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鞍山遗址出土碎骨表面痕迹的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龙凤骧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6-229,共14页
本文对马鞍山遗址(1990年度)出土的一千余件碎骨,借鉴中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就其表面痕迹作了尝试性的分析。结果发现,尽管痕迹特征标示出有风化、腐蚀、重力等自然营力的作用,以及动物啃咬等后期侵扰,但主要的特征——破碎状况尤其是管... 本文对马鞍山遗址(1990年度)出土的一千余件碎骨,借鉴中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就其表面痕迹作了尝试性的分析。结果发现,尽管痕迹特征标示出有风化、腐蚀、重力等自然营力的作用,以及动物啃咬等后期侵扰,但主要的特征——破碎状况尤其是管状骨骼的破碎程度和人工痕迹的特征——显示出,这些碎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遗址占有者的活动——敲骨吸髓和制作骨制品造成的。由此,进而对遗址占有者的某些行为和遗址形成过程作了探讨。通过碎骨表面痕迹的分析,为该遗址的进一步综合研究提供了有助的资料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骨 表面痕迹 马鞍山遗址
下载PDF
量化单元在马鞍山遗址动物骨骼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乐 Christopher J.Norton +1 位作者 张双权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90,共12页
深入理解动物考古学研究中应用的量化单元对于反映遗址动物种属的多样性和统计骨骼部位出现数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各种量化单元在马鞍山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研究案例中的应用,并辅助以其它国内外研究的介绍,深入阐释了这些... 深入理解动物考古学研究中应用的量化单元对于反映遗址动物种属的多样性和统计骨骼部位出现数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各种量化单元在马鞍山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研究案例中的应用,并辅助以其它国内外研究的介绍,深入阐释了这些单元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旨在让读者更加清楚地知道怎样针对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应用的量化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鉴定标本数 最小个体数 最小骨骼部位数 最小骨骼单元数 马鞍山遗址
下载PDF
马鞍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古人类行为的动物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乐 王春雪 +1 位作者 张双权 高星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56-1265,共10页
贵州马鞍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上、下文化层出土了大量动物碎骨.利用动物考古的量化单元对两个文化层动物骨骼组合的种属丰度和骨骼单元分布进行了量化,并观察、分析了骨骼表面痕迹的出现情况,复原了上、下文化层沉积时期马鞍山遗址远古... 贵州马鞍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上、下文化层出土了大量动物碎骨.利用动物考古的量化单元对两个文化层动物骨骼组合的种属丰度和骨骼单元分布进行了量化,并观察、分析了骨骼表面痕迹的出现情况,复原了上、下文化层沉积时期马鞍山遗址远古人类的狩猎和处置猎物的行为,发现早晚两期的远古人类除了对猎物的选择有所不同,在搬运、处理和消费猎物的行为上也存在着不同,总体上讲,晚期远古人类比早期远古人类对猎物资源开发得更彻底.通过对动物群组成、年代、环境和文化遗物的综合分析,推测环境变化、人群迁移或者人口的激增可能是导致上述不同产生的原因.这一研究通过动物考古学方法复原了马鞍山遗址远古人类的猎食行为及其变化情况,为探讨中国晚更新世末人类的生存行为和演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山遗址 动物考古 旧石器时代 古人类行为
原文传递
切割痕迹揭示马鞍山遗址晚更新世末人类肉食行为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乐 王春雪 +1 位作者 张双权 高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871-2878,共8页
运用动物考古学方法对马鞍山遗址出土的第Ⅱ等级动物长骨进行了切割痕迹研究.对切割痕迹的确认、定位以及出现频率的计算显示,马鞍山遗址第Ⅱ等级动物长骨骨干表面的切割痕迹分布特征如下:(1)下文化层切割痕迹出现频率明显高于上文化层;... 运用动物考古学方法对马鞍山遗址出土的第Ⅱ等级动物长骨进行了切割痕迹研究.对切割痕迹的确认、定位以及出现频率的计算显示,马鞍山遗址第Ⅱ等级动物长骨骨干表面的切割痕迹分布特征如下:(1)下文化层切割痕迹出现频率明显高于上文化层;(2)下文化层上部肢骨的切割痕迹出现频率最高,中部肢骨其次,下部肢骨最低;(3)上文化层长骨骨干切割痕迹的出现频率及分布特征不及下文化层规律.与西方的实验数据对比表明,下文化层的数据点均分布在Dominguez-Rodrigo实验数据的95%置信区间内,而且上、中、下部肢骨的切割痕迹出现频率与实验数据相似;上文化层数据点的位置则相对较低,肱骨、股骨和桡骨的数据点均落在区间外,而且上、中、下部肢骨的切割痕迹出现频率与实验数据相差较大.据此推测,在下文化层堆积时期马鞍山远古人类用石制品对第Ⅱ等级动物腿部肌肉开发较上文化层堆积时期彻底,参照骨骼表面碳化痕迹的研究,推测这可能与晚更新世末期远古人类烧烤行为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痕迹 长骨 马鞍山遗址 晚更新世末期 动物考古学
