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23
1
作者 范子耀 王文桥 +3 位作者 孟润杰 韩秀英 张小风 马志强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4,共6页
为了明确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及其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2009~2011年从河北省5个县采集180个早疫病样,以常规方法进行分离与纯化。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 为了明确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及其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2009~2011年从河北省5个县采集180个早疫病样,以常规方法进行分离与纯化。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结果分离到两种菌(A、B),分离比例为4:6。致病性测定证实分离菌A和B均为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初步认定A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B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采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A和B的rDNA-ITS序列区扩增并测序,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A与A.so-lani同源性为98%,B与A.alternata的同源性达100%。两种病原菌对咯菌腈、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等药剂的敏感性差异极显著,而对异菌脲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因此,将河北省马铃薯早疫病菌鉴定为茄链格孢(A.solani)和链格孢(A.alternata),二者对同一药剂的敏感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疫病 病原菌 鉴定 杀菌剂 敏感性
原文传递
几种化学物质诱导马铃薯对早疫病的抗性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洋 蒋继志 +1 位作者 杨发茂 宋海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7,共5页
以草酸,KCl,FeSO4,K2HPO4作为激发子,就诱导马铃薯块茎对早疫病的抗性及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草酸,KCl,FeSO4均可诱导马铃薯块茎产生对早疫病的抗性,其中20 mmol/L草酸的保护率达到49.38%,80 mmol/L KCl的保护率达到52... 以草酸,KCl,FeSO4,K2HPO4作为激发子,就诱导马铃薯块茎对早疫病的抗性及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草酸,KCl,FeSO4均可诱导马铃薯块茎产生对早疫病的抗性,其中20 mmol/L草酸的保护率达到49.38%,80 mmol/L KCl的保护率达到52.94%,40 mmol/L FeSO4的保护率达到51.51%,K2HPO4不能诱导马铃薯块茎抗早疫病。经草酸、 KCl、FeSO4诱导处理后的马铃薯块茎中,POD,PAL,PPO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表明化学物质可能通过提高这3种酶的活性来发挥其诱导抗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激发子 马铃薯疫病 过氧化物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茄链格孢产孢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丽丽 朱杰华 +3 位作者 崔亚婧 杨志辉 徐进 路文雅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9-667,共9页
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不产生或产生极少量的分生孢子。研究了培养基、菌丝损伤、紫外线照射和温度变化对7个茄链格孢菌株产孢的影响,发现这些处理方法对供试大多数菌株的产孢都有显著影响,确立了茄链格孢大量产孢... 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不产生或产生极少量的分生孢子。研究了培养基、菌丝损伤、紫外线照射和温度变化对7个茄链格孢菌株产孢的影响,发现这些处理方法对供试大多数菌株的产孢都有显著影响,确立了茄链格孢大量产孢的最优条件。利用优化后的条件对160株采自不同地区的茄链格孢进行体外诱导产孢,发现120株可大量产孢,占总数的75%,产孢量为1.26×104–5.03×104个/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疫病 菌丝损伤 紫外线 培养基 温度
原文传递
马铃薯早疫病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何凯 杨水英 +3 位作者 黄振霖 青玲 孙现超 李振轮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6X期72-77,共6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重庆市巫溪县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马铃薯早疫病菌丝有横隔和分支;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分生孢子倒棒状或手雷形,大小为(46.32~156.33)μm×(11.58~...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重庆市巫溪县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马铃薯早疫病菌丝有横隔和分支;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分生孢子倒棒状或手雷形,大小为(46.32~156.33)μm×(11.58~28.95)μm,具纵横隔膜。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为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nali Sorauer)。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但黑暗条件有利于产孢;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7~28℃,最适pH值为6;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8。营养特性研究表明,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和淀粉都比葡萄糖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其中蔗糖、果糖、乳糖效果较好;甘氨酸和硝态氮能促进菌丝生长,铵态氮抑制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疫病 茄链格孢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基于量子神经网络的马铃薯早疫病诊断模型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晓丹 谭峰 许少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4-178,183,共6页
