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 被引量:198
1
作者 马长山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12,共10页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多年梦想,它标志着中国正以坚定的信念和步伐跨向二十一世纪的“法治时代”。然而,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是一个总体性进程,公民意识作为一个关键的结...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多年梦想,它标志着中国正以坚定的信念和步伐跨向二十一世纪的“法治时代”。然而,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是一个总体性进程,公民意识作为一个关键的结构性要素,必将发挥重要的内在动力机制作用,特别在我国缺少民主与法制传统,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整体转型过程中走向法治,公民意识的“文化霸权”作用就更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意识 市民社会 法治进程 政治国家 性意识 国家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马克思恩格斯 合法性 社会主义法治
原文传递
“MEGA热”在德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4部分第3卷问世 被引量:236
2
《国外理论动态》 1999年第6期32-33,共2页
《马恩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原由柏林和莫斯科两个马列主义研究院共同编辑,自1975年起陆续出版,到苏东剧变前,共计出版了43卷(包括册),约为整个《全集》计划卷次的1/3。两个研究院相继解散后,这一宏伟工程几乎... 《马恩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原由柏林和莫斯科两个马列主义研究院共同编辑,自1975年起陆续出版,到苏东剧变前,共计出版了43卷(包括册),约为整个《全集》计划卷次的1/3。两个研究院相继解散后,这一宏伟工程几乎夭折。由于各国学者的热切呼吁,在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考证 马克思恩格斯 经济学家 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资产阶级经济学 MEGA 笔记本 记者招待会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德国
下载PDF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被引量:82
3
作者 吴易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24,共21页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蕴藏十分丰富的产权理论的挖掘和潜心研究指出,马克思早于科斯等西方学者以前一百多年就创立了科学的、系统的产权理论。一些尊重客观实事的西方学者称马克思是社会科学史上第一位有产权理论的社会科...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蕴藏十分丰富的产权理论的挖掘和潜心研究指出,马克思早于科斯等西方学者以前一百多年就创立了科学的、系统的产权理论。一些尊重客观实事的西方学者称马克思是社会科学史上第一位有产权理论的社会科学家。因此作者认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特别是关于产权的性质、关于权利统一与分离的理论,是指导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唯一正确的理论。而西方的产权理论适应的是私有制经济关系的要求,决不能作为我国改革的出发点。文章最后对我国理论界有些学者主张照搬西方私人财产原则及以此为出发点提出的几种错误的产权改革方案,进行了有理论深度、有说服力的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所有权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 企业法人财产权 马克思恩格斯 国有企业 资本所有权 经营权 使用权 职能资本家 土地所有者
原文传递
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 被引量:75
4
作者 方朝晖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2-102,共21页
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市民—公民”、“城堡—城市公社—国家”等三组概念的词源学考察,揭示了西方学者的两种不同的市民社会观念和对市民社会的两种不同的理解趋势,分析了二者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亦即现代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古... 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市民—公民”、“城堡—城市公社—国家”等三组概念的词源学考察,揭示了西方学者的两种不同的市民社会观念和对市民社会的两种不同的理解趋势,分析了二者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亦即现代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邦或以城市为文明中心的政治国家,以及人们关于它的观念和思想;中世纪末叶以来在西欧涌现出来的自治的城市公社,它在后来的发展,以及人们关于它的观念和思想。作者认为,17、18世纪以来在一些西欧国家产生的现代市民社会实际上可以看作这两种传统的汇合,它既是一个“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又是一个“国家公民”的社会,这一社会在西方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CIVIL 黑格尔 马克思恩格斯 公民社会 SOCIETY 城市公社 政治国家 市民等级 古希腊罗马
原文传递
论作为哲学概念的价值 被引量:82
5
作者 何中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29-36,48,共9页
“价值”一词在日常语言、实证科学、哲学等不同语境中有其各不相同的用法和意义。作为哲学概念,价值究竟意味着什么呢?目前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未能自觉澄清价值的哲学内涵所致。在马克思的哲学视野内,价值概念具有丰富而深刻的... “价值”一词在日常语言、实证科学、哲学等不同语境中有其各不相同的用法和意义。作为哲学概念,价值究竟意味着什么呢?目前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未能自觉澄清价值的哲学内涵所致。在马克思的哲学视野内,价值概念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哲学的价值概念,并克服研究中存在的简单化、庸俗化偏差。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价值目标 社会性 价值评价 社会生物学 内在联系 实践活动 实然状态 逻辑意义 承担者
