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结构及生物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汪永文 王力 +2 位作者 王丽丽 张令峰 傅松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2-316,共5页
选取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20年生左右的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林,分别以5种混交比例设置样地,对样地林林下植被的结构和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在马尾松混交比例0~60%间增加,60%~100%间降低,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基... 选取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20年生左右的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林,分别以5种混交比例设置样地,对样地林林下植被的结构和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在马尾松混交比例0~60%间增加,60%~100%间降低,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基本不变,且种类较少;(2)随着混交比例的增加,灌木层高度呈现波动性变化,草本层高度缓慢降低;(3)随着混交比例的增加,灌木层盖度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而草本层盖度相对稳定,变化不大;(4)在各混交比例中,灌木层生物量占林下生物量的主要部分,草本层占较少部分,并且随着混交比例的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呈现先逐渐增大后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混交林 下植被 结构 生物量
下载PDF
三峡库区2种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分布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雷蕾 肖文发 +4 位作者 曾立雄 黄志霖 简尊吉 倪妍妍 李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6179-6188,共10页
选取三峡库区典型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和马尾松杉木栎类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土壤(0-10 cm)3种团聚体等级(大团聚体(>2 mm),中团聚体(0.25-2 mm),微团聚体(<0.25 mm))分布特征,团聚体5种水解酶活性(β⁃葡糖苷酶,酸性磷酸酶,N⁃乙... 选取三峡库区典型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和马尾松杉木栎类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土壤(0-10 cm)3种团聚体等级(大团聚体(>2 mm),中团聚体(0.25-2 mm),微团聚体(<0.25 mm))分布特征,团聚体5种水解酶活性(β⁃葡糖苷酶,酸性磷酸酶,N⁃乙酰⁃葡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亮氨基酸氨基肽酶)和2种氧化还原酶活性(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以及团聚体酶活性与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碳氮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理解不同马尾松混交林类型下土壤团聚体及其酶活性的分布特征,为科学制定营林措施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各等级土壤团聚体分布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其中大团聚体所占比例最高,为60%左右;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的中团聚体分布比例(39.53%±1.65%)显著高于马尾松杉木栎类混交林(32.24%±2.51%);(2)微团聚体5种水解酶活性、有机碳含量以及全氮含量最高,而大团聚体中2种氧化还原酶活性最高;(3)马尾松杉木栎类混交林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纤维二糖水解酶、亮氨基酸氨基肽酶、土壤酶活性几何平均数、土壤碳氮比均显著高于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团聚体全氮含量的差异是造成上述酶活性差异的主要原因。马尾松杉木栎类混交林中栎类阔叶树种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土壤团聚体酶活性,有利于土壤养分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马尾松混交林 团聚体 土壤酶活性几何平均数
下载PDF
不同类型马尾松混交林结构与水源涵养功能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歆宇 谭伟 杨深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7-222,共6页
[目的]研究马尾松混交林林分结构与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耦合关系,旨在探讨合理的马尾松混交林类型、混交比例及林分结构,为混交林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森林水源涵养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黎平县德顺乡的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马尾松混交林林分结构与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耦合关系,旨在探讨合理的马尾松混交林类型、混交比例及林分结构,为混交林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森林水源涵养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黎平县德顺乡的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典型马尾松×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杉木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对照)共15块样地进行立地因子和林木因子进行调查。根据获取的调查数据,对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枯落物现存量等9种林分结构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利用降维后的主成分因子与水源涵养功能进行耦合分析按照建立的林分结构与功能的耦合关系模型,对混交林林分水源涵养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层厚度、灌草盖度、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差异不明显(p>0.05),但样地枯落物现存量、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率、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量、枯落物厚度差异显著(p<0.05)。建立了林分结构与水源涵养功能的耦合线性模型,其中影响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的指标主要为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指数、树种组成等林分结构指标和枯落物现存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枯落物最大持水率等涵养水源功能指标,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权重占比最大为14.4%。调查林分水源涵养功能评价值表现为:马尾松×木荷>马尾松×米槠>马尾松×杉木>纯林。[结论]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优于马松针叶混交林和纯林,密度为750株/hm 2,郁闭度0.7混交比例为1∶2或2∶1的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是贵州省黎平县所调查研究区域中水源涵养功能最佳的林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混交林 分结构 涵养水源功能 耦合模型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不同类型马尾松混交林结构与生产功能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歆宇 谭伟 +1 位作者 杨深钧 余昆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61,共9页
