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沂水新太古代马山和雪山岩体的地质、岩石化学特征和SHRIMP锆石年代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沈其韩 赵子然 +1 位作者 宋彪 宋会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0-186,共7页
马山和雪山岩体是山东新太古代沂水岩浆杂岩中的两个主要单元。本文在简要介绍这两个岩体的基本地质、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首次报道了这两个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马山和雪山岩体中的锆石,均具清晰的岩浆成因的环... 马山和雪山岩体是山东新太古代沂水岩浆杂岩中的两个主要单元。本文在简要介绍这两个岩体的基本地质、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首次报道了这两个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马山和雪山岩体中的锆石,均具清晰的岩浆成因的环带结构,Th/U比值大多数大于0.6。马山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为2538+6 Ma(15个分析点的^(207)Pb/^(206)Pb年龄的加权平均值,对应的MSWD=1.5)。雪山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为2532±9 Ma(6个分析点的(207)~Pb/^(206)Pb年龄的加权平均值,对应的MSWD=0.64)。野外观察认为马山岩体的侵入稍早于雪山岩体,这次测定结果与野外观察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岩体 雪山岩体 山东 太古宙 SHRIMP年龄 U-PB 锆石
下载PDF
湖南雪峰山地区白马山花岗岩年代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建清 谢渊 +3 位作者 赵瞻 林家善 冯伟明 黄学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35,共11页
采用SHRIMP锆石高精度测年方法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开展雪峰山地区白马山岩体年代学研究,认为岩体所在雪峰山中段地区加里东期无岩浆活动,白马山岩体主要形成于印支晚期至早燕山期(测点数据区间主要集中在(176±4.4)^(219.3±... 采用SHRIMP锆石高精度测年方法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开展雪峰山地区白马山岩体年代学研究,认为岩体所在雪峰山中段地区加里东期无岩浆活动,白马山岩体主要形成于印支晚期至早燕山期(测点数据区间主要集中在(176±4.4)^(219.3±5.2)Ma),中晚燕山期有微弱活动(测点数据在(172.9±3.6)^(109.3±2.5)Ma间偶有分布),系陆内碰撞地壳加厚局部熔融结果。晚燕山期以来岩体有明显的岩浆期后热液活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在(53.8±5.4)^(91.5±4.6)Ma),隆升幅度较小;进而,在综合雪峰山地区基本地质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该区基本地质特征及白马山岩体年代学数据与区域构造背景有着明显的吻合,受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变的构造环境控制。印支期以来雪峰山地区共经历晚印支期、早燕山期、中燕山期、晚燕山期、早喜山期5期构造事件。其中,晚印支期与古特提斯洋关闭印支板块与华南碰撞陆内造山有关;早燕山期以来,受控于古太平洋俯冲影响,雪峰山地区表现出时空的差异性,或挤压逆冲,或呈构造伸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岩体 年代学 构造意义
下载PDF
南秦岭白马山岩体Sr、Nd、Pb同位素组成及源区示踪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永华 王建中 +2 位作者 钱壮志 徐刚 姜超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5年第5期20-27,共8页
研究了南秦岭晚三叠世(~200 Ma)7个花岗岩类岩体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包括白马山岩体在内的南秦岭花岗岩类以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比值范围为0.70495~0.70908,εNd(t)值变化于-2.40^-8.55之间,Nd同位素模式年... 研究了南秦岭晚三叠世(~200 Ma)7个花岗岩类岩体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包括白马山岩体在内的南秦岭花岗岩类以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比值范围为0.70495~0.70908,εNd(t)值变化于-2.40^-8.55之间,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1.2~1.7 Ga之间,从东部到西部,呈现εNd(t)逐渐降低而TDM逐渐增高的变化规律。白马山岩体的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637,εNd(t)=-6.75,具有较高的TDM值(1.53 Ga),暗示其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于南秦岭的大陆下地壳,岩浆源区以类似南秦岭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为主,南秦岭较古老的地壳物质仅有少量参与。基性下地壳增厚,岩石圈地幔拆沉,软流圈上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有利于铜、金成矿的白马山"C"型埃达克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岩浆源区 基性下地壳 马山岩体 埃达克岩 南秦岭
下载PDF
白马山岩体花岗岩型铀矿找矿预测分析
4
作者 张飞庆 《冶金管理》 2019年第9期20-20,22,共2页
研究区位于扬子陆块雪峰构造带之雪峰冲断带东翼和桂湘早古生代沉陷带之邵阳坳褶带西翼,位于桃江—城步深断裂和新化-郴州深断裂穿越和控制了本区岩浆和构造活动的中心地带。该区岩体化学成分偏酸、钾大于钠、铝过饱和等特征为成矿有利... 研究区位于扬子陆块雪峰构造带之雪峰冲断带东翼和桂湘早古生代沉陷带之邵阳坳褶带西翼,位于桃江—城步深断裂和新化-郴州深断裂穿越和控制了本区岩浆和构造活动的中心地带。该区岩体化学成分偏酸、钾大于钠、铝过饱和等特征为成矿有利条件。深大断裂构造夹持区具有放射性异常、铀水化异常、化探异常、大硅化带发育的地段作为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岩体 花岗岩型铀矿 断裂构造 找矿预测
原文传递
