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人格思想的历史转向——从康德到舍勒 被引量:1
1
作者 余潇枫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68-73,共6页
哲学人格思想的历史转向——从康德到舍勒余潇枫一、苏格拉底:哲学人格问题的缘起苏格拉底是“人的哲学”的开创者,也是用理论和生命去获得独立人格的哲学第一人。公元前33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控犯有传播异说、毒害青年的... 哲学人格思想的历史转向——从康德到舍勒余潇枫一、苏格拉底:哲学人格问题的缘起苏格拉底是“人的哲学”的开创者,也是用理论和生命去获得独立人格的哲学第一人。公元前33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控犯有传播异说、毒害青年的罪行,并被民主派当权的雅典法庭判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哲学人格 实践理性批判 历史转向 独立人格 人格价值 马克斯·舍勒 黑格尔 现象学 古希腊哲学
下载PDF
人格: 价值的“担负者”——论舍勒的“人格—价值”学说 被引量:3
2
作者 余潇枫 《长白学刊》 CSSCI 1997年第4期42-46,共5页
人格:价值的“担负者”——论舍勒的“人格——价值”学说余潇枫马克斯·舍勒(MaxScheler.1874-1915),是德国的著名哲学家,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传奇人物。在学术上,舍勒虽然没有像康德、黑格尔那样建立... 人格:价值的“担负者”——论舍勒的“人格——价值”学说余潇枫马克斯·舍勒(MaxScheler.1874-1915),是德国的著名哲学家,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传奇人物。在学术上,舍勒虽然没有像康德、黑格尔那样建立一个体系式的新王国,但他却在十几个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舍勒 伦理人格 现象学 哲学人类学 价值伦理学 康德 人格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 人的本质 哲学人格
下载PDF
托克维尔平等与宗教思想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国基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7-33,共7页
关键词 托克维尔 宗教信仰 宗教思想 民主社会 现代社会 个人主义 基督教 马克斯·舍勒 现代伦理 彼岸世界
下载PDF
一种“情感伦理学”是否可能?--论马克斯·舍勒的“情感伦理学” 被引量:7
4
作者 黄裕生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111,共21页
试图为人类行为提供正当性基础的伦理学究竟是基于理性还是情感,一直争讼不已。如果说的确有一种情感伦理学,那么也就意味着必定存在一种有序的情感以及相关的事实域。马克斯·舍勒通过严格区分意向性感受活动与非意向性的感受状态... 试图为人类行为提供正当性基础的伦理学究竟是基于理性还是情感,一直争讼不已。如果说的确有一种情感伦理学,那么也就意味着必定存在一种有序的情感以及相关的事实域。马克斯·舍勒通过严格区分意向性感受活动与非意向性的感受状态,确立了一种与表象、知觉、判断等那些具有客观化功能的意向性行为并行而独立的意向性行为类别,这就是意向性感受活动。人类最直接的情感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而是这种意向性感受活动。在这种意向性感受活动中,直接被给予的是价值事实,或者说,价值在这里作为一种本原事实直接被给予。不仅如此,由于意向性感受行为是以偏好和爱这两种意向性行为为基础,而偏好与爱则具有揭示与打开秩序的功能,因此,在意向性感受行为中被直接给予的价值不仅是一个事实领域,而且是一个有级序的事实领域。如果说价值及其秩序构成了伦理学的事实基础,那么打开这种秩序的爱则是伦理学的本原基础。不过,这种爱实乃一种理性之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舍勒 意向性情感 价值事实 自由 情感秩序
下载PDF
从哲学的自律本性看舍勒哲学的基本立场 被引量:1
5
作者 邹伟忠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46,共4页
舍勒所理解的哲学自律本性,指哲学是没有任何前提而自我构成的,这种哲学通过其自身,并在自身内部和自身的持存中寻找并发现其本质和规律。对于过去的认识论者和形而上学家来说,哲学仅仅只是有关各种各样虚假问题的智力格斗。然而,真正... 舍勒所理解的哲学自律本性,指哲学是没有任何前提而自我构成的,这种哲学通过其自身,并在自身内部和自身的持存中寻找并发现其本质和规律。对于过去的认识论者和形而上学家来说,哲学仅仅只是有关各种各样虚假问题的智力格斗。然而,真正的哲学思考,意味着使思考者的人格全面地紧张起来,并投入到世界当中去,去遭遇价值和本质的世界。价值哲学的任务就在于使得人格介入和参与到价值和价值本质的相互联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舍勒 哲学的自律本性 价值哲学 现象学
下载PDF
文明的女儿 被引量:4
6
作者 崔卫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9-104,共6页
关键词 妇女杂志 女诗人 女性主体意识 马克斯·舍勒 现代汉诗 女性群体 阿赫玛托娃 诗歌创作 中国古典诗歌 先锋诗歌
下载PDF