【目的】研究马尾松混交林林分结构与生产功能之间的耦合关系,旨在探讨合理的马尾松混交林类型、混交比例及林分结构,为维持群落结构稳定和提高森林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黎平县德顺乡的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中... 【目的】研究马尾松混交林林分结构与生产功能之间的耦合关系,旨在探讨合理的马尾松混交林类型、混交比例及林分结构,为维持群落结构稳定和提高森林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黎平县德顺乡的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典型马尾松×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共12块样地的立地因子和林木因子进行调查,并选择3块马尾松纯林样地作为对照,根据获取的调查数据,对平均胸径、平均高、郁闭度、混交度等9种林分结构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利用降维后的主成分因子建立林分结构与功能的耦合关系模型,对混交林林分生产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影响林分生产功能的结构指标主要为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林分密度指数以及混交比例。15个样地的生产功能评价值可以分成5个等级,当前马尾松纯林(第Ⅰ类)的生产功能指数最高。混交林中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第Ⅱ类)生产功能最佳,以1∶2或2∶1均较适宜,密度在730~950株/hm^(2)之间,混交度为0.3~0.4,郁闭度0.6左右,大小比为0.48~0.49;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以2∶1比较适宜,其中马尾松×米槠(1∶1)、马尾松×梾木(1∶1)、马尾松×木荷(2∶1)等都需要调整密度和组成比例。【结论】混交比例不恰当和林分密度偏大是影响马尾松混交林生产功能的两个关键因素,密度和混交比例不适宜的林分都需要进行调整,以提高混交林的生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混交林 分结构 生产功能 主成分分析 耦合模型
下载PDF
2种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其与团聚体稳定性耦合关系
5
作者 杨洪炳 肖文发 +2 位作者 曾立雄 雷蕾 李春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3-557,共15页
【目的】探究2种马尾松人工混交林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以及2种林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的耦合关系。【方法】以三峡库区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和马尾松杉木栎类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0~10 cm土层... 【目的】探究2种马尾松人工混交林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以及2种林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的耦合关系。【方法】以三峡库区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和马尾松杉木栎类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0~10 cm土层的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微生物生长代谢现状,探究影响团聚体稳定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2种马尾松混交林之间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微生物总生物量及其群落多样性均无明显差异;(2)从酶化学计量特征来看,2种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长代谢受到磷(P)限制;(3)土壤丛枝菌根真菌、放线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生物量在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之间无明显差异;(4)土壤全钾含量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程度最大。大团聚体中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是驱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结论】为提高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地土壤质量,应多关注NAG活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缓解P限制对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可在马尾松人工林中营造P分配能力更强和P利用效率更高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马尾松混交林 团聚体稳定性 酶化学计量 微生物养分限制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马尾松混交林细根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力 吴福金 +2 位作者 邓文鑫 余学明 吴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5-232,共8页
采用钻土芯与内生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马尾松占其混交林的组成比例分成5种类型(0~20%、21%~40%、41%~60%、61%~80%和81%~100%),设置15块20 m×20 m的标准样地,系统比较了不同比例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占林分胸高断面积的比例... 采用钻土芯与内生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马尾松占其混交林的组成比例分成5种类型(0~20%、21%~40%、41%~60%、61%~80%和81%~100%),设置15块20 m×20 m的标准样地,系统比较了不同比例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占林分胸高断面积的比例)细根生物量的分布状况、细根生长量及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马尾松不同的混交比例对细根生物量有较大影响,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细根生物量的大小依次为,马尾松混交比例41%~60%﹥0~20%﹥21%~40%﹥81%~100%﹥61%~80%。(2)5种比例混交林分的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规律均很明显,随土层增加细根生物量趋于减少,且大部分细根集中于土壤表层0~10 cm的范围内。这与该地区的土层较浅以及树种根系的分布特性(深根、浅根树种)密切相关。(3)5种马尾松混交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均呈单峰变化,均在6、7月份达到峰值,在1月份达到最低值,41%~60%林分年生物量净增值比其他4种混交林分要高。(4)5种混交林分的细根年生长量随季节变化明显,最大值出现在6~8月份,最小值出现在12~3月份。各个混交林分细根年生长量大小依次为41%~60%﹥61%~80%﹥21%~40%﹥81%~100%﹥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混交林 细根生物量 安徽枞阳
