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6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季马鹿采食生境和卧息生境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84
1
作者 张明海 萧前柱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75-183,共9页
本文运用数量化理论模型分析、处理野外观测数据,进而研究马鹿冬季对采食和卧息生境的选择。经数量化模型Ⅰ分析:1.影响冬季马鹿采食的诸生态因子中,食物丰盛度是最主要因子,人为干扰和林型在冬初和冬末可成为主要因子,坡向和风向在中... 本文运用数量化理论模型分析、处理野外观测数据,进而研究马鹿冬季对采食和卧息生境的选择。经数量化模型Ⅰ分析:1.影响冬季马鹿采食的诸生态因子中,食物丰盛度是最主要因子,人为干扰和林型在冬初和冬末可成为主要因子,坡向和风向在中期可成为主要因子。雪深在冬季末期可成为主要因子,而坡度和隐蔽级在整个冬季始终是次要因子。2.影响马鹿冬季卧息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是隐蔽级、人为干扰和风向,而坡度和雪深为次要因子。但诸生态因子在冬季的不同时期的变化不明显。此外还应用数量化模型Ⅲ评价了冬季马鹿的最适采食和卧息生境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马鹿 卧息生境 采食生境 冬季
下载PDF
贺兰山区马鹿对冬季生境的选择性 被引量:61
2
作者 刘振生 曹丽荣 +2 位作者 翟昊 胡天华 王小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3-409,共7页
20 0 3年 11— 12月 ,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马鹿阿拉善亚种的生境选择性做了研究。在选定的 2 5条样带上一共测定了 87个利用样方以及 5 0个任意样方的 14种生态因子 (植被类型、优势乔木、坡向、坡位、食物丰富度、乔木密度、灌木密度... 20 0 3年 11— 12月 ,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马鹿阿拉善亚种的生境选择性做了研究。在选定的 2 5条样带上一共测定了 87个利用样方以及 5 0个任意样方的 14种生态因子 (植被类型、优势乔木、坡向、坡位、食物丰富度、乔木密度、灌木密度、坡度、海拔高度、雪深、水源距离、人为干扰距离、裸岩距离和隐蔽级 )。结果表明 ,马鹿对 4种生态因子有选择性 :①植被类型 :偏好利用山地草原带和山地针叶林带 ,避免选择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 ;②优势乔木 :偏好利用混合型的生境 ,避免选择杜松、油松和无树的生境 ;③坡向 :偏好位于阳坡的生境 ,避免利用阴坡 ;④坡位 :偏好位于下坡位的生境 ,避免选择上坡位和中坡位。对利用样方和任意样方进行比较 ,发现马鹿的利用样方以灌木密度高、食物丰富、坡度小、接近水源、雪覆盖浅、远离裸岩和人为干扰为主要特征。对各种生态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 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了 84 89% ,可以较好地反映马鹿的生境特征。第 1主成分反映出马鹿在选择生态因子方面与植被类型、乔木密度、灌木密度、坡向、坡度、距水源距离、雪深、海拔高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坡位 乔木 生态因子 生境选择 灌木 利用 植被类型 人为干扰 贺兰山
下载PDF
带岭林区马鹿冬季食性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陈化鹏 萧前柱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15,共8页
1985—1987年在黑龙江省带岭林区,使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并结合野外啃食调查,对马鹿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桦、柳、紫椴是其主要的冬季食物(46.9%、19.1%、9.7%、8.3%)。马鹿对杨、柳、青楷械有正选择性,对桦、紫... 1985—1987年在黑龙江省带岭林区,使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并结合野外啃食调查,对马鹿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桦、柳、紫椴是其主要的冬季食物(46.9%、19.1%、9.7%、8.3%)。马鹿对杨、柳、青楷械有正选择性,对桦、紫椴、刺老芽、接骨木有负选择性。马鹿对它们选择性的强弱顺序为:青楷槭>柳>杨>接骨木>刺老芽>紫椴>桦。被啃食植物中半纤维素的含量和马鹿对它们的选择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冬季马鹿并不缺乏蛋白质,而能量对越冬的马鹿可能是一个较为关键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食性 选择性 营养
下载PDF
梅花鹿茸和马鹿茸多肽化学性质及生物活性比较 被引量:41
4
作者 周秋丽 刘永强 +2 位作者 王颖 郭颖洁 王本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99-702,共4页