湘中白马山复式岩体成因及其成矿效应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川 彭建堂 +3 位作者 徐接标 阳杰华 胡阿香 陈宪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05-829,共25页
白马山复式岩体位于湘西雪峰山弧形构造隆起带与湘中白马山-龙山-紫云山EW向构造带的交汇处,由水车、龙潭、小沙江和龙藏湾超单元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显示,水车、龙潭、小沙江、龙藏湾超单元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 白马山复式岩体位于湘西雪峰山弧形构造隆起带与湘中白马山-龙山-紫云山EW向构造带的交汇处,由水车、龙潭、小沙江和龙藏湾超单元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显示,水车、龙潭、小沙江、龙藏湾超单元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424.9±2.2Ma、228.2±1.3Ma、225.3±1.1Ma和215.0±1.2Ma。水车超单元形成于加里东期,其余3个超单元花岗岩均形成于印支晚期,首次系统搭建了白马山复式岩体的年代学格架。印支期龙潭和小沙江超单元花岗岩具有低硅、低碱、准铝质-弱过铝质的特点,显示较强的Rb、Th、U、Pb正异常和Nb、Sr、P、Ti负异常,具有较弱的负Eu异常(δEu为0.55~1.07);富集Sr同位素[(~(87)Sr/~(86)Sr)i=0.719027~0.721297]、亏损Nd同位素[ε_(Nd)(t)=-10.5~-9.4]和锆石Hf同位素[ε_(Hf)(t)=-7.7~-4.1],具有古老的Nd同位素(1.76~1.85Ga)和Hf同位素(1.42~1.83Ga)二阶段模式年龄。相反,龙藏湾超单元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强过铝质的特点,显示较强的Rb、Th、U、Ta、Pb正异常和Ba、Nb、Sr、Ti负异常,显示强的负Eu异常(δEu=0.28~0.51)和高(~(87)Sr/~(86)Sr)i值(0.741441~0.748761),具有负的ε_(Nd)(t)值(-11.3~-10.7)和ε_(Hf)(t)值(-11.5~-3.5),Nd同位素(1.87~1.91Ga)和Hf同位素(1.47~1.97Ga)二阶段模式年龄更老。结合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可推断出龙潭和小沙江超单元花岗岩是华南古老地壳基底中基性变质火成岩混有变质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I型或者I-S过渡性质的花岗质岩石,而龙藏湾超单元花岗岩则由华南成熟度更高的古老地壳基底富粘土变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白马山复式岩体中印支期超单元花岗岩很可能是华南板块受印支板块碰撞挤压后地壳发生伸展减薄,由加厚的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这些印支期花岗岩与其周缘的金、钨矿床在时、空上具有密切联系,可能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复式岩体 印支期花岗岩 岩石成因 成矿效应 湘中地区 华南
下载PDF
广西横县马山晚侏罗世钾玄质侵入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兼论钦杭成矿带西南段燕山期构造背景 被引量:10
6
作者 劳妙姬 邹和平 +1 位作者 杜晓东 丁汝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5-107,共13页
广西横县马山杂岩体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段,出露于防城—灵山断裂带的西侧,为一套包括辉长岩、玄武(玢)岩、闪长(玢)岩、二长(斑)岩、普通角闪正长岩、石英正长岩、花岗岩在内的从基性到中、酸性的岩浆岩岩系。文中对其中的中性浅... 广西横县马山杂岩体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段,出露于防城—灵山断裂带的西侧,为一套包括辉长岩、玄武(玢)岩、闪长(玢)岩、二长(斑)岩、普通角闪正长岩、石英正长岩、花岗岩在内的从基性到中、酸性的岩浆岩岩系。文中对其中的中性浅成侵入岩进行研究,获得二长闪长玢岩样品的40Ar/39Ar坪年龄为(153.8±0.6)Ma,表明岩石形成于晚侏罗世。所研究的岩石样品富K、富碱、w(K2O+Na2O)=5.73%~8.54%、K2O/Na2O=0.87~1.7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和轻稀土元素,无明显的Nb-Ta-Ti负异常,为典型板内钾玄质岩石。其(87Sr/86Sr)i变化范围在0.705 11~0.705 47,εNd(t)变化范围在0.6~1.4,206Pb/204Pb为19.019~19.228,207Pb/204Pb为15.720~15.737,208Pb/204Pb为39.372~39.518,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岩浆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DMM)和富集岩石圈地幔(EMⅡ)两个端员的混合。结合前人对南岭西部侏罗纪岩浆岩的研究成果,认为马山杂岩体的岩浆成分和源区特征反映桂东南在晚侏罗世发生了区域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这是钦杭带西南段燕山期花岗岩和相关矿床形成的重要的地质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岩体 钾玄质岩石 40Ar/39Ar同位素年龄 地球化学 钦杭成矿带
下载PDF
桂东南马山杂岩体地球化学与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特征及其对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段瑞春 凌文黎 +4 位作者 李青 邱啸飞 杨红梅 刘重芃 卢山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21-1232,共12页
对桂东南马山杂岩体中的橄榄岩进行了锆石原位LA-ICP-MS U-Pb分析,获得了157.8±2.4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的晚侏罗世。两件样品具有极低的SiO_2含量,指示其为堆晶成因,无Nb、Ta亏损表明它们... 对桂东南马山杂岩体中的橄榄岩进行了锆石原位LA-ICP-MS U-Pb分析,获得了157.8±2.4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的晚侏罗世。两件样品具有极低的SiO_2含量,指示其为堆晶成因,无Nb、Ta亏损表明它们形成时没有受到明显地壳物质混染,因此其+4.46和+4.24的ε_(Nd)(158Ma)值反映了岩浆来自中度亏损的地幔源区,是对幔源物质亏损程度的最大估计;中基性岩具有类似于OIB的微量元素特征,不同程度的弱Nb、Ta亏损以及Sr、Nd同位素的变化,指示了幔源岩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地壳物质的混染;相对于华南大多数同期或中生代花岗岩,马山杂岩体中花岗岩具有较小的ε_(Nd)值和年轻的t_(DM2)年龄,指示岩体形成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因此,桂东南地区在燕山早期为拉张环境,马山杂岩体为板内拉张环境下中等亏损程度的地幔源区和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作用导致的岩浆作用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东南 马山岩体 U-Pb同位素年代学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安徽宣城地区马山埠岩体成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宇章 赵丽丽 +3 位作者 金敏 陆三明 亓华胜 谢祖军 《安徽地质》 2019年第2期81-85,97,共6页