人、内驱力、抵制与知识的等级——舍勒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及其他 被引量:5
7
作者 曹文彪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5期51-58,共8页
本文认为,马克斯·舍勒的知识社会学理论是围绕人、内驱力与抵制这三个核心概念建构起来的。正是这一具有很浓的生命哲学色彩的构建机制使得他把宗教知识视为最高等级的知识,而把形而上学知识和实证科学知识依次置于宗教知识之下;同... 本文认为,马克斯·舍勒的知识社会学理论是围绕人、内驱力与抵制这三个核心概念建构起来的。正是这一具有很浓的生命哲学色彩的构建机制使得他把宗教知识视为最高等级的知识,而把形而上学知识和实证科学知识依次置于宗教知识之下;同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知识社会学理论很难得到我国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尽管如此,他的知识社会学的理论确实具有许多独特之处,值得研究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舍勒 内驱力 抵制 知识的等级
下载PDF
羞耻现象学——基于马克斯·舍勒与儒家的阐明 被引量:3
8
作者 卢盈华 《思想与文化》 CSSCI 2017年第2期-,共20页
关键词 羞耻 马克斯·舍勒 羞辱 儒家 现象学 道德情感
原文传递
现象学直观的教育价值及其评价——基于马克斯·舍勒的价值论、教育观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阮朝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28,共7页
马克斯·舍勒的现象学态度直观的价值理论、教育理论,不仅对哲学伦理学具有奠基作用,而且也为教育价值及其评价理论提供了现象学审视的全新视角。舍勒认为价值分为感官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神圣价值;相应地,作为存在范畴的教... 马克斯·舍勒的现象学态度直观的价值理论、教育理论,不仅对哲学伦理学具有奠基作用,而且也为教育价值及其评价理论提供了现象学审视的全新视角。舍勒认为价值分为感官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神圣价值;相应地,作为存在范畴的教育的价值也可分为教育感官价值、教育活力价值、教育实用价值和教育神圣价值;教育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育的生命价值这一较低的层级,因为人是生命和精神的同构的在者,因此,教育评价应基于人和教育本身,对教育进行生命和精神同构的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价值 教育评价 现象学 马克斯·舍勒
下载PDF
技术欲望中的冲动与救赎——试析马克斯·舍勒“内驱力”思想的逻辑走向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铮 包庆德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8-12,共5页
贯穿于马克斯·舍勒的《知识社会学问题》一书的核心概念是"内驱力",对这一概念逻辑演化的展开论述,关涉了内驱力中的生理-心理学与社会学双重特性,伴随内驱力实现自身的过程而出现的外在抑制,内驱力和抑制冲突而产生的&q... 贯穿于马克斯·舍勒的《知识社会学问题》一书的核心概念是"内驱力",对这一概念逻辑演化的展开论述,关涉了内驱力中的生理-心理学与社会学双重特性,伴随内驱力实现自身的过程而出现的外在抑制,内驱力和抑制冲突而产生的"痛苦",以及矛盾最终调和后理想的社会和文明状态。舍勒充满人文关怀的技术观,也在内驱力的逻辑进展中得以充分展开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欲望 马克斯·舍勒 内驱力 抑制 痛苦 情感 文明
下载PDF
是非之心如何知善知恶?——王阳明“良知”观念的感受与认知意涵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盈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62,共9页
文章的写作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阐述狭义的良知——即是非之心——的不同意涵,以及它所支撑的道德框架。文章澄清了两种类型的良知:(1)作为道德判断之能力的良知;(2)作为道德知识和标准的天理良知。此外,文章也通过现象学的描述分析... 文章的写作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阐述狭义的良知——即是非之心——的不同意涵,以及它所支撑的道德框架。文章澄清了两种类型的良知:(1)作为道德判断之能力的良知;(2)作为道德知识和标准的天理良知。此外,文章也通过现象学的描述分析良知的不同特征,良知其它的特征将在另文讨论;如(3)作为道德动力的良知;(4)作为实践能力的良知。良知的这些面相为道德情感所贯穿。第二,在对良知特征的阐释中,文章对治儒家话语中关于良知天理所出现的两种理论问题。第一种理论将王阳明的良知观念看作对特定事件的固化认知,以及即时的反应。这种解读不能真正地认可良知扩展、反思、道德培养和制度革新之可能性。第二种理论将良知理解为不具有具体内容,而仅仅是抽象的本体。通过合理地理解,即从道德情感的视角来检视时,王阳明的良知学说既认可我们总是可以触及良知的具体内容,又提供了深化与培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 是非之心 现象学 马克斯·舍勒
下载PDF