目的 :比较梅花鹿茸多肽和马鹿茸多肽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异同。方法 :用相同工艺提取梅花鹿茸和马鹿茸多肽组分 ;采用电泳和质谱等分离分析手段比较多肽组分的化学性质 ;用 [3H]TdR参入细胞DNA比较两种鹿茸多肽的促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 目的 :比较梅花鹿茸多肽和马鹿茸多肽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异同。方法 :用相同工艺提取梅花鹿茸和马鹿茸多肽组分 ;采用电泳和质谱等分离分析手段比较多肽组分的化学性质 ;用 [3H]TdR参入细胞DNA比较两种鹿茸多肽的促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梅花鹿茸和马鹿茸多肽组分的电泳图谱和质谱有明显差异 ,而中国的东北马鹿茸和新西兰马鹿茸多肽的图谱十分相近 ;梅花鹿茸和马鹿茸多肽对软骨细胞和表皮细胞分裂都有促进作用 ,但马鹿茸多肽对表皮细胞的增殖作用比梅花鹿茸多肽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马鹿 鹿茸 多肽 软骨细胞 表皮细胞 化学性质 生物活性 比较
下载PDF
马鹿四个亚种的起源和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李明 王小明 +4 位作者 盛和林 玉手英利 增田隆一 永田纯子 大泰司纪之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7-183,共7页
利用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差异来分析探讨马鹿(Cervuselaphus)4个亚种的起源和遗传分化问题。结果表明:马鹿各亚种的DNA差异都达到了亚种分化水平,并指出天山马鹿(Cesongaricus... 利用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差异来分析探讨马鹿(Cervuselaphus)4个亚种的起源和遗传分化问题。结果表明:马鹿各亚种的DNA差异都达到了亚种分化水平,并指出天山马鹿(Cesongaricus)东西两个种群可能是两个不同的亚种;马鹿各亚种在54—76万年前开始分化,其中天山马鹿最先分化出来;马鹿与梅花鹿(Cervusnippon)间较低的种间遗传差异可能说明二者分化较晚,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起源 遗传分化 细胞色素B DNA序列
下载PDF
粪便分析法测定植食动物食性的评价 被引量:31
6
作者 高中信 陈化鹏 王筱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6-193,共8页
作者通过对马鹿冬季摄食的10种植物进行取样、烘干粉碎,手工制成混合的植物标本进行粪便模拟,并应用组织学显微技术进行分析,评价粪便分析法对确定植食动物食性研究的意义。结果表明,显微组织学技术可以定性或定量地确定植物混合样品中... 作者通过对马鹿冬季摄食的10种植物进行取样、烘干粉碎,手工制成混合的植物标本进行粪便模拟,并应用组织学显微技术进行分析,评价粪便分析法对确定植食动物食性研究的意义。结果表明,显微组织学技术可以定性或定量地确定植物混合样品中的植物组成,恰当地选用修正因子,样本处理方法和镜检技术水平,可取得较好的分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植食动物 显微组织学 马鹿
下载PDF
马鹿茸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杨秀伟 白云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29-231,265,共4页
从马鹿茸(Cervuselaphus的幼角)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得16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胆固醇肉豆蔻酸酯(Ⅰ)、胆固醇油酸酯(Ⅱ)、胆固醇软脂酸酯(Ⅲ)、胆固醇硬脂酸酯(Ⅳ)、胆固醇(Ⅴ)、胆甾-5-烯-3β-醇... 从马鹿茸(Cervuselaphus的幼角)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得16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胆固醇肉豆蔻酸酯(Ⅰ)、胆固醇油酸酯(Ⅱ)、胆固醇软脂酸酯(Ⅲ)、胆固醇硬脂酸酯(Ⅳ)、胆固醇(Ⅴ)、胆甾-5-烯-3β-醇-7-酮(Ⅵ)、胆甾-5-烯-3β,7α-二醇(Ⅶ)、胆甾-5-稀-3β,7β-二醇(Ⅷ)、尿嘧啶(Ⅸ)、次黄嘌呤(Ⅹ)、肌酐(Ⅺ)、烟酸(Ⅶ)、脲(Ⅷ)、对羟基苯甲醛(ⅩⅣ)、对羟基苯甲酸(ⅩⅤ)和尿苷(Ⅹ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鹿茸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麋鹿 梅花鹿和马鹿鹿茸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测定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经华 杨若明 +1 位作者 张林源 程远峥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0年第4期39-40,共2页
用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ICP- AES)对麋鹿茸、梅花鹿茸、马鹿茸中的 1 6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 ,并对这 3种鹿茸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麋鹿茸中 1
关键词 鹿茸 麋鹿 微量元素 梅花鹿 马鹿
下载PDF
黑龙江省野生马鹿种群资源现状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许庆翔 张明海 路秉信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57-62,共6页
