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0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267
1
作者 何增科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7-81,共15页
本文阐述了“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含义及其演变过程,认为在古代,所谓市民社会往往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其含义与政治社会并无不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自然(野蛮)社会的概念。现代市民社会概念是对近代欧洲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相分离... 本文阐述了“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含义及其演变过程,认为在古代,所谓市民社会往往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其含义与政治社会并无不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自然(野蛮)社会的概念。现代市民社会概念是对近代欧洲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相分离的现实的反映。它是由黑格尔在吸收了众多思想家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并由马克思予以完善了的科学概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西文市民社会理论研究重心的转移,一批学者(如帕森斯、葛兰西、哈贝马斯以及柯亨和阿拉托等人)对市民社会概念作了新的阐释。他们主张把经济领域从市民社会中分离出去,认为市民社会主要应该由社会和文化领域构成,同时强调它的社会整合功能和文化传播与再生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市民社会理论 黑格尔 哈贝马斯 亚里士多德 马克思 公共领域 政治社会 政治共同体
原文传递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220
2
作者 习近平 《北京人大》 2018年第5期4-10,共7页
(2018年5月4日)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 (2018年5月4日)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中国共产党人 《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物质力量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被引量:171
3
作者 吴向东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7,共9页
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基于历史辩证法,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将共产主义理解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那里表现为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丰... 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基于历史辩证法,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将共产主义理解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那里表现为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个性的自由发展等多方面规定性。与历史上的空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思想家不同,马克思主要从生产力、社会关系(制度)等维度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努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寻找到一条现实道路。同时他从人的发展的视角去透视人类社会历史,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不仅对社会历史进程有了新的诠释,也使他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具有巨大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共产主义 社会形式 空想 社会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 历史过程 马克思 义理 人的发展
原文传递
教育主体哲学刍议 被引量:162
4
作者 王策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0-87,共8页
教育主体哲学刍议王策三一教育主体性问题,迄今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这些年来,至多讲讲学生的主体性,至于讲整个教育的主体性,则仍心存疑虑。尽管如此,还是有同志在思考这个问题,进行了十分有益d探索,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教育主体哲学刍议王策三一教育主体性问题,迄今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这些年来,至多讲讲学生的主体性,至于讲整个教育的主体性,则仍心存疑虑。尽管如此,还是有同志在思考这个问题,进行了十分有益d探索,获得了可喜的成果(。道俊、郭文安《试论教育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主体性 主体哲学 教育本身 教育实践 教育哲学 教育思想 主动适应 政治经济 马克思 主体意识
下载PDF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智能化 被引量:194
5
作者 贾根良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106,206,共20页
在批判性地考察19世纪美国学派关于"资本的能量生产率"理论,以及深入认识马克思关于机器大工业和科技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就第三次工业革命性质提出的"资本的信息—智能生产率"和工业智能化的理论认为,与前两次工业... 在批判性地考察19世纪美国学派关于"资本的能量生产率"理论,以及深入认识马克思关于机器大工业和科技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就第三次工业革命性质提出的"资本的信息—智能生产率"和工业智能化的理论认为,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以机器替代工人的体力劳动不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以人工智能系统替代人类的脑力劳动,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智能化是工业化的新类型及高级阶段,"资本的智能生产率"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学派 马克思 第三次工业革命 生产率 工业智能化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逻辑 被引量:180
6
作者 张鹏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33,共9页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平台组织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实践表明,人类经济活动在不确定性前提下,局部资源配置低效与潜在整体资源配置高效之间的矛盾,贯穿于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平台组织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实践表明,人类经济活动在不确定性前提下,局部资源配置低效与潜在整体资源配置高效之间的矛盾,贯穿于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成为信息技术和市场结构一同变革演化的主要推动力,而变革的突破口在于通过活跃的、动态的技术要素创新作用的发挥来不断优化整体层面的资源配置效率。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数字经济形态是经济系统中技术、组织和制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宏观涌现,这一过程中基于技术进行资源配置优化为导向的人类经济活动的高度协调和互动所塑造的新生产组织方式的不断演化,则构成了数字经济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其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对数字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逻辑的揭示,既是当前本土经济学结合新时代伟大实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任务,同时也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机遇期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数字经济 资源配置 平台 生产组织方式
原文传递
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视角转换 被引量:149
7
