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顾“伟大的传统”——弗·雷·利维斯的启示 被引量:7
1
作者 刘雪岚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批评家 简·奥斯汀 文学创作与批评 英国文学 索卡尔 启示 马修·阿诺德 小说家 批评理论
原文传递
《专使们》与文化批评精神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丽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65,共5页
本文用亨利·詹姆斯本人及英国文艺理论家马修·阿诺德的文化批评思想解读《专使们》中体现的批评精神 ,认为《专使们》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部关于批评的小说 ,而小说中的人物斯特莱特体现了詹姆斯和阿诺德批评理论意义上的真正的... 本文用亨利·詹姆斯本人及英国文艺理论家马修·阿诺德的文化批评思想解读《专使们》中体现的批评精神 ,认为《专使们》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部关于批评的小说 ,而小说中的人物斯特莱特体现了詹姆斯和阿诺德批评理论意义上的真正的批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马修·阿诺德 批评精神
原文传递
《尤利西斯》的两个中译本 被引量:6
3
作者 冯亦代 《译林》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14-216,共3页
对中国文学翻译译坛,今年的确是不平凡的一年。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尽管多年来有不少志士仁人试图一尝这个译坛禁脔,当一接触到原文,又不免心里忐忑不安;唯恐在翻译的过程中。
关键词 《尤利西斯》 中译本 詹姆斯·乔伊斯 文学翻译 马修·阿诺德 桔子酱 全身麻痹症 二十世纪 方言 忐忑不安
原文传递
马修·阿诺德与20世纪中国文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向天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20-124,共5页
马修.阿诺德的文学批评观与文化哲学思想,经由辜鸿铭、张歆海、吴宓、梅光迪、郁达夫、郭沫若、朱光潜、闻一多、梁实秋等众多接受个体,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文化思想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十九世纪末二十... 马修.阿诺德的文学批评观与文化哲学思想,经由辜鸿铭、张歆海、吴宓、梅光迪、郁达夫、郭沫若、朱光潜、闻一多、梁实秋等众多接受个体,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文化思想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三个阶段;影响的方式则有直接与间接的区别。考察马修.阿诺德在中国既被大规模接受、又被激烈抵抗的独特文化遭际,可以给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文化现代化建设带来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建设 影响 直接与间接 接受与抵抗
下载PDF
“秘术”与文化——马修·阿诺德《吉普赛学者》的乌托邦构想
5
作者 马圆圆 南健翀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2-108,共7页
作为社会批评家、文化批评家和诗人,阿诺德在《吉普赛学者》中描绘出通过“秘术”实现乌托邦式理想社会的愿景。“吉普赛学者”这一文学想象的客体是牛津学者与吉普赛人的双重建构,体现了学者本人对社会信仰式微、道德弱化的伦理困境的... 作为社会批评家、文化批评家和诗人,阿诺德在《吉普赛学者》中描绘出通过“秘术”实现乌托邦式理想社会的愿景。“吉普赛学者”这一文学想象的客体是牛津学者与吉普赛人的双重建构,体现了学者本人对社会信仰式微、道德弱化的伦理困境的忧虑以及对吉普赛“秘术”济世的理想追求。这一“秘术”与阿诺德后期的文化济世思想一脉相承,均以实现乌托邦式完美社会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吉普赛学者》 诗歌 文化 乌托邦构想
下载PDF
臧棣的智慧与世界——如何理解一位诗人批评家
6
作者 王敖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8,共14页
一、诗人批评家何为何为诗人批评家?在传统的理解中,他们是兼事诗歌写作和评鉴的人。从欧阳修、袁枚,到柯勒律治、马修·阿诺德,都可以算作诗人批评家。他们来自不同的时代,宣扬不同的文化理念,像一个由远亲组成的测评机构,引导读... 一、诗人批评家何为何为诗人批评家?在传统的理解中,他们是兼事诗歌写作和评鉴的人。从欧阳修、袁枚,到柯勒律治、马修·阿诺德,都可以算作诗人批评家。他们来自不同的时代,宣扬不同的文化理念,像一个由远亲组成的测评机构,引导读者对诗歌的价值进行评估。在现代诗的领域里,诗人批评家承袭了这个常见的身份,但他们的作用更为特殊。从20世纪前期开始,以艾略特为代表的诗人们对现代主义进行合法化,他们成为诗歌批评的领军人物,周旋在社会各界与文化机构之间,建立起一个共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柯勒律治 诗歌批评 臧棣 共生系统 诗歌写作 欧阳修 现代诗
下载PDF
一条无形的脐带:批评与文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大卫.戴奇斯 吉云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1-95,共5页
