:标定了不同孔隙组合类型的主流喉道半径和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大小,明确了不同孔隙组合类型的驱替类型及残余油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溶孔-粒间孔、粒间孔型储层具有物性好,压实率、胶结率均较低和含油饱和度较高的特征,多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中。其可动流体饱和度最高,易形成优势通道。优势通道的主流喉道半径为0.963~1.494μm,驱替类型以指状驱替为主,为主要剩余油富集区;粒间孔-溶孔型和溶孔-微孔、微孔型储层特征依次变差,主流喉道半径分别为0.432~1.071μm和0.364~0.411μm,驱替类型,逐渐过渡到指状-网状、网状驱替,直至驱不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储层
孔隙组合类型
可动流体饱和度
主流喉道半径
驱替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S1区块延8油层组微观水驱渗流特征
被引量:
18
2
作者
康永梅
李明
+3 位作者
王联国
苟幸福
韩斌虎
朱玉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57,共10页
侏罗系延安组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主力含油层系,关于其储层特征及微观水驱渗流规律研究一直未受到重视。以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延8油层组为例,在储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真实砂岩微观驱油实验,明确不同水驱类型的水驱前缘分布特征、油...
侏罗系延安组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主力含油层系,关于其储层特征及微观水驱渗流规律研究一直未受到重视。以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延8油层组为例,在储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真实砂岩微观驱油实验,明确不同水驱类型的水驱前缘分布特征、油水渗流规律、残余油赋存状态,建立微观驱油效率与驱替压力之间的关系,总结残余油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区微观水驱类型可划分为均匀驱替型、网状驱替型、网状-指状驱替型和指状驱替型4类。随着单位驱替压力的增加,均匀驱替型的驱油效率变化最为明显,水驱效果最好;网状驱替型次之,网状-指状驱替型和指状驱替型水驱效果较差。受岩石颗粒表面物理性质和孔喉结构的影响,不同驱替类型水驱后残余油类型占比不同,均匀驱替型和网状驱替型水驱后残余油类型以油膜和角隅状为主,指状驱替型以连片状和簇状为主,而网状-指状驱替型各残余油类型占比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替类型
微观渗流特征
残余油
延8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低渗储层驱油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2
3
作者
庞振宇
李艳
+3 位作者
王蓓蕾
黄春霞
段伟
姚振杰
《非常规油气》
2017年第4期76-81,共6页
利用真实砂岩水驱油试验、恒速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试验手段,研究分析特低渗储层的驱替类型、剩余油赋存状态及影响驱油效率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驱替类型主要有指状驱替型、网状驱替型和均匀驱替型,残余油类型以...
利用真实砂岩水驱油试验、恒速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试验手段,研究分析特低渗储层的驱替类型、剩余油赋存状态及影响驱油效率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驱替类型主要有指状驱替型、网状驱替型和均匀驱替型,残余油类型以油膜残余油、绕流残余油为主,少见孔隙边缘及角隅残余油和卡断残余油。影响驱油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微观孔隙结构及其非均质性、水驱倍数、驱替压力。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中,孔喉半径比与驱油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喉道半径平均值与驱油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孔喉半径比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在一定注水压力范围内,增大水驱倍数与注水压力,可以改善孔隙连通性,提高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储层
驱油效率
恒速压汞
驱替类型
孔喉半径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姬塬长2油层渗流特征和驱油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历
孙卫
+3 位作者
魏晓娥
霍磊
高旭
李金阳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8-72,77,共6页
选取模型进行真实砂岩水驱油实验,对姬塬油田元214区长2油层的微观储层渗流特征和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微观水驱油驱替类型主要有均匀、网状与指状3种类型,并且3种驱替类型对应模型的驱油效率依次降...
选取模型进行真实砂岩水驱油实验,对姬塬油田元214区长2油层的微观储层渗流特征和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微观水驱油驱替类型主要有均匀、网状与指状3种类型,并且3种驱替类型对应模型的驱油效率依次降低。残余油存在的形式主要是以油膜残余油和绕流残余油分布为主,比较少见卡断残余油和角隅残余油。通过实验分析驱替效率的影响因素,储层物性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非均质性和微观孔隙结构对驱油效率也有一定影响;同时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提高注水压力可以明显的提高驱油效率,但是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水流容易形成优势通道,导致注入水只是沿着优势通道向前推进,驱油效率的增加幅度就会逐渐减小。综合研究分析,应用上述水驱油实验得出的结论可以为油藏的开发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储层物性
驱替类型
残余油
驱油效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里木油田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
21
5
作者
杨胜来
陈浩
+3 位作者
冯积累
周代余
李芳芳
章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4,113,共5页
针对塔里木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面对部分油藏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的形势,为了控制产量递减速度、实现原油稳产增产,提出了注气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分析了目前注气驱油技术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改善注气...
