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被引量:614
1
作者 习近平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共5页
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写下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下的《论十大关系》... 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写下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下的《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灵活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 论,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我们党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 主义树立了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辩证唯物主义 方法论 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共中央总书记 北京人民大会堂 新华社记者
原文传递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被引量:394
2
作者 习近平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1,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但由于它深...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但由于它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立场 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人类社会发展 共产党人
原文传递
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 被引量:290
3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6,共4页
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鲁洁“教育要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等相适应,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这是长期以来在教育学上被公认为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命题,并被论证为决定教育其它具体规律的一条基本规律,也被看成是人们从事教... 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鲁洁“教育要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等相适应,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这是长期以来在教育学上被公认为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命题,并被论证为决定教育其它具体规律的一条基本规律,也被看成是人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一个根本出发点。这一“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之适应 人的主体性 《教育研究》 规定性 科学技术 《学会生存》 超越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文化科学知识
原文传递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被引量:92
4
作者 任平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3-69,共17页
本文认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将成为21世纪哲学的中心视界。其根据主要是:一、交往实践观成为当代哲学主导范式,是全球化趋势的内在逻辑;二、随着世界哲学主导性思维方式由“主体—客体”模式向“主体—客体—主体”三极关系结构... 本文认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将成为21世纪哲学的中心视界。其根据主要是:一、交往实践观成为当代哲学主导范式,是全球化趋势的内在逻辑;二、随着世界哲学主导性思维方式由“主体—客体”模式向“主体—客体—主体”三极关系结构的转换,唯有交往实践观才能科学解答主体际难题;三、交往实践观融会中国传统哲学、当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实践观 主体际 多极主体 后现代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体性 交往共同体 发展观 实践的唯物主义 自然客体
原文传递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 被引量:65
5
作者 贺来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3,共10页
马克思哲学在“存在论”问题上的重大贡献在于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实体本体论的变革 ,改变了理解“存在”问题的解释原则和思维方式 ,开辟了“存在论”的现代哲学范式。马克思认为传统哲学实体本体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颠倒了逻辑与生存、... 马克思哲学在“存在论”问题上的重大贡献在于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实体本体论的变革 ,改变了理解“存在”问题的解释原则和思维方式 ,开辟了“存在论”的现代哲学范式。马克思认为传统哲学实体本体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颠倒了逻辑与生存、理论与实践、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 ,把本来第二性的、派生性的存在“头脚倒置”为“第一性”的和基础性的存在。因此 ,必须在根本上改变基本的解释原则 ,对颠倒的关系进行“倒置” ,确立感性实践活动优先于逻辑和知性、并构成逻辑和知性基础的本体论地位。在马克思那里 ,“感性实践活动”的确切所指乃是人“本源性”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方式 ,正是这种本源性的生存方式 ,构成了“世界”、“人”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奥秘”和深层根据。在此意义上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在根本上扭转了解决“存在”问题的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论 世界 感性实践活动 实体本体论 生存论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范式转换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与主体性问题——兼评“主体—客体”两极哲学模式的缺陷 被引量:61
6
作者 任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1-19,共9页
随着实践和主体性问题讨论的展开,交往问题,以及一向被忽视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这个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日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或许可以说,这是研究取得新进展的一个征兆。从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中已经能够看出,把交往作为马... 随着实践和主体性问题讨论的展开,交往问题,以及一向被忽视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这个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日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或许可以说,这是研究取得新进展的一个征兆。从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中已经能够看出,把交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展开深入研究,对于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于深刻理解这个实践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联系,对于深化人的本质、认识的本质、价值的本质、文化的本质和结构、主-客体关系和主体性等范围广泛的课题的研究,对于科学地解决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的关系等问题,从世界普遍交往的高度高瞻远瞩地把握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怎样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本刊把交往问题列为“实践与主体性问题”这个专栏的重要讨论内容,希望得到更多学者的关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主体 社会交往关系 性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活动 关系结构 交往实践观 社会联系
原文传递
科学学、科学技术体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被引量:72
7
作者 钱学森 《哲学研究》 1979年第1期20-27,共8页
对于如何加速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大家议论很多,有许多文章,我读了也很受启发,很受教育;也促使我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把人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所总结出来的学问,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技术体系学 科学学 阶级斗争 科学实验 社会科 工程技术 生产斗争 加速发展 自然科