与历史的和社会的批评相联系的一种批评是这样:它把自己同全部文化活动的综合体连袂起来,而文学的生产只作为其中一个未完成的片断。
关键词 文化活动 马修·阿诺德 民族 英国人 新教 批评家 政治 异端 文学批评 通俗文学
下载PDF
“信仰之海”潮退的哀歌——读马修·阿诺德的《多佛海滩》 被引量:6
8
作者 吕佩爱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89-91,128,共4页
文章从对马修·阿诺德创作《多佛海滩》的时代背景进行脉络梳理着手,深入剖析了当时英国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阿诺德情感波折的个人阅历及其对于诗歌创作和评判的独特理念,由此进一步分析理解《多佛海滩》中作者对“信仰之海”潮退... 文章从对马修·阿诺德创作《多佛海滩》的时代背景进行脉络梳理着手,深入剖析了当时英国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阿诺德情感波折的个人阅历及其对于诗歌创作和评判的独特理念,由此进一步分析理解《多佛海滩》中作者对“信仰之海”潮退及“人类苦难”哀叹的深刻寓意和丰富内涵,并指出《多佛海滩》为阿诺德后来的道德重建和“文化批评”确定了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多佛海滩》 “信仰之海”
下载PDF
“英文研究”的兴起与英国文学批评的机制化 被引量:4
9
作者 邹赞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3,共10页
作为一个专门的文化学术语,"英文研究"大致是在19世纪伴随英国文学及其学科建制过程而出现、兴起的,其演变紧紧牵系着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历程。马修·阿诺德对英文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对文学和文学批评的社会功用的重视... 作为一个专门的文化学术语,"英文研究"大致是在19世纪伴随英国文学及其学科建制过程而出现、兴起的,其演变紧紧牵系着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历程。马修·阿诺德对英文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对文学和文学批评的社会功用的重视,文学脱离了浪漫主义的理解维度,被置于一个大的社会文化场域中加以考量。阿诺德对文学文化的推崇直接影响到后来的F.R.利维斯和"细察派",为英国文学批评的机制化奠定了根基。伴随着一战后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英文研究逐渐摆脱古典语文学的压力,成为增强民族认同感、建构英国文化的"英国性"的意识形态黏合剂。尽管作为一项意识形态工程的英文研究已然消融于历史的苍茫之中,但"英文研究"对英国文化研究、剑桥批评传统对英国文学批评的重要影响依然清晰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研究 马修·阿诺德 剑桥批评传统 民族主义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走向完美:超越诗歌功能的文化建构——文本《多佛海滩》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秀丽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93,共3页
本文从分析《多佛海滩》的诗歌特点入手,介绍马修·阿诺德以完美理念创作诗歌以及超越诗歌功能,以构建完美社会为宗旨的文化建构。他的诗歌创作和文化批评的精神一脉相承,致力于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和人性完美的推进。作者希望通过分析... 本文从分析《多佛海滩》的诗歌特点入手,介绍马修·阿诺德以完美理念创作诗歌以及超越诗歌功能,以构建完美社会为宗旨的文化建构。他的诗歌创作和文化批评的精神一脉相承,致力于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和人性完美的推进。作者希望通过分析,探寻话语分析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多佛海滩》 文化建构
原文传递
“但这喜悦的根基是真实的”——马修·阿诺德论“喜悦”
11
作者 崔洁莹 《国外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101,共12页
阿诺德创作于不同时期的《1853年诗集序言》、《奥伯曼重现》以及《华兹华斯》三篇作品体现出对“喜悦”之含义的建构。19世纪50年代的《1853年诗集序言》强调崇高的行动是诗之悦的源泉,60年代的《奥伯曼重现》将基督教情感视为喜悦与... 阿诺德创作于不同时期的《1853年诗集序言》、《奥伯曼重现》以及《华兹华斯》三篇作品体现出对“喜悦”之含义的建构。19世纪50年代的《1853年诗集序言》强调崇高的行动是诗之悦的源泉,60年代的《奥伯曼重现》将基督教情感视为喜悦与崇高的根基,70年代末的《华兹华斯》借由诗之悦探讨诗歌的宗教性功能。在不断深入与修正的过程中,阿诺德始终强调“喜悦”的伦理基础:它是评判杰出作品的试金石,是宗教情感的本质,也是实现社会理想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1853年诗集序言》 《奥伯曼重现》 《华兹华斯》 喜悦
原文传递
略论马修·阿诺德的文化观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洞庭 李异飞 《武陵学刊》 2011年第3期87-90,共4页
