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何为——对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研究 被引量:92
1
作者 项飚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64,共9页
本文以北京“浙江村”等流动人口聚居区的人类学调查为基础,修正了人们过去对“移民聚居区”的想象;讨论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社区”概念的含义。强调聚居区的聚合和开放是统一的。提出不能再把社区看成“实体”。单个的社区不再是... 本文以北京“浙江村”等流动人口聚居区的人类学调查为基础,修正了人们过去对“移民聚居区”的想象;讨论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社区”概念的含义。强调聚居区的聚合和开放是统一的。提出不能再把社区看成“实体”。单个的社区不再是整个社会的“具体而微”,而是人们在“大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村 社区 北京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聚居区 王铭铭 劳动力市场 吴文藻 城乡结合部 人类学 马林诺夫斯基
原文传递
小地方与大社会———中国社会的社区观察 被引量:83
2
作者 王铭铭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8-98,共11页
本文描述了社区研究在中国引进与发展的历史。尤其是50年代以后关于“小型社群的实地考察不足以代表中国的大社会”这种对社区研究的批评意见,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并力图从新的角度对汉人社区进行研究。实际上,社区研究的发展已经... 本文描述了社区研究在中国引进与发展的历史。尤其是50年代以后关于“小型社群的实地考察不足以代表中国的大社会”这种对社区研究的批评意见,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并力图从新的角度对汉人社区进行研究。实际上,社区研究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自身的重要价值。然而,小地方的研究与对大社会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方法 汉学人类学 功能主义 中国社会 社会人类学 马林诺夫斯基 社区研究 国家与社会关系 人类学者 方法论
原文传递
小地方与大社会——中国社会人类学的社区方法论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铭铭 《民俗研究》 1996年第4期5-20,共16页
前言 以社区为视角观察中国社会,曾经被早期社会人类学的中国学派当成方法论的立业之基。1935年,吴文藻先生曾说:“杜区”一词是英文community的译名。这是和“社会”相对而称的。我所要提出的新观点,即是从社区着眼,来观察社会,了解... 前言 以社区为视角观察中国社会,曾经被早期社会人类学的中国学派当成方法论的立业之基。1935年,吴文藻先生曾说:“杜区”一词是英文community的译名。这是和“社会”相对而称的。我所要提出的新观点,即是从社区着眼,来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社会是描述集合生活的抽象概念,是一切复杂的社会关系全部体系之总称。而社区乃是一地人民实际生活的具体表词,它有物质的基础,是可以观察到的。 五十年代以后,社区研究法被欧美汉学人类学界引以为方法论反思的对象。首先,一些学者对社区研究法提出批评,认为这种小型社群的实地考察不足以代表中国的大社会,之后,一大批从事中国社会具体研究的人类学者又以新的角度对汉人社区进行不同的论述。他们所力图回答的主要问题是:小地方的研究是否足以反映中国这样一个有国家的大社会的现实?这个问题的提出,对于汉学人类学(sinological an thropology)即中国社会人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吴文藻先生等前辈的角度看,社区无疑是田野调查的可观察单位,但是这种单位的“代表性”(representatiyeness)如何?社会人类学者怎样可以通过这种“简单的”小单位透视“复杂的”中国社会?则是从事中国社会研究的人类学者历来无法回避的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研究 汉学人类学 中国社会人类学 社区方法 功能主义 人类学者 国家与社会关系 汉人社区 方法论 马林诺夫斯基
原文传递
远方文化的迷——民族志与实验民族志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铭铭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8-142,共15页
远方文化的迷——民族志*与实验民族志●王铭铭一、引子:远方的求索在西太平洋,有一片岛屿从新几内亚的东部延伸到所罗门岛,其中有一群平坦的珊瑚岛,名叫“特洛布里安德”(Trobriand)。在这宁静的地方,住着特洛布里安... 远方文化的迷——民族志*与实验民族志●王铭铭一、引子:远方的求索在西太平洋,有一片岛屿从新几内亚的东部延伸到所罗门岛,其中有一群平坦的珊瑚岛,名叫“特洛布里安德”(Trobriand)。在这宁静的地方,住着特洛布里安德人,他们有的在肥沃的田园上栽种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民族志 人类学者 马林诺夫斯基 解释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田野作业 新现实主义 功能主义 文化批评 研究者
原文传递
走出扶手椅,迈向田野——马林诺夫斯基语境论发展评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彭利元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5-58,共4页
马林诺夫斯基通过田野调查深刻地认识到,语言意义的把握必须突破语言语境的局限,结合情景和文化等言外语境因素来考察。然而,马氏语境观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先前的语境论主要关注“情景语境”,理论前提是文化整体论,因而对文化... 马林诺夫斯基通过田野调查深刻地认识到,语言意义的把握必须突破语言语境的局限,结合情景和文化等言外语境因素来考察。然而,马氏语境观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先前的语境论主要关注“情景语境”,理论前提是文化整体论,因而对文化语境关注不够。这种思想后来受到挑战,随之马氏也开始关注文化差异性,明确提出“文化语境”概念。马氏语境论的发展,见证了语言研究走出扶手椅,迈向田野,进而扬弃文化整体论,关注文化差异性的良性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林诺夫斯基 实证主义 情景语境 文化语境 语言功能
下载PDF
文学人类学:田野与文本之间 被引量:13
6