针对塔里木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面对部分油藏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的形势,为了控制产量递减速度、实现原油稳产增产,提出了注气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分析了目前注气驱油技术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气体类型及试验区选区、驱替类型及注入方式、气窜控制、注气配套技术、利用储气库理念开发油藏等问题。建议选择烃气作为塔里木油田的注气气源、选择条件适中的轻质油油藏进行试验,获得技术突破后,再逐步向低渗透油藏推广。根据具体区块具体分析原则,分别开展垂向驱、水平驱(面积驱)试验和气窜控制技术研究,在气水交替注入方面应进行注入能力分析及室内效果评价;在注气试验实施过程中,开展注气、采气平面和垂向监测工作,掌握注气过程中的气体运移规律。从注气技术的经济性方面考虑,建议引入储气库理念开发油藏,把注气采油作为临时储气阶段,待采油完成后,再将天然气产出到输气管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驱驱替类型
气窜控制
注入能力
储气库
塔里木油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低渗储层不同孔隙组合类型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以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储层为例
被引量:
19
1
作者
赵习森
党海龙
庞振宇
时丕同
曹尚
丁磊
白璞
机构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4,共7页
基金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陕北致密砂岩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研究及先导试验"(编号:2014KTZB03-0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CO2埋存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编号:2012BAC26B03)联合资助
文摘
为了有效克服特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首次从孔隙组合类型的角度出发,与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和真实砂岩水驱油等实验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注水开发储层特征进行精细定量表征:标定了不同孔隙组合类型的主流喉道半径和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大小,明确了不同孔隙组合类型的驱替类型及残余油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溶孔-粒间孔、粒间孔型储层具有物性好,压实率、胶结率均较低和含油饱和度较高的特征,多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中。其可动流体饱和度最高,易形成优势通道。优势通道的主流喉道半径为0.963~1.494μm,驱替类型以指状驱替为主,为主要剩余油富集区;粒间孔-溶孔型和溶孔-微孔、微孔型储层特征依次变差,主流喉道半径分别为0.432~1.071μm和0.364~0.411μm,驱替类型,逐渐过渡到指状-网状、网状驱替,直至驱不动。
关键词
特低渗储层
孔隙组合类型
可动流体饱和度
主流喉道半径
驱替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ultra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pore assembly types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
main current throatradius
flooding type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S1区块延8油层组微观水驱渗流特征
被引量:
18
2
作者
康永梅
李明
王联国
苟幸福
韩斌虎
朱玉双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57,共10页
基金
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长庆油田5000万吨持续高效稳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子课题“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致密油藏有效开发技术研究”(2016E-0505)
文摘
侏罗系延安组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主力含油层系,关于其储层特征及微观水驱渗流规律研究一直未受到重视。以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延8油层组为例,在储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真实砂岩微观驱油实验,明确不同水驱类型的水驱前缘分布特征、油水渗流规律、残余油赋存状态,建立微观驱油效率与驱替压力之间的关系,总结残余油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区微观水驱类型可划分为均匀驱替型、网状驱替型、网状-指状驱替型和指状驱替型4类。随着单位驱替压力的增加,均匀驱替型的驱油效率变化最为明显,水驱效果最好;网状驱替型次之,网状-指状驱替型和指状驱替型水驱效果较差。受岩石颗粒表面物理性质和孔喉结构的影响,不同驱替类型水驱后残余油类型占比不同,均匀驱替型和网状驱替型水驱后残余油类型以油膜和角隅状为主,指状驱替型以连片状和簇状为主,而网状-指状驱替型各残余油类型占比相近。
关键词
驱替类型
微观渗流特征
残余油
延8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displacement types
microscopic percolation characteristics
residual oil
Yan8 Formation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低渗储层驱油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2
3
作者
庞振宇
李艳
王蓓蕾
黄春霞
段伟
姚振杰
机构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研究所
出处
《非常规油气》
2017年第4期76-81,共6页
基金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陕北致密砂岩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研究及先导试验"(2014KTZB03-0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专项"碳捕集
+2 种基金
封存