采用多阶抽样方法 ,研究了黑龙江省野生马鹿资源现状。结果表明 ,1 990年该省林区野生马鹿种群数量为 ( 4 430 0± 3972 )头 ,平均分布密度为 0 2 5头 /km2 ,总栖息面积约为1 789 6万hm2 。与 1 975年全省野生马鹿调查结果相比 ,... 采用多阶抽样方法 ,研究了黑龙江省野生马鹿资源现状。结果表明 ,1 990年该省林区野生马鹿种群数量为 ( 4 430 0± 3972 )头 ,平均分布密度为 0 2 5头 /km2 ,总栖息面积约为1 789 6万hm2 。与 1 975年全省野生马鹿调查结果相比 ,野生马鹿种群数量略呈增长趋势。1 5年间种群数量增长了 1 5 39%,年增长率为 0 95%,而分布区面积减少了 30 %~ 40 %,出现了明显的分布区退缩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种群 现状 多阶抽样 调查 野生动物 黑龙江
下载PDF
贺兰山马鹿冬春季生境的选择 被引量:25
10
作者 骆颖 张明明 +3 位作者 刘振生 李志刚 胡天华 翟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57-2763,共7页
2007年12月~2008年1月和2008年4~5月,在贺兰山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马鹿阿拉善亚种冬春季生境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冬春季各测定了131个和181个样方的18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冬春季贺兰山马鹿在植... 2007年12月~2008年1月和2008年4~5月,在贺兰山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马鹿阿拉善亚种冬春季生境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冬春季各测定了131个和181个样方的18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冬春季贺兰山马鹿在植被类型、优势乔木、灌木密度、灌木高度、灌木距离、坡向、坡位、海拔高度、距裸岩距离和隐蔽级10种生态因子上差异极显著(P<0.001),其余生态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冬季生境而言,马鹿春季更偏爱选择以油松和青海云杉为优势乔木的山地针叶林带,灌木密度大、高度高、距离近,半阴半阳坡的中坡位,海拔较高,距裸岩较近,隐蔽程度高的生境。典则判别系数显示冬春季马鹿在生境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但春季马鹿的分布范围要比冬季更广一些,Wilk’sλ值显示冬春季马鹿的生境选择具有较高的差异性(Wilk’sλ=0.683,x2=116.995,df=13,P<0.001)。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冬春季马鹿生境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乔木密度、灌木距离、坡度、海拔高度、距水源距离、距裸岩距离和隐蔽级,由这7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冬春季马鹿生境的正确区分率达到79.9%,其中对春季的误判率为22.1%,对冬季的误判率为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生境选择 逐步判别分析 典则判别函数 贺兰山
下载PDF
贺兰山马鹿冬季食性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崔多英 刘振生 +3 位作者 王小明 翟昊 胡天华 李志刚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3-388,共6页
2003年11月—2004年2月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结合野外啃食调查对马鹿阿拉善亚种(Cervus elaphus alxaicus)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从7个沟系中一共收集了219堆马鹿粪... 2003年11月—2004年2月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结合野外啃食调查对马鹿阿拉善亚种(Cervus elaphus alxaicus)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从7个沟系中一共收集了219堆马鹿粪便中捡拾粪粒,组成14个复合样本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灰榆(27.37%)、山杨(11.75%)、蒙古扁桃(9.83%)、金露梅(8.12%)、锦鸡儿(6.52%)等植物的当年枝和落叶以及禾本科草本植物(7.51%)是马鹿冬季主要食物,其中灰榆为大宗食物,针叶树种(杜松、油松、青海云杉)和其他草本植物所占比例均较小。马鹿对灰榆、山杨、蒙古扁桃、金露梅、锦鸡儿和杜松有正选择性;而对禾本科草本植物、油松和青海云杉有负选择性。马鹿对它们选择性的强弱顺序为:山杨>杜松>锦鸡儿>蒙古扁桃>金露梅>灰榆>禾本科草本植物>油松>青海云杉。马鹿取食乔木36.8%、灌木44.7%、禾本科草本植物8.0%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10.5%,这4类植物的利用性与可利用性存在极显著差异,乔木和灌木的利用性高于可利用性;禾本科草本植物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的利用性低于可利用性,说明马鹿的食物以木本植物为主,草本植物为辅。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马鹿对食物的选择性与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被啃食植物中粗蛋白含量较高,蛋白质不是越冬马鹿的限制因子,而能量可能是影响冬季马鹿采食较为关键的因子。马鹿冬季采食策略主要是以最小的能量消耗获取最大的能量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冬季 食性 摄食策略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贺兰山同域分布阿拉善马鹿和岩羊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鹏 刘振生 +3 位作者 高惠 李宗智 张致荣 滕丽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9365-9372,共8页