作者 叶舒宪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3-85,共3页
文学人类学:田野与文本之间海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叶舒宪自1895年严复译《天演论》,人类学的知识便开始冲击和改造着二千年来自成体系的国学传统,并在思想界引发一场以“自强保种”为号召的轩然大波。本世纪初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 文学人类学:田野与文本之间海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叶舒宪自1895年严复译《天演论》,人类学的知识便开始冲击和改造着二千年来自成体系的国学传统,并在思想界引发一场以“自强保种”为号召的轩然大波。本世纪初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大变革进程和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西方人类学 田野作业 文化人类学 文本 文学人类学批评 文学研究 马林诺夫斯基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下载PDF
音乐人类学民族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3
7
作者 熊晓辉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6-78,共3页
一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人类学领域里的许多著作都是在马林诺夫斯基的民族志方法的启发下写成的。作为文化功能论学派奠基人的马林诺夫斯基,为长期深入的实地调查开创了先例,他在特罗布里恩德群岛总共做了两年的实地调查工作,创... 一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人类学领域里的许多著作都是在马林诺夫斯基的民族志方法的启发下写成的。作为文化功能论学派奠基人的马林诺夫斯基,为长期深入的实地调查开创了先例,他在特罗布里恩德群岛总共做了两年的实地调查工作,创下了实地调查工作的新例,使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居民成为民族学报道最完整的民族。他此后的绝大部分著作,都是以该岛居民的民族学资料为背景或依据写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方法 音乐人类学 20世纪20年代 马林诺夫斯基 60年代 奠基人 功能论 民族学
原文传递
“从事民族志”:马林诺夫斯基与格尔茨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鸿保 张丽梅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4,共7页
自20世纪20年代马林诺夫斯基开创人类学现代田野工作范式之后,对民族志撰写的理解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批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尽管"文化科学"和"文化解释"无疑存在理论视角上的差别,但是民族志方法始终是现代人... 自20世纪20年代马林诺夫斯基开创人类学现代田野工作范式之后,对民族志撰写的理解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批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尽管"文化科学"和"文化解释"无疑存在理论视角上的差别,但是民族志方法始终是现代人类学不可动摇的基石。最关键的问题既不在于理论范式之间的分野,也不在于理论与实践的划界,而在于实践者对这些差异的清醒认识和灵活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林诺夫斯基 格尔茨 民族志 文化科学 文化解释
原文传递
巫:人文知识分子的原型及其衍变 被引量:10
9
作者 尤西林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4-82,共9页
人类最早的专职是巫。巫兼神使与人类代言人于一身,成为世界意义超越性的阐释者。巫术作为最早的知识系统主要并不是阐述客体规律,而是侧重于支持主体方面的自我意识信心。因此,受巫的影响,知识分子自始即禀有“神圣使命”、“自我... 人类最早的专职是巫。巫兼神使与人类代言人于一身,成为世界意义超越性的阐释者。巫术作为最早的知识系统主要并不是阐述客体规律,而是侧重于支持主体方面的自我意识信心。因此,受巫的影响,知识分子自始即禀有“神圣使命”、“自我牺牲”、“终极关怀”、“超越性”诸人文本性。巫术从秘密仪式与种姓传递转化为教育与学术,巫师经由解体与流浪而使其精神在人文知识分子脉系中得到承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知识分子 巫术文化 自我意识 超越性 马林诺夫斯基 技术操作 原型 意义世界 宗教 《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
下载PDF
从田野工作到文化解释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旭东 《民俗研究》 2004年第4期5-30,共26页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类学有自己一套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叫田野工作法(fieldwork),依靠由这种方法搜集上来的资料所写的调查报告叫作民族志(ethnography).对于一个人类学家而言,这种方法的训练几乎成为一种制度,大概没有经...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类学有自己一套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叫田野工作法(fieldwork),依靠由这种方法搜集上来的资料所写的调查报告叫作民族志(ethnography).对于一个人类学家而言,这种方法的训练几乎成为一种制度,大概没有经过数月甚至经年的田野"洗礼",要想成为一个真正学院派人类学家的希望几乎渺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人类学家 功能论 民族志 文化人类学 田野工作 格尔兹 马林诺夫斯基 文化解释
原文传递
论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观及艺术理论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修建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17-120,130,共5页