情感与意识的出路——评《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对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重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铮 《伦理学术》 2020年第2期-,共9页
作为现象学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马克斯·舍勒在现象学传承中长久以来遭受着与其思想深度不对等的冷遇,在国内尤甚。张伟的《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对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重构》着眼于当代前沿的现象学议题中的舍勒维度,... 作为现象学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马克斯·舍勒在现象学传承中长久以来遭受着与其思想深度不对等的冷遇,在国内尤甚。张伟的《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对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重构》着眼于当代前沿的现象学议题中的舍勒维度,并在康德与胡塞尔的问题域中系统解析了舍勒思想的未尽之意,对于目前国内的舍勒研究而言具有突破性的影响。该书从苏格拉底之问和"质料"概念入手来说明质料先天何以成为舍勒现象学的理论根基,进而使情感先天在伦理学中获得相应的合法地位。也正是在情感问题上,舍勒与胡塞尔、康德的伦理学进路判然二分。最后,面对学界关于自身意识问题的争论,作者以舍勒为依据提出了三重自身感受的理论,力图对自身意识、人格的非对象性的行为实存以及价值伦理学的规范性等诸多问题给出一套整全的解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舍勒 现象学 质料 情感 人格
原文传递
怨恨滋生与德性平等——马克斯·舍勒的德性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赟 林识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93-96,共4页
怨恨原本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情感。马克斯·舍勒认为,怨恨有一系列的心理结构,同时也与人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的制度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从怨恨出发,分析了现代西方社会人们伦理价值观念变迁和形成的根源。舍勒的怨恨理论在启示... 怨恨原本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情感。马克斯·舍勒认为,怨恨有一系列的心理结构,同时也与人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的制度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从怨恨出发,分析了现代西方社会人们伦理价值观念变迁和形成的根源。舍勒的怨恨理论在启示我们思考今天的道德问题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舍勒 怨恨 价值比较
下载PDF
当代非自然主义——美国哲学百科全书:伦理学史(续五)
14
作者 陆晓禾 《道德与文明》 1987年第2期44-46,40,共4页
在英语世界的多数国家里,G.E.穆尔的《伦理学原理》(剑桥,1903年)公认是当代伦理学理论的开端。但是,重要的是认识到,这一开端在相当程度上是地方性的而且是分析伦理学传统所特有的。在大陆和拉丁美洲,马克斯·舍勒尔和弗郎茨·... 在英语世界的多数国家里,G.E.穆尔的《伦理学原理》(剑桥,1903年)公认是当代伦理学理论的开端。但是,重要的是认识到,这一开端在相当程度上是地方性的而且是分析伦理学传统所特有的。在大陆和拉丁美洲,马克斯·舍勒尔和弗郎茨·布伦坦诺的工作影响卓越。约翰·杜威或者拉尔夫·巴登·培里的工作为直到晚近的大部分美国人的思想提供了出发点。但是,尽管如此,从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尔 伦理学原理 非自然 美国哲学 马克斯·舍勒 哈特曼 百科全书 杜威 义务论 自然主义
原文传递
海德格尔与舍勒关于价值的思想交锋
15
作者 张守连 陈伟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在其论及价值的文字中,海德格尔表现出一种消解"价值"的印象。其实,海德格尔关于价值是物的现成的规定性、价值是"起作用"的理解,以及对道德善恶的阐释,仅仅关涉事物价值,他并没有在价值的丰富性方面继续进行思考... 在其论及价值的文字中,海德格尔表现出一种消解"价值"的印象。其实,海德格尔关于价值是物的现成的规定性、价值是"起作用"的理解,以及对道德善恶的阐释,仅仅关涉事物价值,他并没有在价值的丰富性方面继续进行思考。海德格尔是在最广泛、最深刻、最原初的意义上讨论存在的,在他那里,存在已不是物之存在,更不是物的价值之存在。相比较而言,与海德格尔的个人关系及其思想关联都很密切的舍勒,对价值本质的独特性、价值类型的丰富性以及价值比较的级序性等等进行了充分的揭示。对二人关于价值的思想交锋进行重构,也许可以对海德格尔消解"价值"的误解构成一种"消解",即,海德格尔并没有完全或坚决地消解"价值",他只是反对说"价值之在"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海德格尔 马克斯·舍勒 价值 现象学