下载PDF
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闽西北山地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综合效益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小静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期79-80,共2页
研究了在马尾松林下套种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培育成阔叶树混交林,在混交林的蓄积量、生物量、凋落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探究混交林的综合效益。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马尾松混... 研究了在马尾松林下套种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培育成阔叶树混交林,在混交林的蓄积量、生物量、凋落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探究混交林的综合效益。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马尾松混交模式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混交林 层次分析法 效益评价
下载PDF
凋落物对樟树和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超 闫文德 +2 位作者 郑威 赵亮生 杨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7,共6页
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C通量测定系统,对樟树—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呼吸速率、温度和湿度进行了1a的观测。结果表明:添加凋落物和去除凋落物处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具极显著差异(p<0.001)。混交林去除、添加凋落物和对照处理土壤呼吸的季... 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C通量测定系统,对樟树—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呼吸速率、温度和湿度进行了1a的观测。结果表明:添加凋落物和去除凋落物处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具极显著差异(p<0.001)。混交林去除、添加凋落物和对照处理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分别出现在7月、6月和6月,分别是2.86、3.88、3.62μmol.m-2.s-1;最小值均出现在1月,分别为0.66、1.11、0.91μmol.m-2.s-1。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10表现为添加凋落物(1.87)>去除凋落物(1.84)>对照(1.75)。去除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年均降低了24.3%;添加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增加了39.6%。因此,凋落物是影响森林CO2通量的一个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和马尾松混交林 土壤呼吸 凋落物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Q10值
下载PDF
氮沉降对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丽娜 洪伟 +4 位作者 吴承祯 范海兰 陈灿 李键 林晗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1-73,共3页
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测量法,研究了氮沉降处理对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沉降处理后,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降低;不同氮沉降量对相同土壤层有效磷质量分数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趋势。9个... 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测量法,研究了氮沉降处理对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沉降处理后,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降低;不同氮沉降量对相同土壤层有效磷质量分数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趋势。9个月的高氮处理(150 kg.hm-2.a-1)最有利于土壤有效磷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磷 模拟氮沉降 木荷马尾松混交林
下载PDF
广西凭祥红锥-马尾松混交林菌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倩 李振双 +3 位作者 杨富成 陈彬 梁俊峰 陆俊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3-1356,共14页
以广西凭祥红锥-马尾松混交林中红锥和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采集林下外生菌根和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该混交林下的菌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红锥、马尾松菌根际优势真菌为红菇属Russula、被孢霉属Mortierella、乳菇属Lactar... 以广西凭祥红锥-马尾松混交林中红锥和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采集林下外生菌根和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该混交林下的菌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红锥、马尾松菌根际优势真菌为红菇属Russula、被孢霉属Mortierella、乳菇属Lactarius、鹅膏属Amanita、拟锁瑚菌属Clavulinopsis、丝盖伞属Inocybe、锁瑚菌属Clavulina和木霉属Trichoderma,其中,Russula为绝对优势类群,菌根和根际中共生真菌均以外生菌根真菌为主。而优势细菌主要为常见菌根辅助细菌,如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假单细胞菌属Pseudomonas、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和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除芽孢杆菌属Bacillus外,菌根内菌根辅助细菌均高于根际。PICRUST功能分析表明红锥和马尾松菌根中部分膜运输通路(ABC transporters、transporters和secretion system ABC)和信号转导通路(two-component system)的丰度高于根际。α多样性分析表明,菌根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菌根、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红锥;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两树种菌根和根际分别具有相似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势菌群和土壤环境因子的RDA分析表明,土壤pH、全磷和全钾是影响菌根际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马尾松混交林 外生菌根真菌 菌根辅助细菌 优势属