为了探究同域分布的阿拉善马鹿(Cervur alashanicus)与岩羊(Pseudois nayaur)的日活动节律,及两者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情况。于2014.10—2015.10,在贺兰山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两者进行野外监测。相关监测数据,在R软件中利用“overlap... 为了探究同域分布的阿拉善马鹿(Cervur alashanicus)与岩羊(Pseudois nayaur)的日活动节律,及两者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情况。于2014.10—2015.10,在贺兰山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两者进行野外监测。相关监测数据,在R软件中利用“overlap”统计包,采取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重叠指数(Coefficient of overlap):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鹿日活动节律模式属于晨昏活动类型(日活动高峰期:5:00—10:00、16:00—21:00),存在季节性变化(冷暖季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Δ=0.77),由暖季到冷季晨昏活动高峰期均向中午移动(暖季:4:00—8:00、16:00—22:00,冷季:6:00—11:00、15:00—20:00),昼间活动强度大于暖季,而夜间低于暖季。岩羊日活动节律为主要在昼间活动的模式,其活动高峰期在8:00—10:00、13:00—15:00两个时间段。由暖季到冷季存在季节性变化特征(Δ=0.74),昼间活动高峰期向后推迟(暖季7:00—9:00、12:00—14:00,冷季9:00—11:00、13:00—17:00),夜间活动降低。两者在日活动节律模式上的相似度较高(Δ=0.67),存在冷季(Δ=0.66)高于暖季(Δ=0.61)的季节变化。在日活动节律模式分离特征为:马鹿为晨昏活动模式,岩羊为昼间活动模式;前者昼间活动强度低于后者,而夜间强于后者;两者活动在高峰期上大体错开。本研究不仅提供了马鹿与岩羊的日活动节律模式,而且还分析了两者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方式和共存机制,并为两者行为生态学研究的深入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岩羊 贺兰山 红外相机 日活动节律 核密度估计 重叠指数
下载PDF
贺兰山马鹿冬季取食和卧息生境选择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振生 张明明 +2 位作者 李志刚 胡天华 翟昊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3-141,共9页
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贺兰山地区,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马鹿阿拉善亚种的冬季取食和卧息生境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共测定了72个取食利用样方,59个卧息利用样方和131个对照样方的18种生态因子。结... 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贺兰山地区,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马鹿阿拉善亚种的冬季取食和卧息生境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共测定了72个取食利用样方,59个卧息利用样方和131个对照样方的18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马鹿在冬季偏好的取食地为平滑起伏坡,以酸枣、柳为优势乔木、混合型树林或空地,乔木高大稀疏、间距较远,灌木密度大,草本盖度较高,位于<15°的半阴半阳坡的下坡位,距裸岩远,隐蔽度高;偏好的卧息地在山地疏林草原带的平滑起伏坡上,以酸枣、柳为优势乔木、混合型树林或空地,乔木高大稀疏,灌木矮小、稀疏且距离较远,草本盖度较高,位于<15°阳坡的下坡位,远离裸岩,隐蔽程度高。马鹿冬季的取食和卧息生境在草本盖度和隐蔽度上差异极显著。相对于卧息生境,马鹿冬季的取食生境对草本盖度和隐蔽度要求更低一些。马鹿冬季取食地的资源选择函数为1.155-0.149×乔木高度-0.066×草本盖度+0.190×坡度,模型的正确判别率为86.8%;马鹿冬季卧息地的资源选择函数为-30.936+0.494×乔木高度+0.257×坡度-0.002×海拔高度+0.387×隐蔽度,模型的正确判别率为95.8%。食物、隐蔽条件以及贺兰山的独特地形特征是影响马鹿冬季取食和卧息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取食生境 卧息生境 资源选择函数 贺兰山
下载PDF
马鹿和狍饲料植物的营养质量 被引量:18
14
作者 马建章 陈化鹏 +5 位作者 孙中武 李枫 王槐 李飞 杜永欣 李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9-275,共7页