下载PDF
近五年国内马克斯·舍勒研究综述
16
作者 阮朝辉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7-101,共5页
从2005年至今,国内对马克斯.舍勒的研究论文很多,研究领域多集中在舍勒的价值伦理学、哲学人类学、宗教哲学、现象学等方面,但对其教育现象学、思想史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有待于进一步开拓。
关键词 马克斯·舍勒 现象学 哲学人类学 价值伦理学
下载PDF
人是精神趋向的X——马克斯·舍勒的人的本质的现象学述评
17
作者 张廷国 阮朝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5-117,共3页
马克斯·舍勒认为人的本质是精神趋向的未知者(X),与其他生物相比,人既是自身的死胡同,又是出口;这个出口在于人是精神趋向的未知者;精神是人和其他生物本质区别的规定性,精神既是软弱的,又是和生命一同升华的。人不仅是精神的存在... 马克斯·舍勒认为人的本质是精神趋向的未知者(X),与其他生物相比,人既是自身的死胡同,又是出口;这个出口在于人是精神趋向的未知者;精神是人和其他生物本质区别的规定性,精神既是软弱的,又是和生命一同升华的。人不仅是精神的存在,而且是精神趋向的存在;这种精神,不是定在或此在物,而是趋向的、不断建构着的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舍勒 人的本质 精神趋向 未知者
下载PDF
感受促发的行动有可能是道德行动吗?——基于马克斯·舍勒对感受的现象学分析
18
作者 黄晶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59-64,共6页
关于行动促发的动机,人们往往会有两种解释路向:机械因果论和动机促发论。在马克斯·舍勒看来,人的情感领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感受状态和感受。前者属于内容和显现,而后者属于接受它们的功能与机制:作为意向对象的感受与促发实... 关于行动促发的动机,人们往往会有两种解释路向:机械因果论和动机促发论。在马克斯·舍勒看来,人的情感领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感受状态和感受。前者属于内容和显现,而后者属于接受它们的功能与机制:作为意向对象的感受与促发实际行动的意欲之间存在着一种本质性的关联,感受能够促发意志而引发实际行动。不同于康德,舍勒认为,只有基于价值感受的实际行动才是真正的道德行动。这一界定实则是将价值感受作为伦理的基础,从而将情感与道德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基于这一理由,舍勒认为由具有现象学特征的意向性感受促发的行动有可能是道德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舍勒 感受感受状态 价值 道德行动
下载PDF
怨恨:价值比较的心理机制——马克斯·舍勒的德性观解读
19
作者 李建华 胡祎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怨恨原本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情感。马克斯.舍勒认为,怨恨有一系列的心理结构,同时也与人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的制度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从怨恨出发,分析了现代西方社会人们伦理价值观念变迁和形成的根源。舍勒认为,现代的德性观也是... 怨恨原本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情感。马克斯.舍勒认为,怨恨有一系列的心理结构,同时也与人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的制度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从怨恨出发,分析了现代西方社会人们伦理价值观念变迁和形成的根源。舍勒认为,现代的德性观也是通过怨恨来形成的。舍勒的怨恨理论在启示我们思考今天的道德问题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舍勒 怨恨 价值比较 德性观 平等理念
下载PDF
马克斯·舍勒现象学价值论的本体论阐释
20
作者 卢文忠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2期4-7,共4页
马克思·舍勒在现象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特的价值理论,通过前提性的批判来扩展先天概念,揭示价值本体之中的质料先天内涵,由此证明一种与康德的理性建构主义相对立的情感先天论。舍勒的无法定义的"价值"具有客观主义和绝... 马克思·舍勒在现象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特的价值理论,通过前提性的批判来扩展先天概念,揭示价值本体之中的质料先天内涵,由此证明一种与康德的理性建构主义相对立的情感先天论。舍勒的无法定义的"价值"具有客观主义和绝对主义的性质,在人的接受性的情感活动中被给予,且置于固有的爱与恨的价值秩序中。这种价值认定导出了"价值即存在"的本体论命题,研究这一命题内涵着独特的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舍勒 现象学 价值 本体论 存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