马修·阿诺德是第一位将"文化"这一概念明确地置于其理论中心位置的人。他生活在物质丰富但精神信仰缺失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面对精神断裂和社会巨变,阿诺德推崇以文化衔接新旧世界的裂痕,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阿诺德所... 马修·阿诺德是第一位将"文化"这一概念明确地置于其理论中心位置的人。他生活在物质丰富但精神信仰缺失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面对精神断裂和社会巨变,阿诺德推崇以文化衔接新旧世界的裂痕,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阿诺德所言的文化与宗教有着错综的关系,这与其文化观也是不可分割的。从马修·阿诺德文化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文化观中文化的品格及文化与宗教、文学的关系三方面来详细考察阿诺德对"文化"的阐述,由此来发掘文化概念的最初渊源,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化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文化 宗教 文学
下载PDF
马修·阿诺德文化与教育理论述评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镜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7-41,共5页
马修.阿诺德是英国中等阶级利益的代言人,古典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他倡导以追求完美为目的的文化理论并以此作为其教育理论的基础。他的关于社会下层民众的初等教育和中等阶级的中学教育的思想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文化 教育 理论述评 英国
下载PDF
论美国诗歌的衰落 被引量:3
14
作者 脱剑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本文探讨了导致美国诗歌衰落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认为美国诗歌衰落的外部因素是美国的出版业和普通读者对诗歌的兴趣越来越淡。而内部因素则在于被禁锢在学院里的诗歌及其评论由于其自身的弱点逐渐堕落成一种实用的、远离艺术的“职业”。
关键词 美国诗歌 诗歌评论 诗歌衰落 大学英语教学 《纽约时报》 批评家 艾略特 马修·阿诺德 外部因素 诗人们
下载PDF
阿诺德精英主义文化观的意识形态幻象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8,共5页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诗人、评论家马修·阿诺德是英国文化批评的先声。阿诺德的文化观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机器文明的反拨。一方面他将古希腊文化设定为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树立起纪念碑式的膜拜对象,另一方面,他认为人有着朝向完...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诗人、评论家马修·阿诺德是英国文化批评的先声。阿诺德的文化观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机器文明的反拨。一方面他将古希腊文化设定为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树立起纪念碑式的膜拜对象,另一方面,他认为人有着朝向完美和自由的使命,凡是不利于人性的自由发展的,都被视为文化的敌人。他寄厚望于人文教育者,希望他们以使徒传教般的热情传播文化;他也寄厚望于现实政治国家,后者在他那里作为最好的自我的共同的化身,保证文化伦理共同体———社群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阿诺德的文化批评关注理性、真理、自由、主体性等基础性话语,关注公民道德与社会正义,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是一致的,也难怪坚持社会政治批评的伊格尔顿将其视为自己社会政治和文化理论重建的逻辑起点。但是,回溯阿诺德的文化理论,在马克思的否定的意识形态论面前,他的"文化-国家意识形态论"流于简单化和平面化。他没有看到与阶级性相关联的文学艺术观念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它与意识形态的支持或对抗的复杂关系,更没有看到意识形态的对现实政治的维护和对人的规范塑造等主体建构的实践功能。所以,他心目中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联姻,那种诉诸现实国家作为文化的权威和传播中心的构想,只不过是维多利亚中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心中的幻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文化批评 意识形态 幻象
下载PDF
创造与再创造——论诺·弗莱的精英文化理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易晓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6-31,共6页