原文传递
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幼林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友河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炼山和劈条带两种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劈条带处理不同坡位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及草本层生物量均高于炼山处理;炼山处理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同一坡位杉木... 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炼山和劈条带两种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劈条带处理不同坡位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及草本层生物量均高于炼山处理;炼山处理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同一坡位杉木和马尾松林分生长及杉木和马尾松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及单株干、枝和叶等器官生物量均优于劈条带处理;同一林地清理方式不同坡位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中杉木和马尾松生长及干、枝叶生物量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劈条带处理有利于提高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幼龄期林分生产力,但炼山处理有利于提高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幼龄期林木生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马尾松混交林 地清理方式 分生产力
下载PDF
湖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单木生长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彭其龙 陈哲夫 陈端吕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102,134,共10页
建立湖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为该林分的提质增量提供科学指导。选取湖南省9个地区共23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构建栎类、马尾松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通过分析可知:两种树种的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 建立湖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为该林分的提质增量提供科学指导。选取湖南省9个地区共23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构建栎类、马尾松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通过分析可知:两种树种的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均以Richards生长模型为最优,其确定系数(R2)最高,残差平方和(SSE)最小;混合效应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栎类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随机效应在参数a1处最好,而马尾松的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随机参数分别为b1和a1+b1;相比基础模型,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精度(P)、确定系数均有所提高,平均误差(ME)、平均误差绝对值(MAE)、相对平均误差(RME)和相对平均误差绝对值(RMAE)均大幅降低。结果表明,天然林林木的材积和断面积生长受树种与立地类型差异的影响较大,而混合效应模型能够充分考虑立地之间的差异,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类-马尾松混交林 生长模型 断面积 材积 混合效应
下载PDF
两种石漠化等级下樟树-马尾松混交林林分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双双 党鹏 +2 位作者 朱宁华 周光益 尚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目的】在石漠化地区,上层乔木种群和林下植被的出现和发育存在相互作用。结合不同石漠化等级程度,综合分析樟树-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的林分特征,旨在探讨石漠化区域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典型... 【目的】在石漠化地区,上层乔木种群和林下植被的出现和发育存在相互作用。结合不同石漠化等级程度,综合分析樟树-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的林分特征,旨在探讨石漠化区域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根据石漠化程度(轻度和重度)各设置3块20 m×40 m样地。使用指标量化方法分别对空间结构和乔灌草层不同生活型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造林初期等比例种植马尾松和樟树,随着时间的演替,马尾松种群处于衰退状态,其他物种侵入形成多树种混交状态,从而形成较为复杂的林分空间结构。2)从物种多样性来看,轻度石漠化区域物种多样性指数优于重度石漠化区域,物种丰富,乔木层更新情况更好,小径阶的其他树种(冬青、光皮树、马褂木等)的生长状况都比较优良,存活率较高。3)从林分空间结构来看,轻度、重度石漠化区域群落的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47、0.38,接近中度混交。平均大小比数都为0.49,表现为接近中庸状态。角尺度分别为0.56、0.50,都表现为随机分布,相关性验证发现,角尺度对不同石漠化程度下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影响。4)在石漠化地区,林下植被覆盖度低时,有利于马尾松幼苗定居,长成大树后林下环境得到改善,随着林下植被的增加,林下光照减少,养分竞争,马尾松幼树存活率大幅度降低,因此林下植被与上层乔木种群存在相互作用。【结论】在林下植被和光照、种间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下,经过40 a的演替,该地区的樟树-马尾松等比例混交林已经演变为以樟树为主体的多树种复层异龄混交林,但林分空间结构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建议对樟树进行适度间伐,为其他树种的更新提供生存空间,有利于在石漠化区域构建更为稳定的森林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分空间结构 物种多样性 樟树-马尾松混交林 更新
下载PDF
樟树—马尾松混交林不同林龄土壤有机碳氮贮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文丽 雷丕锋 +1 位作者 吴子剑 王鸿彬 《广西林业科学》 2014年第4期365-370,457,共7页