作者 俞吾金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5-105,共11页
异化是马克思一生理论思考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发展中 ,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视角转换 ,即从青年马克思的“道德评价优先”转向成熟时期马克思的“历史评价优先” ,而这一视角转换的前提则是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 异化是马克思一生理论思考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发展中 ,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视角转换 ,即从青年马克思的“道德评价优先”转向成熟时期马克思的“历史评价优先” ,而这一视角转换的前提则是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由于这一实质性的视角转换未被揭示 ,把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等同于整个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误解则不可避免 ,从而埋没了成熟时期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大价值。本文认为 ,惟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 ,认真地解读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著作 ,才能发现其异化概念发展中出现的这一视角转换 ,从而全面地、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以及它在整个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理论 发展 道德评价 历史评价 视角转换 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哲学
原文传递
马克思哲学的“类”概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161
8
作者 贺来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9,128,共7页
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思想根据,并为促进人们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提供思想力量,这是哲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关注和思考,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议题... 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思想根据,并为促进人们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提供思想力量,这是哲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关注和思考,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马克思通过赋予"类"概念以全新的内涵,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切的价值关怀,为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提示了现实的道路。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一方面将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另一方面将为推动马克思哲学与当代现实生活的内在结合提供一个重要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类”概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以人为本”: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一个根本原则 被引量:74
9
作者 王锐生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8,共6页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发展观 人本主义 唯物主义 人性
原文传递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124
10
作者 习近平 《理论参考》 2018年第7期4-11,共8页
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
关键词 马克思 诞辰 纪念 习近平 历史功绩 伟大人格 崇高精神
原文传递
“主体性”涵义辨析 被引量:82
11
作者 魏小萍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28,共7页
关键词 受动性 认识主体性 为我性 马克思 涵义辨析 自主性 “主体性” 物质利益 实践活动 对象性关系
原文传递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及其现实性 被引量:106
12
作者 任保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34,共9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首先要明确其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质量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在微观方面马克思主要运用劳动价值理论分析了产品质量与使用价...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首先要明确其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质量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在微观方面马克思主要运用劳动价值理论分析了产品质量与使用价值、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宏观方面主要研究了生产过程的质量循环链、生产力质量和经济增长质量等问题,马克思对质量问题的这些论述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质量经济学理论,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些现实性主要体现在构建以质量为导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时建立中国特色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促进新时代高质量的微观经济发展。建立中国特色的中观质量经济理论,促进新时代高质量的中观经济发展。建立中国特色的宏观质量经济理论,促进新时代高质量宏观经济发展。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质量经济新理论,促进新时代高质量的开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论》 质量经济理论 新时代
下载PDF
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 被引量:94
13
作者 吴易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8,共15页
马克思用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构建了产权理论大厦的主体工程。产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作为财产形式的法权关系,产权不但是反映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而且是历史的产物和历史的范畴,具有历史的形式。马克思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关系... 马克思用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构建了产权理论大厦的主体工程。产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作为财产形式的法权关系,产权不但是反映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而且是历史的产物和历史的范畴,具有历史的形式。马克思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关系,即在揭示经济领域中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对立关系的基础上,将价值增殖过程表述为法学和产权理论中的所有权关系及其占有过程,涉及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等一系列权利的统一与分离,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财产关系和产权制度的阶级对抗性质。马克思揭示的从“消极扬弃”到“积极扬弃”的变革方向,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产权制度将被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法权关系所代替这一历史必然性和长期发展趋势清晰地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科斯 产权理论
原文传递
诺斯与马克思:关于制度的起源和本质的两种解释的比较 被引量:76
14
作者 林岗 刘元春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65,共8页