原文传递
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类哲学”引论 被引量:82
6
作者 高清海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16,共14页
人是哲学的主题和实质。探讨未来哲学的状态,就必须了解未来的人将会怎样,因为,迄今哲学所经历的形态也就是人所经历的发展状态和理性映照,人的未来发展是理解哲学未来发展的支点。 无论是了解人的未来发展还是理解哲学的未来发展,都聚... 人是哲学的主题和实质。探讨未来哲学的状态,就必须了解未来的人将会怎样,因为,迄今哲学所经历的形态也就是人所经历的发展状态和理性映照,人的未来发展是理解哲学未来发展的支点。 无论是了解人的未来发展还是理解哲学的未来发展,都聚焦在对于类存在即对人的“类”的本性和特征的理解上。人类在经历了群体本位、个体本位之后,正在走向类本位时代。适应人类的这种走向,哲学不但应当反映、表达这一趋向,而且应承担促进、推动和升华人对自身的本质变化的自觉意识的任务。因此,“类哲学”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课题,也是哲学的未来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类本质 费尔巴哈 个体本位 马克思恩格斯 类哲学 资本主义 群体本位 类本位 人的本质 类本性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初探 被引量:80
7
作者 刘俊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1998年第6期55-58,共4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理论 人与自然的和谐 马克思恩格斯 生态经济建设 科学技术 发展生产力 人—社会—自然 自然规律 自然界
下载PDF
主体性的生成机制与教学设计 被引量:62
8
作者 和学新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36-40,共5页
主体性的生成机制与教学设计●和学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建构具有主体性的人。近几年主体教育在我国的勃兴是对当前社会巨大转折的呼应。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和重心,因此,应根据人的主体的生成机制来设计和规范教学,促进学生... 主体性的生成机制与教学设计●和学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建构具有主体性的人。近几年主体教育在我国的勃兴是对当前社会巨大转折的呼应。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和重心,因此,应根据人的主体的生成机制来设计和规范教学,促进学生主体的构建和完善。一、活动是人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主体性 生成机制 教学体系 非理性 学生主体 课堂教学 生成和发展 教学设计 马克思恩格斯 师生交往
原文传递
逻辑起点问题琐谈 被引量:76
9
作者 冯振广 荣今兴 《河南社会科学》 1996年第4期57-60,共4页
每一门科学理论,都有逻辑起点、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抓住了这三点,才算抓住了一门科学理论的“纲”。而每一门新兴学科的最后形成,也都必须首先准确确定逻辑起点,这样,全部理论才能从起点开始逐步展开。逻辑起点的最后确定虽然以... 每一门科学理论,都有逻辑起点、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抓住了这三点,才算抓住了一门科学理论的“纲”。而每一门新兴学科的最后形成,也都必须首先准确确定逻辑起点,这样,全部理论才能从起点开始逐步展开。逻辑起点的最后确定虽然以某一门学科理论的大量积累为重要基础,但有关逻辑起点方面的理论以及前人在确定逻辑起点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我们在确定新兴学科理论逻辑起点时提供借鉴。为此,本文主要阐述了以下三个问题:逻辑起点的确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问题的主要思想;《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几个主要特点。几点结论:起点问题的重要性,要求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必须下大气力;起点问题确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对待新兴学科形成中出现的非规范性问题;可以借鉴前人确定逻辑起点的成功经验;理论研究工作也不要受逻辑起点理论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起点 黑格尔 《资本论》逻辑 科学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 新兴学科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政治经济学批判》 理论体系 学科理论
下载PDF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社会时—空特性初探 被引量:69
10
作者 刘奔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3-10,共8页
列宁说:“思维的范畴不是人的工具,而是自然的和人的规律性的表述。”(《哲学笔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95页)列宁的这一论断当然也适用于哲学上的时一空范畴。哲学的时一空范畴,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的表现。全部人类认识史证... 列宁说:“思维的范畴不是人的工具,而是自然的和人的规律性的表述。”(《哲学笔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95页)列宁的这一论断当然也适用于哲学上的时一空范畴。哲学的时一空范畴,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的表现。全部人类认识史证明,没有辩证的、唯物的时空概念,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运动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人类发展 规律性 社会空间 人类社会 实践活动 社会关系结构 现实性 社会发展 交往活动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与主体性问题——兼评“主体—客体”两极哲学模式的缺陷 被引量:61
11
作者 任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1-19,共9页