弗莱的精英文化观与马修·阿诺德(MatthewArnold)、F.R.利维斯(F.R.Leavis)、雷蒙·威廉斯(RaymondWilliams)等人的文化学说具有一致性,将文化看做一种理想的力量。弗莱在强调文化的继承性的同时,强调文化的创造与再创造。面对... 弗莱的精英文化观与马修·阿诺德(MatthewArnold)、F.R.利维斯(F.R.Leavis)、雷蒙·威廉斯(RaymondWilliams)等人的文化学说具有一致性,将文化看做一种理想的力量。弗莱在强调文化的继承性的同时,强调文化的创造与再创造。面对当代文化矛盾,弗莱提倡文化多元主义、文化的非中心化,反对文化后殖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文化理论 创造 再创造 文化多元主义 诺·弗莱 继承性 文化矛盾 文化后殖民 文化非中心化 马修·阿诺德 利维斯 雷蒙·威廉斯 文化研究 文化 定义
下载PDF
马修·阿诺德的人生批评论
17
作者 李俊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15-18,共4页
阿诺德力图融合希腊的理性精神与希伯来的宗教精神 ,促进人性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针对英国当下的社会困境 ,又强调了运用希腊精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阿诺德提出“诗歌是人生的批评”的观念 ,这种与希腊精神相联系的“道德批评” 。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希腊精神 希伯来精神 人生批评 英国 文学批评 诗歌
下载PDF
“诗歌是人生的批评”——马修·阿诺德的文学观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洞庭 李异飞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9-71,共3页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评论家兼诗人马修·阿诺德倡导"人生批评"论。文章认为"人生批评"论不仅指明了进行文学创作的途径、强调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而且是评论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在浪漫主义大行其道的19世纪...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评论家兼诗人马修·阿诺德倡导"人生批评"论。文章认为"人生批评"论不仅指明了进行文学创作的途径、强调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而且是评论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在浪漫主义大行其道的19世纪,英国社会出现精神支柱坍塌、信仰崩溃现象,阿诺德适时提出"人生批评"论,彰显了其社会责任感。全面审视与解读"人生批评"论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仍不乏借鉴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人生批评论 文学
下载PDF
马修·阿诺德的“人生批评”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佩爱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85-89,共5页
浪漫主义既是一种创作手法 ,也是一种文学思潮。英国的浪漫主义思潮呈现出某种多样性。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诗人兼评论家马修·阿诺德在《批评二集》中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从中可以看出阿诺... 浪漫主义既是一种创作手法 ,也是一种文学思潮。英国的浪漫主义思潮呈现出某种多样性。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诗人兼评论家马修·阿诺德在《批评二集》中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从中可以看出阿诺德的“诗歌是人生批评”的文学理论的具体运用 ,以及他为实现“文化、人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人生批评 浪漫主义
下载PDF
病态忧郁者与理想英雄——从马修·阿诺德的两部诗作论其文学批评思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洁莹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4,156-157,共10页
阿诺德在《诗歌新编》中删去《恩培多克勒斯在埃特纳火山》,并增添《索赫拉布与鲁斯塔姆》的举动标明其在创作思想上的转折,即在诗作中表达对分裂时代的无尽失望不再是其创作的动机,他认识到诗歌不应表现毫无希望和出路的病态情绪,而应... 阿诺德在《诗歌新编》中删去《恩培多克勒斯在埃特纳火山》,并增添《索赫拉布与鲁斯塔姆》的举动标明其在创作思想上的转折,即在诗作中表达对分裂时代的无尽失望不再是其创作的动机,他认识到诗歌不应表现毫无希望和出路的病态情绪,而应效法以索福克勒斯悲剧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学经典,选择伟大的行动为主题,充分反映时代精神。这预示着阿诺德反对分裂、追求整一的批评思想正逐渐清晰明确。但与此同时,思想上的统一与明晰性使得阿诺德忽视了诗作自身的复杂多义,也导致其诗歌创作力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恩培多克勒斯在埃特纳火山》 《索赫拉布与鲁斯塔姆》 文学批评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