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两种市售香椿茶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甜甜
张国治
+1 位作者
王赵改
蒋鹏飞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5,共11页
以两种市售香椿茶(三一香椿茶和安徽香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实验,借助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检测并对比分析其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
以两种市售香椿茶(三一香椿茶和安徽香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实验,借助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检测并对比分析其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三一香椿茶的酚氨比和咖啡碱含量均比安徽香椿茶高,而其他活性成分(如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等)含量与此相反。三一香椿茶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均略低于安徽香椿茶,但·OH清除能力高于安徽香椿茶。在两种市售香椿茶中分别检出90种和7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碳氢类、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其中GC-MS联用技术分析结果显示,三一香椿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香叶醇、苯甲醛、水杨酸甲酯等,安徽香椿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石竹烯、α-石竹烯、金合欢烯等;GC-IMS联用技术分析结果显示,三一香椿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类、醇类和酮类,安徽香椿茶中醛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最高,通过GC-IMS指纹谱图和PCA分析可以很好地区分两种香椿茶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这两种联用技术进行协同分析,能更全面地获得香椿茶的风味信息,为改善香椿茶风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茶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挥发性成分
GC-MS技术
GC-IMS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香椿茶的制作方法
2
《中国商人》
2003年第3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香椿
茶
制作方法
专利项目
荠菜
保健食品
原文传递
不同采收期香椿茶发酵前后活性成分、降糖活性及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
16
3
作者
蒋鹏飞
高海东
+5 位作者
赵丽丽
王赵改
史冠莹
张乐
王晓敏
王旭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2-270,共9页
以4~6月香椿嫩芽制备的香椿发酵茶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采收期香椿茶发酵前后6个样品中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降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揭示香椿发酵茶品质随采收期的变化规律,确定香椿发酵茶最适的采收期。结果表明:6个样品的...
以4~6月香椿嫩芽制备的香椿发酵茶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采收期香椿茶发酵前后6个样品中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降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揭示香椿发酵茶品质随采收期的变化规律,确定香椿发酵茶最适的采收期。结果表明:6个样品的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和降糖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挥发性成分各有特色。随着采收期的延长,香椿茶发酵前后样品中总黄酮、多糖、茶多酚和茶色素的含量逐渐增加,皂苷、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呈波动变化趋势,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逐渐降低。不同采收期香椿嫩芽经发酵处理后,总黄酮、多糖、皂苷、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发酵前逐渐减少,咖啡碱和茶色素含量逐渐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均逐渐降低,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均逐渐增强。相关性分析显示,总黄酮为6个样品中主要的DPPH自由基清除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6个样品中共检出7类90种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和检出种类最多的均为萜烯类物质,其中4、5、6月香椿茶发酵前后样品分别检出42种和49种、47种和52种、50种和51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将7类挥发性物质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8.01%,可反映样品的大部分信息;醛类、萜烯类、醇类以及烯类氧化物是区分6个样品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因素,4月和5月香椿茶发酵前后的4个样品得分较高。综合分析,采用5月香椿嫩芽制作的香椿发酵茶品质比较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发酵
茶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降糖活性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饮用水对香椿发酵茶茶汤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蒋鹏飞
赵甜甜
+5 位作者
史冠莹
张乐
赵丽丽
王继红
赵妍
王赵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1-99,共9页
水是茶汤品质呈现的介质,对茶性的发挥至关重要。选用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冲泡香椿发酵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舌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3种水样茶汤的理化指标、生化成分、抗氧化活性及风味物质,以期阐明水质对香椿发酵...
水是茶汤品质呈现的介质,对茶性的发挥至关重要。选用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冲泡香椿发酵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舌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3种水样茶汤的理化指标、生化成分、抗氧化活性及风味物质,以期阐明水质对香椿发酵茶茶汤品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饮用水对香椿发酵茶茶汤品质和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pH呈弱酸性、电导率接近于1μS/cm的纯净水茶汤的茶多酚(669.45 mg/L)、总黄酮(645.83 mg/L)、可溶性糖(731.91 mg/L)和游离氨基酸(2738.96 mg/L)含量最高,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C_(50)为0.17 mg/mL)和总还原能力最强。自来水茶汤中咖啡碱含量最高(67.98 mg/L),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最强(IC_(50)为12.27 mg/mL)。电子舌能够快速区分不同水样冲泡的香椿发酵茶茶汤,其中纯净水茶汤的味感最为丰富,与苦味、苦味回味、甜味及丰富度相关。利用GC-MS共鉴别出29种挥发性物质,含硫类和醛类是香椿发酵茶茶汤的主体挥发性成分,占50%以上。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茶汤分别检出24种、17种和16种,其中自来水茶汤的香气组成最为丰富,纯净水茶汤花果香明显。综合分析纯净水最适宜冲泡香椿发酵茶,茶汤整体品质最优。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水质对香椿发酵茶茶汤生化成分、抗氧化活性及风味物质的影响,为香椿发酵茶的科学冲泡及香椿发酵茶饮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香椿
发酵
茶
生化成分
抗氧化活性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市售香椿茶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甜甜
张国治
王赵改
蒋鹏飞
机构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
出处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5,共11页
基金
科技部科技伙伴计划资助项目(KY202002007)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12102110018)
+1 种基金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项目(2022ZC59)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新兴学科发展专项项目(2022XK01)。
文摘