本项研究测定了14种木本植物的枝和叶以及苔草、非禾本和莎草科草、蕨、榆树皮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磷(P)、钠(Na)、钾(K)等营养成分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 本项研究测定了14种木本植物的枝和叶以及苔草、非禾本和莎草科草、蕨、榆树皮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磷(P)、钠(Na)、钾(K)等营养成分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DM)。结果表明,各类饲料植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木本植物叶中CP的含量在全年呈最高趋势,枝条中CP含量为最低;木本植物枝条中NDF和ADF的四季含量最高,非禾本和莎草科草中的NDF和ADF的含量最低。Ca在木本植物的枝条和非禾本及莎草科草中的四季含量最高,在苦草中的含量最低;K在非禾本和莎草科草以及蕨类中的四季含量最高,在木本植物枝条中的含量最低;P和Na在各类饲料植物中的四季含量变化很大。木本植物枝条中CP含量的季变化很小,木本植物的叶、苔草、非禾本和莎草科草及蕨中CP的含量从春到秋逐渐减少。各类饲料植物中NDF和ADF在春季的含量明显地低于其它季节。K在各类饲料植物中的含量由春季到冬季呈下降趋势,而Ca、P、Na在不同饲料植物中的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马鹿和狍对饲料植物干物质的体外消化率与饲料植物中CP的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ADF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饲料植物 营养质量
下载PDF
小兴安岭南麓马鹿冬季适宜生境评价 被引量:22
15
作者 吴文 李月辉 +5 位作者 胡远满 陈龙 李悦 李泽鸣 聂志文 陈探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9,共10页
通过2014–2015年两次冬季野外调查,将收集的79处马鹿(Cervus elaphus)出现信息作为分布点数据,选取地形、景观类型、植被特征和人类干扰4类19种因子作为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 Ent)模型,分析了小兴安岭铁力林业局辖... 通过2014–2015年两次冬季野外调查,将收集的79处马鹿(Cervus elaphus)出现信息作为分布点数据,选取地形、景观类型、植被特征和人类干扰4类19种因子作为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 Ent)模型,分析了小兴安岭铁力林业局辖区马鹿种群冬季潜在适宜生境分布特征和主要环境因子对马鹿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训练集与验证集的平均AUC(area under the curve,受试工作者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949和0.958;Jackknife检验结果表明:景观类型因子对马鹿生境选择的影响较大;坡向、距大路距离、距混交林距离、距灌草地距离和距农田距离是影响马鹿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综合贡献值依次为27.8%、23.9%、19.5%、15.3%和10.4%;距小路距离对马鹿分布影响较小。我们依据Max Ent模型最大约登指数,找到最佳中断点0.22作为阈值将马鹿冬季栖息地划分为适宜和不适宜两个等级,其面积分别为663.49 km^2和1,378.85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2%和68%。马鹿的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铁力林业局辖区的东部山地和中部林地等区域;南部地区接近铁力市区,人类活动频繁,不适宜马鹿栖息。对马鹿种群的保护管理措施提出3点建议:控制人为干扰;构建多样性景观;优先保护马鹿的潜在适宜生境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模型 最大熵模型 马鹿 生境适宜性 人类干扰 小兴安岭
原文传递
带岭林区马鹿和狍冬季营养对策的比较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化鹏 萧前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49-354,共6页
马鹿和狍冬季取食的植物种类基本相同,但采食各种植物的比例明显不同。马鹿的主要食物为杨、桦、柳、紫椴,狍为桦、紫椴、杨,与抱相比,马鹿对木本植物有更强的选择性。马鹿对植物的选择性和植物中半纤维素的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 马鹿和狍冬季取食的植物种类基本相同,但采食各种植物的比例明显不同。马鹿的主要食物为杨、桦、柳、紫椴,狍为桦、紫椴、杨,与抱相比,马鹿对木本植物有更强的选择性。马鹿对植物的选择性和植物中半纤维素的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狍则不存在这种关系。马鹿食物中粗蛋白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含量低于狍,可消化干物质的含量高于狍。两种动物食物生态位有一定重叠,马鹿食物生态位的宽度在整个冬季大于狍。狍在冬季可能通过不同于传统理论预测的途径来获取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营养对策 生态位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完达山地区东北虎猎物种群现状及动态趋势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常智 张明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481-6487,共7页