原文传递
“存在论转向”与方法论革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0
8
作者 孙伯鍨 刘怀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24,共11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讨论 ,始于重建教科书体系探索中的“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之争 ,近来则有融入现代哲学范式的“存在论转向”和“生存本体论”之说。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 ,侧重剖析马克思...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讨论 ,始于重建教科书体系探索中的“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之争 ,近来则有融入现代哲学范式的“存在论转向”和“生存本体论”之说。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 ,侧重剖析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之分歧 ,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主要不在于从近代认识论走向现代本体论 ,也不在于以一种新型的本体论体系取代了西方传统的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在于 :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 ,而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科学考察和反思批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历史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存本体论 海德格尔 社会存在论 西方哲学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终结” 被引量:46
9
作者 张汝伦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54,共11页
马克思哲学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或作为一种学科创制的哲学。对马克思来说 ,哲学从来就不是纯粹形而上学的思辨 ,不是什么重建本体论的努力 ,而是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现代西方哲学主张“哲学的终结” ,但却始终未能超越哲学。“哲学... 马克思哲学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或作为一种学科创制的哲学。对马克思来说 ,哲学从来就不是纯粹形而上学的思辨 ,不是什么重建本体论的努力 ,而是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现代西方哲学主张“哲学的终结” ,但却始终未能超越哲学。“哲学的终结”反映了哲学的危机 ,更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危机。维特根斯坦否定哲学是因为哲学没有正确地使用语言而造成许多伪问题 ;海德格尔宣布哲学终结是因为哲学无法思考存在的前提 ;罗蒂提出后哲学文化是为了反对实证论的本质主义 ,去除哲学的真理垄断地位。刺激他们思考的科学主义、虚无主义和本质主义正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在人的思想中、更在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中有其根源。马克思把哲学危机看作一定时代危机的表现 ,批判哲学 ,必须批判哲学生存的现实 ;消灭哲学 ,必须消灭哲学依附的制度。马克思真正使哲学变成了社会改造实践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 ,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对哲学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体论 维特根斯坦 海德格尔 后现代主义 文化批评 哲学批判 黑格尔 辩证法
原文传递
对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解释 被引量:43
10
作者 吴向东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7,共4页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之为人的规定性 ,即人的本质和人性的全面生成、丰富和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本质和人性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活动、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之为人的规定性 ,即人的本质和人性的全面生成、丰富和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本质和人性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活动、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与共同控制 ;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每一个人在这些方面获得充分和最大限度的发展 ,由此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中获得最大的自由 ,并从自由中获得最大幸福。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理想性、现实性和历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理论 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交往 高校 “两课”教学 教学难点
原文传递
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57
11
作者 陈安金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0年第3期72-75,共4页
针对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状、复杂的原因和对宗教的模糊认识,本文认为: (一 )应从理论上澄清大学生对宗教的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思想认识; (二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引导,树立唯物主义的无神论世界观。
关键词 大学生 宗教信仰 环境 民族 科普宣传 宗教道德 宗教道德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 心理教育
下载PDF
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续):马克思“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57
12
作者 任平 欧阳康 +1 位作者 冯平 鞠实儿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40,共6页
本组文章是上一期哲学栏目中的专题研究《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的续篇。其中,苏州大学任平教授认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指向一种“问题视域”的立场和范式,引领我们去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中提出的“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 本组文章是上一期哲学栏目中的专题研究《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的续篇。其中,苏州大学任平教授认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指向一种“问题视域”的立场和范式,引领我们去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中提出的“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反思和解答新全球化时代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在场的主要方式。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从哲学合法性追问的问题维度,探讨了哲学问题的实质与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并提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链,认为哲学研究是在对于人性的深层发掘和对世界价值意义的探索与创造中互动性地展开的。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哲学系冯平教授将对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批判和建构视为哲学的工作方式,认为“为获得思想资源的解释”是一种有强烈的现实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的研究。在中国现实背景中,“对解释的解释”必须以对中国问题的关怀为动力。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浙江大学认知与语言研究中心鞠实儿教授从人文与科学两方面探讨了逻辑学认知转向的可能性、理论基础、主要形态和基本特点,论证了逻辑的文化依赖与文明的平等原则,认为逻辑学将面临的重大问题是跨文明说理的规则问题。 至此,《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专题已连续刊发两组文章。关于该专题的讨论将暂告一段落。但本栏目今后仍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学术评论。欢迎商榷、批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研究 视域 哲学思维方式 语言研究中心 新全球化时代 华中科技大学 现实关怀