随着实践和主体性问题讨论的展开,交往问题,以及一向被忽视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这个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日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或许可以说,这是研究取得新进展的一个征兆。从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中已经能够看出,把交往作为马... 随着实践和主体性问题讨论的展开,交往问题,以及一向被忽视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这个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日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或许可以说,这是研究取得新进展的一个征兆。从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中已经能够看出,把交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展开深入研究,对于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于深刻理解这个实践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联系,对于深化人的本质、认识的本质、价值的本质、文化的本质和结构、主-客体关系和主体性等范围广泛的课题的研究,对于科学地解决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的关系等问题,从世界普遍交往的高度高瞻远瞩地把握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怎样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本刊把交往问题列为“实践与主体性问题”这个专栏的重要讨论内容,希望得到更多学者的关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主体 社会交往关系 性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活动 关系结构 交往实践观 社会联系
原文传递
马克思时空观新论 被引量:63
12
作者 俞吾金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19,共9页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形态 实践活动 内在联系 资本主义生产 生产劳动 时空观 历史内涵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革命
原文传递
意思联络是共同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 被引量:39
13
作者 伍再阳 《现代法学》 1984年第2期27-29,共3页
邓大榜同志在《共同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初探》(以下简称邓文,见《法学季刊》1982年第三期)一文中认为,以意思联络为要件与共同侵权行为概念相矛盾。此文将共同过失侵权行为排斥在共同侵权行为之外,认为以意思联络为要件与民法过失责任... 邓大榜同志在《共同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初探》(以下简称邓文,见《法学季刊》1982年第三期)一文中认为,以意思联络为要件与共同侵权行为概念相矛盾。此文将共同过失侵权行为排斥在共同侵权行为之外,认为以意思联络为要件与民法过失责任原则相抵触,照过失责任原则,不论故意或者过失都得负赔偿责任。所以,邓文提出只要数人在客观上有共同侵权的行为,就得承担连带责任。笔者对此观点,殊难赞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侵权行为 意思联络 过失责任原则 共同过失 连带责任 主观要件 民事责任 共同行为 马克思恩格斯 过失行为
下载PDF
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49
14
作者 燕国材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6,共6页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心理学有一个长远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现在。这话对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也是完全适用的。就是说,和谐教育及其思想并非今日始。
关键词 和谐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 人的和谐发展 全面发展的人 全面发展教育 现实意义 人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 人的本质
全文增补中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思想及其发展 被引量:61
15
作者 石云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8,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人类社会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江泽民深入阐发和实践建... 马克思恩格斯人类社会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江泽民深入阐发和实践建立国际秩序的新理论;胡锦涛提出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中国而又面向世界,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共同体的思想,在党的几代领导人的思想理论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阐发,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认识提高到了新境界和新水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秩序 国际治理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 被引量:51
16
作者 刘建军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1997年第2期20-27,共8页