马林诺夫斯基对现代人类学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将理论研究置于田野考察的宽广视野中,提出了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文章侧重于对《文化论》文本的解读,探索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观及艺术理论的基本内核,揭示其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能。
关键词 马林诺夫斯基 文化观 艺术理论
下载PDF
略论先秦巫史文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平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70-76,共7页
谈起“巫”,人们很自然地就会将它同装神弄鬼、愚昧无知联系在一起。然而,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巫术在其发生和发展的时期,曾经对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世界上任何民族的文化,都经历了一个以神为本向以人为本发展的过程。... 谈起“巫”,人们很自然地就会将它同装神弄鬼、愚昧无知联系在一起。然而,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巫术在其发生和发展的时期,曾经对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世界上任何民族的文化,都经历了一个以神为本向以人为本发展的过程。而巫术则正是人类试图直接控制超自然神秘力量的最初尝试,因此它是人的觉醒中自我信赖的最早最鲜明的表征,是人类早期与自然社会进行生存斗争的精神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史文化 巫术活动 神权政治 人为宗教 神秘力量 信仰 马林诺夫斯基 超自然 黄帝 部落联盟
下载PDF
结构主义视阈下的仪式解读——读《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建军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9年第6期151-160,共10页
仪式研究是人类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人类学诞生起就一直方兴未艾,弗雷泽、杜尔干、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格尔兹、利奇等都是仪式研究的大家。在国际人类学界,若要说到仪式研究的学者,维多克·特纳是... 仪式研究是人类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人类学诞生起就一直方兴未艾,弗雷泽、杜尔干、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格尔兹、利奇等都是仪式研究的大家。在国际人类学界,若要说到仪式研究的学者,维多克·特纳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仍然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仪式的研究,异军突起、独树一帜且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仪式 解读 马林诺夫斯基 代表人物 拉德克利夫 人类学 弗雷泽
下载PDF
对于马林诺夫斯基语境观的再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魏晏龙 田建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4-80,共7页
波兰裔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的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语言和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的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进而提出只有在"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中才能对一段话的意义做出评价。文章从... 波兰裔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的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语言和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的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进而提出只有在"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中才能对一段话的意义做出评价。文章从简述马氏语境观的形成过程入手,进而通过比较"情景语境"理论与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挖掘"文化语境"的内涵、分析"文化语境"与语境的关系等几方面来集中探讨马氏的语境观对于当今语境研究的潜在价值和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林诺夫斯基 语境 情景语境 文化语境
下载PDF
物占神话:原始物占与神话的实用化——《山海经》研究之一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沛霖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2-79,共8页
我国古代存在着大量的原始物占,这些物占的很大部分被收入号称保存神话最丰富的《山海经》中.《山海经》中的神话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和研究的兴趣,并取得很多研究成果,而原始物占却始终没有受到重视而被束之高阁.这可能与这样一种认识有... 我国古代存在着大量的原始物占,这些物占的很大部分被收入号称保存神话最丰富的《山海经》中.《山海经》中的神话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和研究的兴趣,并取得很多研究成果,而原始物占却始终没有受到重视而被束之高阁.这可能与这样一种认识有关:物占纯属迷信,没有文化价值可言.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诚然,原始物占也有迷信成份,但是,作为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后代的一般物占以及卜筮、星占等具有重要的区别,而富于社会历史内容和文化精神.那么,原始物占有什么历史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物占 《山海经》研究 原始文化 马林诺夫斯基 原始神话 巫术 神话历史化 原始思维 宗教观念 图腾崇拜
原文传递
人对死亡的态度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沈毅 《浙江学刊》 CSSCI 1995年第5期126-129,共4页
