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安吉拉·卡特作品论 |
刘凯芳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1
|
|
2
|
宣示人性精神的持久艺术——重读狄更斯的《艰难时世》 |
尹德翔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8
|
|
3
|
《如果·爱》:歌舞华丽外衣下的爱情故事 |
姜艳
|
《东南传播》
|
2006 |
6
|
|
4
|
第二个身份:魔术师 |
李颖
|
《读写月报》
|
2024 |
0 |
|
5
|
马戏团美学与国族政治: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电影评析 |
符晓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6
|
德加,马戏团与拉拉小姐 |
佳兰
|
《艺术品鉴》
|
2024 |
0 |
|
7
|
那一天,我被轰出大炮 |
方铁(译)
|
《青年博览》
|
2023 |
0 |
|
8
|
杂技演员保险困局 |
银昕
|
《法人》
|
2023 |
0 |
|
9
|
宿州埇桥马戏之今日 |
邹玉华
|
《杂技与魔术》
|
2006 |
3
|
|
10
|
我希望日本人讨厌我 对话园子温 |
边小河
亢蒙
|
《电影世界》
|
2011 |
3
|
|
11
|
传统马戏:通过转型求生存谋发展 |
区听涛
|
《杂技与魔术》
|
2012 |
3
|
|
12
|
《等待戈多》:语义学分析 |
T.J.杜那休
薛晓金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13
|
3D:未来不只是电影 |
孙振虎
|
《中国报道》
|
2010 |
2
|
|
14
|
探析修拉的点彩法 |
李海艳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3 |
2
|
|
15
|
浅论辛克莱·罗斯短篇小说的两大主题 |
高兰芳
|
《社科纵横》
|
1998 |
2
|
|
16
|
瑞士马戏市场纵横谈 |
区听涛
|
《杂技与魔术》
|
2010 |
2
|
|
17
|
美国公共文化空间的演变——以朱娜·巴恩斯《夜林》为视角 |
黄新辉
|
《学术探索》
|
2018 |
2
|
|
18
|
树立节目品牌意识是开拓演出市场的重要途径 |
辛贵宁
|
《杂技与魔术》
|
2006 |
1
|
|
19
|
第十二届国际莎士比亚年会记实 |
杨周翰
|
《外国文学研究》
|
1982 |
1
|
|
20
|
“黑匣子”里的戏剧——《大马戏团》设计阐述 |
孙大庆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