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89
1
作者 薛峰 王会军 何金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7-291,共5页
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其他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1970~1999年期间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以下分别简称为马高和澳高)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马高的年际变化主要取决于南极涛动,当南半球高纬度绕极低压加深时,马高加强;与马高... 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其他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1970~1999年期间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以下分别简称为马高和澳高)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马高的年际变化主要取决于南极涛动,当南半球高纬度绕极低压加深时,马高加强;与马高有所不同的是,澳高的年际变化则同时与南极涛动和ENSO(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有关,当厄尔尼诺发生时,澳高加强. 相关分析和所选取的个例分析均证实,东亚夏季风降水与马高和澳高有密切关系.当北半球从春至夏(南半球从秋至冬)马高增强时,中国长江流域至日本一带多雨,华南到台湾以东的西太平洋以及东亚中纬度大部分地区少雨.与马高相比,澳高的影响仅限于华南地区,当澳高增强时,华南多雨. 研究结果表明,南极涛动是除ENSO之外另一个能够影响东亚夏季风降水年际变化的强信号,这对于揭示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化的物理机制和中国夏季降水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克林高压 澳大利亚高压 年际变化 东亚夏季风降水 南极涛动 ENSO事件
原文传递
华南地区汛期极端降水的概率分布特征 被引量:91
2
作者 张婷 魏凤英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2-451,共10页
利用1960—2005年华南地区71个测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南半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采用LePage检验、广义极值分布等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华南地区近46a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及概率分布特... 利用1960—2005年华南地区71个测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南半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采用LePage检验、广义极值分布等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华南地区近46a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及概率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和马斯克林高压强度指数与华南汛期暴雨日数间年代际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1992年华南地区降水发生了由减少趋势到增多趋势的突变,降水趋势发生突变后前汛期极端降水量和日极端降水强度有所下降,而后汛期则是显著增强。(2)华南汛期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50a一遇日最大降水量极值和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即前汛期的空间分布自南向北呈现"低—高—低"的分布趋势,后汛期呈现由沿海到内陆的"高—低"的分布趋势。(3)1992年发生突变后,前、后汛期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和年平均暴雨日数显著增加和减少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4)就年代际变化而言,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和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度变化是华南汛期降水异常的重要气候背景,即当两高压处在同时增强时期时,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处于偏少阶段,后汛期则处于偏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极端降水 概率分布 澳大利亚高压 马斯克林高压
下载PDF
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度变化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57
3
作者 杨修群 黄士松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25-138,共14页
本文用一菱形截断15个波的九层的CCM进行了一组数值试验,研究了南印度洋上马斯克林高压(以下简称马高)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高增强以后首先增强了45°E附近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以及北印度洋西部的亦道西风,使得最大西风轴线... 本文用一菱形截断15个波的九层的CCM进行了一组数值试验,研究了南印度洋上马斯克林高压(以下简称马高)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高增强以后首先增强了45°E附近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以及北印度洋西部的亦道西风,使得最大西风轴线北侧气旋性环流发展,降雨量增大。同时由于马高能量频散的结果,澳高也随之增强,从而增强了105°E—120E°处越赤道气流,使得南海菲律宾地区气旋性环流发展,降雨量增大。以上两方面使东亚西南季风和局地Hadlev环流增强,随而西太平洋付高增强。马高的增强不仅对邻近区域环流有短中期影响。而且使全球大气可以发生低频响应,在全球产生三个主要波列。一个是南半球的纬向波数3型,北半球有两个,主要的一个是从日本到美国东南部。文中对这一波列形成原因进行了讨论。 上述试验结果与观测研究结果甚为一致,因此马斯克林高压是影响南北半球相互作用,影响东亚大气环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马斯克林高压 强度变化
下载PDF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Mascarene high and Australian high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summer rainfall over East Asia 被引量:47
4
作者 XUEFeng WANGHuijun HEJinha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5期492-497,共6页