20世纪末发生的苏联解体和东欧演变,是共产主义史上的重大事件。这是共产主义实践迄今遭受的最大挫折和失败,是共产主义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迄今所遭受的最大危机和震荡。在这场信仰大地震中,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坚守住了自己的信仰阵地... 20世纪末发生的苏联解体和东欧演变,是共产主义史上的重大事件。这是共产主义实践迄今遭受的最大挫折和失败,是共产主义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迄今所遭受的最大危机和震荡。在这场信仰大地震中,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坚守住了自己的信仰阵地,但也有的马克思主义者思想上出现了困惑。历史证明,当共产主义事业遇到挫折、面临困难时,当马克思主义者不得不在逆境中苦斗时,有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无坚强的革命意志,有无迎接挑战、走向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勇气,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而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必须从理论上研究和论证这一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信仰 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共产主义信仰 共产主义者 马克思恩格斯 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 俗信仰
原文传递
交往与文化 被引量:34
17
作者 刘奔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1-75,共15页
本文以马克思的实践观为立论基础,依据马克思的社会三形态理论,探讨交往活动与文化发展的本质联系。认为:交往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和侧面,是人与人之间以一定的手段为媒介的、互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交往中具有否定性的、起... 本文以马克思的实践观为立论基础,依据马克思的社会三形态理论,探讨交往活动与文化发展的本质联系。认为:交往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和侧面,是人与人之间以一定的手段为媒介的、互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交往中具有否定性的、起媒介作用的要素,是导致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形成不同的交往结构的决定性因素。相应于不同的交往结构,人的社会性也表现为不同的水平和性质,从而有不同的文化结构。文化结构是随着交往结构的变革而历史地变动着的矛盾运动的动态关系。在不同的交往结构中所形成的客观价值关系系统,构成不同时代文化结构的核心。为这种价值关系系统所贯穿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三者互为媒介、相互制约,形成一定时代的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 共同体 交换价 思维方式 物质生产 文化结构 生产方式 价值关系 交往形式
原文传递
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 被引量:49
18
作者 刘再复 《文学评论》 1984年第3期24-40,141,共18页
刘再复同志的这篇论文,就如何塑造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个人的看法。这个问题关系着社会主义文学创作的提高和发展,欢迎从事文艺理论研究、教学和文学创作的同志们对此展开争鸣。
关键词 典型性格 二重组合 人物性格 组合原理 二重结构 莎士比亚 作家 马克思恩格斯 文学创作 列夫·托尔斯泰
原文传递
信息消费论纲 被引量:48
19
作者 郑英隆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4年第2期51-59,共9页
本文对信息学与消费经济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信息消费作了系统探讨。作者分析了信息消费的系统性意义、本质规定及其类型,考察了信息消费的历史及现状,指出了现阶段信息消费的两大特征,探讨了信息消费增长趋势与人口素质程度的相关... 本文对信息学与消费经济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信息消费作了系统探讨。作者分析了信息消费的系统性意义、本质规定及其类型,考察了信息消费的历史及现状,指出了现阶段信息消费的两大特征,探讨了信息消费增长趋势与人口素质程度的相关性原理。作者指出,市场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消费社会化不足问题;当前信息消费需求量增大与人口素质低下已构成矛盾冲突,唯有提高人口素质,才能推进整个社会信息经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消费 信息产品 消费需求 信息经济 人口素质 信息消费品 消费支出 马克思恩格斯 弹性系数 人的需要
下载PDF
论两种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 被引量:40
20
作者 俞吾金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96-107,共12页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推广论”认为,马克思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的结果。“基础和核心论”则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推广论”认为,马克思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的结果。“基础和核心论”则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核心,这一见解实际上倡导了一种逆向的“推广论”,即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基础理论应用到自然界,从而推广出辩证唯物主义。这两种见解的共同点是:把哲学的世界整体图景抽象地分割为自然、社会、思维三大块,辩证唯物主义对应的是“自然”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对应的则是“社会”部分,这就把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破坏了。本文认为,这两种见解坚持的都是“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对应于狭义的社会概念。实际上,马克思哲学就是“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这一概念对应于广义的社会或社会生活(即在人的生存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整体世界),借助这一概念,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和本真精神得到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历史 辩证法 认识论 实践活动 方法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