对湖南省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园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3个林龄阶段樟树(10、24、45年)-马尾松(10、24、45年)混交林土壤有机碳、氮含量、贮量及土层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同一林龄的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和贮量均存... 对湖南省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园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3个林龄阶段樟树(10、24、45年)-马尾松(10、24、45年)混交林土壤有机碳、氮含量、贮量及土层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同一林龄的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和贮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樟树-马尾松不同林龄各土层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分别为10年生3.73-18.04 g/kg,24年生6.84-21.12 g/kg,45年生5.36-21.46 g/kg。土壤氮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0年生1.08-1.56 g/kg,24年生0.94-1.47 g/kg,45年生1.34-2.12 g/kg。樟树-马尾松混交林3个林龄阶段林地有机碳和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樟树-马尾松混交林3个林龄阶段森林土壤有机碳贮量差异性显著(P=0.001),氮贮量差异性不显著(P=0.157)。3个林龄阶段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氮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除林龄为45年外,10年生和24年生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氮比相关性均不显著。10年时,樟树-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氮与碳氮比之间呈现极显著相关( P〈0.01),24年和45年时樟树-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氮与碳氮比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马尾松混交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氮 碳氮贮量 碳氮比
下载PDF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 被引量:83
15
作者 康冰 刘世荣 +4 位作者 张广军 常建国 温远光 马姜明 郝文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20-1329,共10页
选取广西大青山3个13年生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样区,研究其生态系统的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中两个树种的碳素含量各异.马尾松干、根、枝的碳素含量较高,分别为58.6%、56.3%、51.2%,叶和皮含量较低,变化幅度为46.8%~56.3%.... 选取广西大青山3个13年生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样区,研究其生态系统的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中两个树种的碳素含量各异.马尾松干、根、枝的碳素含量较高,分别为58.6%、56.3%、51.2%,叶和皮含量较低,变化幅度为46.8%~56.3%.各器官中按碳素含量的高低排列顺序为:干>根>枝>皮>叶;杉木皮、叶、干的碳素含量较高,分别为52.2%、51.8%、50.2%,碳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皮>叶>干>根>枝.从两个树种各器官碳总含量来看,马尾松要高于杉木.灌木层、草本层及地表凋落物层碳素平均含量分别为44.1%、33.0%及48.3%.土壤3个层次(60cm深)碳素含量为1.45%~1.84%,各层次碳素含量分布不均,表层(0~20cm)土壤碳素含量较高.针叶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t·hm^-2)为85.35~101.35,平均为93.83,且均以马尾松生物量居多(占75.7%~82.6%).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层.植被层的碳贮量平均为51.91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总贮量的29.03%;乔木层碳贮量占整个生态系统的23.90%,占植被层碳贮量的97.7%.乔木层碳贮量中,马尾松占的比例较大,为65.39%.碳贮量在两个树种各器官中的分配,基本与各自的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树干的碳贮量均最高,马尾松、杉木的树干碳贮量分别占各自碳贮量的53.23%、55.57%,树干的碳总贮量占乔木层碳总贮量的54%.其次,两个树种根也占较大比例,树根碳总贮量占乔木层碳总贮量的19.22%.马尾松、杉木枝、皮在各自碳的贮量中分配不同,马尾松枝占的比例要大于皮,而杉木则相反;凋落物层碳贮量平均为3.25 t·hm^-2,仅占1.82%;林地土壤层(0~60cm)碳贮量是相当可观的,平均为123.43 t·hm^-2,占69.02%.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年净生产力为11.46t·hm^-2·a^-1,有机碳年净固定量为5.96 t·hm^-2·a^-1,折合成CO2的量为21.88 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分配 碳贮存 马尾松、杉木混交林 大青山 广西
下载PDF
严重退化红壤上恢复的马尾松—灌木混交林群落能量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锦升 林瑞余 +2 位作者 黄荣珍 陈银秀 杨玉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31-136,共6页
在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上 ,对长汀河田严重退化土地上恢复的马尾松 -灌木群落的能量格局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乔灌木混交林乔木层地上部分各器官干重热值均大于相应对照的 ,而地下部分的则低于相应对照的 ,群落各层次的干重热值... 在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上 ,对长汀河田严重退化土地上恢复的马尾松 -灌木群落的能量格局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乔灌木混交林乔木层地上部分各器官干重热值均大于相应对照的 ,而地下部分的则低于相应对照的 ,群落各层次的干重热值大小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苔藓层。乔灌木混交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达 2 5 890 0 8kJ·m- 2 ,是对照群落的 15 6 1倍。对照的群落仅由乔木层和草本层组成 ,植被盖度极低 ,光能转化效率很小 ,群落内昼夜温差大、土壤干旱 ,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乔灌木混交林群落能量年存留量、年归还量、年净固定量分别达 2 70 92 0 3、5 82 5 0 1和 32 917 0 4kJ·m- 2 a- 1 ,分别是对照的 5 9 6、12 8 7和 6 5 9倍 ;其群落的太阳能转化率为 1 5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灌木混交林 能量 侵蚀退化红壤
下载PDF
马尾松-麻栎混交林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佳宝 杨喜田 +2 位作者 徐星凯 陈家林 孔玉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3-219,共7页