针对马铃薯早疫病智能诊断,将量子计算的态叠加方法和神经网络计算的自适应性结合,提出了将量子神经网络作为马铃薯早疫病诊断模型。该模型隐含层采用多个量子能级的激励函数叠加的量子神经元,有效地解决了病害诊断中模糊决策,在给出的... 针对马铃薯早疫病智能诊断,将量子计算的态叠加方法和神经网络计算的自适应性结合,提出了将量子神经网络作为马铃薯早疫病诊断模型。该模型隐含层采用多个量子能级的激励函数叠加的量子神经元,有效地解决了病害诊断中模糊决策,在给出的学习算法的训练过程中自适应地确定样本特征数据中的不确定性。此算法能够较好地避免传统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易出现局部极小值的弊端,提高了网络学习速度。仿真结果表明:量子神经网络在马铃薯早疫病诊断中,诊断正确率达到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疫病 智能诊断 量子计算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冀东地区马铃薯早疫病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志会 韩晓清 +3 位作者 张尚卿 杨东旭 张小强 彭学文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筛选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有效药剂,明确供试药剂对早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马铃薯早疫病田间防治效果试验,对比早疫病发病情况、药剂的安全性及产量等,综合评价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各药剂对马铃薯植株生长是安全的;第3次... [目的]筛选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有效药剂,明确供试药剂对早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马铃薯早疫病田间防治效果试验,对比早疫病发病情况、药剂的安全性及产量等,综合评价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各药剂对马铃薯植株生长是安全的;第3次施药后7d,40%甲硫·氟啶胺SC、50%咪鲜胺铜盐SC、36%硝苯菌酯EC、22.5%啶氧菌酯SC、50%异菌脲WP、50%啶酰菌胺WG、40%腈菌唑WP以及70%丙森锌WP等对早疫病的防效分别为85.94%、91.73%、84.20%、91.19%、82.91%、89.93%、91.79%和89.49%,分别增产4.49%、20.61%、8.15%、18.50%、5.64%、8.07%、17.95%和8.46%。[结论]依据冀东地区马铃薯种植和杀菌剂使用现状,推荐使用50%咪鲜胺铜盐SC、22.5%啶氧菌酯SC及40%腈菌唑WP防治马铃薯早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地区 马铃薯疫病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8种杀菌剂在冀北地区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程静 马恢 +5 位作者 田佳 王星宇 方爱国 赵冀 安倩倩 任德智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319-324,共6页
在冀北地区开展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田间药效试验,以筛选可有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药剂。试验选取马铃薯品种夏波蒂,在田间初次发现马铃薯早疫病时第1次施药,施药间隔7 d,共施药3次,第3次施药后7 d,调查药剂防治效果以及药剂对马铃... 在冀北地区开展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田间药效试验,以筛选可有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药剂。试验选取马铃薯品种夏波蒂,在田间初次发现马铃薯早疫病时第1次施药,施药间隔7 d,共施药3次,第3次施药后7 d,调查药剂防治效果以及药剂对马铃薯植株的安全性,并对供试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防治效果与试验小区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药剂茎叶喷雾对马铃薯生长均安全;70%丙森锌WP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1.05%,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75%肟菌·戊唑醇WG、60%唑醚·代森联WG以及18.7%烯酰·吡唑酯WG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70%以上,其余供试药剂防治效果分布在36%~65%。70%丙森锌WP、75%肟菌·戊唑醇WG和60%唑醚·代森联WG对马铃薯总产量的增产率和商品薯增产率都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和其他供试药剂处理,与对照相比,马铃薯总产量的增产率分别为19.96%、16.03%和14.3%,商品薯增产率分别为56.17%、50.02%和40.77%。根据冀北地区马铃薯种植和杀菌剂使用现状,在发病初期使用70%丙森锌WP、75%肟菌·戊唑醇WG和60%唑醚·代森联这3种药剂处理效果最佳,连续施药3次,间隔7 d,三者可交替使用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地区 马铃薯疫病 杀菌剂 田间防效 增产率
下载PDF
马铃薯早疫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抑菌物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于水清 杨毅清 +3 位作者 张岱 庞民好 杨志辉 朱杰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4-1241,共8页