Based on the reanalysis data fromNCEP/NCAR and other observational data, interannualvariability of Mascarene high (MH) and Australian high (AH) from 1970 to 1999 is examined. It is shown that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 Based on the reanalysis data fromNCEP/NCAR and other observational data, interannualvariability of Mascarene high (MH) and Australian high (AH) from 1970 to 1999 is examined. It is shown that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MH is dominated by the Antarctic oscillation (AAO), when the circumpolar low in the high southern lati-tudes deepens, the intensity of MH will be intensified. On the other hand, AH is correlated by AAO as well as El Nio and South Oscillation (ENSO), the intensity of AH will be inten-sified when El Nio occurs. Both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case study demonstrate that summer rainfall over East Asia is closely related to MH and AH. When MH intensifies from boreal spring to summer (i.e. from austral autumn to winter)there is more rainfall over regions from the Yangtze Rivervalley to Japan, in contrast, less rainfall is found over south-ern China and western Pacific to the east of Taiwan, andmost of regions in mid-latitudes of East Asia. Compared with MH, the effect of AH on summer rainfall in East Asia is lim-ited to localized regions, there is more rainfall over southern China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AH.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show that AAO is a strong signal on interannual time-scal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mmer rainfall over East Asia. This discovery is of real importance to revealing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East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predictio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州东部 夏季 降雨量 年际变化率 马斯克林高压 澳大利亚高压
原文传递
论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与季节突变 Ⅲ.气候平均情况 被引量:41
5
作者 薛 峰 林一骅 曾庆存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7-314,共8页
该文第Ⅰ部分定义了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和季节突变,第Ⅱ部分按比对个别年份的情况作了具体计算,第Ⅲ部分则利用NCEP/NCAR 1978~1997年气候中均资料做了实际计算,其结果与第Ⅱ部分大体一致,但更鲜明且更有代表性(是气候平均而非... 该文第Ⅰ部分定义了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和季节突变,第Ⅱ部分按比对个别年份的情况作了具体计算,第Ⅲ部分则利用NCEP/NCAR 1978~1997年气候中均资料做了实际计算,其结果与第Ⅱ部分大体一致,但更鲜明且更有代表性(是气候平均而非个别年份)。主要结果有:(1)在对流层中下层,亚洲冬季风环流的建立始于欧亚大陆高纬西风带,夏季风环流的建立始于太平洋副高(副热带季风),以及由于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冷高等几个大气活动中心的建立或加强(热带季风)。(2)各季节的建立始于平流层,之后是对流层低层的极区和热带个别区域,并由上述层及地区分别向上、下层和中纬度地区发展,最终导致整个半球季节环流场的建立。(3)季节突变最强在平流层,分别位于两半球的热带到副热带以及高纬到极地,其中从冬到夏的突变明显强于从夏到冬的突变,而对流层的季节突变较平流层偏弱,主要位于热带到副热带的中上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划分 季节突变 气候平均资料 对流层 马斯克林高压 夏季风环流 平流层 大气环流 季风
下载PDF
中国夏季降水对南印度洋偶极子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杨明珠 丁一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5-694,共10页
分析了春季印度洋海表温度(SST)与中国160个站夏季降水的关系,得到:印度洋全海盆的增温趋势与我国夏季降水的气候线性变化趋势是十分一致的。另外,热带外南印度洋出现西南印度洋为正(负)、其东北部出现(负)正海温异常的分布模态... 分析了春季印度洋海表温度(SST)与中国160个站夏季降水的关系,得到:印度洋全海盆的增温趋势与我国夏季降水的气候线性变化趋势是十分一致的。另外,热带外南印度洋出现西南印度洋为正(负)、其东北部出现(负)正海温异常的分布模态时,定义为正(负)南印度洋偶极子PSIOD(NSIOD)事件。SIOD事件对中国夏季降水具有重要影响,PSIOD年,5月份中国江南和西南以及长江中下游的降水偏多;6-8月份华北、东北区域、长江中游以及华南地区降水增多,华南与华北之间的区域降水偏少,即主要为两条雨带的分布。NSIOD年,5月份中国大部降水偏少;6-8月中国西南、江南地区以及黄淮地区降水偏多。不同时段SIOD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5月,SIOD主要通过改变马斯克林局地环流的变化,影响印度洋低层越赤道的水汽通量输送;6-8月,通过改变海洋大陆下垫面SST热状态,改变其上空对流强度以及水汽输送方向,并间接影响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南北位置,进而对中国雨带的分布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海表温度 中国夏季降水 马斯克林高压 里急流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若干重要特征及两份大气再分析资料的异同 被引量:34
7
作者 韩晋平 王会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66-1676,共11页