原文传递
河北阳原马鞍山遗址1997-1998年发掘基本材料与初步认识
5
作者 冯玥 梅惠杰 +2 位作者 谢飞 孙秀丽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80,共14页
马鞍山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桑干河北岸二级阶地,是虎头梁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1998年发掘获得多层古人类活动面,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数以万计,编号标本3549件,遗迹包括十余处火塘和一个可能为储藏坑的遗迹。^(14)C测年的贝叶斯模型显... 马鞍山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桑干河北岸二级阶地,是虎头梁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1998年发掘获得多层古人类活动面,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数以万计,编号标本3549件,遗迹包括十余处火塘和一个可能为储藏坑的遗迹。^(14)C测年的贝叶斯模型显示,遗址校正后的年代大致距今1.7-1.5万年。石制品以火山角砾岩为主要原料,以楔形细石核技法为主要特征,石器类型多样;动物化石数量较少,主要为羊、马、牛等大中型偶蹄动物,还有少量鸵鸟蛋皮串珠和1件骨锥。这些发现为认识泥河湾盆地与东北亚地区在更新世末期的人群交流与文化互动提供了重要线索,也是探讨华北北部地区旧石器-新石器过渡阶段历史过程的关键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山遗址 细石核 虎头梁遗址 东北亚 旧石器-新石器过渡
下载PDF
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敲骨取髓行为的确认——以马鞍山遗址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乐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148,共8页
敲骨取髓是旧石器时代古人类获取脂肪的必要途径和手段。对于这一行为的辨识不能仅根据某一孤立的特征判定,而要综合长骨的断裂面形态、骨骼表面与断裂面之间的夹角、断裂面质地、管状骨横剖面的周长以及敲砸痕与敲砸疤在长骨表面的分... 敲骨取髓是旧石器时代古人类获取脂肪的必要途径和手段。对于这一行为的辨识不能仅根据某一孤立的特征判定,而要综合长骨的断裂面形态、骨骼表面与断裂面之间的夹角、断裂面质地、管状骨横剖面的周长以及敲砸痕与敲砸疤在长骨表面的分布等一系列特征组合来确定。本文结合西方动物考古及埋藏学的实证研究(包括实验和民族学观察)方法与数据,对比分析了马鞍山遗址动物骨骼组合中长骨碎片的破裂性质及敲砸疤的分布状况,确认该区域古人类敲骨取髓行为的存在,并初步探讨了他们对长骨骨髓的利用方式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敲骨取髓 马鞍山遗址 敲砸痕 敲砸疤
原文传递
华北北部涌别技法的技术与生产特征:以阳原马鞍山遗址拼合组为例
7
作者 冯玥 梅惠杰 +1 位作者 谢飞 王幼平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7,共15页
细石器是我国北方地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最主要的石器工业类型,以往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细石核的形态及技术特征,较少涉及对各类副产品的探讨。本文从泥河湾盆地马鞍山遗址的细石器生产拼合组入手,系统复原了华北北部涌别技法的生产操作链... 细石器是我国北方地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最主要的石器工业类型,以往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细石核的形态及技术特征,较少涉及对各类副产品的探讨。本文从泥河湾盆地马鞍山遗址的细石器生产拼合组入手,系统复原了华北北部涌别技法的生产操作链,总结了在细石核的预制、精修、剥片、维护等不同阶段,为了修理核身和底缘、生产和维护台面、剥片面、剥片角度而产生的一系列副产品的技术特征,为在缺少典型楔形石核的情况下辨识涌别技法提供了依据。这些石片还会进一步被用作毛坯生产边刮器、凹缺器等工具,即工具的制作也整合在了细石叶生产过程中。这种高效、规范的石器生产过程与华北南部船型细石核和小石片石器共存的情形存在明显差异,对二者的区分不应拘泥于个别细石核的形态特征,而应当结合完整的操作链和石器组合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山遗址 涌别技法 拼合研究 细石器
原文传递
马鞍山遗址动物群的死亡年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乐 王春雪 +1 位作者 张双权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6-318,共13页