本文从理论的内在逻辑一致性和理论与历史事实的相符性两个方面 ,对马克思和诺斯关于制度起源和制度本质的不同解释进行了比较分析。诺斯以自利和机会主义等抽象的人类行为假设为出发点 ,把制度视为孤立个人之间成本—收益计算和平等交... 本文从理论的内在逻辑一致性和理论与历史事实的相符性两个方面 ,对马克思和诺斯关于制度起源和制度本质的不同解释进行了比较分析。诺斯以自利和机会主义等抽象的人类行为假设为出发点 ,把制度视为孤立个人之间成本—收益计算和平等交易的产物 ,认为制度的本质是自由契约 ;其理论不仅缺少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而且与历史事实和考古事实相悖。马克思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 ,将制度的形成归结为一定生产关系以及与这种生产关系相适应并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社会机构和规则的确立过程 ,认为制度的本质就是在社会分工协作体系中不同集团、阶层和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 ;马克思的解释不仅构成一个具有严整逻辑的理论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起源 本质 诺斯 马克思 解释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 被引量:99
15
作者 习近平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0,共8页
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
关键词 马克思 诞辰 纪念 历史功绩 伟大人格 崇高精神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被引量:71
16
作者 俞可平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4期45-48,共4页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根本性突破,它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啻是一场革命。市场经济新体制对我国社会结构的最大影响将是导致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崛起。事实上,这...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根本性突破,它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啻是一场革命。市场经济新体制对我国社会结构的最大影响将是导致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崛起。事实上,这样一个新型的市民社会正在悄然出现,在现存的社会政治理论框架中引入一个“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概念已显得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政治社会 研究课题 私人利益 马克思 市民社会理论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体制外 政府权力
原文传递
作为第一哲学的实践哲学及其实践概念 被引量:69
17
作者 张汝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5-163,共9页
实践哲学的现代复兴是在哲学普遍危机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实践哲学不仅指示了哲学的出路,还体现了它的根本性质。要确立实践哲学作为第一哲学的地位,首先要明确规定“实践”概念的哲学含义。实践不同于生产劳动,它涉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实践哲学的现代复兴是在哲学普遍危机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实践哲学不仅指示了哲学的出路,还体现了它的根本性质。要确立实践哲学作为第一哲学的地位,首先要明确规定“实践”概念的哲学含义。实践不同于生产劳动,它涉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后者只是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马克思正确地把生产方式看作是人一定的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却没有充分说明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前提。非经济的实践不是从生产劳动中派生出来的,而是相反。亚里士多德将理论作为最高的实践的结果,他的第一哲学是形而上学,而不是实践哲学。因此,作为第一哲学的实践哲学必须超越亚里士多德,而不是回到亚里士多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实践哲学 第一哲学 亚里士多德 阿伦特 马克思
下载PDF
劳动、价值和企业所有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代拓展 被引量:60
18
作者 史正富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30,共8页
现代“管理革命”和“资本革命”改变了马克思价值理论得以孕育的客观条件。在出资、创业、管理三种职能分离的当代大型企业中 ,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包含创业者、管理者及专业资本经营者在内的组合劳动。相应 ,剩余价值也由过去的资本独占... 现代“管理革命”和“资本革命”改变了马克思价值理论得以孕育的客观条件。在出资、创业、管理三种职能分离的当代大型企业中 ,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包含创业者、管理者及专业资本经营者在内的组合劳动。相应 ,剩余价值也由过去的资本独占演变成了由资本与劳动分享。而两者的分享比例则受创业必要资本量和劳动的人力资本特征(创新性、可测性 )等变量的影响。至于资本报酬及资本所有权的原因 ,则是资本的稀缺性。简言之 ,劳动分享净剩余的根源是劳动知识化 ,而资本分享净剩余则源于资本稀缺性的继续存在。本文最后简述了上述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剩余 资本社会化 劳动资本化 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 劳动 价值 企业所有权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原文传递
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 被引量:77
19
作者 李铁映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40,共16页
本文认为 ,《资本论》发表一百多年来 ,世界经济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 ,许多新的问题都需要在深入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做出科学的回答。文章对劳动和劳动力问题 ;商品生产和价值问题 ;活劳动与物化劳动问题 ;剩余价值与净增价... 本文认为 ,《资本论》发表一百多年来 ,世界经济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 ,许多新的问题都需要在深入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做出科学的回答。文章对劳动和劳动力问题 ;商品生产和价值问题 ;活劳动与物化劳动问题 ;剩余价值与净增价值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作者指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经受了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劳动价值论 ,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 商品生产 剩余价值 净增价值 劳动 价值 资本
原文传递
生命及其意义——人的自我寻找与发现 被引量:48
20
作者 张曙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9-56,共8页
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探讨并解析了人寻找和发现自己生命及其意义的过程。认为,在今天关注和研究生命及其意义这个论题,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首先,它可以突破哲学人学研究的传统思路和框架,为哲学人学研究开辟一个新天地,深入... 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探讨并解析了人寻找和发现自己生命及其意义的过程。认为,在今天关注和研究生命及其意义这个论题,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首先,它可以突破哲学人学研究的传统思路和框架,为哲学人学研究开辟一个新天地,深入把握人类个体、群体、族类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只有进行这一研究,才能跟上人类自身发展的步伐并满足人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需要,为解决当代人的“意义危机”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和思路;最后,这一研究还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内部和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树立现代生命观和生态观,从根本上确立敬重天地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生命 生命活动 自我寻找 生命意义 马克思 哲学人学 生命哲学 人生意义 个体生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