本文利用ERA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部分观测资料,研究了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若干重要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末减弱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为江淮地区表面温度降低,海平面气压升高,出现偏北风异常.研究... 本文利用ERA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部分观测资料,研究了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若干重要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末减弱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为江淮地区表面温度降低,海平面气压升高,出现偏北风异常.研究发现,这次年代际变化还体现在与东亚季风环流密切相关的重要环流因子,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欧亚西风、澳大利亚高压、南极涛动等,它们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都进入高指数时期.此外,文章还揭示:ERA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在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上基本吻合,但也有很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年代际变化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欧亚西风 马斯克林高压 澳大利亚高压 南极涛动
下载PDF
南半球环流变化对西太平洋副高东西振荡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薛峰 何卷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660-1662,共3页
研究了南半球环流变化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季节内东西振荡的影响,发现马斯克林高压(马高)的低频振荡可引起澳大利亚高压(澳高)及越赤道气流的振荡,并通过平流过程进一步影响到副高.马高增强后,副高增强西伸,而澳高增强后,副高减... 研究了南半球环流变化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季节内东西振荡的影响,发现马斯克林高压(马高)的低频振荡可引起澳大利亚高压(澳高)及越赤道气流的振荡,并通过平流过程进一步影响到副高.马高增强后,副高增强西伸,而澳高增强后,副高减弱东退,从而造成副高的东西振荡.此外,马高和澳高的变化超前于副高10~25天,这对于副高和相关的梅雨预报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东西振荡 马斯克林高压 澳大利亚高压 西太平洋副高 低频振荡 环流变化 南半球 越赤道气流 平流
原文传递
海温异常对江淮流域入梅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钟睿 钱永甫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3-204,共12页
通过对江淮流域入梅期与海温场的相关分析,以及对海温异常年大气环流的合成分析,研究了海温异常对江淮流域入梅的影响。结果表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温异常对江淮流域的入梅期有较大影响,前一年11月至当年6月西太平洋暖池的海... 通过对江淮流域入梅期与海温场的相关分析,以及对海温异常年大气环流的合成分析,研究了海温异常对江淮流域入梅的影响。结果表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温异常对江淮流域的入梅期有较大影响,前一年11月至当年6月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温偏高(低)时,江淮流域入梅早(晚)。2~5月中太平洋的海温偏高时,江淮流域入梅偏晚。5~6月,马斯克林高压附近的海温对入梅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高海温对应早入梅,而低海温对应晚入梅。2~4月以及2~5月西太平洋暖池附近的海温对江淮流域的入梅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6月,台湾以东以及南大西洋的海温异常对入梅期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海温异常 西太平洋暖池 马斯克林高压 指示意义 相关分析 合成分析 大气环流 中太平洋 南大西洋 海温场 异常年 印度洋 偏高
下载PDF
马斯克林高压的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 被引量:20
10
作者 崔锦 杨修群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1-449,共9页
使用1948~1999年的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根据气候平均高度场的演变特征,利用850 hPa马斯克林高压的特征闭合等值线所包含的格点数定义了马高面积指数,通过分析马高面积指数揭示了马高的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1)马... 使用1948~1999年的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根据气候平均高度场的演变特征,利用850 hPa马斯克林高压的特征闭合等值线所包含的格点数定义了马高面积指数,通过分析马高面积指数揭示了马高的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1)马高虽然常年存在,但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北半球夏季最强,冬季最弱,由冬到夏的突然增强过程主要在5~7月,由夏到冬的减弱过程主要在8~11月;(2)马高的面积变化在整个时段内存在16 a左右的周期,在1965年前有8 a左右的周期,在1967年后有3~5 a的周期,特别是在1990年代以后3~5 a的周期更显著;(3)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马高面积在1976年有一个明显的跃变,1976年之前马高偏弱,1976年之后马高增强;(4)马高变化与ENSO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当厄尔尼诺发生时,马高增强,反之减弱.马高与ENSO关系秋季最好,冬季次之,夏季最差.因此,ENSO是影响马高年际变化的一个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克林高压 变化 ENSO
下载PDF
2008年5—6月华南地区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婷 魏凤英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3-640,共8页
