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劳动的主体性悖论及其超越——基于马克思劳动哲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九红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5,共9页
从马克思劳动哲学视角来看,数字劳动具有劳动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辩证特性。在主体客体化层面,数字劳动主体尽管能够能动地改造对象性客观世界,但是还力求摆脱数字资本定向、控制和管理,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主体自由和创新的... 从马克思劳动哲学视角来看,数字劳动具有劳动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辩证特性。在主体客体化层面,数字劳动主体尽管能够能动地改造对象性客观世界,但是还力求摆脱数字资本定向、控制和管理,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主体自由和创新的自觉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客体主体化层面,数字资本主体性虽然客观地需要数字劳动展现其主体自由,但却通过占有和挪用数字劳动主体的能动实践和社会关系结构而使得数字劳动主体产生异化。上述构成了数字劳动主体和数字资本主体的内在逻辑和矛盾张力,其结果是导致数字劳动存在着主体性悖论。因此,其超越路径内在于资本主体的自身界限和限制,外显于数字劳动和数字劳动者主体意识的双向建构过程。这种基于马克思劳动哲学关于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阐释,既能揭示当代数字资本主体性实践的虚伪面纱,也能为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劳动主体 资本主体 主体性悖论 马克思劳动哲学
原文传递
马克思“自由自觉活动”的人到底是什么人?
2
作者 鲁克俭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把“自由自觉的活动”视同人的解放或理想社会状态,是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长期误读。“自由自觉的活动”本质上是谋生劳动。谋生劳动的实质是抽象劳动。从《巴黎手稿》时期的谋生劳动,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现实个人的生活... 把“自由自觉的活动”视同人的解放或理想社会状态,是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长期误读。“自由自觉的活动”本质上是谋生劳动。谋生劳动的实质是抽象劳动。从《巴黎手稿》时期的谋生劳动,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现实个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再到《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的一般劳动哲学,有别于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劳动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维度。它向下可以与简单商品经济中的谋生劳动兼容,向上可以与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中的超越谋生劳动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自由自觉的活动 谋生劳动 抽象劳动 马克思劳动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