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空间中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联俊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103,共8页
互联网技术的加速发展,既带来生产生活领域的变化,也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产生新的冲击。网络空间中马克思主义认同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话语失声的挑战、错误思想渗透的挑战、贫富分化的挑战等方面。其原因在于外资或私人... 互联网技术的加速发展,既带来生产生活领域的变化,也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产生新的冲击。网络空间中马克思主义认同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话语失声的挑战、错误思想渗透的挑战、贫富分化的挑战等方面。其原因在于外资或私人资本控制一些大型网站、对错误思潮传播管理不到位、对敌对势力在网上兴风作浪重视不够等,要增强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认同需要改善网络空间资本结构比例、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领导责任、凸显网络意识形态价值导向、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法治建设等,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增强网络空间国家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马克思主义认同 话语权
原文传递
以“四个自信”培育高校马克思主义认同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丽 巫茜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8-141,共4页
马克思主义认同就是认可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种社会思潮共存,干扰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马克思主义认同就是认可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种社会思潮共存,干扰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四个自信"激发了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提供了支撑,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自信 马克思主义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 新思路
原文传递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合力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谢金迪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7-120,共4页
强化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合力是一项系统的意识形态工程,其对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及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都极其重要。当前在其教育合力形成过程中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合力重视程... 强化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合力是一项系统的意识形态工程,其对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及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都极其重要。当前在其教育合力形成过程中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合力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及协同效应有待提升的问题。因此,要通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构筑三全育人的一体化育人格局、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作用,来强化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的合力,发挥协同效应,增强马克思主义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认同 合力
下载PDF
论强化马克思主义认同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力红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想成功引领社会思潮,在根本上就要在多元价值语境下得到广泛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既是作为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之统一的彻底的理论,又是作为理论辩证法和实践辩证法之统一的与时俱进的理论...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想成功引领社会思潮,在根本上就要在多元价值语境下得到广泛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既是作为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之统一的彻底的理论,又是作为理论辩证法和实践辩证法之统一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才能获得广泛而持久的认同,从而成功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价值认同 马克思主义认同 辩证法
下载PDF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分析与培育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博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7年第9期46-50,共5页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研究要着力研究马克思主义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网络中的在场及两者的互动问题、马克思主义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生活需求的契合问题、认同博弈与"归属于谁"的现实困惑问题等。加...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研究要着力研究马克思主义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网络中的在场及两者的互动问题、马克思主义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生活需求的契合问题、认同博弈与"归属于谁"的现实困惑问题等。加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马克思主义认同建设,就"被给予"因素的培育而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场的社会氛围的营造,加强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就"选择"因素的培育而言,要继续加大对西南边疆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大对西南边疆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对马克思主义与西南边疆社会利益获得关联性的解读和宣传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 少数民族 马克思主义认同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少进 吴家华 《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6-30,共5页
马克思主义认同是指无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肯定性体认。回顾和反思19世纪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基本过程、历史经验,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路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同 历史经验 当代意义
原文传递
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武汉市七所高校的实证分析
7
作者 赵佩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1-26,共6页
利用武汉市七所高校调查数据,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认同来源、认同过程与认同层次上,分别受到内源认同与外源认... 利用武汉市七所高校调查数据,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认同来源、认同过程与认同层次上,分别受到内源认同与外源认同、环境熏陶与主体内化、外显认同与内隐认同三种内在机制的影响。建议通过因材施教,注重个体需求的满足;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提升理论宣传吸引力;加强网络话语权建设,增强大学生对政府的信任;强化信仰教育,形成科学信仰选择自觉等措施有效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同 高校大学生 影响机制 内隐认同 网络话语权
下载PDF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途径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闪闪 张云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56-59,共4页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群体中先进的代表,加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进一步增...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群体中先进的代表,加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认同 途径
下载PDF
提升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五个维度 被引量:1
9
作者 奚迪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0年第5期80-83,共4页
马克思主义认同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和内容,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同,不仅要静态学习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还要动态加深重构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从理论认知、情感共鸣、理想信念、文化自信、知行合一等五个维度... 马克思主义认同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和内容,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同,不仅要静态学习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还要动态加深重构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从理论认知、情感共鸣、理想信念、文化自信、知行合一等五个维度,探讨了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坚定信仰,并在时代发展背景下主观能动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思辨能力解析现实问题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认同 维度
下载PDF
当前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现状及其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毕冉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11,共3页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日益深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严峻挑战,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现状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淡化、理论教育不得力等问题。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日益深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严峻挑战,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现状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淡化、理论教育不得力等问题。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因素包括: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多元文化的渗透;2.封建落后文化及社会邪教的消极影响;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形式与社会发展实际不协调;4.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缺乏正确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认同 现状 原因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认同的理性反思