【目的】为获得拮抗马铃薯早疫病菌的优良生防菌株,研究其抑菌活性物质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影响。【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对生防菌进行筛选,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生防菌进行鉴定,并检测其分泌生防作用相关的酶的能力。通... 【目的】为获得拮抗马铃薯早疫病菌的优良生防菌株,研究其抑菌活性物质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影响。【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对生防菌进行筛选,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生防菌进行鉴定,并检测其分泌生防作用相关的酶的能力。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生防菌次级代谢产物对早疫病菌丝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技术对生防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成分进行鉴定,结合琼脂扩散法进一步验证活性成分。【结果】将筛选得到的生防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命名为C16。菌株C16能分泌淀粉酶和表面活性素,具有固氮能力,发酵液和脂肽粗提物能显著抑制马铃薯早疫病菌丝的生长,发酵液的抑菌圈可达31.5 mm, 10 mg/mL脂肽粗提物的抑菌带可达12.67 mm。早疫病菌分别与发酵液和脂肽粗提物共培养后,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菌丝扭曲变形,表面产生褶皱,以及出现囊泡化等现象。对脂肽粗提物进行成分分析,发现其含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和伊枯草素Iturin两种物质,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两种活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发现伊枯草素Iturin为主要抑菌活性成分。【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拮抗马铃薯早疫病菌的优良生防菌株为贝莱斯芽胞杆菌C16,其主要抑菌物质为伊枯草素Iturin。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微生物菌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提供了备选菌种资源,同时为菌株C16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疫病 芽胞杆菌 生防因子 脂肽粗提物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防治我国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高效药剂筛选 被引量:6
9
作者 路粉 王会君 +5 位作者 孟润杰 吴杰 赵建江 毕秋艳 韩秀英 王文桥 《河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32-37,46,共7页
2015~2016年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几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和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使用技术,为其推广应用于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晚疫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25%嘧菌酯SC 75 g a.i./hm^2、60%霜脲氰·嘧菌... 2015~2016年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几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和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使用技术,为其推广应用于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晚疫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25%嘧菌酯SC 75 g a.i./hm^2、60%霜脲氰·嘧菌酯WG 405~540 g a.i./hm^2或30%氟啶胺·氰霜唑SC 76.5 g a.i./hm^2,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3次,对晚疫病防效可达83%以上;在早疫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20%嘧菌酯WG135~180 g a.i./hm^2,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3次,对早疫病防效高于84%;播种时沟施250 g/L嘧菌酯SC 225 g a.i./hm^2或325 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 438.8~536.3 g a.i./hm^2,或者播种前用90 g/L氟唑环菌胺·咯菌腈FS按照63 g a.i./t的剂量拌种,对植株黑痣病的防效均高于60%;播种前用90 g/L氟唑环菌胺·咯菌腈FS按照45~63 g a.i./t的剂量拌种,对薯块黑痣病的防效高于60%。在生产中,可以使用以上筛选到的高效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和黑痣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马铃薯疫病 马铃薯疫病 马铃薯黑痣病 田间防效
下载PDF
生防细菌ML-3抗菌蛋白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其防治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静舒 赵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92,共10页