利用华南地区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美国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5—6月华南连续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水汽输送及其与南半球相联系的环流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水期间西太平洋副高偏强,位置偏西偏南;鄂霍次克海地区... 利用华南地区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美国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5—6月华南连续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水汽输送及其与南半球相联系的环流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水期间西太平洋副高偏强,位置偏西偏南;鄂霍次克海地区多有阻高出现,形成一脊两槽的经向环流形势,有利于冷空气分裂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2)4次强降水期间索马里急流的水汽输送均异常偏强,孟加拉湾及南海的水汽输送亦偏强;4次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又有所差异。(3)4次强降水过程的发生与越赤道气流及南半球马斯克林高压、澳大利亚高压的加强密切相关,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特别强劲是华南发生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前期马斯克林高压、澳大利亚高压以及索马里、西太平洋越赤道气流的异常活动,对于华南强降水过程具有预报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环流特征 水汽输送 越赤道气流 澳大利亚高压 马斯克林高压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wintertime heavy snow activity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9
12
作者 FAN Ke TIAN BaoQi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1420-1426,共7页
In Northeast China during the winter, severe snowstorms can occur resulting in both societal and economic damage.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the seasonal prediction of heavy snow activity, wh... In Northeast China during the winter, severe snowstorms can occur resulting in both societal and economic damage.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the seasonal prediction of heavy snow activity, where previous synoptic studies have failed. We employ a year-to-year increment approach and ultimately identify four predictors, x1 to x4 . x1 is the area-averaged soil moisture over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east China in the preceding month of September and represents the role of land processes. x2 represents the role of sea-air interactions in winter, x3 the preceding summer Mascarene High related to the winter SST over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and x4 is the low-level the thermal condition over Northeast China from the previous year that oppose current year. Cross-validation tests for both 1963-2011 and independent hindcasts between 1983-2010 are performed to validate the prediction ability of our technique. The cross validation test results for 1963-2011 reveal a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86 (0.77)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observed year-to-year increment of the number of snow days. The model also predicts well the independent hindcast for the years 1983-2011. Therefore, this study provides an effective climate prediction model for Northeast China's heavy snow activities and thus requires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in operational set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地区 预测能力 大雪 冬季 气候预测模型 马斯克林高压 测试验证 交叉验证
原文传递
马斯克林高压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崔锦 杨修群 张爱忠 《气象科技》 2008年第1期35-42,共8页
利用1948-1999年的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和风场资料,根据气候平均850hPa高度场和流场的季节演变特征,客观地定义了描述马克斯林高压活动的特征参数,对马斯克林高压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马斯克林高压季节变... 利用1948-1999年的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和风场资料,根据气候平均850hPa高度场和流场的季节演变特征,客观地定义了描述马克斯林高压活动的特征参数,对马斯克林高压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马斯克林高压季节变化明显,南半球冬季最强,位置偏西、偏北,夏季反之。对马斯克林高压异常变率的分析表明,马斯克林高压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ENSO对马斯克林高压面积有一定影响,但对马斯克林高压中心位置和强度影响不大。同时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度和位置还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在研究的52年时间内,马斯克林高压面积和中心强度是逐渐增大、增强的,而中心位置是缓慢东移、南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克林高压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马斯克林高压对江淮地区梅汛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陶娜麒 孙照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6-791,共6页