本文根据牙齿的萌出和磨蚀情况确定了马鞍山遗址动物群的死亡年龄,采用三角图法展现了它们的死亡年龄分布,并对上、下文化层动物群的死亡年龄分布成因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认为:马鞍山遗址早期和晚期原始居民猎杀水牛、中国犀和水鹿时可能... 本文根据牙齿的萌出和磨蚀情况确定了马鞍山遗址动物群的死亡年龄,采用三角图法展现了它们的死亡年龄分布,并对上、下文化层动物群的死亡年龄分布成因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认为:马鞍山遗址早期和晚期原始居民猎杀水牛、中国犀和水鹿时可能都采取了潜伏式狩猎或陷阱狩猎的策略,所以死亡年龄分布点均位于灾难型死亡年龄分布区;猕猴的死亡年龄分布点落入壮年居优型的分布区可能是晚期原始居民追求脂肪的高回馈率,而忽视幼年个体的结果;东方剑齿象的死亡年龄分布点落入幼年居优型的分布区,可能是原始居民面对生命危险和狩猎机会时,做出折衷之选的结果,即放弃体型巨大的成年个体而猎杀攻击性较弱的幼年个体,但是(参照民族学材料后发现)也有可能是基于可食用性的考虑而放弃口感较差、难以食用并且攻击性较强的成年个体,而捕猎肉较鲜嫩而且危险性较小的幼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山遗址 死亡年龄分布 旧石器时代 动物考古学 埋藏学
下载PDF
云南怒江州兰坪县马鞍山遗址 被引量:2
9
作者 闵锐 和中华 段灿英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7-159,共3页
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东南部,地跨北纬26。06、-27。04、、东经98。58、-99。38、之间。全县总面积4388.5平方公里。东北与丽江为邻,东部与剑川县接壤,南界云龙县西部接福贡和泸水县,北面紧接... 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东南部,地跨北纬26。06、-27。04、、东经98。58、-99。38、之间。全县总面积4388.5平方公里。东北与丽江为邻,东部与剑川县接壤,南界云龙县西部接福贡和泸水县,北面紧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县治驻地金顶镇(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坪县 怒江州 马鞍山遗址 云龙县 金顶镇 地槽褶皱系 维西 泸水县 海门口 灰陶
下载PDF
贵州马鞍山遗址1986年出土石制品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晓纯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8-803,共16页
马鞍山遗址1986年发掘区的地层分为9层,根据沉积间断可划归为上下两大文化层。上文化层包含第2至第6层,堆积年代约为15 kaBP-36 kaBP;下文化层包含第7至第8层,堆积年代约为53 kaBP。共发掘出土石制品1292件。遗址上下文化层在主体原料... 马鞍山遗址1986年发掘区的地层分为9层,根据沉积间断可划归为上下两大文化层。上文化层包含第2至第6层,堆积年代约为15 kaBP-36 kaBP;下文化层包含第7至第8层,堆积年代约为53 kaBP。共发掘出土石制品1292件。遗址上下文化层在主体原料、石制品大小、石核剥片技术和石器修理技术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上仍属同一文化系统。下文化层以硅质灰岩砾石为主要原料,石制品以小型和中型为主,采用锤击法剥片,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上文化层则以燧石结核、岩块为主要原料,石制品以微型和小型为主,主要采用锤击法,存在少量垂直砸击法和锐棱砸击法制品;石器毛坯以断块为主,修理主要采用硬锤锤击修理,可能存在压制修理技术。该遗址对于探讨晚更新世晚期贵州古人类的石制品技术特点及其在云贵高原的多样化适应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山遗址 贵州 晚更新世晚期 石制品
下载PDF
贵州马鞍山遗址发现旧石器时代骨角制品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双权 《化石》 2016年第2期77-79,共3页
最近一期的国际学术期刊《考古科学》(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所带领的的研究团队与法国波尔多大学Francesco d'Errico教授以及南非金山大学Lucinda R.Backwell等学... 最近一期的国际学术期刊《考古科学》(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所带领的的研究团队与法国波尔多大学Francesco d'Errico教授以及南非金山大学Lucinda R.Backwell等学者对贵州马鞍山遗址中17件骨角器的研究成果。骨角器是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工具类型。早期的骨角制品大多是古人类经简单打击修理或直接使用破裂的动物骨骼或鹿角等有机质材料的结果;而相对晚近期的同类产品则是古人类适应于骨、角等有机质材料的特定属性,通过刮削、磨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山遗址 考古科学 法国波尔多大学 特定属性 动物骨骼 国际学术期刊 研究成果 角器 考古遗址 鱼镖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在动物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以贵州马鞍山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为例(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乐 张双权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7-418,共12页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多学科领域的融合方面已经发挥了极为明显的作用。