明确菌株ML-3抗菌蛋白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效效果,为马铃薯早疫病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琼脂扩散法、正交试验、田间试验以及16S rDNA系统进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ML-3产抗菌蛋白的较优碳源、氮源、发酵... 明确菌株ML-3抗菌蛋白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效效果,为马铃薯早疫病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琼脂扩散法、正交试验、田间试验以及16S rDNA系统进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ML-3产抗菌蛋白的较优碳源、氮源、发酵条件、最佳硫酸铵沉淀浓度、抑菌稳定性、马铃薯早疫病田间防效和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生的抗菌蛋白最佳发酵液配方为2%马铃薯、1%蛋白胨和0.5%NaCl,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7.0、温度30℃、装液量400 mL/500 mL、接种量5 mL、发酵48 h;抗菌蛋白在温度≤60℃、pH值5-8和紫外照射36 h内具有良好稳定性,而且对K+、Fe^2+、Zn^2+、Na^+稳定性较好;马铃薯早疫病防治的田间用药浓度为≥10 mg/L;使用16S rDNA序列可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沙漠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inaquosorum)。说明菌株ML-3抗菌蛋白在防治马铃薯早疫病和生物农药开发中应用潜力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疫病 抗菌蛋白 发酵优化 生防细菌ML-3 田间防效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早疫病病原及毒性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清 郑周宜 +6 位作者 刘雨婷 赵娅锐 王晨晖 邹万君 李周 唐唯 李灿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1-485,共15页
【背景】早疫病是马铃薯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组成具有种复杂性和毒性差异性。【目的】明确云南省马铃薯早疫病两个致病种毒性特点和功能基因差异。【方法】以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马铃薯主产区采集、分离和纯... 【背景】早疫病是马铃薯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组成具有种复杂性和毒性差异性。【目的】明确云南省马铃薯早疫病两个致病种毒性特点和功能基因差异。【方法】以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马铃薯主产区采集、分离和纯化的Alternaria solani(TA-0410)和Alternaria alternata(TB-1129)两株菌为材料,进行孢子形态观察、毒性测定、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发现TA-0410为大孢子种,分生孢子褐色或黄色,孢子大小为[37.4-151.9(±28.1)]μm×[4.3-22.9(±4.1)]μm,喙长;TB-1129为小孢子种,分生孢子灰褐色,大小为[18.6-42.6(±9.3)]μm×[6.1-15.3(±2.3)]μm,喙短。毒性测定表明TA-0410为唯一致病种,TB-1129不能直接侵染引起马铃薯早疫病,但A.alternata在有伤接种条件下能产生并扩大病斑。两株菌测序分析发现TA-0410基因组大小为32.26 Mb,contig N_(50)为1158607 bp,含177个特有基因,TB-1129基因组大小为33.30 Mb,scaffold N_(50)为2338721 bp,含600个特有基因。此外,对唯一致病菌TA-0410进行全基因组分泌蛋白特征RxLx[EDQ]挖掘,共得到12个候选分泌蛋白,同源注释均为假定蛋白。结构域分析发现2个分泌蛋白ASR_2859和ASR_19579中分别包含和致病相关的BID_1和UBA结构域。【结论】A.solani和A.alternata均能引起马铃薯早疫病,A.alternata仅在有伤条件下侵染;两个菌株侵染和病斑扩展阶段的表型主要由孢子活力及生物毒性相关蛋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疫病 链格孢属 毒性 分泌蛋白 结构域
原文传递
42.4%唑醚·氟酰胺SC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效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丽荣 郭成瑾 +1 位作者 沈瑞清 朱建祥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34-936,共3页
[目的]明确42.4%唑醚·氟酰胺SC在推荐使用剂量下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效果,为生产上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DMRT"法进行方差分析,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3次施药后10 d,42.4%唑醚·氟... [目的]明确42.4%唑醚·氟酰胺SC在推荐使用剂量下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效果,为生产上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DMRT"法进行方差分析,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3次施药后10 d,42.4%唑醚·氟酰胺SC 112.5、150 g a.i./hm^2对马铃薯早疫病防效为86.33%~90.17%;42.4%唑醚·氟酰胺SC 75 g a.i./hm^2与300 g/L氟唑菌酰胺SC防效相当,高于250 g/L醚菌酯EC和50%啶酰菌胺WG的防效。[结论]42.4%唑醚·氟酰胺SC对马铃薯早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发病初期施用,推荐使用剂量为112.5~150 g a.i./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4%唑醚·氟酰胺SC 马铃薯疫病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嘧菌酯对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毒力及防效 被引量:7
13