人对死亡的态度及其意义沈毅沈毅,男,1957年出生,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死亡,不只是当人气绝体凉时所发生的片刻的事情。死,伴随着新生儿降世时发出的第一声哭啼,与生的过程相辅相成一并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 人对死亡的态度及其意义沈毅沈毅,男,1957年出生,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死亡,不只是当人气绝体凉时所发生的片刻的事情。死,伴随着新生儿降世时发出的第一声哭啼,与生的过程相辅相成一并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生就意味着死。’不把死亡看作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恐惧 死亡的恐惧 “灵魂” 生命永恒 维特根斯坦 原始人类 物化形式 马林诺夫斯基 自我意识能力 正常的活动功能
下载PDF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思想简论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玉好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75-79,共5页
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是英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专家,功能学派之父。祖籍波兰,毕业于克拉科夫大学,1908年获数学和物理博士衔,曾师从心理学家冯特,后来在弗雷泽《金枝》一书影响之下,开始对人类学、民族学和文化史感兴趣。1914年第一... 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是英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专家,功能学派之父。祖籍波兰,毕业于克拉科夫大学,1908年获数学和物理博士衔,曾师从心理学家冯特,后来在弗雷泽《金枝》一书影响之下,开始对人类学、民族学和文化史感兴趣。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马林诺夫斯基去澳大利亚进行实地考察,在新几内亚和特罗布思德群岛居住两年多,对当地文化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1924年以后在英美一些著名大学任人类学教授,并多次获得意、荷、新、英、美诸国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职衔,1941年任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一生著作很多,著有《科学的文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林诺夫斯基 文化思想 文化功能 历史学派 文化结构 人类文化 传播学派 文化理论 成文化 进化学派
下载PDF
动态平衡中的社会变迁——利奇著《上缅甸高原的政治制度》评述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旭东 《民俗研究》 1998年第4期90-95,共6页
利奇(Edmund Leach,1910-)早年就学于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门下。曾任英国皇家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他虽是马氏门生,但却偏好法国莱维-斯特劳斯(Levi-Strauss)的结构主义人类学。曾有这样的著... 利奇(Edmund Leach,1910-)早年就学于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门下。曾任英国皇家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他虽是马氏门生,但却偏好法国莱维-斯特劳斯(Levi-Strauss)的结构主义人类学。曾有这样的著作问世:《上缅甸高原的政治制度:克钦的社会结构研究》(Political Systems of Highland Burma:AStudy of Kachin Social Structure,1964/1954);《人类学的再思考》(Rethinking Anthropology,1961);《莱维-斯特劳斯》(Levi-Strauss,1970)以及《文化与沟通》(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人类学 社会变迁 克钦人 政治制度 社会结构 动态平衡 田野调查 马林诺夫斯基 君主制 高原
原文传递
功能主义人类学的创立及其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范宇 庞倩华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4-147,共4页
功能主义人类学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盛行于30至50年代,时至今日仍对人类学的研究起着相当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功能主义人类学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理论方法的分析,可更为全面、透彻地了解和掌握该人类学的思想体系。
关键词 功能主义人类学 马林诺夫斯基 拉德克利夫-布朗
下载PDF
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的历史转折点——重评马林诺夫斯基和他的功能主义学派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群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41,共6页
本文从马林诺夫斯基的生平、当时的政治背景及其政治态度、功能学派在学术上的两重性等方面作了科学的重新分析 ,指出马林诺夫斯基是一个自强不息、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 ,他所创立的功能学派 ,使民族学、社会人类学这门学科从专为殖民主... 本文从马林诺夫斯基的生平、当时的政治背景及其政治态度、功能学派在学术上的两重性等方面作了科学的重新分析 ,指出马林诺夫斯基是一个自强不息、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 ,他所创立的功能学派 ,使民族学、社会人类学这门学科从专为殖民主义服务 ,开始转变为一门为民族平等、为各族人民发展进步而服务的学科 ,在学术上也有很多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并给我们启迪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林诺夫斯基 功能主义学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