利用的示范及新一代技术研发"(2016YFE010250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CO2埋存与提高采收率技术"(2012BAC26B03)联合资助
文摘
利用真实砂岩水驱油试验、恒速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试验手段,研究分析特低渗储层的驱替类型、剩余油赋存状态及影响驱油效率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驱替类型主要有指状驱替型、网状驱替型和均匀驱替型,残余油类型以油膜残余油、绕流残余油为主,少见孔隙边缘及角隅残余油和卡断残余油。影响驱油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微观孔隙结构及其非均质性、水驱倍数、驱替压力。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中,孔喉半径比与驱油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喉道半径平均值与驱油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孔喉半径比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在一定注水压力范围内,增大水驱倍数与注水压力,可以改善孔隙连通性,提高驱油效率。
关键词
特低渗储层
驱油效率
恒速压汞
驱替类型
孔喉半径比
Keywords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constant-rate mercury injection technology
flooding type
pore throat radius ratio
分类号
TE357.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姬塬长2油层渗流特征和驱油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历
孙卫
魏晓娥
霍磊
高旭
李金阳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延长石油安塞采油厂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8-72,77,共6页
文摘
选取模型进行真实砂岩水驱油实验,对姬塬油田元214区长2油层的微观储层渗流特征和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微观水驱油驱替类型主要有均匀、网状与指状3种类型,并且3种驱替类型对应模型的驱油效率依次降低。残余油存在的形式主要是以油膜残余油和绕流残余油分布为主,比较少见卡断残余油和角隅残余油。通过实验分析驱替效率的影响因素,储层物性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非均质性和微观孔隙结构对驱油效率也有一定影响;同时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提高注水压力可以明显的提高驱油效率,但是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水流容易形成优势通道,导致注入水只是沿着优势通道向前推进,驱油效率的增加幅度就会逐渐减小。综合研究分析,应用上述水驱油实验得出的结论可以为油藏的开发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姬塬油田
储层物性
驱替类型
残余油
驱油效率
Keywords
Jiyuan oilfield
reservoir property
displacement type
residual oil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油田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
21
5
作者
杨胜来
陈浩
冯积累
周代余
李芳芳
章星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4,11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深层油气藏岩石物性垂向分布规律及渗流特征研究"(5087411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二氧化碳减排
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2011CB707300)
文摘
针对塔里木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面对部分油藏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的形势,为了控制产量递减速度、实现原油稳产增产,提出了注气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分析了目前注气驱油技术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气体类型及试验区选区、驱替类型及注入方式、气窜控制、注气配套技术、利用储气库理念开发油藏等问题。建议选择烃气作为塔里木油田的注气气源、选择条件适中的轻质油油藏进行试验,获得技术突破后,再逐步向低渗透油藏推广。根据具体区块具体分析原则,分别开展垂向驱、水平驱(面积驱)试验和气窜控制技术研究,在气水交替注入方面应进行注入能力分析及室内效果评价;在注气试验实施过程中,开展注气、采气平面和垂向监测工作,掌握注气过程中的气体运移规律。从注气技术的经济性方面考虑,建议引入储气库理念开发油藏,把注气采油作为临时储气阶段,待采油完成后,再将天然气产出到输气管网。
关键词
注气驱驱替类型
气窜控制
注入能力
储气库
塔里木油田
Keywords
gas injection
displacement mode
gas channeling control
injection capacity
gas storage reservoir
Tarim oilfield
分类号
TE3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特低渗储层不同孔隙组合类型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以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储层为例
赵习森
党海龙
庞振宇
时丕同
曹尚
丁磊
白璞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S1区块延8油层组微观水驱渗流特征
康永梅
李明
王联国
苟幸福
韩斌虎
朱玉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特低渗储层驱油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庞振宇
李艳
王蓓蕾
黄春霞
段伟
姚振杰
《非常规油气》
2017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姬塬长2油层渗流特征和驱油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李历
孙卫
魏晓娥
霍磊
高旭
李金阳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塔里木油田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关键问题
杨胜来
陈浩
冯积累
周代余
李芳芳
章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