11
作者 曹亚琴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7期49-52,共4页
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和研究者,马克思主义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在需求。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认同,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与方法的认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认同... 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和研究者,马克思主义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在需求。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认同,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与方法的认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应有之义。由于外界对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认知与评价的偏见,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本身还存在不足;还由于多元文化的挑战和教师队伍的个体特质等多重纬度,都会弱化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认同。面对这种现状,可通过完善学科、夯实平台,解决困难、强化归属,努力践行、提升能力等途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马克思主义认同 认同路径
下载PDF
利益分化视域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
12
作者 汪勇 任健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22,共4页
政治认同的基础是利益。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了分化,进而导致人们的权益意识觉醒、谋利行为普遍、利益主体多元、利益诉求不同、贫富分化悬殊、利益关系复杂、利益矛盾加剧,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认同的传统、基础、主体、范围、... 政治认同的基础是利益。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了分化,进而导致人们的权益意识觉醒、谋利行为普遍、利益主体多元、利益诉求不同、贫富分化悬殊、利益关系复杂、利益矛盾加剧,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认同的传统、基础、主体、范围、信度、程度、难度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马克思主义问题,必须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协调好利益关系,推进民主法治,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分化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同 利益关系
下载PDF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基本问题
13
作者 李军虎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32,共3页
马克思主义认同是中国社会主义国家认同的根基。从广大青少年的视角来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本质就是主体逐步自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实践中始终坚定拥护党的全面领导,努力使自己成为... 马克思主义认同是中国社会主义国家认同的根基。从广大青少年的视角来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本质就是主体逐步自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实践中始终坚定拥护党的全面领导,努力使自己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马克思主义认同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时代性与过程性的基本特征。依据实践检验真理原则,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检验标准可以分为底线标准、一般标准和最高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同
下载PDF
加强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的探讨
14
作者 柏欣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7期43-45,共3页
加强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一个最为关键性的环节和途径。本文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党校教育的实践经验,对加强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马克思主义认同 教育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马克思主义认同”意识的培育
15
作者 陈雨知 《海外文摘》 2020年第22期16-17,共2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始终离不开“认同”的视域,培育“马克思主义认同”意识是重新建构中华民族主体身份,进一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忽视西南边疆这一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建设,通过深...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始终离不开“认同”的视域,培育“马克思主义认同”意识是重新建构中华民族主体身份,进一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忽视西南边疆这一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建设,通过深入调查,发展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途径,实现了在西南边疆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取得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培育“马克思主义认同”意识的重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同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 抗日战争
下载PDF
利益分化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6
作者 马英芹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3-25,共3页
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是一定社会利益关系的现实反映。新时期我国利益分化影响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为此,应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贯... 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是一定社会利益关系的现实反映。新时期我国利益分化影响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为此,应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增强我党的凝聚力;维护利益公平,让"共富"成为共识;注重民生,积极化解利益矛盾以赢民心,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分化 马克思主义认同 影响 对策
下载PDF
提高“0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路径思考——以驻衡高校大学生为例
17
作者 彭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年第1期289-289,291,共2页
从个人、社会、国家层面分析提高“0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必要性,从优化引导机制、改进激励机制、完善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探索提高“0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00”后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认同 路径
下载PDF
解决高校大学生“双面人”现象对策探析
18
作者 王琛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37-39,共3页
高校大学生“双面人”现象的表现是功利性的虚假认同、消极性的思政课堂应付态度和盲目性的信仰多样化。其原因是义利观扭曲、高校思政课学生主体性的不足以及多种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冲击。对策是坚定“四个自信”来夯实思想基础、... 高校大学生“双面人”现象的表现是功利性的虚假认同、消极性的思政课堂应付态度和盲目性的信仰多样化。其原因是义利观扭曲、高校思政课学生主体性的不足以及多种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冲击。对策是坚定“四个自信”来夯实思想基础、坚持“八个统一”发挥学生思政课的主体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形成知行合一的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人” 高校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认同 知行合一 高校思政课
下载PDF
对“95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实现机制的思考
19
作者 谢金迪 郝伟 《教育探索》 2020年第4期75-78,共4页
实现"95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认同,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薪火相传,关乎我国未来现代化进程的兴衰成败。高校应明确意识形态阵地中的责任主体和贯彻方式,创建灌输引导机制、批评对话机制和自... 实现"95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认同,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薪火相传,关乎我国未来现代化进程的兴衰成败。高校应明确意识形态阵地中的责任主体和贯彻方式,创建灌输引导机制、批评对话机制和自我教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5后”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认同 实现机制 建构主体
原文传递
从自在、自为到自觉:五四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原因
20
作者 蒋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S01期75-77,共3页
五四运动是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与影响的伟大事件,它掀开了中国文化与中国思想在历史上的新阶段,也是青年思想觉醒的开端。采用自在、自为到自觉的哲学思维发展方式探究五四期间青年对于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原因,首先从传统... 五四运动是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与影响的伟大事件,它掀开了中国文化与中国思想在历史上的新阶段,也是青年思想觉醒的开端。采用自在、自为到自觉的哲学思维发展方式探究五四期间青年对于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原因,首先从传统文化中挖掘与马克思主义的同一性,比如契合辩证法思维方式的辩证思想、契合唯物史观价值旨归的线性史观与契合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追求的大同思想;其次从新文化运动的本质中找寻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同一性;最后探讨五四时期社会环境对同一性的催化,进一步加强了五四时期青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青年 马克思主义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