但是,在动物考古学研究中,尤其是在东亚地区,这一手段的使用还明显有所欠缺。本文尝试将这一技术手段应用于贵州马鞍山遗址(距今约43~16 kaBP)出土动物遗存的...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多学科领域的融合方面已经发挥了极为明显的作用。但是,在动物考古学研究中,尤其是在东亚地区,这一手段的使用还明显有所欠缺。本文尝试将这一技术手段应用于贵州马鞍山遗址(距今约43~16 kaBP)出土动物遗存的研究之中。在上千件石制品与数十件骨制品之外,马鞍山遗址还出土有大量的动物化石,从而使其成为检验与实践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良好媒介。本文以ArcGIS 软件包中的空间分析工具为技术依托,重点对遗址出土的大型动物(包括Bubalus sp和Megatapirus augustus)的骨骼单元分布模式进行了更为准确的统计与分析。本项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GIS系统在大型动物遗存的量化统计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此外,这一技术手段还有望在第四纪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得到发挥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动物考古学 埋藏学 马鞍山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 生存策略
下载PDF
绍兴古城邑的形成与变迁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行标 赵云耀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124-127,129,共5页
绍兴曾是越族发展的中心,越国的都城。地处祖国的东南沿海,钱塘江南侧,宁绍平原西部,会稽山北麓。闻名于世的河姆渡遗址,就在旧绍兴府境内;1984年又发现了马鞍山遗址。在公元六世纪以前,绍兴地区的聚落首先在会稽山地形成。仅《水经注... 绍兴曾是越族发展的中心,越国的都城。地处祖国的东南沿海,钱塘江南侧,宁绍平原西部,会稽山北麓。闻名于世的河姆渡遗址,就在旧绍兴府境内;1984年又发现了马鞍山遗址。在公元六世纪以前,绍兴地区的聚落首先在会稽山地形成。仅《水经注》记载的就有两处,一处称为'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埤中 宁绍平原 马鞍山遗址 会稽 《水经注》 允常 城邑 东南沿海 稽山 秦望山
原文传递
短暂相处,一生受教——从张森水老师身上学到的……
14
作者 张乐 《化石》 2017年第4期43-44,共2页
时间过得真快,张森水老师离开已经十年了。可是,他对我的帮助和教诲却历历在目,犹如昨日。20 01年,我初生牛犊不怕虎地做了一个报告,批评了中国旧石器报告和简报的不可再次利用性。张老师认为我应该在做了许多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才有资格... 时间过得真快,张森水老师离开已经十年了。可是,他对我的帮助和教诲却历历在目,犹如昨日。20 01年,我初生牛犊不怕虎地做了一个报告,批评了中国旧石器报告和简报的不可再次利用性。张老师认为我应该在做了许多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才有资格这样写,做事情不能只破而不立,只指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直到现在我才体会到这番话的分量。那次严肃的谈话之后,他就开始言传身教地带我做各种实际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山遗址
下载PDF
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公布宁谷遗址等2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马鞍山遗址等6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批复
15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8年第5期51-52,共2页
黔府函[2018]14号省文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你们《关于公布贵州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请示》(黔文呈[2018]1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们划定的宁谷遗址... 黔府函[2018]14号省文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你们《关于公布贵州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请示》(黔文呈[2018]1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们划定的宁谷遗址等2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马鞍山遗址等6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府 建设控制地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鞍山遗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