利用1951—2002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马斯克林高压对江淮梅雨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年4—5月马斯克林高压对6—7月江淮梅汛期降水的影响最大,江淮地区梅雨与前期春季马斯克林高压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利用1951—2002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马斯克林高压对江淮梅雨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年4—5月马斯克林高压对6—7月江淮梅汛期降水的影响最大,江淮地区梅雨与前期春季马斯克林高压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梅汛期的大气环流与春季马斯克林高压联系紧密,春季马斯克林高压偏强,则东亚夏季风偏强、副热带高压偏强、副高西脊点偏西、副高北界偏南,有利于江淮地区梅汛期降水增加;反之亦然。研究还表明,马斯克林高压对江淮南部地区梅汛期降水影响较大,对江淮北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克林高压 梅雨 江淮地区
下载PDF
马斯克林高压与华北盛夏降水的年际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婕 武芳 +1 位作者 刘文菁 刘海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1-437,共7页
利用NCEP/NCAR、ERA-40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盛夏(7、8月)降水资料,使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马斯克林高压(马高)与华北盛夏降水的年际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马高与华北盛夏降水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 利用NCEP/NCAR、ERA-40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盛夏(7、8月)降水资料,使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马斯克林高压(马高)与华北盛夏降水的年际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马高与华北盛夏降水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从1974年以后开始减弱。在强关系阶段(1951—1973年),马高与中国东部盛夏降水的显著负相关中心主要位于华北地区;在弱关系阶段(1974—2011年),马高与华北盛夏降水的负相关关系变弱,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正相关关系变强。导致马高与华北盛夏降水年际关系发生年代际变化的原因是:中国东部地区(不)受来自马高的异常偏南气流影响,使得华北盛夏降水偏多(少),两者关系偏强(弱)。马高与华北盛夏降水年际关系发生的年代际变化,是中国东部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南涝北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克林高压 华北降水 年际关系 年代际变化 南涝北旱
下载PDF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s2对南半球气候的模拟和预估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天军 孙丹 薛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99-517,共19页
针对参加"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IAP/LASG气候系统模式FGOALS-s2,评估了其对南半球气候平均态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预估了未来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情景下南半球气候的变化特征。对20世纪历史气候... 针对参加"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IAP/LASG气候系统模式FGOALS-s2,评估了其对南半球气候平均态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预估了未来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情景下南半球气候的变化特征。对20世纪历史气候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模式能够合理再现南半球大气环流气候态分布特征,包括6~8月平均(JJA)南半球双西风急流现象,只是模拟的北支急流偏弱、南支急流偏强。未来气候预估试验中,不同RCPs情景下南半球温度变化以增暖为主要特征,陆地增温大于海洋,只有南大西洋—印度洋海盆存在局部变冷。综合四种不同情景,未来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南半球中纬度高压带将显著加强,绕极低压带将加深。降水呈现出增多的特征,12月到来年2月平均(DJF)强于JJA,海洋强于陆地,只有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中部局部降水减少。未来不同RCPs情景下,马斯克林高压表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特征,而澳大利亚高压则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特征。南极涛动(AAO)的变化表现为:RCP2.6和RCP4.5情景下AAO都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RCP6.0和RCP8.5情景下都为一致的增强趋势,这主要与四种情景中模拟的未来温度变化结构不同有关。例如在RCP6.0和RCP8.5情景下,南半球高纬高层温度增暖趋势小于中纬地区,使得经向温度梯度增大,中纬度西风加强,60°S以南位势高度减小,最终令AAO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模式 南半球大气环流 马斯克林高压 澳大利亚高压 南极涛动
下载PDF
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震宇 苏涛 +2 位作者 曾宇星 周杰 封国林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43,共7页
利用1951—201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了马斯克林高压、澳大利亚高压的气候特征,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行定量化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高压的变化有明... 利用1951—201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了马斯克林高压、澳大利亚高压的气候特征,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行定量化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高压的变化有明显的一致性,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马斯克林高压趋于偏强、偏西、偏南,各特征指数变化程度最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变化程度次之;澳大利亚高压偏强、偏西,变化程度最小.3种高压与南极涛动呈显著正相关,且南极涛动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超前3种高压发生了年代际转折,均由弱变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克林高压 澳大利亚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气候特征