原文传递
《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被引量:58
13
作者 孙正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共14页
研究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诉诸马克思毕生研究的伟大成果《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类解放的"新世界观"。《资本论》在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 研究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诉诸马克思毕生研究的伟大成果《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类解放的"新世界观"。《资本论》在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及其政治经济学的双重批判中,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不仅反映和表达了我们时代的时代精神,而且塑造和引导了新的时代精神,因而《资本论》既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世界观
下载PDF
现代科学的结构——再论科学技术体系学 被引量:54
14
作者 钱学森 《哲学研究》 1982年第3期19-22,共4页
我以前谈过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参见①、②、③、④),认为从应用实践到基础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工程技术这一层次,然后是直接为工程技术作理论基础的技术科学这一层次,再就是基础科学这一层次;最后通过进一步... 我以前谈过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参见①、②、③、④),认为从应用实践到基础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工程技术这一层次,然后是直接为工程技术作理论基础的技术科学这一层次,再就是基础科学这一层次;最后通过进一步综合、提炼达到最高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也可以看作是四个台阶,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技术到最高哲学理论,可以算是横向的划分。纵向的划分就是学科部类的划分了,在一般的看法中,大的部门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我国现在就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他们各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技术体系学 现代科学技术 自然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技术科学 理论基础 改造客观世界 哲学理论 工程技术
原文传递
自然唯物主义的复兴——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评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何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20,115,共9页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具有原创性的方面。从哲学形态的建构上看,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自然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与文化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对人与自然...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具有原创性的方面。从哲学形态的建构上看,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自然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与文化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对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探究和对自然异化的批判,分别在自然和历史两个层面上复兴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扬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片面性,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理论对于我们思考和解决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问题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 美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被引量:55
16
作者 习近平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9年第2期9-11,共3页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写下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下的《论十大...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写下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下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灵活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我们党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树立了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中国共产党人 全面从严治党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观
原文传递
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 被引量:53
17
作者 钱学森 《情报杂志》 1983年第4期5-15,共11页
最近看到《陕西情报工作》1983年第1期有一篇很短的文章(注一),是祝贺我们国家的两个刊物《情报科学》和《情报学刊》创刊三周年的,它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以前对于情报工作,对于科技情报工作。
关键词 国防科技情报工作 国防科学技术 研究情报 精神财富 马克思主义哲学 情报科学技术 客观世界 电子计算机 三个方面 毛泽东思想
下载PDF
当代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刘放桐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4-10,共7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 后后现代主义 近代哲学 现实生活 哲学思维方式 现代哲学 哲学走向 邓小平理论
原文传递
展读遗篇泪满襟——记李达和吕振羽的交往 被引量:50
19
作者 江明 《文献》 1980年第4期12-22,共11页
李达同志是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桃李满天下,我党不少骨干和著名学者都曾受过他的教诲,吕振羽同志就是他早期的学生之一。振羽青年时期曾师事李老,崇敬之情,终身不替。李老对振羽亦深为器重... 李达同志是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桃李满天下,我党不少骨干和著名学者都曾受过他的教诲,吕振羽同志就是他早期的学生之一。振羽青年时期曾师事李老,崇敬之情,终身不替。李老对振羽亦深为器重,他们相交甚笃。李老给振羽的信,劫后幸存无几,现选四封发表于《文献》丛刊。从中不仅反映了他们之间的深挚情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吕振羽 老师 中国政治思想史 现代社会学 中国社会史 经济学 国民党 中国大学
原文传递
公共性:走进我们生活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视点 被引量:42
20
作者 袁玉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34,共8页
公共性的增长是当代生活世界不可遏止的趋向,是历史由阶级史、民族史进入世界史的标志。我们这个时代只要能称之为具有现代性的事物,同时也被打上公共性的烙印。公共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范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实践性特... 公共性的增长是当代生活世界不可遏止的趋向,是历史由阶级史、民族史进入世界史的标志。我们这个时代只要能称之为具有现代性的事物,同时也被打上公共性的烙印。公共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范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实践性特点是相融的,它在更为深刻的层次上揭示了当代生活的丰富内容,推进了人们对于当代社会实践发展的真理性认识,还从全球化的视角进一步展示了人的社会性本质。公共性本质上是个人性的延伸,是现代性的基础和最基本的特征。全球性和现代性视野下的公共性应当走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将因此清晰地认识当代生活世界,丰富我们这个时代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揭示当代世界和历史表象背后深藏的秘密,推动当代人价值观的深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全球性 现代性 人的本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