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道德的空场和批判的失语—艾伦?伍德“马克思主义反道德主义”的理论局限
1
作者
陈洪华
《哲学进展》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艾伦·伍德的“马克思主义反道德主义”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引起并深度参与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是“道德主义”还是“反道德主义”的一场学术大争论。这一理论因为正确地坚...
艾伦·伍德的“马克思主义反道德主义”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引起并深度参与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是“道德主义”还是“反道德主义”的一场学术大争论。这一理论因为正确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对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了这一理论内部具有诸多无法克服的矛盾和局限:它无法有效回应和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最显著特质;其隐含的“现实的即为合理的”道德评价主张混淆了描述性、功能性的道德与规范性道德之间的区分,取消了“现实”之道德与“应然”之道德之间的必要张力;“阶级利益论证”的理论将无产阶级利益与道德价值完全对立,取消了无产阶级运动的价值正当性。伍德的“马克思反道德主义”导致了道德话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整体消解和丧失,使得批判成为空话和不可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严重曲解和误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伍德
马克思主义
反
道德
主义
理论局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正义之争: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主义与道德主义
被引量:
9
2
作者
凯.尼尔森
林进平
+1 位作者
郭丽丽
梁灼婷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共10页
在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论争上,存在着非道德主义与道德主义的分歧,前者以伍德为典型,后者以柯亨为代表。前者的合理之处在于揭示正义、道德的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而不足之处在于过度强化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利益理论并以之拒斥正义、道...
在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论争上,存在着非道德主义与道德主义的分歧,前者以伍德为典型,后者以柯亨为代表。前者的合理之处在于揭示正义、道德的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而不足之处在于过度强化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利益理论并以之拒斥正义、道德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而后者则在于挖掘了正义、道德的某种非意识形态性和在批判资本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却执迷于自然权利。因此,双方应该在较量中相互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
马克思主义
的非
道德
主义
马克思主义
的
道德
主义
原文传递
题名
道德的空场和批判的失语—艾伦?伍德“马克思主义反道德主义”的理论局限
1
作者
陈洪华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哲学进展》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文摘
艾伦·伍德的“马克思主义反道德主义”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引起并深度参与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是“道德主义”还是“反道德主义”的一场学术大争论。这一理论因为正确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对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了这一理论内部具有诸多无法克服的矛盾和局限:它无法有效回应和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最显著特质;其隐含的“现实的即为合理的”道德评价主张混淆了描述性、功能性的道德与规范性道德之间的区分,取消了“现实”之道德与“应然”之道德之间的必要张力;“阶级利益论证”的理论将无产阶级利益与道德价值完全对立,取消了无产阶级运动的价值正当性。伍德的“马克思反道德主义”导致了道德话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整体消解和丧失,使得批判成为空话和不可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严重曲解和误认。
关键词
艾伦·伍德
马克思主义
反
道德
主义
理论局限
Keywords
Allen Wood
“Marxist Immoralism” Theory
Defects and Limitations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正义之争: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主义与道德主义
被引量:
9
2
作者
凯.尼尔森
林进平
郭丽丽
梁灼婷
机构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哲学系
加拿大哲学联合会
<加拿大哲学杂志>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共10页
文摘
在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论争上,存在着非道德主义与道德主义的分歧,前者以伍德为典型,后者以柯亨为代表。前者的合理之处在于揭示正义、道德的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而不足之处在于过度强化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利益理论并以之拒斥正义、道德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而后者则在于挖掘了正义、道德的某种非意识形态性和在批判资本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却执迷于自然权利。因此,双方应该在较量中相互吸收。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
马克思主义
的非
道德
主义
马克思主义
的
道德
主义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道德的空场和批判的失语—艾伦?伍德“马克思主义反道德主义”的理论局限
陈洪华
《哲学进展》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正义之争: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主义与道德主义
凯.尼尔森
林进平
郭丽丽
梁灼婷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