作者 肖春芳 田恒林 +3 位作者 沈艳芬 高剑华 张远学 陈家吉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46-48,共3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西南北部马铃薯主产区的马铃薯罹病叶片分离得到63株早疫病菌,并通过分生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其中30株早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测试的30株马铃薯早疫病均对嘧菌酯保持高度敏感,陕西安康、湖北恩施和四川西昌...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西南北部马铃薯主产区的马铃薯罹病叶片分离得到63株早疫病菌,并通过分生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其中30株早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测试的30株马铃薯早疫病均对嘧菌酯保持高度敏感,陕西安康、湖北恩施和四川西昌马铃薯早疫病菌对嘧菌酯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024 4、0.025 6和0.037 6 mg/L,3地总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029 0 mg/L。在田间药效试验中,25%嘧菌酯悬浮剂用量为450 g/hm2,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效为84.71%,与43%戊唑醇悬浮剂300 g/hm2的防效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 000 g/hm2的防效,且增产效果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嘧菌酯可作为该区域内生产上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优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马铃薯疫病 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和早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冠求 万博 +3 位作者 崔亮 周桦楠 潘家荃 于涛 《园艺与种苗》 CAS 2022年第4期53-54,75,共3页
[目的]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和早疫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选取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和早疫病进行了田间防效研究。[结果]烯酰·吡唑酯、双炔酰菌胺和噁酮·霜脲氰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最高,分别为95.89%、95.86%和95.8... [目的]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和早疫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选取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和早疫病进行了田间防效研究。[结果]烯酰·吡唑酯、双炔酰菌胺和噁酮·霜脲氰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最高,分别为95.89%、95.86%和95.81%;苯甲·嘧菌酯和肟菌·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效最高,分别为92.66%和91.21%。[结论 ]为马铃薯晚疫病和早疫病的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疫病 马铃薯疫病 田间防效
下载PDF
40%克菌·戊唑醇SC对马铃薯早疫病田间防效 被引量:6
15
作者 齐海英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3-615,共3页
[目的]明确40%克菌·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40%克菌·戊唑醇SC 120 g a.i./hm2的防效最好,为79.9%,产量增加39.2%。40%克菌·戊唑醇SC 90 g ... [目的]明确40%克菌·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40%克菌·戊唑醇SC 120 g a.i./hm2的防效最好,为79.9%,产量增加39.2%。40%克菌·戊唑醇SC 90 g a.i./hm2和25%嘧菌酯SC 120 g a.i./hm2处理的防效均达到70%以上,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使用40%克菌·戊唑醇SC比25%嘧菌酯SC节约药剂成本223.2~268.2元/hm2。[结论]40%克菌·戊唑醇SC对马铃薯早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成本较低。推荐使用剂量90~120 g a.i./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克菌·戊唑醇SC 马铃薯疫病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马铃薯早疫病拮抗菌株筛选及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登路 雷帮星 +1 位作者 康冀川 韩龙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1期62-66,共5页
为更加有效地利用微生物资源控制马铃薯早疫病,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的拮抗菌株,通过含毒介质法探究拮抗菌株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44个供试内生真菌和细菌的菌株中,7株细菌对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其... 为更加有效地利用微生物资源控制马铃薯早疫病,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的拮抗菌株,通过含毒介质法探究拮抗菌株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44个供试内生真菌和细菌的菌株中,7株细菌对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其中菌株H3的拮抗能力最强,采用平板对峙法显示,菌株H3对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抑菌宽度为5.50 mm;对H3培养基类型进行筛选,含毒介质法显示LB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最高,16.7%的H3发酵液的抑制率为71.17%;菌株H3发酵液能导致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菌丝形态变化:菌丝顶端出现空泡状的膨大,菌丝隔间细胞变粗变短,原生质收缩。结果说明H3可以拮抗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疫病 菌株H3 拮抗菌株 抑菌活性