以河南省驻马店西部低山丘陵区马尾松—麻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碳(S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ON)储量及其对坡向、土层深度(0—10cm和10—20cm)及胸高断面积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坡向和胸高断面积显著影响SOC... 以河南省驻马店西部低山丘陵区马尾松—麻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碳(S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ON)储量及其对坡向、土层深度(0—10cm和10—20cm)及胸高断面积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坡向和胸高断面积显著影响SOC和DOC储量(p<0.05),且不同坡向土壤中SOC、DOC和DON的影响因素不同。阳坡SOC储量主要限制性因素是速效钾,阴坡是全氮;阳坡与阴坡土壤DOC和DON储量主要受全氮的影响。另外,土层深度亦对SOC、DOC和DON储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呈表层富集的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SOC、DOC和DON储量与土壤物理性质即土壤湿度、紧实度及土壤中颗粒组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SOC、DOC和DON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均与土壤全氮、有效氮(铵态氮、硝态氮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含量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表明土壤养分含量是影响马尾松—麻栎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及溶解性有机碳、氮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 马尾松—麻栎混交林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土壤溶解性有机氮 空间分布
下载PDF
2种马尾松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秦金舟 何小定 +2 位作者 陈晓娟 袁梦 刘桂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0-745,共6页
对枞阳大山林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林下灌木占林下植被总量的比例(91.61%)大于马尾松阔叶混交林(74.80%)。2种马尾松林下植被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均呈现出:灌木层生... 对枞阳大山林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林下灌木占林下植被总量的比例(91.61%)大于马尾松阔叶混交林(74.80%)。2种马尾松林下植被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均呈现出:灌木层生物量中根>茎>叶;草本层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远远小于地下部分生物量。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相对于马尾松纯林,土壤容重在减小,土壤含水量、>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全N、水解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在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林下植被生物量地下部分比例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P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单纯 马尾松阔叶混交林 下植被 生物量分配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人工促进马尾松毛竹混交林混交效益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守吉 《林业科技开发》 2003年第z1期25-26,共2页
对由于毛竹扩鞭形成的马尾松毛竹混交林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松竹混交林中马尾松的树高胸径生长量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其林分蓄积量是马尾松纯林的2.34倍;松竹混交林中毛竹的平均胸径与单株生物量均高于毛竹纯林,且竹材的质量... 对由于毛竹扩鞭形成的马尾松毛竹混交林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松竹混交林中马尾松的树高胸径生长量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其林分蓄积量是马尾松纯林的2.34倍;松竹混交林中毛竹的平均胸径与单株生物量均高于毛竹纯林,且竹材的质量明显好于毛竹纯林,表明松竹混交经营能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松竹混交经营能够改善林地生态与环境质量,与毛竹和马尾松纯林相比,松竹混交林土壤供肥能力较强,且林地土壤疏松多孔,并持蓄了充沛的水分,这不仅为松、竹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同时也增强了林分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促进 马尾松毛竹混交林 分生长效果 生态效益
下载PDF
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马尾松林地土壤氮素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小龙 张丽楠 +2 位作者 耿养会 冯大兰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8-94,共7页
以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的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青冈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林分0~20,20~40和40~60cm土层土壤氮库及相关酶活性特征,包括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氮、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结果表明:马尾松+青... 以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的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青冈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林分0~20,20~40和40~60cm土层土壤氮库及相关酶活性特征,包括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氮、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结果表明:马尾松+青冈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各土层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马尾松+青冈混交林林地各土层铵态氮含量分别为47.21,47.69和43.83 mg/kg,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分别增加了13.7%,24.8%和31.5%;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混交林林地20~40,40~60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提高了2.2%和3.2%,0~20,20~40cm土层的微生物氮含量提高了77.4%和60.4%.马尾松+青冈混交林林地各土层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因此,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混交林显著提高林地内土壤酶的活性,改善土壤氮循环与供应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马尾松+青冈混交林 酶活性 氮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