猎物种群丰度是限制虎分布和数量的关键因子,因此猎物种群密度监测和估算是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采用大样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黑龙江东完达山东部地区东北虎猎物种群(马鹿、狍子和野猪)现状及动态变化趋... 猎物种群丰度是限制虎分布和数量的关键因子,因此猎物种群密度监测和估算是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采用大样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黑龙江东完达山东部地区东北虎猎物种群(马鹿、狍子和野猪)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地区马鹿的种群平均密度为(0.2010±0.0270)只/km2、狍子的平均种群密度为(0.4980±0.0436)只/km2、野猪的平均种群密度为(0.3423±0.0275)只/km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相同生境下,3种有蹄类密度在在阔叶混交林中和杂木林中差异极为显著;不同的生境,3种猎物的猎物的密度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马鹿密度和野猪密度程正相关,而马鹿密度和狍子密度、狍子密度和野猪密度则不相关。同1989年该地区东北虎猎物种群相比:1989—2002年的13 a时间内马鹿的年平均递减率为13.48%、狍子的年平均递减率为12.69%、野猪的年平均递减率为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马鹿 狍子 野猪 种群密度
下载PDF
黑龙江省胜山林场冬季驼鹿、马鹿和狍的种间关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玉柱 萧前柱 陈化鹏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0-116,共7页
1987—1989年的两个冬季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胜山林场,对驼鹿、马鹿和狍的食性、采食高度和栖息地进行了研究。驼鹿的主要食物是柳(22.4%)、榛(16.0%)、红松(14.3%)和桦(13.8%);马鹿为杨(36.0%)、桦(22.7%)和红松(17.3%);狍为桦(26.... 1987—1989年的两个冬季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胜山林场,对驼鹿、马鹿和狍的食性、采食高度和栖息地进行了研究。驼鹿的主要食物是柳(22.4%)、榛(16.0%)、红松(14.3%)和桦(13.8%);马鹿为杨(36.0%)、桦(22.7%)和红松(17.3%);狍为桦(26.5%)、柳(19.0%)、杨(12.7%)。三种动物采食高度的频次为正态分布。驼鹿的采食高度(标准差)为137.4(±39.0)厘米;马鹿为136.2(±37.0)厘米;狍为84.2(±29.2)厘米。驼鹿和马鹿对红松林的利用程度最高,而狍主要利用沼泽植物和红松林。驼鹿与狍在食物维和栖息地维上的生态位重叠最大,驼鹿与马鹿在采食高度维上的重叠最大。三种动物在食物、采食高度和栖息地三维生态位上的重叠大小的顺序为:驼鹿和马鹿>驼鹿和狍>马鹿和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马鹿 种间关系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基于生境可获得性的完达山地区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冬季生境选择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言阔 张明海 蒋志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619-4628,共10页
于2004~2005年冬季研究了完达山地区马鹿的生境利用和选择。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获取了研究地区马鹿种群水平上的生境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从区域尺度上测度了各类生境因子的可获得性。通过比较被利用生境与可获得... 于2004~2005年冬季研究了完达山地区马鹿的生境利用和选择。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获取了研究地区马鹿种群水平上的生境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从区域尺度上测度了各类生境因子的可获得性。通过比较被利用生境与可获得生境,测度了马鹿冬季对各类生境或生态因子的选择。结果表明,马鹿对植被类型、海拔、坡向、NDVI等级、到公路距离表现出非比例利用,对坡度的利用与其可获得性则没有显著性差异。马鹿选择采伐迹地,低郁闭度生境(第2、3NDVI等级),200~300m海拔区间,南坡,距离公路600~700m的区间。马鹿采食生境和卧息生境对各类因子具有不同的选择性,表现出不同功能生境分离的特征。对于采食生境,马鹿选择采伐迹地、阔叶疏林,低郁闭度(第2、3NDVI等级),南坡;对于卧息生境,马鹿仅选择采伐迹地,低郁闭度(第2、3、4NDVI等级)。根据马鹿活动样点的出现与否,建立了马鹿冬季生境选择的逻辑斯谛回归模型。模型回判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马鹿活动样方与对照样方的总体正确预测率为74.4%,对马鹿活动样方的正确预测率为84.2%,对对照样方的正确预测率为62.4%,能够较好的预测生境利用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生境利用 可获得性 生境选择
下载PDF
马鹿的生物学特征和亚种分类 被引量:15
20
作者 马逸清 赵裕方 于月明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8年第1期63-66,共4页
关键词 马鹿 鹿 生物学特征 亚种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