马山埠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南陵~宣城矿集区内,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近年来,围绕该岩体矿产勘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先后发现铜山-荞麦山铜硫矿、马尾山铅锌矿等金属矿床。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马山埠岩体进行... 马山埠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南陵~宣城矿集区内,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近年来,围绕该岩体矿产勘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先后发现铜山-荞麦山铜硫矿、马尾山铅锌矿等金属矿床。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马山埠岩体进行了精确定年。岩石中含有大量岩浆成因锆石,以较高Th/U和清晰振荡结晶环带为特征。测试中13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5.1±2.0Ma,代表了花岗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燕山运动早期由挤压造山向岩石圈拉伸减薄阶段过渡时期的产物。结合区域研究进展和我省勘查工作情况,提出了研究区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龄 马山岩体 铜硫矿床 安徽宣城
下载PDF
桂东南马山玄武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迪 康志强 +8 位作者 许继峰 陈林华 韦乃韶 韦天伟 李岱鲜 陈欢 曹延 刘冬梅 周桐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6-816,共11页
对广西马山杂岩体中的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年代学、主微量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马山玄武岩属于钾玄质系列岩石,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46.1±5.5 Ma(MSWD=0.36)。岩石样品富碱(alk=6.72~8.86)、高K2O/Na2O值(0.66~2.04)... 对广西马山杂岩体中的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年代学、主微量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马山玄武岩属于钾玄质系列岩石,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46.1±5.5 Ma(MSWD=0.36)。岩石样品富碱(alk=6.72~8.86)、高K2O/Na2O值(0.66~2.04)、高Ti(TiO2=1.86%~2.1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和轻稀土元素,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不显著,显示典型板内钾玄质岩石特征。∑REE=(234.18~339.88)×10^-6,δEu=0.97~1.05,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11.65~19.73,(Gd/Yb)N=2.08~2.63),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和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具有与OIB类似的分配特征。其同位素特征显示具有相对低Sr同位素组成,ISr值为0.703991~0.704732,εNd(t)值为0.90~1.94。此外,其Nb/Ta和Zr/Hf的平均值分别为19.41和42.29,与原始地幔值(Nb/Ta=17.5、Zr/Hf=36.27)比较接近,较高的Nb/La值(0.86~1.14)也表明其源区主要来自于较为原始的地幔,受地壳混染程度较小,可能来自于含金云母的石榴子石橄榄岩的部分熔融。马山玄武岩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可能与桂东南地区断裂逆冲-推覆构造后期的伸展作用有关,由于伸展作用产生有利空间,造成玄武质岩浆上侵并喷发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钾玄质系列岩石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马山岩体 桂东南
下载PDF
白马山岩体(东部)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
10
作者 张飞庆 《中国金属通报》 2017年第11期86-88,共3页
白马山岩体位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雪峰复背斜东南翼,扬子准地台向华南褶皱系过渡的边缘部位。构造活动强烈,深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从中南地区产铀岩体的U含量,Th含量,Th/U,浸出率等数据分析得出基本与华南地区产铀花岗岩岩性类似... 白马山岩体位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雪峰复背斜东南翼,扬子准地台向华南褶皱系过渡的边缘部位。构造活动强烈,深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从中南地区产铀岩体的U含量,Th含量,Th/U,浸出率等数据分析得出基本与华南地区产铀花岗岩岩性类似。各期次岩体化学成分偏酸、钾大于钠、铝过饱和等特征对成矿有利。铀矿分布具有多期次叠加部位,断裂带夹持部位,构造复合部位、变异部位,地形低洼部位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复式岩体 铀矿 断裂构造 成矿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