以两种市售香椿茶(三一香椿茶和安徽香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实验,借助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检测并对比分析其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三一香椿茶的酚氨比和咖啡碱含量均比安徽香椿茶高,而其他活性成分(如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等)含量与此相反。三一香椿茶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均略低于安徽香椿茶,但·OH清除能力高于安徽香椿茶。在两种市售香椿茶中分别检出90种和7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碳氢类、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其中GC-MS联用技术分析结果显示,三一香椿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香叶醇、苯甲醛、水杨酸甲酯等,安徽香椿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石竹烯、α-石竹烯、金合欢烯等;GC-IMS联用技术分析结果显示,三一香椿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类、醇类和酮类,安徽香椿茶中醛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最高,通过GC-IMS指纹谱图和PCA分析可以很好地区分两种香椿茶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这两种联用技术进行协同分析,能更全面地获得香椿茶的风味信息,为改善香椿茶风味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椿
茶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挥发性成分
GC-MS技术
GC-IMS技术
Keywords
Toona sinensis tea
active component
antioxidant activity
volatile compound
GC-MS technology
GC-IMS technology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香椿茶的制作方法
2
出处
《中国商人》
2003年第3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香椿
茶
制作方法
专利项目
荠菜
保健食品
分类号
TS972.123 [轻工技术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采收期香椿茶发酵前后活性成分、降糖活性及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
16
3
作者
蒋鹏飞
高海东
赵丽丽
王赵改
史冠莹
张乐
王晓敏
王旭增
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
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2-270,共9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82102110275)
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计划项目(184100510010)
+1 种基金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018YQ24,2020YQ37)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杰出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019JQ06)。
文摘
以4~6月香椿嫩芽制备的香椿发酵茶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采收期香椿茶发酵前后6个样品中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降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揭示香椿发酵茶品质随采收期的变化规律,确定香椿发酵茶最适的采收期。结果表明:6个样品的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和降糖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挥发性成分各有特色。随着采收期的延长,香椿茶发酵前后样品中总黄酮、多糖、茶多酚和茶色素的含量逐渐增加,皂苷、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呈波动变化趋势,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逐渐降低。不同采收期香椿嫩芽经发酵处理后,总黄酮、多糖、皂苷、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发酵前逐渐减少,咖啡碱和茶色素含量逐渐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均逐渐降低,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均逐渐增强。相关性分析显示,总黄酮为6个样品中主要的DPPH自由基清除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6个样品中共检出7类90种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和检出种类最多的均为萜烯类物质,其中4、5、6月香椿茶发酵前后样品分别检出42种和49种、47种和52种、50种和51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将7类挥发性物质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8.01%,可反映样品的大部分信息;醛类、萜烯类、醇类以及烯类氧化物是区分6个样品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因素,4月和5月香椿茶发酵前后的4个样品得分较高。综合分析,采用5月香椿嫩芽制作的香椿发酵茶品质比较优良。
关键词
香椿
发酵
茶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降糖活性
挥发性成分
Keywords
fermented Toona sinensis tea
bioactive ingredients
antioxidant activity
hypoglycemic activity
volatile components
分类号
TS255.1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饮用水对香椿发酵茶茶汤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蒋鹏飞
赵甜甜
史冠莹
张乐
赵丽丽
王继红
赵妍
王赵改
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1-99,共9页
基金
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234200510004)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新兴学科发展专项(2023XK06)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32102110128,232102110153)。
文摘
水是茶汤品质呈现的介质,对茶性的发挥至关重要。选用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冲泡香椿发酵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舌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3种水样茶汤的理化指标、生化成分、抗氧化活性及风味物质,以期阐明水质对香椿发酵茶茶汤品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饮用水对香椿发酵茶茶汤品质和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pH呈弱酸性、电导率接近于1μS/cm的纯净水茶汤的茶多酚(669.45 mg/L)、总黄酮(645.83 mg/L)、可溶性糖(731.91 mg/L)和游离氨基酸(2738.96 mg/L)含量最高,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C_(50)为0.17 mg/mL)和总还原能力最强。自来水茶汤中咖啡碱含量最高(67.98 mg/L),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最强(IC_(50)为12.27 mg/mL)。电子舌能够快速区分不同水样冲泡的香椿发酵茶茶汤,其中纯净水茶汤的味感最为丰富,与苦味、苦味回味、甜味及丰富度相关。利用GC-MS共鉴别出29种挥发性物质,含硫类和醛类是香椿发酵茶茶汤的主体挥发性成分,占50%以上。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茶汤分别检出24种、17种和16种,其中自来水茶汤的香气组成最为丰富,纯净水茶汤花果香明显。综合分析纯净水最适宜冲泡香椿发酵茶,茶汤整体品质最优。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水质对香椿发酵茶茶汤生化成分、抗氧化活性及风味物质的影响,为香椿发酵茶的科学冲泡及香椿发酵茶饮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饮用水
香椿
发酵
茶
生化成分
抗氧化活性
挥发性成分
Keywords
drinking water
Toona sinensis fermented tea
biochemical components
antioxidant activity
volatile components
分类号
TS255.1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两种市售香椿茶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
赵甜甜
张国治
王赵改
蒋鹏飞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香椿茶的制作方法
《中国商人》
2003
0
原文传递
3
不同采收期香椿茶发酵前后活性成分、降糖活性及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蒋鹏飞
高海东
赵丽丽
王赵改
史冠莹
张乐
王晓敏
王旭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饮用水对香椿发酵茶茶汤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蒋鹏飞
赵甜甜
史冠莹
张乐
赵丽丽
王继红
赵妍
王赵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