下载PDF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不同植物提取物、茵陈二炔酮抑菌活性研究
17
作者 廖仕梅 俞舒谊 +3 位作者 杨态娇 罗建梅 李青 闫晓慧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4-721,共8页
[目的]明确曲靖市会泽县马铃薯早疫病的病原菌,并探究不同植物提取物和茵陈二炔酮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为马铃薯早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利用菌丝生长... [目的]明确曲靖市会泽县马铃薯早疫病的病原菌,并探究不同植物提取物和茵陈二炔酮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为马铃薯早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对病原菌有抑制效果的植物提取物,同时测定茵陈二炔酮抑菌毒力以及对菌丝形态、干重、还原糖、总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曲靖市会泽县马铃薯病叶分离纯化的病原菌经鉴定为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12种植物提取物(1 mg/mL)中椴叶鼠尾草和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为55.19%和40.76%。茵陈二炔酮抑菌效果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强,经毒力测定其EC_(50)在16.418~46.576μg/mL。茵陈二炔酮使菌丝形态发生细微变化,干重显著减轻,还原糖、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结论]曲靖市会泽县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为交链格孢菌,椴叶鼠尾草和紫茎泽兰提取物对交链格孢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茵陈二炔酮通过阻碍菌丝细胞物质合成与能量代谢,影响菌丝正常生长以达到较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疫病 病原菌鉴定 植物提取物 茵陈二炔酮 抑菌活性
下载PDF
马铃薯早疫病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善勇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4期152-156,共5页
马铃薯早疫病是由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侵染引起的土传、气传多循环流行性病害,在世界各马铃薯种植区域广泛分布,导致马铃薯鲜薯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可造成1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马铃薯... 马铃薯早疫病是由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侵染引起的土传、气传多循环流行性病害,在世界各马铃薯种植区域广泛分布,导致马铃薯鲜薯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可造成1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马铃薯早疫病在我国很多省(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年扩大和加重的趋势。本文作者对马铃薯早疫病症状、发病规律、病原菌特征、防治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今后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以期为马铃薯早疫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疫病 症状 发生条件 综合防治
下载PDF
马铃薯早疫病生防细菌WB-1的筛选及鉴定
19
作者 王怡凡 刘巍 +3 位作者 朱其立 孙敏 李延锋 朱建强 《东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1-47,共7页
为有效防控马铃薯早疫病,从马铃薯早疫病病株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出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细菌为供试菌株,筛选出一株对靶标病原菌平板抑菌率达到76%的拮抗菌株WB-1,菌落形态呈淡黄色,边缘规则,近圆形,微凸,表面湿润且光滑,不透明,菌体杆状,... 为有效防控马铃薯早疫病,从马铃薯早疫病病株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出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细菌为供试菌株,筛选出一株对靶标病原菌平板抑菌率达到76%的拮抗菌株WB-1,菌落形态呈淡黄色,边缘规则,近圆形,微凸,表面湿润且光滑,不透明,菌体杆状,两端钝圆。经16S rD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其与Bacillus velezensis(LC506620.1)及B.velezensis(MN365038.1)的同源性分别为71%、95%。经鉴定,菌株WB-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具有解无机磷、产吲哚乙酸(Indoleaceticacid,IAA)及铁载体的能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WB-1可显著降低马铃薯早疫病的病情指数,相对防效为69.26%。因此,本试验获得的生防菌株WB-1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以作为防治马铃薯早疫病害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疫病 贝莱斯芽孢杆菌 生防
原文传递
马铃薯早疫病菌化学防治及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范子耀 孟润杰 +3 位作者 王文桥 马志强 韩秀英 张小风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24-27,共4页
综述了生产中马铃薯早疫病化学防治、主要防治药剂及其作用机理、早疫病菌对常用杀菌剂抗性发生现状、抗性菌株生物学特性和抗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防治早疫病菌的杀菌剂抗性治理策略和研究展望。
关键词 马铃薯疫病 马铃薯疫病 化学防治 抗药性 治理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