下载PDF
中国春季降水与南印度洋偶极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莺 任永建 杜良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9-565,共7页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海温资料和1951~2010年中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前期冬季(12~2月)印度洋海表温度与中国160站春季降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冬季印度洋海温异常的空间模态主要有两种:符号一致的单极和东、西...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海温资料和1951~2010年中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前期冬季(12~2月)印度洋海表温度与中国160站春季降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冬季印度洋海温异常的空间模态主要有两种:符号一致的单极和东、西符号相反的南印度偶极。将第2模态的时间系数定义为南印度洋偶极子指数。该指数与中国次年春季降水关系较好,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机制分析,发现主要南印度洋偶极子通过以下途径影响中国春季降水:中高纬,SIOD的影响主要引起低纬度的海温及对流异常,通过中低纬度间的相互作用,在中高纬产生较强的遥响应,从而影响同期冬季欧亚大陆的环流变化,这种扰动在西风气流的作用下引起后期春季北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异常,通过中低纬度间的相互作用,加强中高纬地区的遥响应,表现为欧亚大陆EUP波列;低纬,SIOD的影响主要引起南海-海洋性大陆的海温及对流异常,引发经向环流异常,导致黄河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垂直运动异常和气流辐合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春季降水 南印度洋偶极子 马斯克林高压 欧亚型遥相关
原文传递
不同年代际背景下南半球冬季马斯克林高压影响因子的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海明 周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214,共13页
利用NCEP/NCAR与ERA-40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半球冬季(JJA)马斯克林高压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并重点讨论了不同年代际背景下影响马斯克林高压年际变化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季(JJA)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度在1976年前后发生了显著的年代... 利用NCEP/NCAR与ERA-40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半球冬季(JJA)马斯克林高压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并重点讨论了不同年代际背景下影响马斯克林高压年际变化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季(JJA)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度在1976年前后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转折,1976年以前强度偏弱,1976年以后强度明显增强。进一步分析显示,影响马斯克林高压年际变化的因子同样也发生了年代际转折。在1976年以前,冬季马斯克林高压与印度洋局地海温和南极涛动(Ant Arctic Oscillation,AAO)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而在1976年以后,冬季马斯克林高压与ENSO和AAO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同时,印度洋局地海温与马斯克林高压的相关性减弱,而ENSO与马斯克林高压的相关性则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克林高压 年代际转折 印度洋局地海温 ENSO 南极涛动
下载PDF
春季马斯克林高压对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宇星 封国林 +1 位作者 赵俊虎 沈柏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74-1382,共9页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26个站点的月平均温度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高度场、风场、海温场资料,研究了春季马斯克林高压(下称马高)对中国东北夏季气温的影响及其途径。结果表明:(1)春季马高与后期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春季马...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26个站点的月平均温度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高度场、风场、海温场资料,研究了春季马斯克林高压(下称马高)对中国东北夏季气温的影响及其途径。结果表明:(1)春季马高与后期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春季马高偏强年,后期夏季北半球盛行纬向环流,东北地区与阿留申群岛南侧为主要的正距平中心,东北地区上空为高压系统所控制,总云量偏少,气流辐散下沉,冷空气不易南下,造成该区域的高温天气。春季马高偏弱年则相反,后期夏季东北地区为高度场的负距平中心,受低压影响,总云量偏多,高纬冷空气与低纬气流辐合上升,使该区域气温容易偏低;(2)春季马高异常会引起印度洋中部地区的海温异常,并持续到夏季且进一步加强,从而在200 hPa纬向风场上激发出一个从南半球中高纬到北半球中高纬的经向遥相关波列,通过该波列可以影响到东北地区夏季500 hPa高度场,进而影响东北地区的夏季气温;(3)春季马高偏强时还可以通过增强后期夏季的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与80°E附近的越赤道气流,从而减弱赤道印度洋上的异常西风,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造成东北地区的夏季高温天气,春季马高偏弱年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克林高压 东北地区 夏季气温 遥相关 越赤道气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